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征伐四海 >

第389章

征伐四海-第389章

小说: 征伐四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肉。”张三附和的说道,就连一旁的薛凯奇都很羡慕,因为,他平常负责的那些精英者们,都是研究武器或者科学的,基本没有人研究生物学的,即便是有那么一两个,也会被杨麟带走。

    这时,放佛又想到了什么,张三突然说道“对了,元帅,咱们的生物研究所还研究出了一种菌类养殖方法,特别是蘑菇,已经具体实施了,开始在崆峒山试验了。只要将一些玉米棒子和秸秆打碎,放在筒状模型之中,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就能长出蘑菇来。”

    此言一出,立即唤醒了杨麟往日的记忆,再次问道“哎,张三,还记得我让人送来的那篇植物杂交实验吗?”

    然而,等待杨麟的却是张三一脸茫然之色,看到这种情况,杨麟的心里很不是味儿,植物杂交实验的事情可是很重要,可以说关乎国计民生,杨麟的未来国家治理。

    尽管胸中闷闷的,但杨麟并未发作,而是提醒般地说道“就是关于豌豆杂交的论述,由此衍生出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里面还提出了关于遗传因子的概念~!”

    这一刻,说完之后,杨麟觉得有些汗颜,有些心虚,这是彻彻底底的剽窃,将孟德尔的成果说成自己的,孟德尔两大定律偷换概念,重新定义为杨麟两大定律。

    杨麟的心里素质很过硬,一点脸红都没有,期待地看着张三,希望从他嘴里听到自己想要的消息来。

    张三揉了揉脑袋,特别是那光洁的秃头,眉头微皱,深深回想着,突然之间,眼前猛然一亮,朗声说道“哦。。。元帅,我想起来了,关于你的那篇论述,最后沦落到一个园艺之人的手里,其他的生物学家都看不懂,没有人研究。”

    然而,出乎两人的意料,听到生物学家对自己的论述不感兴趣,杨麟并未生气,反而面露喜色,暗道,孟德尔不就是出身园艺世家吗?否则,也就不会有孟德尔两大定律了。

    思索之间,杨麟隐隐兴奋起来,看得张三与薛凯奇有些摸不着头脑,很是期待,不免问道“那~张三,那个园艺之人是谁?现在在哪里?有什么成果没有?”

    张三想了想,这才回答道“报告元帅,那个人叫做陈淏,由于进入秋季,这里的气候不再适宜种植豌豆。所以,他去海南岛了,准备在那里渡过冬天,继续研究他的黄绿豌豆实验。具体有没有什么成果,属下也不得而知了。”

    “那~他什么时候回来?”杨麟表现的有些急促,下意识的出口问道。

    “呃。。。元帅,属下也不知道,听得一些朋友亲近之人说,如果没有研究出个所以然来,他不会回来的。所以,他什么时候回来,这个还真不好说?”

    张三回答之后,一丝失望之色从杨麟的眸子中闪过,转瞬即逝,紧接着,又说道“恩。。。张三,立即派一些好手前往海南,协助他研究豌豆杂交实验。总之一句话,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全力配合他的研究工作!”

    张三和薛凯奇都很吃惊,元帅这也太小题大做了,不过就是一个植物研究实验吗?用得着如此重视吗?一时之间,两人心里酸溜溜的。尽管如此,张三还是立即回道道“是,元帅,明天一早,我就去差人办理这件事情,全力配合陈淏的研究工作!”

    杨麟收敛心神,激动的心绪渐渐回归平复,沉稳下来,朗声说道“恩,行,就这样吧。”

    张三才一缓口气,杨麟又说道“对了,关于蛋类孵化和蘑菇养殖的事情,尽快推广,在咱们控制的地区快点施行,还有那些工厂,也要增大规模,不用再遮遮掩掩了,厂址就选在城镇之中。如此一来,就凭空增加了许多工作岗位,让那些不能上战场打仗之人,流落到城市里的难民可以有一份工作,有助于咱们稳定各个地区,推进民生工程。”

    自始至终,一再没有发言的薛凯奇见此情形,突然说道“报告元帅,关于武器研究人员和那些科学家的工作,我也有事情向你汇报,他们也有了很大的进展~!”

