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征伐四海 >

第317章

征伐四海-第317章

小说: 征伐四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李家村全部的村民陷于喜悦之中时,范连长他们离去了,向着镇江城而去,而李家村的这样的事情在发酵,相继发生,波及江苏的整个西南地区,向着周围的村镇蔓延。

    不过一天多的时间里,在杨麟的特意推动与嘱托之下,一个个连队在一些村落里行动,做着与范连长等人相似的事情,打土豪分田地,这番的行动与杨麟带着大军攻打江苏的一些大城池行动,遥相呼应,彻底断绝清廷在江苏统治的基础。

    从南部开始,江苏的青壮年开始变得躁动不安起来,蠢蠢欲动,摩拳擦掌,准备着随时奔赴报名点,进行参军,只待村里的民兵组织得到落实。

    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面演绎,杨麟的不扰民政策被贯彻,使得他们的行动更加的顺利,赢得了百姓的认可。

 第四百六十一章 调整军事行动策略

    两天之后,安徽凤阳府,城池的四个城门尽是麒麟军,把守着凤阳城的关键要道,严查人员的进出,更有一队队的士兵在街上巡逻,或是麒麟军,或是崆峒军,维持凤阳城内的治安与秩序。

    尽管凤阳城被拿下的时间不到两天,可是,在晁晟的强势高压手段之下,城破之时,一举将五千的八旗兵屠戮了干净,血流成河,彻底威慑住了城里的百姓,削去辫子的告示一经张贴,一些胆小之人,立即剪去了辫子。

    特别是那一些商贾之人,做生意者,动作最为麻利,因为,一些老板的动作稍晚一些,就因为各种名由被捕入狱,查没家产之后,才被放出,尽管保住了辫子,却没有了家产,沦为了乞丐。

    一时之间,经过一番杀鸡儆猴的血腥和高压手段,凤阳城里谁还敢保留辫子?谁还敢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开玩笑?

    因此,仅仅是入城两天的时间,凤阳城的男子几乎全部都剪去了辫子,恐惧而不安的待在城里,不敢逃出去。在这个混乱的年代,到处是造反的势力,离开大的城池,没有军队的保护,随时都有可能面临死亡的威胁,横尸荒野。

    身在凤阳城里,这些叫做崆峒军和麒麟军的造反之人,除了让自己剪去辫子,并未作出其他出格的事情,全部都是针对朝廷的。更何况,绝大多数人都已经剪去了辫子,不管出于什么考虑,还是为了小命着想,短时间里,他们为什么还要逃离出城呢?

    随着一队队连队穿梭于周遭,游离于凤阳府,惩治山野村落中的毒害,黑心地主与恶霸,贯彻杨麟制定的农村政策,从大局而言,晁晟率领的大军已经初步获取了民心,渐渐站稳了脚跟。

    此时,凤阳府知府衙门,大厅里,晁晟与众将领济济一堂,商议着事情,关于凤阳府的军政要务以及接下来的行动。

    “各位,咱们打进安徽,拿下凤阳府也有几天了,虽然咱们稳住了凤阳府的形势,渐渐站稳脚跟,可是,咱们的行动有些拖沓,太浪费时间了,相比于长江以南的行动,咱们的攻伐速度堪称龟速,太慢了,更本就不像我军的打仗作风,优良传统。”

    晁晟虽然说得平静,但众将领听出来了,这言语之中充满了不满之意,更多的是急切,想要一马平川的那般行动,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打得束手束脚,无法施展出身手,不能痛快的打仗,总是瞻前顾后的。

    众人知道,军长就是这个脾气,尽管有些毛躁,但在大是大非的事情上,尤其是在事关全局,元帅制定的行动纲领,军长还是沉着理性的,之所以会有这番言语,不过是发一发牢骚,宣泄一下胸中的憋闷,如此而已。

