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天黑之前来得及-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季无声:董煜刚刚给我打了电话,我大概知道怎么回事儿了。
季无声:莘莘,你和阿姨在外面要小心,不要给小梓打电话,不要暴露自己的行程。
季无声:保护好自己。
季无声:你究竟去什么地方了?
看着这十几条消息,小莘更是没有了一丝丝的睡意,她数了数,一共是十四条消息,似乎比过去十年里他主动给她发过的消息的总和都要多。
小莘想了想,还是回复道:我现在很好,谢谢关心和提醒。
关掉季无声的对话框,她又点开了其他的消息,一一回复着。
到一枝花的时候,大概是昨晚单独跟“她”说过了,“她”倒是没有像其他的基友那样慰问,只是很兴奋的问道:社长!你去哪里旅行啊!我要明信片!
她笑了笑,回复道:今天刚到呼市,明天去大草原!到了之后就给你寄!地址发过来吧!
只隔了一小会儿,一枝花的回复就发过来了,是一个地址。
辛小莘瞅了一眼,问道:你不是武汉的吗,在厦门念书,这个地址怎么是上海的啊?
作者有话要说:
抱歉,今天的晚了!
又被锁了!
我也不知道什么是不良词汇!
改了两个城市的名字 试试吧。。
草原(中)
LK。的季彦季总监极少有这样不符合气质的动作,只见他突然一脸“卧槽我刚刚做了什么好二好傻简直不忍直视那一定不是我”的表情,双手抓了一下头发,向后倚靠在座椅背上,只是一瞬,就趴在了桌子上。
这一天,还留在LK。加班的创意部员工,几乎都有幸目睹了这一幕。而这也要感谢刚刚去总监办公室送文件出来后,忘记关好门的总监助理赵黎黎。
不过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季彦季总监这一些列动作之后,突然又恢复了他那一脸“我很高冷你们不要惹我”的表情,然后双目盯着眼前的电脑屏幕,手移上键盘快速敲打起来。
远远观望的员工们面面相觑,又从心底里生出一种“我知道了总监的秘密”和“原来我的总监也有这样的时候”的自豪感,他们又看了一会儿,见季总监依旧面无表情的敲打着键盘,这才散去加班工作。
等到大家都散去了,季彦的目光才从电脑上移开,转向那条不窄也不宽的门缝儿,他挑唇笑了一下,起身走到门前,轻声的关上了门。
重新回到电脑前面,他这才又露出那一副“卧槽我刚刚做了什么好二好傻简直不忍直视那一定不是我”的表情,双手却在键盘上敲打着回复辛小莘的消息。
一枝花:对啊,我的家乡是武汉的,我在厦门念书,但我签了上海的公司,过几天就去实习啦。
天上有只辛小莘:可这地址不是什么公司啊,倒是一片高档公寓……花儿!富二代的白富美是不是!
一枝花:那是我亲戚家啦,是我一个表哥,他比较厉害。
天上有只辛小莘:不要掩饰啦~上次横颜发的你的照片我都看到了,典型的白富美嘛!还不承认!我又不会强迫交入社费!
一枝花:额……好吧,我承认!
天上有只辛小莘:这还差不多!等明天到了海拉尔,我就给你寄明信片啦,不过能不能收到就不一定了,比较邮政的人品,实在不敢恭维。
辛小莘说完了这句话,睡在身旁的小莘妈妈突然动了下身子,用手推了一下小莘,声音里有些责备:“怎么还不睡?”
小莘连忙将手机放回到床头的小柜子上,整个人往被子里一缩,嘿嘿的笑了一声,“马上就睡!马上就睡!”
本想着先闭上眼睛,等妈妈睡着了再玩一会儿,却不想这一闭上眼,她自己反倒睡着了。
第二天,辛小莘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小莘妈妈也才起床不久,正从洗漱间出来,看到小莘醒了,就笑了笑,一边过来叠被子一边跟小莘说话,声音里是掩饰不住的兴奋:“我也睡过头了,你快点起来吧,火车不是要晚上才走吗?等会儿咱们先出去转转。”
小莘应了一声,穿好衣服,洗漱完毕,带着妈妈去楼下吃了东西,母女二人就游览了一圈呼市市区。因为是市区,这里的建筑与青岛没什么太大的不同,只是多了几分陌生感和干燥感,说是游览,也无非是转转商场,买些去海拉尔需要的东西和当地的纪念品。
由于去海拉尔要坐近四十个小时的火车,所以为了保存体力,母女二人也没有转太多的地方,只是在住的酒店周围的商场广场转了转,中午又去吃了个饭,就回到酒店休息了。
小莘妈妈检查了好几遍,确定了没有什么漏带的东西后,才抱着个柚子半倚在床上看电视。而小莘就在妈妈旁边上网。
扣扣上一片平静,大约是周末,大家都起得晚,这会儿估计都在吃饭,没什么时间上线聊天,倒是微博上面挺热闹。
现在距离“抄袭”事件,已经过去了近一个月,按说应该已经没有人会无端的提起这件事情,但小莘却收到了一个关于这件事情的艾特,那个艾特她的人,在网配圈内也很有名,但她却不能完全算是网配圈的人,因为她并没有在策编导美后宣的职位之内,但她在圈子里的名号却是响当当。
圈内有着这么一个流传:“娱乐圈的风行卓伟,网配圈的福尔摩斯杰西。”
网配圈虽说只是个兴趣圈子,却总是会有那么些幺蛾子出现,先前大家是没怎么在意的,所以有那么一段时间,这个圈子被搞得乌烟瘴气,后来,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每当有幺蛾子出现的时候,就会有人挺身而出揭发这些幺蛾子的“罪行”,将这些幺蛾子扼杀在摇篮之中,再后来,大家渐渐的发现,揭发这些幺蛾子的大都是同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杰西,她的爆料不仅准确度高,而且都有理有据,可信度达到了百分之百。但她的身份很神秘,虽然能深入“敌内”,却没人知道她到底是谁,甚至连那些被她挂过的基友也避谈此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大家都在猜测,她是不是某位大大的小号。
