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442章

崇祯十七年秋-第442章

小说: 崇祯十七年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隆武却道:“朕本来只给卿留了一封信,因为朕自觉已经无法再给卿家旨意,然而在朕弥留之际,却忽问卿家又来救驾,朕心~朕心便知卿尚念君臣之义,因而写下这封圣旨。朕本欲交给唐王,让他视情况决定是否交给卿家,但今朕与卿家一谈,便决定亲自给卿,望卿勿负朕托,光复南京,望卿勿自食其言。”

    王彦内心这才大为所动,眼中泪光闪现,而隆武却无力的挥了挥手,“让众卿进来吧!”

   

………………………………

第744章皇帝宾天

    隆武心中还有很多遗憾,可却不能一一安排,王彦奉命唤众人进来,唐王见王彦手中一份诏旨,微微皱了下眉头,领着众臣入内。

    皇帝身体已经枯竭,又与王彦谈了许久,难以支撑,只是交代了臣公几句,最后屏退众臣,只留唐王在厢房内,做最后的交代。

    不多久,唐王便出来,言隆武已经晕厥。

    众臣一片愁云惨淡,唐王与王彦等重臣稍微吃了些东西,便在房间内守候,等候皇帝清醒过来。

    是夜三更,跪在蒲团上的王彦和唐王等人,已经疲乏,忽然一阵夜风拂过,王彦惊醒过来,他抬头一看,隆武已经中夜坐起,正泪流满面。

    臣公也都被动静惊起,他们只听闻,隆武一会儿大喊“大祖”,一会儿痛呼“成祖”,一会儿又唤“毅宗”,大哭不止,涕泪纵横,伤痛欲绝,不时又有“对不起列祖列宗”“未能光复南京”之语。

    众臣见此,无不潸然泪下,悲从心来,不少人已经痛哭失声。

    隆武闹了好一阵,忽然惊觉,眼前的太祖、成祖等历代先皇的身影,全部不见,他闻殿内大臣哭声不绝,半响回过神来,泪如雨下,谓众臣道:“太祖来唤朕矣!”

    唐王、王彦等人大惊,忙到龙榻前,隆武眼神已经呆滞,万元吉痛声问道:“陛下还有什么交代?”

    隆武呆了半响,口齿不清的说道:“朕死后,官府百姓,不得为朕服丧,民间不禁酒肉,夜晚不禁宵,以免影响朝廷赋税。”

    他停了停,又吩咐道:“朕陵寝从简,不得铺张~,诸卿~不打下~南京,朕不下葬~”

    语毕,须臾片刻,万元吉一探,已经气绝而亡,老皇帝享寿四十七年,隆武四年八月秋驾崩。

    一时间,屋内文武尽皆大哭一片,一面先做防腐,然后用棺木将隆武入殓,一面派人往南昌、武昌等处报丧。

    消息传入南昌,曾皇后知皇帝宾天后,抱着皇长子放声痛哭,大学士左懋第一病不起,未等几日,亦病逝于南昌。

    在赣州幕兵的大学士苏观生,得到消息痛哭晕厥,武昌等地,亦举城戴孝。

    是夜,哭声从马鞍山顶蔓延,山下的江西败兵,听见哭声,闻寺庙钟响,内侍传话大哭“陛下宾天啦。”顿时纷纷泪下。

    整个军营,陷入了悲伤的海洋。

    一夜无眠,众人收敛隆武尸体入棺后,纷纷穿好了赶出来的素衣,将棺木移动到山下大营,诸多官员挂孝,聚在灵堂大哭。

    这时大学士顾元镜,忽然站了出来,用素衣擦了擦眼泪,对众人拱了拱手,众人知他有事要说,便纷纷注目过来。

    顾元镜对唐王与王彦行了一礼,然后沉声说道:“监国,殿下暂且节哀,眼下还有大事要议。”