 第四百七十章 伏特

    薛凯奇的突然之语,立即引起了两人的注意,侧头望去,杨麟更是朗声说道:“喔。。。什么事情,薛部长?这几天赶路的时候,怎么没有听你说啊?”

    立即之间,在两人疑惑的神色中,薛凯奇面露些许尴尬之意,灿灿的说道:“那个,那个,元帅,是这样的,自从你在武器研究所里面提出磁生电的理论之后,通过一番改进,咱们的科学家正在摸索着研制出发电机,已经出来模型了,就差制作实物了。”

    说话之间,薛凯奇有些答非所问,隐隐的有些混乱的感觉。然而,薛凯奇却是越说越兴奋,变得条理清晰起来:“那个还有,至于您说的电灯泡,我们已经研制出来了,就是使用寿命不长,成本有些昂贵,还无法向民间推广。”

    这一天还真是喜事连连,让杨麟激动不已,但面上始终保持着平静,薛凯奇一说完,没有说关于发电机的事情,而是立即就疑惑的问道:“哦。。。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灯泡无法耐用,成本高昂?”

    “恩。。。元帅,是这样的,灯泡使用的灯丝是白金做成的,而且,还只能保持亮度两小时。所以,我才说成本有些高昂,无法向民间推广,具体是什么问题,我也不太清楚,需要你去问那些科学家和发明家。”薛凯奇底气有些不足,喏喏的回答道。

    呃,张三惊愕的下巴都快掉了,电灯究竟是什么玩意儿?居然使用白金作材料,这也太奢侈了吧,还只能用一个时辰,这得多败家啊?

    然而,不等张三过多感慨,杨麟继续说道:“好吧,既然这样,明天再去见他们,灯泡究竟什么问题,使得电灯泡无法普及和长时间使用。”

    张三听出来了,也更加惊讶和疑惑了,即便是这个灯泡的玩意儿非常的昂贵,一个小康之家都承受不起,元帅这是没有放弃的打算啊。虽然这样想,张三并没有出言反对,只是静静地看着。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一名大学生,还是理科生,关于灯泡的原理虽然不是很详细,但基本的概况还是知道一些的,因此,没有多说什么的,心里已经有了主意,只待明天与发明家在实验室相见,根据具体时间,研讨一下,将自己所知道的一些事情说出来,或许可以加速灯泡的出世。

    第二天一早,崆峒山的研究之处,四周有大量的士兵在巡逻,无论是谁进出,都必须有相应的牌子证明身份。否则,那些士兵手里的枪支绝对不是吃素的。

    研究室内,众多发明家兼科学家济济一堂,围站在桌子的四周,目光或是集中在桌子上的那套装置,或是全都焦距一个人的身上,那个人正是杨麟,两侧分别站着张三与薛凯奇。

    这一夜,张三几乎彻夜失眠,没有怎么睡,深深地被灯泡勾住了心思,想要看看究竟何方神物?

    杨麟认真检查了一下整个电路,觉得没问题之后,关上开关,瞬时间,灯泡就亮了起来,那一刻,张三觉得电灯是那么神奇,眸子中闪烁着晶莹光芒,不断喷薄四溢。

    电灯的装置很简单,就是伏特电堆,开关,电灯,铜丝导线,整个电灯运行的过程中,杨麟却是平静地说道:“各位,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个白金灯丝燃烧的时候,将里面的空气抽光,变成真空,它的寿命会不会更长一些?”

