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

第266章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第266章

小说: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多、喝太多,万一要上茅厕,那可麻烦,所以肚子早就空空如也了。

  豆浆配上烧饼油条,在台湾是很常见得早餐。因为吃起来会很饱,快又方便。对唐代人来说,烧饼跟胡饼差不多,不过炸得油条就很新奇。唐代炸物还不多,像这样炸物配烧饼,对很多官员都很新鲜。

  不过,就是因为新鲜,容易会有麻烦。吃烧饼掉芝麻,这是常有得,除了芝麻还很会掉一些碎屑。一边吃,一边就要手在下方接着,很多人没想到这点,又有胡子挡着,掉得胸前都是。李忱见状,自己大口吃完,就离开了。

  诸位臣工慢用阿,不够得再让人家送上来。,他率先退席,也算是一种体贴吧。他在这边他们也吃得不够痛快,除了自己早点走,他也让御史休息,表示,吃饭就该轻松点,朕退朝后,任何行为都不算失仪了。

  至此,李忱他亲政后第一场大朝会,就这样结束了,他悠然得离开了大殿。留给了那些官员满腹得疑惑。不过,唯一共通得想法就是,这个皇帝很可怕。隐藏得真深,到底是怎么让马逆翻船得?

  明明之前就是个傻皇子,居然登基一年后,可以掀了原根深蒂固的马逆。你说登基后,都在韬光养晦,那说得过去,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嘛。可是过去三十多年,难道也都是装得。想想就不寒而栗,能装三十年,一招翻盘,这份心机,厉害。

  一边暗自佩服,一边也觉得说不定这大唐有望了,新帝不是个傻子,也没有当上傀儡,将来也许有一翻作为。

  不少人暗中想到,是不是要找机会,上个奏折什么的。废除一些苛政,尤其是那些新增的税,太扰民了。

  也有人把目光放在宰相身上,也许可以让宰相劝戒一番,因为李忱让宰相明日至延英殿论事,正好可以劝戒一下。新帝亲政,废除苛捐杂税,多么振奋民心阿。

  离开得李忱,不知道那些人所想,自己却走神了。一边安步当车,消食。一边习惯性的走神。早餐吃了顿烧饼、油条,他想到油条的起源。

  油条的起源,据说是南宋吧,岳飞在风波亭被害死,百姓气愤,可是又拿奸相没办法,有人发明了一种东西,杆出两个长面团,然后互相卷成跟麻花似的,下锅油炸,说这是油炸桧。我没办法对付你,但是可以吃了你。

  不过,李忱是不太相信得,因为,其实那是后来需要,才把岳飞地位抬到那么高。所以不太可能有人为此发明什么,油炸桧。

  不是说岳飞不了不起、不伟大,而是细数南宋,其实抗金有成得不少。不说那些废柴将领,韩世忠、刘錡、吴玠抗金都颇有功绩。岳飞,只是诸多将领得一个,功劳比较大得一个。

  会挑选岳飞,大概就是只有他不得善终吧。英雄都是要死得,不死不悲剧,不悲剧不会引起广泛同情。不能让人感同身受。

  岳飞会死,算来是宋朝重文轻武的传统害得。其他几人,都是宋朝传统将领,比较懂得自保之道。像吴玠,也是颇为善战得,多次大败金人,他是人到中年,多服丹石,迷恋酒色,才死的。

  他傻吗?不是。可能是他知道,不这么做,他还是死。或者说,感到绝望吧。因为宋朝武将得传统,最好就是,你要贪财。最好是善战,又贪财。这样才是好将领。

  善战,国家才安稳。贪财,就好享受。才不会贪权,才不会谋反,国家会更安稳。其他几个人,都是有基底得传统将领,很懂这些事情。只有岳飞不懂。

  有记得,岳飞说,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惜死吗?宋高宗有时候会找他商讨政事,他除了政事,还干涉立太子之事。

  高宗无子,立孝宗当太子。严格来说,孝宗是宋太祖赵匡胤一系。很有趣,当年赵光义从他兄长那里把皇位抢来,说将来还会给凶长得儿子,如今算是实现了。

  因为岳飞不懂,武人不该干政。当年狄青,赫赫有名,不过当个枢密使,宋朝有史以来第一个武人枢密使,都忧惧而死。你一个连枢密都没当上的武人,怎么敢干涉立太子之事。

  再说那场北伐好了。虽然说都传说是岳飞打了大胜仗,说要直捣黄龙,救出二帝。结果被十二道金牌招回。

  其实,仔细看朱仙镇,离什么黄龙还远勒。要救出二帝?哪有那么容易。当时其实是五路伐金,结果其他四路都败了,才会把岳飞招回来。

  你一路独进,后勤怎么办?当时北方打到乱七八糟得,你后勤该怎么解决?想靠老百姓肩挑手拿?还要靠他们抵抗金人得骑兵?北方残破不堪,你去哪里找一堆老百姓,供应你后勤。

  边走,边想,到了延英殿。过了一会,几个宰相也到了。延英殿,规模很小,皇帝的宝座,也只有少少的几个台阶垫高。所以,变相来说,君臣间的得关系比较亲近些,比较方便讨论些。

  几个宰相,白敏中,这个介绍过了。韦琮,翰林学士、中书侍郎。魏扶,名臣魏征之后,兵部侍郎。崔元式刑部尚书拜门下侍郎兼户部尚书。

  郑朗工部尚书、魏沫,御史中丞,他虽然也姓魏,还当御史,不过跟魏征没关系。同姓而已。

  君臣寒暄过后,当户部尚书得崔元式,硬着头皮说话了,还请圣人废除,马贼所设立得一应苛捐杂税等。

  他说了一通,说那些苛捐杂税如何扰民,废除以后对李忱声望加成多大。可以获得民心芸芸。

  李忱假装很认真听,不过,左耳进右耳出。他早就猜到会有人叫他减税,甚至废除那些新加的杂税。

  那怎么可能,不加税就不错了,还指望我减税,或者说把那些什么间架税、竹木税,给免了?做梦。

  虽然说减免这些苛捐杂税,可以提升他的声望。可是,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背锅得,怎么可能减免了。

