小牛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回到三国去种菜 >

第473章

回到三国去种菜-第473章

小说: 回到三国去种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在当时关羽不过是刘备的小弟,最多可以说是一位悍将,可是曹操麾下并不缺悍将,不说五子良将,曹氏八骑(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等),就是朱灵、李典都是不亚于五子良将的猛将。

    关羽能以一敌二,还能以一敌十吗?

    曹操为何会对关羽如此好?

    要说曹操慧眼识珠,大可不必再说,且看曹操年轻时为了成名,把刀架在许邵脖子上,许邵才说出那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有人把刀放你脖子上你会不会说恭维他的话?

    你会说许邵是文人,气骨硬。

    如果许邵气骨硬,许邵就不会说那句话,而是死在曹操刀下了,许邵既然气骨不硬,这句话就是恭维的话。

    三国志曹操传,中明确说道:“唯沛国桥玄、南阳何颙异之。”

    沛国,乃曹操老家,桥玄自然对其有了解,南阳何颙常年跟袁绍交好,而众所周知曹操跟袁尚是好基友,深知曹操脾性的他们自然知道曹操不是一般人。

    然而纵然如此,也只是异之,并没有说其是枭雄,何颙最好交好的不还是袁绍。

    关羽呢?常年追随刘备,曹操何以知道其必成大器,要知道早期关羽没有太拿的出手的战绩。

    那你会说,五子良将呢?

    呵呵!拔人于微末,主要是你得有本事,而且还得显示出来。

    也有人说因为关羽降时要求的三个条件,让曹操大异之。

    三国志,关羽传: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连关羽自己的传书都是被擒而降,可见三国演义只是为了美化关羽,也有人说关羽是因为吕布部将秦宜禄之妻而降。

    但关羽都是降了,一个降将,哪怕如张郃、高览名为河北四庭柱,不也是待遇一般吗?

    为何曹操独异关羽?

    有人说曹操是千金市马骨之举。

    其实这并不假,可刘备在外,关羽若降,则不忠不义,曹操不会重用。

    若不降,曹操岂不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说起来很纠结,其实呢,这真是曹操后面的心里,他不仅在跟关羽较劲,也跟自己较劲,看关羽到底是不是个真正忠情义之辈,还是如张辽、徐晃,只是差个借口而已。

    曹操一开始独重关羽却不是如此,而是因为刘备。

    有人说刘备逃亡在外,曹操厚待关羽又怎么因为刘备,关羽都如此重情义,那能收复关羽的刘备该如何英雄。这不仅让曹操想起几年前的青梅煮酒。

    其实曹操厚待关羽是告诉刘备,兄弟以前的事过去,只要你回来,衣带诏的事某可以既往不咎。

    可一开始曹操独厚关羽是因为刘备,他是在告诉刘备,或者使得一计,他在许昌善待关羽,袁绍必疑刘备,刘备若无去处,可来许昌。

    我曹操待你的小弟关羽都如此,你来某必重之。

    后面,这意味就错了,完完全全就是千金市马骨。

    同时告诫麾下诸降将,看吧!

    只要你们有本事,某就会重用之。

    你看关羽一个故主还在的降将,某都待之甚厚,你们这些无主的人还不速速归心。

    'cp'#凡人槽三国#人为何为骄狂,那只有一种情况,郁郁不得志,认为自己的才华得不到施展。

    试问一下,之前还是纵横天下的策士,如今成为跑腿的,尤其是还有许多竞争者,顶着叛徒的名声,任谁都觉得心中不忿,心中不忿就会出怨言,有怨言就会抨击时政。

    一个降臣抨击时政,那后果可想而知。

    尤其是在刚刚平定的冀州,人心不稳的地方,你抨击时政、针砭利弊,这岂不是作死的节奏。

    许攸的高姿态引来曹操的不满,或者说他的影响力太大,曹操需要一个借口弄死他。

    比如三国演义里说许攸之所以会死,是因为在入邺城时大骂曹操,许褚看不下去杀了他。

    许褚何人?

    曹操的心腹,连夏侯渊都敢阻拦,没有曹操的授意跟暗示,他便擅杀大臣,曹操还敢用他。

    不管怎么说,许攸之死,与其说自己作死,不如说是曹操欲杀他?

    许攸很早就认识曹操,曹操的糗事他知道太多,不得不死而已。

    曹操不杀关羽而杀许攸,更证明曹操是个利己主义者,关羽活着才能给曹操带来利益,活的越久越好,越能证明曹操的心胸,至于许攸,活着只会给曹操捣乱。

 关羽为何被捧上神坛(收藏破七千了,感动中3)

    'cp'#凡人槽三国#关羽为何被捧上神坛?

