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

第303章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第303章

小说: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愿意寻求更好得生活。

  李忱把他们慢慢修路,慢慢迁徙过去,减少他们的抗拒心态。等到了目的地,让他们亲眼看看当地环境。至少可以减少一部分,对未知得恐惧,让他们知道,他们得生活可以更好。能作到这些,整个移民大概就成功了吧。

  而用军法管制得目的就是,让百姓不至于因为一些可以预防得疾病之类,大量得减员。这样就不是移民,简直是害民了。在这个年代固然医术落后,可是如果用后世的很多预防观念,还是可以避免很多传染病得发生。这些都需要军法管制。

  甚至,更极端一点得。万一新开荒的地方,要面临土著得侵扰。军法管制,比起一般得移民更有效果。可以组织当地青壮,就地进行防御。有组织,总比散乱的百姓,任由对方鱼肉为好。

  箱兵的事情,他考虑了很多,可是很多事情它就考虑不到了。比方说,他今天找来了几个农业相关的官员,问些问题,却得到一个让他很傻眼得答案,‘你说,我大唐就没有一个督促农业生产得机构?’

  李忱今天找了谁呢?有户部得两个正副头脑,户部尚书,户部侍郎,原先户部司得郎中和员外郎,还有九寺之一,司农寺的几个头脑人物。

  他今天的目的是,要改善大唐农业方面一些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如果今天要推广、改进农业技术要找那个单位。没想到却得到另他傻眼得答案,没有。

  ‘都没有?那么平常促进农耕,都是谁做的?’,李忱惊讶得问道。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社会。田间事,永远是个大问题。

  据李忱所知,历朝历代,应该都有这样得一个官,或者说单位,负责促进农耕。汉代好像就是司农寺。倒了明清,好像也有所谓的劝农官。唯独唐代,他没留意过这方面得问题,直到今天想起来,结果,竟然是没有。

  ‘圣人,督促地方农耕之事,一般都是地方官作得。’,户部尚书见李忱不善得目光看来,连忙回答道,‘司农寺呢?司农,不是应该就是负责农事吗?’

  倒楣的崔元式,面露难色,不得不向李忱解释,谁让他是李忱今天招来得几个,跟唐代几个跟农有关得职司或部门得首脑呢,,心里哀叹,这官越来越难做了。

  一般来说,唐代没有什么促进农耕得单位,一般都是地方官要作。毕竟不耕种,没税收,还会造成饥荒,不要说之后会发生什么更严重的事情,光这些就够地方官丢乌纱帽了。

  传统的那些单位呢,到了唐代,都变了样。比方说司农寺,在秦汉时期,叫做治粟内吏。倒了汉武帝,改称大司农。其目的都是一样的,这就是一个农业生产相关得单位。

  可是到了唐代呢?司农寺完全就变成一个负责粮食储存得部门。隶属于户部管辖,旗下设有四个署,上林、钩盾、导官和太仓。没有一个和农业有关系。上林,掌诸园囿池沼种植蔬果及藏冰等事。

  钩盾,怪名字,光听到名字,李忱完全无法想像这各部门得职务是什么,崔元式解释,这是职掌薪炭鹅鸭薮泽之物,以供祭飨。导官是,掌舂碾米面油烛,以供宫廷及各官署之用。太仓,这个就好懂了,储存粮食得。

  基本上,这司农寺废了,没什么司农的功用。完全就是供应京师一切用度所用。比方说太仓署,虽然是储存和发放粮食得,可是那只限于京师百官所用。除此之外得,天底下得,都归属于户部得仓部司。

  司农寺没有什么单位是去促进和改良农业生产得。户部倒有一个,户部司,原先得职能中,有一条,掌管农田政令。但是也没有让他主动去促进和改良农业生产得职能。

  ‘一个都没了?’,李忱想骂人,农业头等大事,哪怕到了现代,到了21世纪,也是一国的大事。美国人,每年出口得可不只有军火和高科技。还有大量的农产品。在中国,十八亿亩,是说假的吗?可是怎么到了唐朝,就完全没有这方面得职能了。

  ‘有是有一个。’,崔元式说道,‘劝农使,这个职务有劝农得功用’‘那挺好得,先把人找来吧。’‘这个。’,崔元式尴尬说道,‘目前没有。’,没有?被裁员啦?李忱想到,会昌年间李德裕有大动作,裁汰了很多人,这劝农使被裁员啦?

  这怎么可以,这劝农使是多重要的官阿,如果彻了,还是先重新设立起来吧。可没等他念头转完,崔元式又说道,‘这劝农使,本来就不是常职了。’

  原来,这劝农使,是玄宗时期才设立得。听得李忱好生失望,原来,唐代针没这方面的打算。又是一个临时得使职,根本没人去想过,要去推广和发展农业。

  玄宗因为要开边,要钱。宇文融,就是之前那个傻得动了唐朝官员职田得那个官员,他被玄宗任命为首任劝农使。职责是捡括逃户,促进开荒。劝农使就他一个,由他一个巡行天下,不过他再各道设立了劝农判官,来负责推行。

  之后,宇文融得罪太多人,被人举发他贪污,罢免后。这个官职就变得可有可无,有时候设置,有时候没有。

  ‘既然如此,就在司农寺下,设立一个新的司农署吧。’,听完以后,李忱决定,干脆自己设立一个好了,‘朝廷设置司农署,地方设置司农判官。’

  ‘圣人,这司农署得职责是?’,崔元式觉得,李忱根本就是太闲了,没事搞这各作什么,劝农的事情,交给地方官就好了,何必设立又设立一个这样的官职呢,不过多个署,又多了几个位置,要设就设吧。

  李忱大概可以猜到崔元是在想什么,冷笑道,‘你是不是以为这个署没用,多余得?’‘不敢。’‘不敢?你只是不敢说而已。’,刺了一句,李忱开始解释,为何要设立司农署,及其职掌。

  我们在历史课本里面,可以读到一段话,晋室渡江后,把铁牦和牛耕技术带到了江南。除此之外,还可以看到,什么战乱发生,百姓迁徙避难,把什么技术引进哪里得记载。

  李忱很想说,你他喵的朝廷是做什么吃得。非要等到战乱,百姓逃难到某处,才会把先进技术引进某地吗?