  不仅不能减免,未来说不定他还要加税呢。现在减了,后来又加上去?真要这么做了,他才是傻子,真傻子。

  他自问不是一个残酷得皇帝,不会不择手段得增税,只为了自己享受,不过,大唐目前用度不足,是不争的事实。不加税,他想不出办法来解决这问题。

  当然,这税收的确实有些问题,比方说间架税,虽然规定了上等房屋每间架两千,中等一千,下等五百。可是,这其中可操作性太大,

  还有,城南地方空旷,有些人得房子比较大,可是却很穷。那种该怎么算,跟那些有钱人一样收?还有那些店面,店铺收的也跟一般房屋一样,这不合理吧。

  还有竹木税,除陌钱,这些不该收吗?其实这些也都算商税得一种。商人不该纳税吗?

  不该…至少在唐代,甚至中国,儒家出身大臣的理财观念里面,商人不该收税。中国人很奇怪,一边歧视商人,对商人诸多限制,比方说它们不能穿什么样得衣服啦,不得考科举啥得,可是一方面又对商人十分优荣,认为不该收商税。

  比方说,武后长安三年,朝廷用度不足,想要征收关税。结果呢遭到群起反对,最后…那些官员说,如果与其加关税和盐税,不如加收农税。请尽量不要加在商旅之上。

  理由是,与民争利。说起来也是挺冠冕堂皇得,认为假如收商人得税,商人又会把这些税加在物价上,等于造成物价增加。旅人,不是指那些游客,而是说那些往来各地贩售货物得商人。最后,武则天好不容易踢开挡路大臣,开征了关税。

  听起来真是很感动阿,也很有道理。虽然在现代人看来很可笑,不过在这个年代,其实这不失为一种高尚得、以民为天得思想。不过,李忱如果在那个时候,一定会骂人,加农税就不会增加百姓负担了吗?

  儒家得思想,在李忱感觉是一种很小农得思想。基础上是以小农收税对象,一切希望能够自给自足就好,典型农业社会想法。不能自给自足,最好尽量让物价低廉。

  这跟李忱想法完全不同,他是工商社会得思想,姑且这样认为吧。他认为,物价高低根本不是问题,主要是看收入。收入够,物价再高又如何?差那点钱吗?

  关键是收多少,不是出多少。这跟中国历代传统的观念完全世不同的。中国想产生这种观念,很难。在儒家思想影响下,根本没空间。不管是官员,或是商人,很少人这样想过。

  总之,这个商税,我是收定了。不过要怎么收,要怎样才符合这几个原则,还需要与列位臣工讨论。

  此外,谁先跟我说说,本朝怎么收商税得。

第三百八十一章

  

  买一辆百万的车,对一个工薪阶级的人,负担很重。对一个经商的人,或者当高管的,就很轻松。

  同样得,我们会为那些欧美国家得高收入惊讶,觉得他们得收入真高,想说那样日子应该也过得很轻松。

  可是有多少人会去想到,他们的物价同样惊人?有啦,你去旅游的时候,就会为他们的物价感到吃惊。

  对于征收商税,他认为就不该少了。同样也不该多了。虽然说,增加商税,会把物价抬高,商人一定会把多出来的税,反应在价格上,这会导致物价腾飞。

  李忱对此不以为然。那些完全是奸商搞得鬼,什么物价提升,难道加税,你就不赚钱了?

  固然,收税不能太高,但是商人赚得钱怎么算?难道他们不是国家得一个组成,士农工商是说假的吗?结果,税收全部压在农民头上?莫名其妙得观点。

  无非就是觉得那些小农好欺负,有田,你跑不了。你跑了就得饿死。觉得税赋不公平,想反抗,又没势力。只能我说怎样就怎样。所以小农最好欺负。

  至于工商税,难收阿。历朝历代,商税得征收始终是个难题,你根本不知道该收多少。也就是宋朝,宋朝商税收的比较多。到了明代,压根儿就收不到了。

  商税一定要收,不然光压税赋在农民头上,数量太少,也不公平。可是商税要怎么收,李忱不知道。其实他一直在思考这问题。

  在21世纪,商税到底是怎么收的?那些税务机关,是怎么知道你这家公司行号,年收多少,该缴多少税?他实在没头绪。也没什么可供参考得参照物。

  他穿越前看过不少这类得小说,里面都没说到商税怎么收。虽然那些主角很注重商税,可是,李忱始终没有看到他们提及,要怎么征收商税。所以,李忱也很茫然。只能先从,唐代商税着手。

  李忱先是回答刚刚崔元式得问题,免税,不可能。只有可能重新订定税率。

  他只简单的说,那些商人,赚得钱不用交税?凭甚么?他们不是大唐的百姓?还是说他们可以不受大唐王法得保护?异族入侵时,可以不管他们的死活?都不行吧,既然如此,凭甚么商人不用纳税?

  至于他们把税收转嫁到物价上,那是诡辩。难道之前商人都不赚钱了吗?加了点税,就要把税收完全转嫁到百姓身上?

  此外,要对付这招很简单,规定哪几样民生必需品,可以低税,甚至免税。其他的,如奢侈品等等,税不仅不能少征,还要往上加。

  这种商品加在物价有什么关系?反正买得起的不差那点钱,买不起得,还是买不起。

  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理财思想,尽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