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840章

崇祯十七年秋-第840章

小说: 崇祯十七年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灵感来自于明朝早期的盐引制度,而实行起来,确实也减轻了明朝对蒙古的统治成本,不仅减少了付出,还有些余利可图。

    就近年来说,随着明军在草原站稳了脚跟,明朝对归义蒙古的统治,还真有一定成效,明朝控制下的长城沿线,近两年以来,可以说十分安宁。

    不过有得就有失,安宁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这些归义蒙古自然也会逐渐丧失野性,战争欲望随之降低。

    毕竟人始终还是渴望秩序,抢劫风险太高,如果能好好生活,人生安全有个保障,即便是游牧,也不会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共治八年十月底,草原的雪下得又早又大,蒙古草原白雪皑皑,要是以往必然是个大灾之年,没法活下去的蒙古人又得南下打劫,不过今年的情况,却有所改变。

    这时在一片白雪覆盖的大草原上,十多个归义蒙古,穿着臃肿的棉衣,带着羊皮毡帽,正赶着六七百头牛羊,往东面的定北堡赶去。

    领队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蒙古汉子,他是定北堡西面赤赫部的副千户,领着部落内的十多个汉子,准备赶着牛羊去你关内换些粮食、盐巴和棉布。

    今年雪大,天气又冷,部落里的牛羊已经开始冻死,牧民照看不了太多的牛羊,所以决定赶一批到关内出售。

    现在已经是年底,关内早就开始准备过节,牛羊肉的价格上涨的一些,他们正好出售之后,换些粮食、茶叶等草原上需要的东西回去。

    要是往年遇到这种雪灾,那他们只能看着牛羊一头头的冻死、饿死,然后烂掉。

    来年他们就不得不把那些剩下的牛羊也宰杀吃掉,等没了牛羊,整个部落就会发生饥荒,他们就只能拼命去抢别人的粮食和牛羊。

    今年他们可以将牛羊赶入关中出售,换一批粮食回去,来年多吃粮食,少吃肉,让挨过冬天的牛羊可以继续繁衍,生出更多的羊羔。

    在为首的汉子身后,一个十多岁的少年,骑在马上跟着,他鼻子被冻得通红,不停的流着清鼻涕,他忙用袖子擦了擦,哈着白气问道:“阿巴大叔,还有多远要走啊!”

    明朝给归义蒙古赐了八个汉姓,为首蒙的古汉子有汉名,不过才取没多久,自己都叫不顺,少年还是习惯叫他阿巴大叔。

    “不远了,再走十多里就是定北堡,等交了税,拿了通关文碟,我们就南下去关内的市场。”汉子笑着回道。

    归义蒙古要去关内贸易,得先到附近的军堡交税,留下一些牛羊作为军堡的口粮,然后军堡的官吏会给他们通关文书,标明货物的数量和种类以及随行人员,他们便可以通关,进入长城以内的市场交易。

    这两年漠南平静,没有打打杀杀,也没有人来抢夺牧场,关内和辽东的商人也愿意过来,带来的商品价格也低了些,归义蒙古的日子普遍好了许多。

    以前因为不太平,各部纷争,商人也不敢来,所以一个铁锅,一斤茶叶,就能换他们一头牛羊,现在商路通了,来的商人一多,货物也多,价格降下来,他们能换到跟多的物品,日子自然好过。

    今年来,部落光是剪剪羊毛,就已经换了许多茶叶和盐巴,所以阿巴大叔的心情很好。

    少年听说能去关内,不禁一阵兴奋,阿巴大叔看他的样子,笑道:“明年你就十五了,要是你想去关内,可以找你父亲说说,让他送你到南京去学习,见见世面,顺便帮叔给你阿满哥带点东西过去,他在南京据说开销很大。”

