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征伐四海 >

第422章

征伐四海-第422章

小说: 征伐四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全部展开,大炮更是无法派上用场,咱们的优势得不到体现,更加束手束脚。然而,清廷却有所不同,整个外城都在他的炮火覆盖范围之内,大军将会遭到密集炮火的轰炸。”

    就在这时,其他人还要劝说之际,却被杨麟挥手制止了。

    “我明白你们的意思,担心之处,无非就是害怕我陷入重围之中,大军被困在外城里,凭着满人以往的疯狂,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根本就会在乎外城百姓的死活,清军将会肆无忌惮地轰炸,无差别攻击。”

    语气一顿,看了看众人,语气一变,淡淡说道:“虽然我负责攻打外城,谁说我一定要带兵进入外城之中,攻打内城?即便真有这样的打算,难道我有这么傻吗?将十五万大军全部带进外城,使得自己的优势尽失,陷入危险之中。”

    众人都是一愣,这才反应过来,意识到自己有些想当然了,作为军队的最高指挥官,元帅怎么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在京师清军的森森防卫之下,还要攻打外城?

    这一刻,有些人似乎察觉到什么,知道了杨麟心中所想,攻打南门的真正用意,杨麟接下来的话语,正好验证了这种猜测。

    “相比于其他三路大军,我这边虽然只有十五万,但也是属于中等实力的范畴,如果我从南面狂轰乱炸,一阵猛攻外城,势必造成一种威势,给清廷一种错觉,咱们一定要从南面攻下京师,如此一来,将会吸引更多的清军集中在南面,这样的话,你们攻取其它城门的时候,压力要小很多。”

    “而且,拿下外城之后,我只会让炮兵进入,轰炸内城的宣武门、正阳门和崇文门,并不会带兵大规模的进犯。”

    说话之间,杨麟也在留意众人的神情变化,见到诸将渐渐明白自己的意思,进而又说道:“说得明白一些,我这边只是一个佯攻,吸引清军的注意,你们那里才是主攻,我又不是不明白,只要你们三个有一个完成任务,就等于打开了豁口,外城就不攻自破了,拿下皇城与紫禁城就指日可待了。”

    顿时,所有人都放下心来,暗道自己想多了,然而,百里河的声音再次响起。

    “元帅,在下认为,在大军行动之前,也许咱们还能做些什么,虽不至于出现在天津城的情况,守城兵卒来降,但也能扰乱清军的军心,给清廷造成一些麻烦、”

    “嗯。。。百里先生,这话怎么讲?”杨麟立即被吸引住了,出口问道,其他人也来了兴致,循声看向百里河。

    “元帅,想必你对清廷的军队体制也有一些了解,尽管满人入关已经一百多年,然而,八旗兵并没有多少,满打满算,也不过二十万,相比于幅员辽阔的疆土,需要大量的驻军驻扎,就显得有些杯水车薪了,根本满足不了驻防的需求,只能在一些重要的战略要地驻扎八旗兵。”

    “因此,满人采取了手臂控制手,手控制手指的理念,八旗兵多是担任着手臂与手掌的职能,以此控制大量的汉人军队,最大化八旗兵的效用。”

    “不错,正是如此,可是,这又和你刚刚的说的有什么关系呢?又怎样动摇清军的军心呢?”杨麟点了点头。

    “元帅,是这样的,虽然那样的措施大大加强了八旗兵的效用,然而,由于清军的绝大数兵力都是由绿营组成,而清廷有着明文的规定,凡是绿营军队,三到五年之后,为将者必须调离,进行换防,这样就造成了‘兵不习将,将亦彼此不和’的结果,大大降低了绿营的战斗力,而且,绿营与八旗兵的待遇天差地别,更是增加了两者的面和心不和,滋生了无法调和的矛盾。”

