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大明混世王 >

第422章

大明混世王-第422章

小说: 大明混世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必要的时候必须要给少林寺戴些高帽,尤其是眼前的方丈智化,秦厉看出来他是个很要面子的人。说来他虽然是和尚,但他的心思还是与尘世没有完全断绝呐。

  智化听完,心头微微一震。

  他听说了东南沿海的事情,倭寇猖獗,但没想到竟然到了这种地步。秦厉其实说的不错,少林寺的确是为了天下苍生,我佛慈悲,普度众生。

  眼下河南就遭到了大灾,他们少林寺却是毫无办法。毕竟那是朝廷的事情,他们少林寺虽然这么多年赚了些银子,但那些银子对整个河南又顶的了什么?

  可是这去东南闽浙,要对付的是倭寇,那可不用少林寺出钱呐,那么多棍僧在少林寺也是每日吃饭,消耗粮食,他们去了闽浙,帮助秦厉剿灭倭寇,也省下了不少粮食不是?朝廷也会很满意不是?

  这两全其美的事情当然要做了。

  让秦厉很满意,很兴奋的是智化毫不犹豫的便答应下来,随后说道,“快去叫人喊智杰师弟过来,老衲要吩咐他事情。”

第七百零七章 欣然而往

  让秦厉更加满意的是智杰欣然同意愿意率领着他的棍僧跟随秦厉去东南沿海。智杰说的很清楚,一来他的棍僧平时只是在棍僧之间进行切磋较技,并没有真正参加过战场。一个没有参加过战场的武僧,无论平时有多大的本领,那都不算是真正的本领。他的徒弟红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所以这些棍僧必须要上战场,经过战场的磨练才能突破瓶颈,成为少林寺真正的棍僧,成为少林寺的骄傲。

  二来,到底少林寺是心向朝廷的,他们在关键时候就是要为朝廷分忧。现在可谓国难当头,大明东南沿海的百姓处在倭寇的蹂躏欺凌之下。少林寺向来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在这时候焉有对东南沿海置之不理的道理?再说了,那是倭寇呐,是小日本子,必须要搞定了他们。一个外族人来大明国土上撒野,难道大明真的没人了吗?

  智杰以前在行走江湖的时候可能做过很多坏事,很多不光明的事情。但自从当上了和尚,这么些年来是一心向善的。

  秦厉微微笑着说道,“智杰师父呐,你那棍僧一共有一千三百人,我秦厉并不打算都带走。毕竟棍僧是少林寺的招牌嘛,呵呵!我就带走一千棍僧,留下三百让方丈师父安排他们看家护院吧!”

  乖乖隆地咚!看似秦厉说的大方,可一下子就带走了一千棍僧,只留下三百,他这可是狮子大张口呐!

  本来依照方丈智化的心思,是想最多派出去一半棍僧去东南的。饶是智杰也未曾想到秦厉会要走这么多人。但刚才的打斗毕竟是人家秦厉胜了,少林寺的武僧是要坚决服从秦厉的安排呐!秦厉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要干什么。

  若是这样想来,秦厉还算是给方丈智化留了情面哩。

  就这样,很简单的事情,智杰在一千三百棍僧中精心挑选出一千人。这一千人自然是智杰平时很关注,他认为很有潜力的僧人。智杰相信,这一千人经过了战场的洗礼,回来之后他们将会成为少林寺的高手,真正成为少林寺的招牌。到了那时候,少林寺在江湖上的霸主地位会更加不可撼动。

  秦厉、周帆、李欢在少林寺歇息一夜。翌日一大早,棍僧便早早的收拾停当,跟随着智杰下山。

  这些棍僧以前有很多是江湖上的人,江湖险恶,他们在江湖上混不下去了,便落发为僧当起了和尚。还有一些是出自河南穷苦的百姓家庭。家里穷的叮当烂响,实在揭不开锅,吃不上饭了,那干脆就来少林寺当了和尚。毕竟当了和尚能有一口香甜的饱饭吃呐。