    王彦大概知他要说什么,不禁微微皱了下眉头。

    “大行皇帝宾天,天下必然震动,臣以为监国该早登大位,以安人心!”语毕,顾元镜便行礼叩拜。

    其他臣公,本该立刻附和,劝唐王登机,不过现在有王彦在,他们却不能这么做。

    要是以前,那也没什么,但现在江西刚刚大败,他们不得不考虑王彦的感受。

    如果现在群起拥唐,那就等于在逼迫王彦表态。

    经历过今岁王彦从朝廷出走,自建藩国后,他们已经不敢逼王彦。

    隆武给王彦一道旨意,封其为大将军,此职务在明初徐达死后,已经废除,现在也并非律令内的官职,更像是一种荣誉,但要是按着古法,大将军是有权节制天下兵马的。

    这虽然只是一个名义,要是不把他当真,那就只是个荣誉,但王彦非拿鸡毛当令箭,下面的人又配合,那他就确实有节制天下兵马的大权。

    此时唐王对于王彦可以说十分忌惮,因为经过大胜关一败,整个大明内部,其他几股势力合起来,也没有王彦兵力强大。

    唐王见王彦没有表态,略带一丝尴尬道:“皇兄方崩,孤怎么能这个时候登基,况且皇兄有子,孤接大位,难以服众。”

    说完,唐王看了王彦一眼,明显是试探他的态度。

    王彦知晓他的意思,但他内心却有些想法,顾元镜这么急着想让唐王继位,这正好说明了拥唐派大臣不够自信,没有信心坐稳皇位,所以想要抢占先机,率先登基。

    现在可以说隆武尸骨未寒,这边就抢着登基,吃相实在有些难看,而他们的不自信,正好也说明了唐王继统的阻力很大。

    王彦现在考虑的是如何打完江南之战,如果唐王现在就登基,就算他没意见,但鲁王肯定会有意见。

    毕竟当初隆武朝廷与鲁王还有个约定,以光复南京来决定储位。

    现在唐藩一系打了败仗,却又抢先登基,鲁王肯定会有怨言,那他还会不会配合攻打南京,就会是一个大问题。

    想到此处,王彦沉吟一声,开口说道:“大行皇帝,既然指定监国继承大统,孤以为此事,顾阁老也不用着急,眼下还是要先处理大行皇帝的后事,完成大行皇帝的遗志要紧。等打下南京,监国再登大位,如此才能四海归服!”

    顾元镜听了,却说道:“殿下,大行皇帝驾崩于外,若监国不登基,其他藩王私自登位,如此该怎么办?”

    他这是怕鲁王得到消息,抢先登基,王彦听了脸色一冷,“谁敢不顾大局,只为一己之私,孤与五忠军,绝不同意!朝廷这边没做反应,谁敢私自登基?”

    万元吉等人脸色一变,这已经不是他认识的王彦,众臣全都沉默下来。

    唐王见此,出来说道:“孤绝得王卿说的有理,皇兄刚走,孤便登位,难免有人不服气,若是再起争端,南京就没法打了。”

    唐王从王彦的话中,听出了王彦尊重隆武的遗旨,认可他是隆武选定的继承人,那他的心便放了下来。

    众臣见唐王都妥协,便也就暂时不提。

    是夜,哭声绵延了一晚,这种负面的情绪如果控制不好,极有可能引发大军崩溃,但是若是处理妥当,则还有哀兵必胜一说。

    哭声绵延一夜,次日清晨,江西兵、江上的水师,连夜拆除了不少清军留下的军帐,赶制了素衣,数万人马具缟素,白幡林立,八月天,马鞍山下一片雪白。

   

………………………………

第745章清军应变

    在隆武皇帝驾崩,给大明内部带来动荡时,整个江宁城,也因为博洛战败而归,大胜关被明军袭破,而惶恐不安,暗流涌动。

    数月以来,明清两军无日不战,杀得可谓难解难分,洪承畴制定的先西后东,节节抵抗,诱敌深入,再以关城耗敌锐气,两翼包抄的战略,已经大获成功,但关键时刻,承担重要使命的六万多清军主力,却被从湖广东下的王彦击败,这就彻底打乱了他原来的计划。