    即便如此,坐在一侧上座的郭三还是起身站起,敬了一个军礼,平静的说道:“报告军长,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不必于长江以南的地区,那里有着咱们的多年经营,根基要好一些,军队只要负责攻城掠地就行,后面自会有人负责清理,担任善后工作,处理城池的一干事务,负责收尾。”

    “我当然知道这些,过江之后,一路打来,每攻下一个城池,就必须将城池的军政防务都要完全接手,还要稳定占领之地,获取民心,如此才能将控制的地盘掌握在手中,如果没有先期治理,很容易出现混乱的局面,将会很不利于接下来的行动,这些事情我都懂。可是,我想说的是,你们谁有什么主意,能够改善现在的处境,能够让咱们放开手的与清军厮杀,不再这么扭扭捏捏,像个老太婆似得。”晁晟有些不耐烦。

    闻听此言,郭三摇了摇头,也没有了主意,只好回归了座位,不再言语。

    这时,另一侧的为首之人候向南突然站了起来,朗朗的径直说道:“军长,你看咱们采取闪电战,怎么样?”

    话语一出,大厅里的众人反应分为两拨,一波一副满头雾水的样子,另一波都是眼前一亮,晁晟也是如此,紧接着,急声问道:“闪电战?郭师长,你准备怎样实施闪电战?”

    这一刻,众多将领之中,唯有经历过杨麟系统性军事培训之人,才知道闪电战的意思,也就是这些人眼前一亮,至于郭三这样后期投奔之人,当然不知道了,也就听不懂两人的对话。

    即便如此,以郭三为代表的将领听不明白,尽管心中疑惑,但他们也未多言,并未打断两人的对话,而是等待着,等待着郭三进一步的讲述,接下来的谈话,会解除他们心中的疑惑。

    “军长,我是这样想的,咱们可以兵分两路,一路负责前方攻城掠地,另一路负责垫后,稳定大后方,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兵分两路,同时行动,两翼展开,这样虽然形成了掎角之势,齐头并进,但也束住了咱们的手脚,掣肘了行动,攻伐速度大大降低。”

    “如果按照我说的策略进行调整,由于前方的部队没有了顾忌,专司杀伐,这样一来,进攻的速度呈现好几倍的上升,战事进行的要更加的快。”

    郭三的侃侃而谈,引得所有将领都是频频点头,初步认可了这个方案。然而,急切之意消失不见的晁晟并未表决,没有立即同意郭三的提议,而是面露沉吟之意,思索起来。

    见此情形,所有人都住了口,屏住了呼吸,没有一个人敢言语,因为他们深深地知道,现在的军长处于思索之中,筹谋着什么,这种情况下,没有一个人敢打扰,扰了晁晟的思绪。

    因为,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军长将众人抛在一旁不管,独自深深思索着,一定是想着非常重大的事情。否则,也不会在这么重要的军事会议上,陷入思考之中。

    渐渐地,大厅里越来越安静,郭三都不敢坐下了,身体僵持在那里,深怕坐下之时,弄出什么动静,惊扰到军长,挨罚是小,耽误了晁晟的思谋是大。

    众人都在屏息凝神,脊背端坐的笔直,大气都不敢喘一个,等待着,而此时的晁晟,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突然之间,他眼里的光芒变得炽盛起来,越发晶莹,在众人紧绷心弦之时,猛地一拍大腿,朗声而兴奋地自语道:“哈哈,我知道该怎么办了,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连续两次的重复强调,众将领虽然不知道晁晟在说的什么,但是知道,一旦军长出现如此的神情,必是想到了什么谋划,改变现在的处境。

    心绪翻飞,转瞬即逝,众人还没来得及请教询问,晁晟已经迫不及待地讲道:“嘿嘿,我这真是打仗打得迷糊了,各位,咱们可以这样做,将五万骑兵兵分四路,每路一万两千五百人,以凤阳府为基点,四面面进发,分别负责攻打安庆府、庐州府、颍州府和徐州府。”

