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名探千王 >

第123章

名探千王-第123章

小说: 名探千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呀。”李茹男应声道,她对这个问题也非常关心,因为这关系到还要在陈东兴的车上受多长时间的罪。

    “噢,没多远了,再有两袋烟的功夫也就差不多了。”张老汉答道,这是乡下农民常用的计量单位,因为在地广人稀,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农村,很少会有人在意这种问题。

    “两袋烟的功夫?到底是多远?”几个城里人全都迷糊了——里,公里,这些是距离单位,而两袋烟,似乎说的是时间单位,这两者之间怎么个对价关系?是他们的汽车再开两袋烟的时间?还是走行再走两袋烟的时间?又或者是老汉赶的马车再走两袋烟的时间?

    “噢,从这里到雾灵山庄大概还有五六里路,过不大会儿就能到了。对了,你们是城里人吧?”那个年轻人看出几个人的迷茫所在,连忙替张老汉解释道。

    “嗯,是的。谢谢你啦”李茹男感觉心情好多了——五六里路,折磨终于快熬到头了。

    小丫头,这么高兴,你就不照顾一下儿开车那位的心情吗?就算再怎么开心,稍稍掩饰一下儿会死吗?不过那家伙想气急败坏的表情,嘿嘿,我喜欢。

    看着笑容灿烂的李茹男,再看到陈东兴绷得越来越紧的脸,还有旁边说不出兴灾乐祸,又或者说感同身受孙逸仁,我心里想到。

    “呵,老乡,打个商量,我能坐你的车去雾灵山庄吗?”心念一转,我笑着问道。

    “行呀,那有什么不行的。你等等,等我把马套上。”张老汉答应的很痛快——仅仅是帮人把车从坑里拉出来就赚到三块大洋,这和天上掉金元宝有什么分别?不要说顺道拉个人,就算让他现在马上掉头去几十里外的县城,他也一样乐意。

    唰,三个人的目光同时投在了我的身上,只不过这三道目光中所包含的感觉并不一样——孙逸仁的是欣喜,因为车里少了我,他就可以更露骨地向李茹男献殷勤了;陈东兴则复杂一些,一方面觉得车里少个人更利于自已的发挥,另一方面又明白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自已糟糕的车技被人家抛弃而造成的挫折感;至于李茹男,则是惊讶和气愤,惊讶的是我为什么会知道人家张老汉的目的地也是雾灵山庄,气愤的是我居然把她一个人丢给那两个心怀叵测的花花公子!

    “呵,怎么了?”我明知故问地笑着问道。

    这两位公子哥虽然对李茹男都是志在必得,但也正因如此,两个人都在的情况下才不用担心谁会做出过份的事儿来,因为另一位肯定会想办法阻止的,而且,李存舟可不是真的吃斋念佛的主,谅这两个人没那么大的胆子敢向李茹男来硬的,更何况李茹男并非弱女子,她的身手在高手眼中或许属于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秀腿,不过对付这两个只会吃喝玩乐的公子哥还是绰绰有余。所以,我并不担心他们三个坐在一辆车里会出什么事儿。

    “你,你怎么知道人家也是去雾灵山庄的?”李茹男问道,这还是她自那天之后第一次主动跟我说话。

    “呵,这里是农村,通向外边的路一般一个方向只有一条,短短四五里远,出现岔路的可能性不大,特别是朝着村落的方向。这位老乡的车是空的,而且车过来时也是悠悠闲闲,不象是急着赶路,所以我判断应该是出外办完事儿后返家途中。老乡,我猜得对不对?”我笑笑答道。以李茹男的性格是绝难先说出和解的话,她肯先开口说话,这已经很不简单,得饶人处且饶人,差不多就行了。

    听到我的分析,张老汉满脸的惊讶,“我的乖乖,神了,真是太神了。你该不是算命的吧?怎么说得这么准,比县城里的钱半仙都准!”

    不用问,钱半仙肯定是路边摆摊算命的那种人,把我和这种人相提并论,也真难为他了。不过话说回来,摆摊算命和我的老本行其实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靠着脑子和嘴唬人蒙人赚钱,只不过一个只是骗骗迷信糊涂的路人,一个是以贪财无义的巨富高官为目标。

    “呃,算你蒙上了。那你说说他是做什么的?是不是也是雾灵山庄的人?”李茹男转了转眼珠,又提出了问题,她知道,一旦开口说了话,这冷战也就没办法再继续下去了,只是心里的气还没有发出,我也还没有道过歉,就这样算了很不甘心,所以故意要出难题给我看。

    李茹男手所指的是那个和老汉同坐马车而来的年轻人,被李茹男一指,年轻人先是一愣,后又有些腼腆地笑了起来,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

    我上下打量着年轻人,年轻人更加腼腆,手脚都有点儿不知道往哪里搁了,连脖子带脸都涨红了一半。

    “呵呵,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位小兄弟应该是走村串镇的货郎,至于是不是雾灵山庄里的人,我想不是的可能性要大一些。小兄弟,我猜的对不对?”仔细观察一番之后,我笑着问道。

    年轻人脸上也露出惊讶的神情,“对呀,没错,您真是太神了!”



………【第二百一十章 换驾】………

    我又一次露了风头,看在陈东兴和孙逸仁眼里气在他们俩的心里,因为李茹男眼中又出现了那种钦佩,惊喜的目光,而这,正是他们俩个最不愿意见到的情况。

    “切,神什么呀,那么大的货箱子就摆在那儿,除非眼睛瞎了,谁猜不出来呀。”陈东兴阴阳怪看地说道,“是呀是呀,我早就看出他是个货郎了。”孙逸仁也在一旁连声附和,就象他们俩真是这么想的似的。

    我又不是你们俩的情敌,用得着这样联合起来对付我吗?况且,凭你们两的本事,难道联手就能和我抗衡了吗?呵,蚍蜉撼树,谈何容易。

    向着有点不快的李茹男使个眼色,示意她不要急着说话,我微微一笑,“想不到两位头脑这么聪明,这么难的问题也猜到了。那么能否请教一下儿,二位是怎么确定这位小兄弟不是雾灵山庄的住户?”