    听到此处,杨麟这才品出了其中的一些味道,诸葛谋也明白了过来,出言朗声说道:“我军正好利用这一点,挑拨他们之间的关系,扩大这种矛盾,采取离间之计,就像元帅攻打天津城之时那般,通过孔明灯散发宣传单,宣扬我军的政策,安抚民心的同时,也向那些绿营兵卒示好。”

    “即便是无法使得那些绿营兵主动来头,那也在八旗兵与绿营的心头上插上一根无形的刺,使得他们之间的配合愈发不能协调,以此达到扰乱军心的目的。”

    不需要多说,在场的众人都明白,对于清廷的部队体制有着一定的了解,只要稍稍一点拨,微微一引导,就会明白其中的厉害关系。

    理解了关键症结,不禁暗暗直抽冷气,这一招可谓是极其阴毒,从内部打垮对方,瓦解敌人,然后再从外围以雷霆之势攻击。

    面露赞许之意,轻轻点头,杨麟和声说道:“不错,在宣传单尽述清廷对汉人军队的种种不公,宣扬以战功获得封赏,而不是有什么在旗与不在旗之别。”

    “这样一来,只需要一些纸张和大量的孔明灯,就等达到制敌攻心的目的,飞艇部队也不用犯险了。”

    这一刻,杨麟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坏笑。

    很快,杨麟就恢复正常,收敛心神,面露郑重之色,沉声说道:“好了,留给你们一天的时间,整军备战,进行排兵布阵,后天之时,大年初二,你们三个就开始行动,分别从东面、西北、西南,攻击通州大营、西山大营以及丰台大营,稍后陈兵在距离京师十里的地方,等待我的命令。”

    “等到我这边打得最为激烈之时,就是你们进攻京师的最好时机,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拿下相应的城门。否则,一旦战事稍有拖延,鞑子就会反应过来,明白咱们的意图,那样的话,咱们谋划的效果就会大大降低。”

    “是,军长,一定不会辜负你的厚望!”晁晟、霍雄与诸葛谋异口同声的应道,身体紧绷,敬着标准的军礼。

    “好了,你们你回去吧,关于如何消灭三大军营,以及如何攻下京师的内城,你们自己看着办吧,我在这里就不做过多干涉了,留给你们的时间已然不多。”

    看着三人离去,杨麟也开始布置具体的任务,如何攻打京师的外城?安排孔明灯的事宜,扰乱清军的军心。

 第五百一十二章 离间

    新年之际,大年初一,当其他地方都在鞭炮阵阵,迎接新年之时,京师却无一点新年的气息,就连贴对联的都没有,到处都是冷冷清清,要不是有着兵卒在巡逻,在站岗,还以为这就是一座死城,了无生息。

    农历大年初一,按照习俗,除了到干爹与干娘那里走动拜年之外,这一天都是一家老小待在家里,绝不会走亲戚,倒可以去邻里那里串门,嗑嗑瓜子,吃吃花生,话话家常,不仅如此,这一天更是不能打扫卫生,刷锅洗碗,一切都要等到第二天。

    艳阳高照,阳光暖暖,然而,京城里的大街小巷之上,依旧是冷冷清清,看不到一个老百姓的身影,就连孩童的嬉戏吵闹之声都没有。

    就在这时,顺着西北的风向,一盏盏的孔明灯飘来,下面都悬挂着一个包裹,和天津城失守的当天何其相似,都是悄然而至!

    嗖嗖嗖!

    一时间,飞箭如雨,密如蝗虫,孔明灯还未到达京师的上空之时,清军的弓箭手就已经行动了,弯弓射箭,直指天上的孔明灯。

    噗呲~噗呲~

    一个个孔明灯被射穿,摇摇晃晃顺风飘落,也有的化为一团火焰,在空中燃烧起来。

    弓箭手还在不停地动作,弯弓射箭,然而,孔明灯就像一波洪流,源源不断,前面的被射落,后方的补上,继续飞向京师的上空,绵延不绝,密密麻麻。

    这一刻,天上的孔明灯就像放大的蒲公英种子,随风而逝,时缓时急,随波逐流,或高或低,起起伏伏。

    嗖嗖嗖!