    在场的都是知识渊博者,对于各个学科都有所涉猎,知道空气的组成,燃烧的条件,杨麟稍稍一提醒,众人都是眼前一亮。这时,从人群之中走出一人,高鼻梁,鹰钩鼻,一看就是英国人,但是很年轻,出言问道:“请问元帅,你的意思是不是将电灯里的空气全部抽取,营造出一种环境。”

    然而,杨麟并未立即回答,而是转头看向张三,目露询问之色,张三立即会意,朗声介绍道:“报告元帅,这位是英国的汉弗莱·戴维,是赵翔派人从西洋送来的,他非常精通化学方面的研究,在此之前,身在英国的时候,他做过一个实验,可以通过电弧分解水,分解出水和氧气。”

    “而且,他还在矿物学、冶金学、制革以及农业化学有所成就,所以到达广州之后,没有留在香港,而是送到这里,教授咱们的人这些知识的同时,也在合作研究一些东西。”

    杨麟点点头,心里很是惊喜,看来赵翔的西方已经有所建树,开始源源不断的为自己收集西方的各种科技人才。杨麟没有再迟疑,和煦一笑,轻声说道:“不仅如此,我的建议还有,既然灯泡的结构就那么几个,玻璃罩、灯丝和接入电路的终端。那么,咱们能改动的除了它的使用环境,内部改善的就是灯丝的使用材料。”

    此言一出,听杨麟的意思,似乎有更大的大招在后面等着,更加被吸引了心思,尤其是汉弗莱·戴维,更是觉得这次的东方之行来对了,这个古老的国度不仅有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更不缺科学人才,所有人都在等待杨麟的精辟见解。

    “据我所知,一开始的时候,灯泡的灯丝是使用的碳墨快,使用的时间只有三分钟,既然如此,有了先例,你们为什么不考虑换一种材料,替掉白金。”

    就在汉弗莱·戴维要说什么之时,杨麟的声音再次响起:“我知道一种材料,它的属性不仅耐磨损,还耐高温,只要寻找到它的矿藏,大量挖掘,就能付诸实施,进行推广。”

    “那。。。元帅,是什么材料?”薛凯奇立即问道。

    “钨,用钨丝代替白金灯丝!”杨麟淡淡地说道,很是自信,随即从衣袖中就取出了一个灯丝,再次说道:“这个就是灯丝,我偶然得到的。”

    整个过程中,都有一些助手在记录,将杨麟的建议记录在案,更有人忙活起来,走向一侧,取出抽气机,在灯泡原来的基础上,将里面的空气抽干净,更有人走了过来,接过杨麟手中的钨丝,稍微一处理,在杨麟的建议下,制作出了新的电灯,是由汉弗莱·戴维执行。

    刹那之间,由钨丝做灯丝的电灯亮了,比白金材料的电灯更加明亮,绚丽,此言,周围人的心里开始澎湃起来,紧张而忐忑,又有些期待,这个钨丝电灯的寿命能超过白金灯丝的吗?

    作为一名理科生,能够考上本科,就说明杨麟的化学就不会差,当然会知道一些电池方面的原理,尤其是关于电解质方面的,电池形成的本质,电解液的材质不同,电池的质量就会有差异。

    因此,在众人期待的过程中,杨麟再次语出惊人:“各位,既然现在闲着,关于电池的改进,我也有一些想法。。。。。。”

    然而,杨麟还要继续说的时候,却又有一个西方人站了出来,有些不礼貌地说道:“哦。。。难道这个电池不行吗?不能支撑这个实验吗?”

    杨麟就是一愣,目光再次看向张三,瞬时间,张三会意,但是,整个人却很尴尬,喃喃地说道:“那个,元帅,这位是意大利的物理学家伏特先生,和汉弗莱·戴维一起来到崆峒山的。”

    刹那一刻,杨麟一惊,有些难以置信的立即说道:“你就是伏特?那个做出伏特电池的意大利的物理学家?”

    一瞬间,杨麟恍然大悟,难怪自己提出改善伏特电池之时,这个西方老人反应这么大?无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