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河战事-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茂木不同意他的说法,指挥着鬼子向西山咀方向杀去,他想到青羊山西截击233团。
逃到望虎沟后山(烧锅街前山)的李皮等常活,在山看到鬼子都向西开去,都跑下山,进了小城,开始救火。鬼子烧房子,都是把炕席卷成卷儿一立,从底下点着。李皮指挥其他人,沿屋去撤没着去的炕席卷儿。他们的及时赶回,还真救了好多房子,免于烧着。
1933年3月16日,早晨。宿营在朝阳地的茂木骑兵第四旅团残部和高桥炮兵旅团,开始吃早饭。茂木着手安排,在村东给梅井参谋长立一个碑,以志纪念。吃完饭,茂木召开两个旅团的联席会议,研究怎样寻找117旅,决一死战。鉴于昨天刚追到山咀,东南虎望沟一带响起了枪声,影响了皇军的速度。香月矶大佐听到那枪声,马命令鸠真大佐回撤保护大炮。叽咕也建议分兵拒之。还是茂木老道,他顺风听了一会儿,有个军曹小野辨出不是枪声,倒像鞭炮。待他们再从山咀开过去,还哪有233团,连影都没看着。故此,今天他还是想听听大伙的意见。可是没有头绪,有人说皇军不应再快速地前进了,因为听说冯玉祥的抗日同盟军,已经马指冀东。
这时,哨兵押进一个人来。茂木看着他,身穿蓝棉袍,膀大腰圆,重眉方脸,眉宇间透着复仇之气。茂木凭着自己的对华了解,判断出此人必有来意。遂问道:“你地,什么地干活?”此人,讨好地一笑,说道:“我叫杜青云,苇子沟人氏,我可以帮你们截住那伙南军……”茂木一抖人丹胡,笑道:“吆兮,你可知道,你的做法,什么地干活?”来人并不示弱,又说道:“叫汉奸又怎么了?他们杀我全家,点我房子,我不当汉奸,如何报仇?”
(结局)
后记
《热河战事》到现在为止,全部章节已传完毕。 感谢所有读者朋友的阅读,也感谢那些登录书评区的大咖和写手给予我的无穷鼓励,祝你们所有的朋友,从2017年开始,年年斩获,日日丰盈,心想事成。再拜。
这篇小说,从2015年1月1日传,至2017年4月结束,将近两年零四个月,全书70多万字。业余时间完成,写的匆忙,行和技巧,自感不成熟,给读者朋友带来的不适,很是不安。全故事写的是1933年2月26日至3月16日二十多天发生的事情,却不得不浓缩进去国民党孙殿英四十一军,毅然开赴赤峰抗日的前前后后的人和事。尤其是117旅,在主力撤走以后,与日军茂木骑兵第四旅团,斗智斗勇,血战热河;后奉张学良之命,转而西撤。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撤退途,仗打得依然英勇,其壮举,惊天地,泣鬼神,堪应青史留名。
这么长的篇幅,史实是个大问题。其行结构,都是史实,包括一些重要地点和事件,但其有些桥段,有增加。说起史实,可能有人要问,孙殿英一个军阀,盗墓将军,为何会去抗日?这里要提到一段特殊的时空,那是1928年9月18日,日军发动的9。18事变。日人亡我华之心日久,9。18事变以后,日本关东军在东北,攻城略地,东北军撤进关内,日军对华北亦步步紧逼。在这种情况下,全国对抗日呼声一片。东北四省,包括共产党领导的抗联,大小队伍不下30万人。抗日的烽火,熊熊燃起。孙殿英虽是一个土匪,土匪也有讲义气得时候。
在此一致抗日的呼声下,又有一个推力,把他和四十一军推到了赤峰。这些人是一批共产党人,包括我党早期领导人,如:陈镜湖,韩麟符,宣侠父,南汉臣,李锡九和王一伦等等。这些人,一个是出于党的政策和策略,一个是出于民族大义,再是利用了孙殿英的困惑,他当时想洗掉盗墓将军的罪名。
在十几年的查找史料和准备的过程,一个历史人物浮出水面,他是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韩麟符。他虽然英年早逝,在那个白色恐怖的年代,对国革命的贡献和影响,却应大书特书。他早期在天津读学时,是**领袖;组织成立学生进步组织“新生社”和向明学会。五四运动第二天,天津学生组成声援北平学生三人团,他是当仁不让的一位。他们到了北平,找到了时任总统徐世昌,要求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签字。韩麟符发挥了他伶牙俐齿之所长,不依不饶,终使大总统命令秘书给国代表发了电报。北大毕业后,他追随李大钊,投身革命,一直作为内蒙人民革命负责人。曾参加第一届和第二届国 民 党代表大会,两次被选为央执行委员。他曾尝试到北方各地发动农民暴动,后受周恩来的邀请,到黄埔军校任高等战俘政治训练班政治部主任。由于他的能力和影响力,蒋 介 石对他恨之入骨,以50万元要他的人头。匆忙离开广州的他,本来想回北方,后来转而南下,到南昌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在起义,他作为领导人,被各代表公推,为总指挥贺龙授印……孙山先生不幸逝世于北平时,临终前,他亲自执笔为孙山草拟遗嘱,又参加料理了他的善后。
还有一个史实,是在四十一军准备和北进时,党央和毛主席亲自向该部派去了大量干部。在央和毛主席的指导下,以李锡九和韩麟符为主的共产党人,在通县和热河途吸收大批学生和教师加入,组成学兵团。该学兵团对四十一军战力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作用。时至今日,有些老共产党员承认,他们是韩麟符在那时秘密发展的。
写这部小说的初衷,是要永远纪念那些血洒热河,勇于抗日,尤其永远留在那片土地的英雄们。但最初的动机还源于笔者的母亲,给我讲的一个故事——“黄班长抓马”。那是2000年春,父母亲随我们刚进城,有一天母亲忽然想到他的父亲曾讲给他的这个故事。从那天起,直到后来动笔,十五年的准备,期间寒暑更替,母亲于2011年去世。我披宵夜战,终至成书,母亲如地下有知,亦应含笑于九泉了。此书还要感谢站的编辑们,同时还要感谢我的大儿子赵晨光(又名:王谏)给予的付出。
………………………………………………………………………用户上传之内容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