  不管他们以前是江湖上的人也好,是贫苦人也罢,他们都非常珍惜现在的生活,都非常喜欢当和尚了。更重要的是他们都见识过了百姓的疾苦,对百姓们那牛马不如的生活很关心很同情。一句话,当他们得知这是要去解救东南沿海的百姓,他们都兴奋不已。

  是呀,人活着最大的价值是什么?为百姓们做些事情,让百姓们过上幸福的生活那才是最大的价值哩。

  一行队伍从嵩山上下来,一路向南,一刻不停的赶往浙江。

  算起来秦厉在河南嵩山耽误了两日,这两日余大猷率领着秦厉的那些私兵早已赶出了两百多里路。两百多里的路程是断然赶不上了。况且,余大猷的队伍是骑马,可是这些棍僧却是个个步行。

  不管怎么说,必须要抓紧。浙江巡抚胡宗宪给朝廷送上去的可是急报。那是刻不容缓的。可能余大猷和秦厉他们早去一天,沿海一带就会有一个村庄不会被倭寇们破坏,多少百姓就可能保住了性命。

  说救人如救火,其实是一点儿也不过分的。

  一路无话,这一日便进入了浙江南部。

  这里距离沿海其实已经很近了。现在虽然是七月的天气了,但浙江的天气却不是想象中的那般炎热。空气中渗透着湿润的雨气。正值雨季,沿海之地十天里是有九天要下雨,并且在一天里,也不知道要下多少场雨。

  秦厉虽然是是南直隶保定府人,但很多时候在扬州居住。对南方的气候早已非常熟悉,也非常适应。周帆也很不错,这一路下来身体康健的很。倒是那小李飞刀李欢,前几日精神明显倦怠了很多。也难怪了,这家伙自幼生长在山东,后来虽说闯荡江湖,游历过不少地方,但那些地方却都是在北方。他对南方这种湿润的气候很不适应。

  但不得不说这家伙的意志力很顽强,他愣是硬挺着坚持到了这里,并且眼看着他的身体越来越好起来。

  至于智杰和他率领的那一千棍僧,都是身强体健之人,他们中很少出现身体不适的。即使有,也很快的便好起来,适应了这南方的多雨多湿的天气。

  进入浙江后没有几日,秦厉就接到了前方余大猷来的信。余大猷现在已经见到了浙江巡抚胡宗宪。说来胡宗宪本来是坐镇杭州的。可因为倭寇作乱,他竟然身先士卒,亲自去了沿海前线。余大猷是在一个叫荆汤浦的小镇上见到的胡宗宪。

  此时东南沿海抗击倭寇正在如火如荼中。可能这个季节正是倭寇泛滥,打算要在大明狠狠抢掠一把,然后他们回家过冬的。总之倭寇几乎无时不在。最可恨的是倭寇并不是在一起,而是分成了很多股,胡宗宪让戚继光,卢镗等人各自率领着人马分守在各处击败倭寇。,胡宗宪甚至也亲自率领着一帮人马抗击倭寇。

  怎奈倭寇很多,并且很不集中。刚刚赶跑了或是杀死了这里的倭寇,那里的便又来了。

  他们忙的焦头烂额,却根本就不能赶走倭寇。不但倭寇没有减少,倭寇的数量可能还更加的多起来。胡宗宪虽然是个巡抚,朝廷的二品大员,但他手下可以用的人却不多。能领兵抗击倭寇的更不多。

  此时的胡宗宪急的几乎没有了章法,心急如焚,却也想不到很好的办法。听说朝廷竟然派来了秦厉,胡宗宪一颗心不禁稍稍安定了些。

第七百零八章 胡宗宪

  能做到朝廷的正二品大员自然不是简单人物。胡宗宪这人是个很正派,并且一心为百姓的人。他这个人还有点儿硬骨头,有时候几乎不在乎朝廷对他的看法,他竟然有胆量抗击朝廷呐。