    你们俩不是想在李茹男面前显本事吗?那好,我给你一个机会,至于能不能把握,那就看你们自已的本事了!

    “这”两个人顿时傻了眼,盯着年轻人上上下下看了半天,把个年轻人看得心里直发毛,但到最后终究还是看不出端倪,你看我,我看你,想说不知道,拉不下面子;想说知道,可又说不出来理由,左右为难,干脆学起了哑吧。

    “要什么理由!你根本就是猜的!”憋了半天,孙逸仁总算憋出了一个理由,“对,没错,你就是猜的。是或不是,反正各有一半的机会。你这次是运气好,猜对了!”陈东杰应声虫一般地跟着叫道,这方面,这两个人的配合还是很有默契的。

    被两个人这一叫,李茹男也有些怀疑了——我和他们同坐一辆车到的这里,这两个人也都是第一次见到,如果说马车上的那个木箱可以做为年轻人是货郎的线索,那么说他不是雾灵山庄的人的理由又是什么呢?“一凡,你该不会真的是蒙的吧?”,李茹男半信半疑地问道。

    开玩笑,你当我是你们几个吗?

    我心里暗笑。

    “呵,说是蒙,的确有,不过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乱蒙。之所以认为这位小兄弟不是雾灵山庄的人,主要是从他和这位老乡的称呼中推理而来。还记得他们是怎么样称呼的吗?“张大叔”,这是很常见的称谓,一般是用在相互认识,并且关系还算不错的晚辈对长辈的称呼上。而在农村,由于生活比较闭塞,同住一个村子里的人大多拐弯抹角沾着亲戚,所以如果同是雾灵山庄的村民,那么这位小兄弟的称呼应该是直接叫‘张叔’,叫“张大叔”则表明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属于一般的交往,故此,我才说不是同村的可能性更大。怎么样,这样的解释还满意吗?”我笑着问道。

    无话可说,陈东兴和孙逸仁都是哑口无言,以他们俩的脑筋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从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称呼中居然能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也太玄乎了吧?

    玄乎不玄乎那是你的事儿,所谓的神机妙算说白了其实不过是一张窗户纸,只是如果我不点破,这两位大概一辈子也想不出来。

    重新上路了。

    汽车里的四个人变成了两个人,而原本两个人的马车上坐上了四个人。

    本来我是想一个人坐马车的,但李茹男不知道动哪根神经,放着好好的汽车不坐,非得也要一起坐马车,说是要体验一下普通家村人家生活的乐趣。陈东兴和孙逸仁自然不乐意这样的结果,但是李茹男非要这样,他们俩也没招可想。孙逸仁本想甩开陈东兴也坐上马车凑热闹,可陈东兴怎么肯干?说到底,他心中真正的对手还是孙逸仁,因为他清楚得很,在他们这种豪门大户中,儿女的婚姻只是家族利益维系发展的工具,由不得他们自已作主,所以,他才会明知道李茹男对自已并没有感觉也仍然厚着脸皮死缠烂打。虽然无论才学,智谋,能力,我都比他强过十倍百倍,而且他也能感到李茹男对我比对他的态度明显强得太多,却也只是觉得心里不舒服,而不是实质上的威胁。

    陈东兴的强烈反对,再加上李茹男也不愿意他来凑热闹,孙逸仁最后也只好不情不愿地坐进汽车,一路颠簸向雾灵山庄开去。

    张老汉很快便把马车重新套好,我先扶着李茹男上车,然后一抬腿也坐到车上,张老汉马鞭一扬,马儿打了个响鼻迈开四蹄向前走去。

    马车的速度比汽车慢的多,而且张老汉对这条路的路况非常熟悉,再加上几十年赶车经验,所以尽管道路泥泞崎岖却走得非常平稳,那种随着马蹄移动而一起一落的节奏仿佛是秋千摇摆,呼吸着野外荒原带着浓重花草气味的新鲜空气,享受着迎面吹来的阵阵微风,那感觉别提有多惬意了。

    “小货郎,你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呀?”李茹男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没过多长时间就和年轻人聊了起来。

    “我呀,我叫孙二柱。是离这儿往南二十里外孙家庄的。”小货郎答道,他虽然走村串镇贩卖百货,比普通乡下人见得世面多些,但和李茹男这样的都市新潮女性说起话来还是有些紧张。

    “孙二柱?呵,这名字好土气哟。”李茹男笑了起来,这个名字毫无特点,在北平城大马路上扯开嗓子喊一声,说不定得有三四个人回头答应呢。

    孙二柱不好意地笑了起来,笑容非常憨厚,完全不象城里生意人的那种油滑,“乡下人不识字,碰到什么就叫什么。”他解释道。

    “嘻嘻,倒也是,那你做生意不是得记账吗?”李茹男问道。

    “我上过两年私塾,一般记账还能应付。”孙二柱答道。

    “只上两年?两年能学多少东西,为什么不多学几年呢?”李茹男不解地问道。

    这个女人呀,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你当谁家都和你一样那么有钱,读得起书,上得起学。



………【第二百一十一章 货郎】………

    也许是常年做生意的缘故,孙二柱比一般的农民要机灵得多,也健谈的多,在最初的拘谨过后,打开话匣子的他还讲起了自已的事情。

    孙二柱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中除他以外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孙家的家境早先还算不错,有几十亩的田地,虽谈不上多富裕,但基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