    此言一出,顿时一鸣惊人,使得下方将领讶然,吃惊非常,放佛很享受众人的这般神情变化,晁晟略微一停顿话语,再次说道:“然后,十万步兵留下两万在凤阳府,其他的分为四路,为各路骑兵配备两万步兵,在后压阵。”

    郭三最先反应过来,看到晁晟再次停顿,似乎过于激动,没有看出军长在卖关子,毫无顾忌的接话道:“如此一来,四路大军的骑兵犹如一柄尖刀,凭借着风驰电逝般的速度,以雷霆之势,快速攻破城池,然后,后面的步兵再跟上,果断接手城池,照这样的速度下去,不出半个月,就能拿下整个安徽,兵临湖北和河南之界,随时都可以挥师继续前进,任意攻取其中一省!”

    这一刻,即便是再反应迟钝的将军,也完全明白了,军长的这一手可以说狠辣之际,重点就是在兵贵神速,凭着骑兵战马的速度和武器的据对优势,四路骑兵拔营夺寨不是跟玩儿似得。

    只要时机把握得好,趁敌人不备,还没有反应过来之际,骑兵完全可以在眨眼之间夺下城门的控制权,从而长驱直入,杀入城里,根本就没问题。

    想通了关键症结,暗暗佩服晁晟的同时,心里也在澎湃着昂扬之意,激动不已,恨不得立即整装待发,担任其中一支骑兵的指挥者。恍惚间,仿若成竹在胸,已经拿下了各个州府。

 第四百六十二章 闪电行动

    晁晟的动作很迅速,仅仅是一天不到的时间,十五万大军就被兵分为四路,相继从凤阳城的西、南、北三个城门出发,直扑庐州府、颍州府、安庆府和徐州府之地。

    总数五千麒麟军和崆峒军分别驻扎在凤阳城的南北两个方向,余下的一万五千名兵士被打散,分成一个个小队,穿梭于凤阳府的各个地区,进驻于偏野小镇与村落之中,将杨麟制定的农村之策彻底贯彻,将反清之举的好处惠及平民百姓,让他们感受到起义大军所带来的好处。

    一天天过去,杨麟带领大军渡过长江以后,自江苏的西南之地,兵分两路,一路由晁晟指挥,兵锋直指中原之西,而杨麟亲率另一路大军继续北上,沿着江苏全境进发,向山东逼近,志在与黄河以南沿岸的部队会合,黄河以南的临海沿岸再无战事,拿下两淮的盐政,彻底断绝清廷的大部分财政收入。

    烽火狼烟,隐隐形成燎原之势,自江苏西南爆发,不断蔓延,渐渐深入,裹挟着星火燎原之势,烧遍大江南北,自古农民少有习书,但却深明大礼,懂得感恩,明白谁是真正对自己好?

    安徽和江苏的战事如火如荼地进行之时,随着杨麟等大军的攻势推进,来自于占领区的后方,各个村落的局势稍稍平稳,民兵小队刚一成形,那些热血的青壮男相继喷薄昂扬斗志,到各个招兵点报名,准备参军,热血沸腾,期待着战斗。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自古以来,都是华夏男儿的英雄之志,膜拜般的存在。

    一时之间,不到十天的时间,来自于安徽与江苏的参军之人,新兵就达到了十万之众,百分之八十来自于农民,出身于贫苦之家,家里都得到了土地,分得了钱粮。

    以安徽与江苏为,一股铁血热情在酝酿,在蒸腾,在喷薄,在影响着华夏大地,驱动着大势,杨麟大军的声望越来越炽盛,使得占华夏百分之八十的农民意识到,杨麟就是他们的大救星,就是他们未来的希望。

    庐州府,合肥县,一个骑兵团呼啸而至,马蹄声震天响,放佛要踩烂天地一般,这支骑兵就像一支钢铁洪流,刚一接近合肥县县城,来到城门之际,策马没有丝毫减速,上面的士兵抬起挂在脖子上的机关枪,手指一扣动,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