    “真的么?”少年有些兴奋起来。他大哥去年被送到南京,前不久回来了一趟,带回许多好东西,把关内形容的像天堂一样,少年十分神往。

    对于臣服的归义蒙古,明朝每隔一段都会给每个部落几个名额,送十多岁的归义少年,去南京学习,然后送到军中服役三年,再看功绩送回来接受归义千户、副千户、百户等官职,帮助朝廷管理部落。当然他不愿意回来的也可以放弃,选择留在关内。

    这些名额掌握在部落的头领和军官手中,算是一种特权,少年是部落头领也就是明朝封的千户的儿子,要个名额不成问题。

    汉子抬起头来,“当然,不过去南面,你得先取个汉名,还要学汉话。去了之后,要是考试没过,被赶回草原,就给你阿爸丢脸了。”

    对于明朝而言,首先要吸收的必然是归义中的人才,只有把人才吸引过来,才能为明朝跟好的管理蒙古草原。

    这个考试是对那些归义少年的一个考察,当然考察中最关键的部分,是关于政治的考察,看他们经过学习之后,是否足够亲明,将自己视为明人。

    通过政治考查的才有资格继续学习,然后回去接受父辈的官制,如果觉悟不够,那就只能被遣送回去放牛。

    少年有些激动,又用袖子擦了擦鼻涕,“阿巴大叔放心,阿巴要是让我去,我一定不给他丢脸。”

    汉子点了点头,对着少年笑了笑,然后抬头看了看天色,忽然对身后的几个归义汉子说道:“天色不早了,我们要在天黑之前赶到定北堡,大伙速度加快一些。”

    大冷天,冰天雪地的,在外面过夜会很艰难,阿巴叔说完一句,便让少年也帮忙驱赶牛羊。

    当下众人便不停的吆喝着,少年尤为干劲十足,他与十多个骑马的汉子赶着数百头牛羊,在白茫茫的草原上,慢慢的移动着。

    一行人怀着愉悦的心情赶路,可就在这时,打马在前的阿巴大叔却脸色忽然一变,猛的扭头看向北面,他只觉得大地忽然颤抖起来。

    虽然这两年来,归义蒙古不识刀兵,乘了为明朝放牧的牧民,不过阿巴大叔显然很熟悉这种声音,那是骑兵奔驰,万蹄践踏大地的动静。

    其他的归义蒙古也感觉到了动静,纷纷向北方望去,远处白色的草原上,忽然出现了大片的黑色身影,数以千计的骑兵出现在他们的视野里。

    这时,原野上传来了一阵阵低沉的号角声,骑兵急速的奔驰,声声的号角不断在原野上回荡,大队骑兵杀气腾腾的无边无际地列队疾驰。

    归义蒙古只见视野中,出现一面大纛旗和大队举着长枪,挂着弓箭的蒙古骑兵。

    阿巴大叔顿时脸色苍白,当即一声惊呼,“不好!是漠北蒙古!”

    一场大雪让漠北蒙古遭了大灾,牛羊冻死大半,他们没有选择,明知道明朝强大,但还是只能南下抢掠一波。

    很快出现的蒙古骑兵,就发现了远处的归义蒙古和他们驱赶的牛羊,为首的蒙古首领,向前一指,近千骑兵便向他们猛扑而来。

    “快逃!不要管牛羊!”阿巴大叔惊恐的呼喊一声,当机立断令道:“快去定西堡!”

    一行人丢下牛羊,便向东奔逃,只片刻,蒙古骑兵便呼啸着杀来,几名归义汉子逃跑不及,被骑兵射落下马,尸体坠落在雪白的草原上······

    (求支持正版,感谢订阅,月票,推荐。)

    (本章完)


………………………………

1345章灭金方略

   
    洛阳城,临近新年,城中逐渐热闹起来。

    河南的士绅不知道从哪里得到消息,说监国这次来洛阳,除了要亲自指挥灭金之战,还有考察迁都的意思。

    据说监国来的时候特意考察了开封,不太满意,最近又在巡视洛阳周边,估计也是想看看洛阳是否适合建都。

    如果都城能够建在洛阳,那对于河南的士绅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他们可以更加靠近帝国的权力中心,就连地价也会飞涨几倍。