  呵呵!其实这样的人在后世就是那种被称为“刺儿头”的人。要知道,“刺儿头”一般说来其实都是率性耿直的人。

  正德时候,可能正是因为胡宗宪有这样的性格,他才让他坐镇浙江,成了巡抚。在武宗正德一朝,胡宗宪在东南为朝廷做出了很大贡献。东南本是富庶之地,大明百分之八十的赋税其实都来自南方。胡宗宪每年向朝廷上缴的赋税从来没有拖欠过,更主要的是胡宗宪虽然收缴了很多赋税,但他在百姓们心中的地位却还非常的高。百姓们一致认为胡宗宪是个清明的官,是个难得的好官。

  论手段,论谋略,胡宗宪在大明朝廷里其实都是一个厉害角色。这样的一个人一边在安心管辖和治理好浙江百姓的同时,他也在一边洞悉着朝廷,观察着朝廷上的每一个人。

  秦厉开始进入胡宗宪这样一位大人物的法眼是在秦厉当上河间知府的时候。至于以前秦厉在扬州府的江都搞出了分年级,分学科的教学之法,开创了大明先进教育的先河。秦厉率领着二十个人便平定了狄道的匪患。这些在胡宗宪看来都是秦厉因为心计多,很幸运罢了。

  可是当知府,那可是要凭真本事了。要知道治理一府之地,可不是件简单事情。那对人的各方面才能都是有要求的。当时朝廷派出秦厉去河间,胡宗宪是很不以为然的。虽然说秦厉去河间当知府,当时得到了朝廷内阁杨廷和的同意和支持,但胡宗宪也是不看好秦厉。

  当时在胡宗宪看来,秦厉去了河间,那是必定会把河间府治理的更加糟糕。河间府已经是一个非常破败穷苦的地方了,地主豪强遍地。秦厉这样一个年轻人去了,那还不是让整个河间更加陷入地狱,更加的穷苦吗?唉!说不准河间府这个古老的地方就要从历史上消失了呐。

  是呀,在秦厉的治理之下,百姓们的日子实在是过不上来,饿死的饿死,逃荒的逃荒,河间府成了一片寸草不生之地,那还不是要在历史上消失吗?

  可是让胡宗宪不敢相信的是一年之后的河间府的确是变了样子。变得不是没有了人烟,相反倒是格外繁荣。只是一年的光景,一穷二白的河间府就成了人间的天堂,有了天下第一府的美称。

  什么叫天下第一府?那就是说河间府是超过了他胡宗宪浙江所辖的各个地方。在大明北方竟然出现了这样一个地方,不得不说是个奇迹,不得不说秦厉这个人是大明的青年才俊,了不起的人。大明有了秦厉这样一个人,绝对是大明的福份。

  后来秦厉竟然又去了狄道,挖取了龙脉的宝藏,而且顺利安全的送抵了京城。胡宗宪注意到的可不是仅仅这些。当时东南沿海正在闹倭寇,倭国人在沿海一带肆无忌惮,搅的胡宗宪头疼不已。可是人家秦厉在狄道是那么干净利索的杀死了那么多的倭国人。更重要的是他竟然杀死的倭国势力最大的家族里面的小野太郎,还有小野的弟弟山本狼狗,这不得不说是对倭国的一个很大打击。

  倭国在沿海烧杀抢掠,惨无人性,胡宗宪被逼无奈,只好向朝廷送了急报,请求派兵。当时胡宗宪就想,要想平定东南的倭寇之乱,朝廷派出的最佳人选应该是秦厉,也许只有秦厉才能平定了这场倭乱。

  胡宗宪早从戚继光和卢镗口中得知秦厉是个了不起的人。说来戚继光和卢镗都是胡宗宪的得力干将,他们竟然都和秦厉相识,而且对秦厉万般敬佩。这更让胡宗宪坚信秦厉只要是能来,东南的倭寇必定会被驱逐出去。

  后来听闻朝廷果然派出的人是秦厉,他不禁欣喜不已。

  可先到达的是余大猷,秦厉的师哥。听余大猷言说秦厉在河南要耽搁几日。余大猷自然是对秦厉非常相信的,他断定秦厉在河南逗留定然是有事情。可是胡宗宪却又是扫听到秦厉竟然去了河南嵩山的少林寺游玩了,这让胡宗宪的那颗心在瞬间便凉了。

  唉!年轻人果然是年轻人,不着调呐!这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