不过猜测总归是猜测,那些做了坏事儿理亏心虚的人,也都不敢回头来将枪口对准她,因此福尔摩斯杰西,更显神秘了。
这次杰西艾特了小莘的微博,只有一个链接和“不用谢”三个字。
辛小莘几乎没有丝毫犹豫,就点了进去,那是一个小粉红的帖子,刚刚发布没多久,却已经被盖成了高楼。
小莘看到帖子的名字,眉头就皱了起来——《细扒被“抄袭”和细节爆料的那些不为人知的背后》 。
事情已经了一个多月了,这时候再来扒这件事情,任何一个当事人都不会高兴的。小莘不想再过多的关注这件已经过去了的事情,移动着鼠标,想要把这个页面关掉,但就在这时,小莘的耳边突然传来一声笑声,她吓了一跳,手也跟着抖了一下,当她的目光从妈妈的笑脸上移回到电脑屏幕上的时候,一眼就看到了“季彦”两个字。
不是“季无声”,不是“季男神”,不是“无声大大”,也不是“无声男神”,而是清清楚楚的“季彦”两个字,标准的宋体四号,方方正正。
辛小莘晃了一下脑袋,抬手揉了揉眼,确信自己没有看错,她才觉得这帖子也许没有她想的那么简单。
正如帖子的题目,这篇帖子扒的十分详细,虽然有些地名和人名用了首字母来代替,但作为当事人,小莘一看就知道在说的是谁,但同样她也很奇怪,为什么帖子里其他的人名都是首字母缩写,只有她和季彦两个人是全名呢?
帖子里说的大部分事情,小莘都是知道的。从事情一开始,到她和董煜在一起,再到季彦帮忙,最后一直扒到她和董煜分手。详细之处,让她自己都觉得背后发凉。
比如帖子里说,她与董煜是相亲认识,互生好感,等到事情发生,董煜的温柔和善解人意俘获了她的心,两个人很快就在一起了。
比如帖子里说,在事情发生的当晚编辑白楼就给她打了电话,这件事情其实就一次双子塔的失败炒作。
再比如帖子还说,季彦从上海飞青岛,不是因为什么出差,而是因为她……
但也有些是连小莘都不知道的,她看着这些她所不知道的事情的文字版,心情渐渐复杂起来。
帖子里说,在事情发生的当晚,季彦忍着胃疼联系各方处理,完全把这事情当作了很重要的紧急事件,而为这事情打官司的也根本不是高冷咩和他的同事,而是LK。的律师团,为了这事儿去跟网站公司交涉的,也不是小梓请的公关,而是LK。的公关部。
看到这里,辛小莘双手发冷,她闭上眼缓了一会儿,摸过手机就要给小梓打电话,找出小梓号码的时候,她突然又想起来季彦昨晚那十几条信息,一时间,她陷入了一种了茫然,她不知道该相信谁,不知道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她突然感到一阵心慌。
身侧的小莘妈妈完全被电视节目吸引,并没有注意到女儿的不对劲儿,小莘看了一眼妈妈,合上电脑,轻声说道:“妈,我出去打个电话。”
小莘妈妈只是瞥了她一眼,嗯了一声,就又将目光移回了电视节目上。
小莘快速走到门外,握着手机倚在墙上,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她终于按下了拨出键。
电话很快就通了,小梓的声音有些焦急,“姐,你和妈妈现在在哪啊?爸爸都急死了!”
小莘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只是很平静的问道:“小梓,你说实话,你前段时间请公关是做什么的?”
只是顿了一下,电话那边就传来小梓有些心虚的声音:“姐,你知道了啊,那个是绯闻!我和那导演真的没什么的!”
原来是这样。辛小莘听到自己心中响起这样一个声音,充满了后知后觉的无奈。
而电话那边,小梓一解释完,就又开始问她和妈妈的行踪,小莘却没有理会他,就挂断了电话。
呆呆的在走廊里站了一会儿,她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准确的说,她不知道自己应该想些什么。半晌,她仰头叹了一口气,回身走回了房间。
作者有话要说:
草原(3)
时间过的飞快,直到出发去海拉尔,小莘都没有再打开电脑。
晚上八点,母女二人赶到呼市火车站,取好了票,检票进站,离发车时间还有一段时间,母女二人又在车站内的水饺快餐店内吃了顿饭。终于等到发车时间,她们才拉着行李箱上了火车。
因为要走四十个小时,所以她们买了卧铺的票。由于不是旅行高峰季,而且去往海拉尔的航线也早已开通,愿意坐火车前往的人已经很少了,像小莘母女这样为了看沿途风景才坐火车的,更是少之又少。因此火车上很空荡,她们的小隔间里,就只有她们母女二人。
辛小莘和妈妈把行李箱往铺下一塞,各自占了一个下铺,开始聊天。
大概是很快就要见到草原了,小莘妈妈很是兴奋,手舞足蹈的像个小孩子一样跟小莘念叨着她小时候的事情,直讲到她嫁人生下了小莘,又开始讲小莘的小时候。
一直聊到半夜,最后,小莘妈妈沉默了一会儿就说起了跟小莘爸爸刚认识的时候。
那时候两个年轻人靠人介绍相亲,小莘的爸爸是个很深沉很闷的人,不太会说话,小莘妈妈倒是话多,可面对着一个闷葫芦,纵然有再多的话,也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