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征伐四海 >

第474章

征伐四海-第474章

小说: 征伐四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橥橇苏夷闼怠!

    诸葛谋早就按耐不住,心里痒痒的,一个月的时间里,他这个教育部长虚有头衔,却是无事可做,早就闲出鸟来了,闻听此言,一倔而起,兴奋地说道:“皇上,就赶紧吩咐吧,一个多月里,我基本是无事可干,闷坏了,早就等待这一天,你交代任务呢~!”

    杨麟微微一笑,爽朗地说道:“诸葛先生,虽然你满腹计谋,行军用兵之道。可是,我知道,你志不在军旅生涯,而是想要培养天下英才,我常听瞿坤说这件事情。所以,我就将你从海军之中调了出来,担任教育部长之职。”

    话语一顿,看到诸葛谋重重的连连点头,杨麟这才继续说道:“而你的任务就是在全国建立大小书院,收纳人才,进行栽培。而所有的书院夫子,都必须取得你教育部的认证,那些人真的是真才实学,具有育人子弟的能力,堪当为人师表。”

    一瞬间,诸葛谋明白了,这是让他当天下所有书院的总院长,负责考验那些教书的夫子,这项任务正合其意,刚要应允之时,只见杨麟神色一正,摆手说道:“诸葛先生,你先别急着立什么军令状,保证完成任务之类的,听我把话说完。”

    旋即,诸葛谋闭起了嘴巴,直直的看着杨麟,一副倾听等待的模样。看到皇上说得郑重,煞有其事,一旁的百里河与晁晟也被吸引了心神,全神贯注地等待。

    “我所说的全国大小书院,并不是传统的那种私塾,也不像岳麓书院那般,只教经史子集。而是全新的,书院分为小书院、中书院、高书院以及大书院,学制分别是六年、三年、三年和四年。普通的学生,必须要读完小中书院。而想要入我大廣朝做官,就必须有大书院的学历。”

    这一刻,晁晟、诸葛谋与百里河被说蒙了,有些消化不良,而杨麟的讲述依然在继续。

    “当然,从中书院到高书院,还有从高书院到大书院,都必须要经过严格考试,各门学科的成绩优异之后,才能升学,进入更高一级的学院。”

    说话之间,杨麟再次来到自己的书案之前,稍稍停顿了一下,从桌子上去过一个文件,迈步而行,来到诸葛谋的身前:“诸葛先生,我所说的各门学科,并不是指的传统六艺,而是指汉家经典著作,术数,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等。”

    在三人目瞪口呆中,杨麟将文件递给了诸葛谋:“给,关于这些学科的具体介绍,如何开办,从哪里寻找夫子以及小、中、高、大书院的事情,这里面都有详细的描述,我就不一一讲述了,你自己拿回去看吧。”

    “恩恩,好~”诸葛谋愣愣的接过文件,下意识地翻看起来。

 第五百七十八章 好,就这么办

    此时此刻,杨麟停止了讲述,回到自己的龙椅之上,惬意的享受着浓浓的香茶。诸葛谋却是在翻阅着文件,越看越快,越看越兴奋,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而坐在一旁的晁晟与百里河完全愣住了,他们这位皇上的思维天马行空,太有冲击力了,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不知道该怎么表达?

    可是,无论是处于敬佩之中的晁晟与百里河,还是深陷于文件里内容的诸葛谋,他们谁都不会想到,杨麟这一切的主意,颠覆性而又眼花缭乱的改革,完全就是一种抄袭,将未来的一些模式完全照搬,放在了大廣朝。

    勤政殿之内,很是安静,飘着一股恬淡的气氛,轻松而自然。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晁晟与百里河已经清醒过来,看到诸葛谋还处于深深地迷醉之中,两人不禁好奇文件里的内容,究竟写了一些什么?最终,两人还是忍住了,只是看了看,就没有再理会。

    这时,晁晟动了动身子,觉得有些无聊,不太适应勤政殿里的安静,尤其是看到杨麟百无聊赖的品茗,似乎想到了什么,突然说道:“对了,皇上,霍军长他们已经平复了四川之乱,听说还活捉了勒保,明天就会返回北平。”

    杨麟将茶杯放在一旁,点了点头:“嗯,不错,由于刚刚平复四川之乱,以免再起事端,霍军长就留在了四川,坐镇蜀中,稳定局势,瞿坤带着那些降将以及俘虏,明天上午应该就能到达北平。”

    “那~皇上,对于投降的清军将领以及白莲教的头目,您准备怎么安排啊?还是像以往的那样,直接留在军中续用?”晁晟好奇地问道,没话找话。

    就在这时,不等杨麟回答,一旁的百里河着急地劝阻道:“皇上,不可~!”

    此语一出,百里河就意识到,自己唐突的有些冒犯了,而杨麟与晁晟同时望了过来,不解百里河为何会这样着急而紧张,那么性急,杨麟更是追问道:“哦~百里先生,不可?什么不可?又为什么不可?”

    连连的追问,蕴含着一种气势,却没有丝毫责备的意思。

    看到杨麟并没有生气的样子,问得很是认真,百里河这才长舒一口气,放心了不少,徐徐说道:“皇上,是这样的,自从嘉庆元年,川陕楚发生了大规模的民间暴动,三年多的时日里,战火烧边了十几个省份,死伤无数,尸横遍野,白骨累累,民生凋敝,人口锐减,处于种植状态的良田更是不到原来的十之六七。”

    “而现在,咱们的大廣军已经将近百万之众,建国伊始,百废待兴,财政还未正式步入正轨,各项事宜都需大量的粮食金银。如果还吸纳清军与白莲教的教军,扩编军队,咱们大廣朝的财政将会不堪重负,养不了如此大规模的军队。皇上,慎重啊~!”