    江宁是大城,明朝南都,并非一般城池,要说洪承畴应该有信心坚守,可就因为江宁够大,便也成为了他的致命弱点。

    明太祖时,在江宁修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其中京城周长七十余里,而外城郭更是号称一百八十里,这样一座雄伟的都城,可谓世界罕见,绝对是同时期最大的城市。

    就是因为它大,所以防守起来须要的人也多,不然城墙都站不满,怎么防守。

    现在整个江宁,洪承畴只有一万多人,加上四千多水师,当大胜关被袭破后,他已经决定放弃一百八十里的外郭城,甚至有放弃内郭,只守皇城的打算。

    博洛领着四千多败军入城后,江宁的兵力达到将近两万人,这让洪承畴稍微安心,但任然不足以守卫江宁。

    此时,东线战场上也已经鏖战数月,作为偏师的郑成功打破苏松,大军推进至镇江一线,而江北的鲁王军,乘着多铎主力前往西线,便派遣偏师攻淮安,鲁王亲自驱赶主力骚扰扬州,战事也非常激烈。

    西线博洛大败,东线又牵制住了不少兵力,洪承畴在江宁附近已经没有兵马。

    隆武四年八月,江宁城,江南总督府衙内。

    满清在江宁的官员,齐聚一堂,商议防御大计。

    宽阔的大堂内,满堂的衣冠禽兽,身上还带着伤的端重郡王博洛,依然坐在中堂,洪承畴坐在左首,其他巡抚、提督以及众多清将,坐在两侧,中间学着王彦也弄了个大沙盘。

    此时堂内一片愁云惨淡,众多官员脸上都写满担忧。

    要问他们忧什么?

    一是担心王彦扑过来,而江宁的兵力估计是守不住,他们又守土有责,落在王彦手里讨不到好,失了南京,清廷又要问责,他们自然心急如焚。

    二是忧心前程,他们投靠清廷,也是为了荣华富贵,为了给子孙后代谋个出路,可要是江宁被明军打下来,他们就不得不怀疑,是不是站错队了。

    这一旦站错了队,今后恐怕荣华富贵没捞到,留下骂名不说,子嗣家人也要跟着遭殃,他们如何不忧?

    “王爷,现在江宁城就两万人,王彦救了金声桓,兵力至少达到八九万,这江宁还怎么守啊?”大堂内,巡抚郎廷佐思前想后,终究由他挑头,打破了沉默。

    博洛听到这话就头疼,他兵马尽失,他能有什么办法,一时间,他脸上一阵通红,不晓得是羞愤,还是给气的。

    堂内众人等着他说话,博洛却没吭一声,气氛有些凝重,有些尴尬。

    就在这时,洪承畴却轻咳一声,等众人把目光投向他,他才开口说道:“诸位也不用那么担心,在本督看来,情况还没那么糟糕,我们还是有胜算的。”

    有胜算?怎么个有胜算?在场的都是人精,可不会被洪承畴一句空话就给安定下来。

    “总督大人,眼下江北豫王爷虽然还有雄兵,但是毕竟与江宁有一江之隔,而在江南,除了镇江有两万多人,浙江巡抚箫大人还有三万多兵外,已经无兵可调,总督大人说的胜算在哪里?”郎廷佐问道。

    想要防守江宁,内部人心一定要稳定,洪承畴深知这一点。

    当下他站起身来,走到中间的沙盘旁,拿起杆子,说道:“诸位且来看。”

    博洛意志本有些消沉,对于坚守江宁,并不报太大的希望,但他见洪承畴表现的十分镇定,似乎真有办法,一时间也勉强打起精神。

    洪承畴待众人围上来,便拿着杆子戳了几下,开口说道:“大胜关一失,王彦可以直接逼近到江宁城下,而江宁一失,再守其他城池,便没了意义。”

    他扫视众人一眼,正色道:“本督打算把镇江的两万多人,也撤回江宁。如此守城兵力就达到四万多人,放弃外郭城不守的话,防御内城兵力便还算充足,可以坚守一段时间!”

    博洛听他说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