  江南阿,又不是敌国。也不是邻国。为什么不能主动传授技术呢?保密?都把技术写成书,公开出来了,还有什么好保密的?

  还有就是,明末的时候,流寇猖獗,剿不胜剿。很多穿越者都会去找徐光启,希望虽广土豆。徐光启也曾经少量推广种植过。

  流寇形成得原因,不就是因为水、旱不定,导致粮食歉收吗?如果有土豆,那说部定明朝就不会灭亡了。而这其中的关键是什么?不就是跟本没人去注意这个不起眼得小东西。

  这些话,李忱当然不会一下子全吐出来,只挑了些重点说,让崔元式有恍然大悟得感觉。他了解了,李忱便下敕,一个新的官署就建立了。

  大中二年三月,李忱又小小烧了把火,不过没有多少人去关心,大部分人,都关心的是,即将到来的,大中二年科举考试。

  今年首次会采用非常多的防舞弊制度,还有考上即得官,这一届可是吸引了非常多的考生应试,也招来了天底下所有人关注得目光。

第四百二十七章 请重视农业

  中国是一个农业经济体。这点一直要持续新中国建立以后,慢慢的才有了大规模工业得发展。

  在此之前,农业一直是朝廷最大宗得收入,这点大概只有南宋不是,南宋在商业税,关税和其他商业相关税收方面,收入超过了农业。

  可是,李忱一直觉得,古代中国并不是真正重视农业。或者说,历朝历代根本不会去想说,推广和发展农业,重视农业,唯一就重视收入和稳定而已。根本没想过要去发展什么。

  要比喻得话,就是一个工厂老板,不注重新技术得研究或引入,只是单纯得催促员工,准时上下班,不要耽误了工作,这样而已。李忱凭什么这么说?

  很简单,读史的时候,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农业方面得成就。可是,请问一下,有多少成就是由朝廷主导得?唐代的农业技术很进步了,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国家水平。

  单说一各施肥,中国人开始会给田地施肥,回复土壤得肥沃程度。土地要是长久种植作物,尤其是粮食作物等,很耗肥力。种久了,收成会变差,要施肥。

  可是呢,西洋人不懂。李忱读过这方面得书,至少几百年后,他们都还不太懂。什么轮耕制,三田轮耕制度,就没有什么施肥技术。

  西洋人就只会用让土地荒着,来恢复土地肥力。或者说,再过个几百年,他们才学会用可以放牧牛羊,利用牛羊的排泄物来施肥。人的排泄物施肥?也不知道是闲那个脏,还是怎么,反正他们就是不懂。

  唐朝人,懂得用火耕水溽来对付杂草。知道嫁接技术,知道施肥。还发明了江东牦,让翻土更快,种得更深。可是呢,这些技术有多少是朝廷主导研发得?或者说,中国朝廷有主动去推广这些技术吗?

  没有吧!前一章就说了,如果明末能推广土豆,说不定明朝还真得可以多延续几年,甚至不会灭亡。土豆不是徐光启引进得,其实早在明中叶,就被引进了,或者说被人注意到了。

  那个时候,西班牙人藉着海流从墨西哥飘洋过海到了菲律宾,又到了中国。开始进行双边贸易,把墨西哥得银,运到中国,买了中国得瓷器、丝绸和茶叶,又运回欧洲,这样比单纯运银回去还要赚。

  土豆也差不多是那个时候引进中国得。多年以后才被徐光启注意到。可徐光启那时候,也不晚阿。问题是,根本没人去注意,这么不起眼,圆圆黄黄的东西,可能会是明朝国运的转机。

  这种事情,在现代社会,几乎很难想像。至少李忱在台湾,这种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都引进了,有成效了,还没被人注意到。

  台湾,也很重视农业。这个重视显现再很多方面。其中,最主要一个机关,是行政院下属得农业委员会,统管一切农林渔业。有点类似唐代的司农寺。不过,论起职能,差别可大了。

  不说别的,就说一个农业方面好了,就有农粮署、农业金融局、农业试验所、农业改良场、农业药物毒物试验所等等机关,喔,对了,还要加上一个种苗改良繁殖场。

  其中农粮署是统管农业政令及其他方面。比方说政策,或是农业生产机具,农产品加工、运输、储存等等都归他们管。

  农试所和农改场,更是直接牵涉到了农业品种得研发、引进、改良。这两者得差别是,农试所只有一个,负责农业各方面的试验。

  农改场很多个,分设在不同地方,注意当地农业情况,比方说病虫害。还有就是会把农试所研究出来得新品种,在各地尝试种植,再推广给农民。

  其他那些家畜、林业、渔业得就不说了,单是一个农业,就有这么多部门。唐代呢?什么都没有。就只有一个负责弄东西,类似后勤得司农寺。什么推广、发展、改良,想都不要想了。

  这叫重视农民?只是地主老财得心态,甚至比地主老财还不如。一些地主老财,看到有什么确实有效得农业技术,还会引进、试验呢。朝廷这方面,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