    有鉴于此,河南有头有脸的士绅,便聚集在了一起,一面托河南籍的官员打听,说确实有这么个风声,一面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希望监国能迁都洛阳。

    这些人为了给王彦留个好的印象,不仅掏钱在城内张灯结彩,疏通暗道,出钱修整街道,铺上青石板,各个店铺的货物也逆市降价,吸引了许多人前来购买。

    临近年关,各种物品的价格,应该有所上涨,但是洛阳城里却不涨反跌,引得十里八乡的人都赶来城中采购一些年货。街道和城中也因为人流增加,而便得格外的热闹,制造出了一副繁华的景象。

    如果他们知道王彦只是想设个西京,然后派一员大学士轮流坐镇,加强朝廷对于西北地区的掌控,他们一定会感到失望。

    事实上,即便是西京,王彦考察一藩后,也没有打算放在洛阳,而是准备放在长安。

    明朝在关中的形象并不太好,即便灭了金国,短时间关中的士绅百姓对于明朝,或许也会存在一定的敌视心态,所以明朝必须要加强对关中的控制,而把长安设为西京,派大员镇守,就十分必要了。

    不过眼下金国还生龙活虎,王彦虽然有很大把握击败金国,但是战争的胜负谁能说的准,所以王彦并没有对人提起心中的想法。

    这日天刚亮,洛阳驿馆内,从前线赶过来的将领,洗漱完,换上公服,吃了点早餐后,便往监国的行辕而去。

    刘顺、刘芳亮等人,一起从驿馆出来,待到去行宫的街道上时,又正好遇见主持五军都督府的戴之藩。

    他随王彦的车架一同到的洛阳,被安排在了城东的一间豪宅。

    “殿下!”刘顺看见他,有些意外,打马赶过来,抱拳行礼。

    戴之藩见是刘顺不禁愣了一下,反应过来才笑道:“子明还跟我客气啥,什么时候到的,我怎么没听到消息。”

    “昨天晚上进的城,刚好赶上今天的议事。”刘顺笑道。

    戴之藩上下打量了他一眼,发现两年没见,这厮白净了许多,肚腩将官服撑得鼓起,脸上油腻,还浮肿的厉害,不禁呵呵道:“听说你又纳了四房小妾,在山西的日子过的不错啊。”

    这色还真是刮骨的钢刀,不到两年时间,这厮在地方上没了约束,就腐败成这样了。

    “这,这个~我也没办法,姜襄那厮硬是要把侄女塞给我,我怕他多心,不好推辞,就只能接受了!”

    “我看你这个身形,没看出你有啥不乐意啊!”戴之藩给他一个表情,让他自己体会,然后又提醒道:“你夫人和两位王妃的关系可是好得很,家里的事情,你可得注意些,我在南京时,可是听说你夫人时常往王府跑,连监国都问过你的事了。”

    “这个婆姨,以前把家里弄得井井有条,怎么现在竟给我找麻烦,还去王府告我的状······”

    戴之藩不礼他,同老搭档刘芳亮寒暄了几句,见又有几名将领从驿馆出来,随即开口道:“时间不早了,咱们先去参加议事吧。”

    当下三人便一起往监国行宫而去,一路上又说了些前线的事情,不一会儿他们就到了宫门前。他们翻身下马,把守宫门的侍卫立刻迎上来,将马匹牵走,由小吏迎着进宫。

    三人被引进宫中,进入了一间富丽堂皇的大殿,这到不是王彦奢侈,而是尚可喜建的确实好,并没损坏。

    此时在大殿内,已经来了不少人,除了河南和山西的将领外,湖广的郝摇旗也赶了过来。

    大殿内,众人正三三两两的站在一起窃窃私语,说着金国的事情,中央七八个官吏则正在拼装一个巨大的沙盘。这时,有侍卫高喊:“监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