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定居唐朝 >

第202章

定居唐朝-第202章

小说: 定居唐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沙公主青春年少,性情活泼,口舌略有些刁钻,进来看薛朗在就开口打趣。薛朗直接被闹了个大红脸。

  襄阳公主带笑的眼神在红着脸的薛朗和落落大方的平阳公主身上转,伸手拍了妹妹一下,笑道:“就你话多。这位便是薛侍郎吧?”

  薛朗躬身行礼:“臣薛朗见过公主!”

  襄阳公主笑道:“何以如此见外?虽说你与平阳尚未成亲,不过,名分已定,跟着平阳唤一声阿姐便是。”

  平阳公主道:“这是我二姐襄阳公主,五妹长沙公主。阿姐、五妹唤他大郎便是。”

  各自见礼。人家三姐妹叙话,薛朗也不好意思在留着,寻了个借口便逃遁出来,实在是长沙公主那打趣的眼神让人受不了,薛朗脸皮其实挺薄的。

  不过,不愧是三月三啊,女眷们都出来了。杜甫杜子美在三月三上巳节有幸围观著名的杨氏姐妹,他薛朗没有杨氏姐妹看,却被李氏皇族的公主们围观,只能说“长安水边多丽人”果然诚不欺我。

  “前面可是薛朗薛侍郎?”

  薛朗从平阳公主的行障跑出来,带着长俭信步逛着,才走了几步路,就被人叫住,回头却是个做妇人打扮的美貌少妇,看她打扮,应该是大唐的贵族,身边仆从如云,前呼后拥。

  薛朗守礼的低头,道:“在下便是薛朗,不知娘子是?”

  美貌少妇笑道:“我乃齐王妃,说来,应唤薛侍郎一声姐夫才对。”

第四卷_第356章 新科士子

  ,!

  这就是齐王妃?!那个在历史记载中二凤君杀了齐王后夺进后宫的美人?!就刚才看到的相貌而言,确实是个美女。

  历史记载上,这位美女跟二凤君的情感关系简直可以用扑朔迷离来形容。有人说两人在齐王死之前就勾勾搭搭了,也有人说是二凤君后来强抢她入宫的!真相到底如何,总不能拉着二凤君或是齐王妃问就是。历史的秘密只能掩藏在不为人知的真相中。

  薛朗心里发散一下思维,依礼见过齐王妃。齐王妃相貌秀美,神情恬淡,有股斯文淡泊的气质,虽则笑着,也不见热情。想一想脾性暴躁的李元吉……这俩儿人压根就不是一路人,难怪过不到一块儿去。当然,这个猜测只能留在心里,不可能去问就是。

  齐王妃道:“我看平阳阿姐的行障已在前面,薛驸马,就此别过。”

  “齐王妃走好。”

  只有齐王妃,并没有见到齐王李元吉,想来齐王应该是进宫与太子一起了,太子肯定要与圣人一道来,还有时间可以逛一下!

  薛朗带着长俭略走远些,护卫散于人群中,跟的并不算紧,长俭背着箱子跟在他身后,亦步亦趋。

  薛朗看今日的芙蓉园,不止有许多女子,便是年轻的男子也有不少,就是不知道苏寒他们在哪里,不然在圣人到来前,倒是可以去凑个热闹,或许能一窥苏寒心上人的相貌。话说,他还挺好奇的。

  略走远了些,行人与行障所用的布料就比不上设置在水边的行障布料用的好,普通了许多,这里多是普通的官宦贵族的行障。再走远些有许多裹着幞头的年轻人,身上还穿着麻布衣,然神情俱都兴高采烈,意气飞扬。

  再往前走就是小树林了,花花绿绿的裙子挂了许多,显然有许多女子在那里。薛朗不好意思再往前走,便在附近的一处空闲的草地上坐下,打算围观一下唐朝的平民是怎么过上巳节的。

  “……周兄,不知试前行卷,你投了几处?”

  “但凡叫得上名号的官人皆投过。许兄你呢?”