    关羽身为一名武将,一生中败比胜多,比之武勇者有之,如吕布、项羽者,比其善用兵者亦不再少数,如韩信、王翦、李绩、秦琼者。

    那为何关羽能成为千古流芳的名将,又为何一步步走上神坛,被万众所敬仰,被百世之人供奉,被称为武圣帝君,在中国神话史成为地位最高的武将。

    这并非是关羽多牛,而是关羽能舍弃曹魏唾手可得的荣华而去寻生死未卜的刘备,研究历史的都知道过五关斩六将那是虚构。

    然纵是虚构,这份视金钱如粪土的情怀也足以让世人所敬仰,一代又一代的人传承下来,关羽就这样被一代代人虚构又填补着。

    比如过五关斩六将,比如关羽死的太怨,有了吕蒙在庆功宴上被其附身而死,比如赤兔马绝食而死,又其子早夭,于是又有花关索的传闻,以及义子关平,还有后三国演义(就是五虎上将之子重新保三国的剧情)。

    其实按理说一代名将的传说能流传一两百年便已不错,似杀神白起、霸王项羽这等千年难得一见人物才会流传百世。

    论关羽生平,非百战百胜,亦非靠一人之力扭转天下大局,更非千年无敌之将,为何流传那么久,还走上神坛?

    这跟三国消亡后的匈奴人有关。

    关羽是汉人,为何又跟匈奴人有关?

    这是因为匈奴人刘渊称帝,自称乃蜀汉刘禅的子孙,他即自诩刘备后代,那自然要大力宣扬蜀汉人物。

    第一号人物就是关羽,为何?

    因为关羽乃刘备异性弟,且关羽放弃曹魏富贵投奔落魄的刘备。

    刘渊登基时,八王之乱闹得天下不宁,许多游侠儿、义士纷纷揭竿而起,四处投效明主,刘渊打起关羽的旗号,就是要告诉天下人,兄弟们学关羽吧!

    关羽投靠我们老刘家,结果封候拜将,我们老刘家传统就是看重草莽之人,寒门之士。

    只要你有才你就是下一个关羽。

    当是士族林立,天下根本就没有寒门之士的立足之地,因此才有八王之乱,才有五胡乱华。

    刘渊死后,寒门之路几乎被断绝,然而关羽的励志故事又被传开。

    为何?关羽乃河东人,按今天的话说是山西人,刘备乃河北人,一个人山西人在河北人的集团中混到二把手的位置,这是何等励志的故事?

    这才寒门士子努力的方向,才是寒门士子心中的榜样。

    之后几百年,大家伙应该都知道五胡乱华中,佛道两家相争极为惨烈,道家为了给自己添加力量,毫无疑问就得组织上古汉人来抵挡外来的佛教,于是关羽首次登上神位。

    再后来越传越邪乎,关羽地位越来越高,尤其是五代十国时期人心不古,胡人纵横,统治者更需要关羽这样的兄弟义气来约束麾下统兵大将,比如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在禁军中组织结义十兄弟,才掌控后周最精锐的大军,而后才开创天下?

    赵匡胤靠结义兄弟起家,自然把关羽高看,其之后的宋朝皇帝信封道家,两家一拍即合,关羽越发走上神坛,居高不下。

    之后,辽、金、蒙古等胡人轮番攻进中原,关羽转身一变成为抗击胡人的先锋,直到明朝时关羽还是如此形象,只是出现了能跟关羽比肩的岳飞岳武穆。

    岳飞能跟关羽比肩,完全是明朝乃是从元朝手中夺取天下,那抗击胡人的英雄岳飞就是新时代的英雄。

    等到清朝立,抗击胡人的岳飞称为禁书一般的英雄,所有关于岳飞抗击胡人的书籍都被焚烧,只剩民间传说。

    清朝统治者为了消除岳飞的影响,抵消汉人反抗的意志,大力吹捧关羽,自此关羽地位再无人能威胁。

    再加上明清时期汉人大肆出走世界,在外讨生活自然要报把,既然歃血为盟自然要起誓,向谁起誓,自然是忠义无双,流传百世的关羽关云长、关二哥。

    到了清朝后期,天下复大乱数次,有白莲教大起义、有拜上帝教起义,这不是佛教就是洋人教派,更有什么义和拳,于是关羽更加被统治者吹捧。

    一直到今天,关二爷一直是底层小人物敬仰的模板,更是小人物欲发愤图强的榜样?

    'cp'#凡人槽三国#人为何为骄狂,那只有一种情况,郁郁不得志,认为自己的才华得不到施展。

    试问一下,之前还是纵横天下的策士,如今成为跑腿的,尤其是还有许多竞争者,顶着叛徒的名声,任谁都觉得心中不忿,心中不忿就会出怨言,有怨言就会抨击时政。

    一个降臣抨击时政,那后果可想而知。

    尤其是在刚刚平定的冀州,人心不稳的地方,你抨击时政、针砭利弊,这岂不是作死的节奏。

    许攸的高姿态引来曹操的不满,或者说他的影响力太大,曹操需要一个借口弄死他。

    比如三国演义里说许攸之所以会死,是因为在入邺城时大骂曹操,许褚看不下去杀了他。

    许褚何人?

    曹操的心腹,连夏侯渊都敢阻拦,没有曹操的授意跟暗示,他便擅杀大臣,曹操还敢用他。

    不管怎么说,许攸之死,与其说自己作死,不如说是曹操欲杀他?

    许攸很早就认识曹操,曹操的糗事他知道太多,不得不死而已。
………………………………………………………………………用户上传之内容结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