    弓箭手还在放箭,一刻也不刚松懈,刚开始的时候倒没有感觉什么,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看到无穷无尽的孔明灯还在飘来,弓箭手只感觉头皮发麻,双臂发酸,心中的无力感愈来愈浓郁,射箭的速度不禁放缓。

    “把总,这样不行啊,即便小的们力大无穷,使不完,可是,箭矢已经没有多少了,你看,孔明灯还在向这边飘来,没有任何减少的征兆,再这样下去,不是事儿啊,小的们快撑不住了,双臂都快拉的抽筋了。”一个弓箭手对着旁边的将领说道,满头的虚汗,刚射完一箭的双臂微微颤抖,那是使用过度的表现,有些力竭与酸胀

    很显然,这位把总正是这支弓箭手队伍的负责人,自始至终,都在这里,一干人等表现尽数收于眼中,眉头微蹙,渐渐深锁,一时也没了主意。

    把总也有他的难处,上面可是下的死命令,一定要将孔明灯射落于城外,决不能进入城中,否则,就是军法从事,严惩不贷!

    然而,发生在在眼前的这一切,深深知道属下说的是事实,即便是手下的兵卒都是铁打的,拥有无穷无尽的力气,但是,箭矢已然不多,更何况,手下的弓箭手已经这样了,力不从心,都快举不起弓箭了,频繁的射箭,还是这么久,搁谁谁也受不了。

    尽管心中犯难,把总也知道,事情不能再耽搁了,属下快要坚持不住了,随时都有可能累瘫,双臂废掉。

    最终,似乎下了某种决定,把总一咬牙,沉声说道:“从现在开始,你们分为两队,一替一个休息,轮流射箭,尽可能的射落孔明灯。”

    “是,把总大人~”回应之时,把总已经头也不回地离去,向城下走去。

    人们都说破坏容易,建设难,然而,此刻的京师却截然相反,杨麟手下的部队不停地点燃孔明灯,放飞空中,相对于清廷的那些弓箭手,要轻松地多。

    渐渐地,清廷在京师的空防力量越来越弱,越来越多的孔明灯飘向京师的上空,如预期的那般,蜡烛烧断细绳,悬挂着的包裹瞬间打开,里面的宣传单纷纷扬扬而落,撒的到处都是。

    一场没有降温的“大雪”在飘落,犹如鹅毛大雪,即便是全城的清军都在行动,但也忙不过来,挡不住这种势头,写着密密麻麻文字的纸张出现在大街小巷之中,各个角落,百姓的院子里到处都是。

    纸张上的内容迅速在传播,势不可挡,有兵卒在看,有将领在看,更有王孙贵族、富商巨贾在看,其中更是有着不少的高官。

    “各位兄弟姐妹叔叔伯父大爷们,我军是正义之师,绝不会做出扰民之举,这几天里,我军就要攻打京师,希望你们能够待在家中,免得伤及你们,敬请放心,我杨麟只是为了推翻清廷,消除满人与汉人的不公正待遇。”

    “还有,各位将士们,身为汉人,虽然是清廷的部队,但是,请问你们是否真正得到过重视?是否真的论功行赏?即使浴血奋战,保卫清廷疆土,然而,清廷是否给予过什么?”

    “大战之后,胜仗,则功劳都是八旗子弟的,是否分过你们?败仗,则将全部的责任推卸到你们的身上,这样的朝廷,你们还为什么要为他卖命?”

    “当你保卫疆土之时,浴血奋战之际,随时都有可能马革裹尸,然而,各位兄弟,不妨回想一下,曾几何时,同为汉人的兵士牺牲,他的抚恤金以及饷银是否到达他的家人手中?作为军人家属,当你在保家卫国之时,自己的亲人是否得到朝廷的照顾?”

    “同是朝廷的军人,兵卒,你们是否拥有和八旗子弟同样的待遇?胜仗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