  薛朗不远处围坐了几个男子,年长者年近三旬,年轻的二十来岁,应该是今科取中的士子。唐朝的科举在二月份举行,三月初是放榜的时候。

  薛朗才学有限,科举的事情自然跟他没关系。他又是新来的,虽然有爵位,但功劳、才干没显于人前,也没参加科举的士子给他行卷。这时听这些士子谈论,倒是有种新鲜感——

  天天跟一群年纪比他大的人打交道,都快忘记他其实还是小鲜肉的年纪啊!薛朗在心里默默叹气。

  “大郎,可是要喝水?”

  薛朗点点头。长俭从书箱子里拿出保温壶,拧开盖子,给薛朗倒了一盖子热水。薛朗接过,慢慢的喝着,耳朵则听着身旁那些士子的议论。

  “听说周兄的诗文颇得太子中允赞赏,如此际遇,好不叫人羡慕。”

  “许兄何须羡慕?听说你投到民部尚书裴矩裴尚书府上的行卷,也有收获好评!何须羡慕于我?”

  两个志得意满的年轻人,皆笑起来,互相恭维。倒是一旁坐着只顾吃喝的人,开口插了一句:“听说周兄出身普通士绅之家?”

  被叫做周兄的年轻男子面容上的欢喜之色一收,道:“周某出身不高,林兄有何意见?”

  被叫做林兄的男子,放下筷子,正色道:“在下并无意见,只是,有些浅薄的经验想说与周兄知。”

  周兄冷眼瞥他一眼,语带讽刺的道:“不知林兄有何意见?周某候教!”

  林兄被讽刺也不恼,道:“刚才听说周兄的行卷深受太子中允赏识,此乃喜事,然限于周兄之出身,某以为周兄难免空欢喜一场。”

  周兄瞪林兄一眼,冷声道:“林兄,男子汉大丈夫当心胸宽广才是,嫉恨这等小人之心,非君子可为!”

  林兄道:“周兄误会某矣!某不才,钦慕周兄才华,又历经数次科举,于长安城内之情形,比之周兄熟知几分,交浅言深,冒昧说两句。以周兄之出身,这东宫还是莫去的为好!”

  “林兄何出此言?”

  “太子身边尽是世家子弟,哪里有我等寒门士子立身之地!十年寒窗苦,某也是不想周兄蹉跎年华,浪费光阴。”

  周兄皱起眉头,想了想,迟疑的道:“林兄有所不知,我有位表兄乃是河东人氏,太子寓守河东时,礼贤下士之名响彻河东,但有一技之长者,皆可入府中,任侠之名,响彻河东。如此礼贤下士之贤者……也会计较出身?”

  林兄笑了笑,道:“此一时彼一时也!太子当年寓守河东时仍非太子,周兄可明否?”

  周兄一时没了言语。林兄长叹一声,道:“林某冒昧,交浅言深,望周兄三思。且罢,时辰已然不早,某近日接了不少帖子,该赴宴去也。告辞!后会有期!”

  林姓士子起身,带着贴身的书童赴宴去了——

  这些在榜上有名的士子,多的是人家邀请,有那行卷时评价好的,更是家家争着邀请,有名的士子在上巳节这一天,受到的请帖能有一大摞儿,只奔赴宴席赶场就能让这些士子们忙得晕头转向。

  特别是单身尚未娶妻的士子,长安城中家有未婚嫁小娘子的,更愿意邀请他们,好给家中的小娘子选婿。也因为这个,上巳节又被人戏称相亲节,简直就是古代的脱单日。

  说起来,也不知道孟郊写的那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诗句里,这个长安花指的是人还是植物呢?

  薛朗被自己这个脑洞惹得暗自发笑。而几位士子被那位林姓士子这么一说,都没了聊天互相吹捧的兴致,齐齐起身,各自拿着收到的请帖赴宴去。

  薛朗喝完杯盖里的热水,把盖子交给长俭收好,眼神望着几个远去士子的背影出神——

  这几位士子还有空聊天互相吹捧,显然,在这次的科举中算不得出色,不然,赴宴都能忙死,哪里还有空装逼。

  不过,那位林姓士子倒是个人才,才学如何且不说,只这眼光便不错。薛朗默默记住他的相貌。

  “大郎,小的看见圣人的仪仗来矣。”

  长俭低声提醒。薛朗站起身:“走吧,赴圣人的宴席去!”

第四卷_第357章 唐朝的气质

  ,!

  “拜见圣人!”

  薛朗刚过去没一会儿,圣人便到了,陪同的有太子夫妇,秦王夫妇、齐王夫妇;大臣则只有政事堂的几位。陪同的公主,大公主早亡,存世的最年长的便是襄阳公主,六公主还是小萝莉,年龄相差很大。一同来的皇子也一样,李元吉以下,最大的是李元景,还是个小正太。

  这些萝莉公主、正太王子都是圣人李渊五十多岁以后才生的。薛朗默默地计算一下他那圣人老丈人的年纪,又算了算萝莉、正太们的数量,在心里暗戳戳的给老丈人竖大拇指——

  岳父大人老当益壮,火力凶猛!

  因为尚未成婚,平阳公主不能像其他公主与驸马一般可以同席而坐。薛朗被安排坐在五公主驸马的旁边。

  圣人眼睛往公主和皇子们的席位处一扫,看看平阳公主,又看看薛朗,神情颇有些志得意满,对着政事堂的大臣们笑道:“上巳佳节,然我家已无适龄未婚之女儿,六娘年纪尚幼。诸位卿家家中可还有未婚之子女耶?”

  裴寂表情一僵,苦笑道:“臣家中尚有幼女十六娘未婚配。臣为平阳公主保媒,圣人也当为臣保一媒才是。”

  薛朗暗戳戳的看看裴寂皱纹漫布的脸孔,在心里默默计算一下十六娘的年纪……这果断是老来女。这群老头儿……简直了!亚米豆腐!

  难得过节,政事堂的老头儿们都没与圣人说政事,圣人手下也没魏征那样的见不得皇帝享乐的谏臣,这个节自然过得愉快无比。

  一群老头儿不动声色的拍圣人老头儿的马屁,逗得圣人哈哈大笑,心情十分美丽。薛朗默默地竖起耳朵听,打算学习一下。

  大唐君臣之间的规矩并不像后面几个朝代那么森严,饮宴的规矩也没那么上下分明。圣人老头儿被政事堂的老头儿们哄得开心,年轻的凑做一堆,女眷凑做一堆,各聊各的。

  薛朗上首坐着襄阳公主的驸马,下首坐着高密公主的驸马。襄阳公主的驸马看年纪与太子差不多,都是三十出头,高密公主的驸马则与薛朗差不多。

  大概是年纪差距太大,襄阳公主的驸马朝薛朗点头致意后,也没搭话,半眯着眼睛,专心欣赏歌曲。

  倒是高密公主的驸马,笑嘻嘻地主动跟薛朗打招呼:“三姐夫有礼,小弟段纶,见过三姐夫。小弟对三姐夫可是神交已久,然缘悭一面,今日总算见到矣。”这段纶竟是个热情主动的人,颇有些自来熟的意味。这样的做派,让薛朗不禁想到他那好基友卫螭,那厮也是极擅长与人交往的人。

  薛朗回礼,他虽然不是主动热情的人,但有个自来熟的好基友,对热情主动地人,倒是颇有好感,笑问:“我是不是应该从善如流的唤你一声妹夫?”

  段纶哈哈大笑道:“这也未尝不可,我们本就是连襟的关系。”

  薛朗笑着点点头,端起酒杯:“我为人嘴笨,先喝一杯如何?”

  “小弟敬三姐夫。”

  有段纶在,倒是消了薛朗的尴尬,段纶是个热情的人,有意思的是他居然还是包子、馒头的粉丝,喝了三杯酒后,便拉着薛朗打听起包子它们的情况来。

  段纶道:“可惜小弟上巳节后便要回益州,不然,若能与三姐夫一起狩猎,当能一赏灵犬之风采。”

  两人说话的功夫,圣人也不知是不是喝大了,竟叫上太子、秦王、齐王一起,父子四个各自从乐工手里拿过一个乐器,同演太平乐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