    杨麟明白了,晁晟听懂了,诸葛谋更是从痴迷中醒转过来,所有的目光都停留在百里河身上,为这一番的惊鸿之语所折服,钦佩百里河的头脑清醒,分析的极具前瞻性。

    看到百里河还要激昂陈词,杨麟赶紧说道:“百里先生,放心吧,我没有将白莲教教军与清军充斥到部队里的意思,只是选择其中具有卓越军事才能、军事素养不错的将帅之才,收揽到三军之中。其中的绝大多部分,就放在四川之地,弥补那里的人口锐减,劳动力不足。”

    闻听此言,百里河紧绷的神经放松了不少,暗暗长舒一口气,其他两人也是如此。因为,他们也从百里河的言词之中,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刚刚新生的大廣朝养不起那么大规模的军队。

    心念及此,晁晟又想到了其他的问题,担心的说道:“皇上,一下子将那么多的投降清兵以及白莲教教军放在四川,是不是有些不太稳妥?很容易再次酿成混乱。”

    杨麟不置可否,轻声说道:“这就是我将霍军长留在四川的原因,只要牢牢地控制住成都府,即便是那些人再怎么闹腾,朝廷也可以从周围的几个省份调集兵力,进行围剿。”

    紧接着,在三人愣神之际,回味自己的这一番话之时,杨麟的语气忽然一变,抽身站起,轻松地说道:“好了,忙了一个上午,现在是该吃午饭的时间了,都别在这里愣着了,走吧,跟我一起吃饭去。”

    与此同时,在西苑的食堂之中,完全是杨麟的意思改建的,空间足够大,一排排的桌子遍及各处,横纵分明,整个食堂很是干净而整洁,敞亮非常。

    朱珪、王杰,纪晓岚以及刘墉等人坐在一个桌子上,看到走进食堂的杨麟等人,随即站了起来,等到他们进了包厢之后,众人才坐了下来,各自吃着饭。

    纪晓岚扒拉了一口饭菜,似有感慨地说道:“变了,这个世界真是变了,官员每年都要搞一次考核,进行为官调查,居然还弄出了什么人大代表、政协代表,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居然还有什么信访局,百姓可以堂而皇之的上告一地之官。哎。。。真是人心不古,世事沧桑啊~”

    王杰却是一皱眉,反对道:“什么人心不古?什么世事沧桑?我觉得这样的变化挺好,官员来自于平民,凭什么以大人自居?就像皇上所说,官员手里的权力是百姓给的,凭什么就要比百姓高人一等?”

    连连的置问,说的纪晓岚哑口无言,这时,坐在一旁的广兴取笑道:“哎,我说纪晓岚,谁都可以发牢骚,乱埋怨,就是你不可以,最属你最占便宜~!”

    “为什么?我这个文化部长就是一个编书的,又不是什么肥缺,为什么就属我最占便宜?”纪晓岚不解的问道。

    “这还不简单,还记得上次廷议吗?皇上可是明确地说过,只要大廣朝的官员尽职尽责,完成本职工作,不违法乱纪,官员的私生活,他一律不管。哪怕天天去ji院,日日流连于赌坊,皇上都不会管这些。”

    “哈哈。。。”

    所有人都大笑起来,都明白了广兴的话语意思,整个北平城内,谁人不知道?纪晓岚就是一个风流才子,风流成性,夜夜无女不欢,有了皇上这个明确态度,纪晓岚还不得逍遥快活赛神仙?天天流连于风月场所?

    自古以来,除了现在的大廣朝,历朝历代都有着明文规定,严禁官员嫖ji、赌博,只是管的严不严而已。

    大笑声立即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纷纷侧目,望了过来,露出好奇之色,不断打量着。

    纪晓岚顿时大囧,面色涨红,但也不好反驳什么,谁人都知道他纪晓岚好这一口!最终,纪晓岚的眼前一亮,掩饰自己的窘态说道:“子曰,食色,性也!吃饭,吃饭,赶紧吃饭,吃完之后,还有很多工作呢~!”

    至始至终,朱珪都很平静,没有因为纪晓岚的尴尬而高兴,满面愁容,幽幽地说道:“哎,朝廷推翻清廷,时间跨度在去年秋天到今日,正好是种过小麦之后,不知道全国各地的庄稼怎么样了?这么大一次朝代更迭,经历这么一场战争,不知道地里的庄稼还有多少幸存?”

    闻听此言,王杰也面露忧色,放下碗筷,担心的说道:“是啊,朝廷刚刚建立,国库应该没有什么储备,多是从前朝缴获而来,要是今年的小麦大幅度绝收,将会一场灾难,对朝廷的极大考验。”

    这时,广兴吃了一口饭菜,不以为然的说道:“情况应该没有那么糟糕吧~?我听往来北平的商旅议论,尤其是那些做米粮生意的商人说,经过这么大的朝代变更、那么大的战争,整个直隶受到波及的农田少之又少。而且,皇上还令人接手了全国各地的前清贵族的土地,分给天下百姓,仅此一点,今年应该就没有那么难过吧?何况,整个皇家都在紧衣缩食,尽量减少开支。”

    前清的户部侍郎董诰也在旁边,听到这番的对话,也无心于饭食,语重心长地说道:“前清乾隆末年,中华大地的人口将近四万万人,即便是这几年的战争范围极广,人口锐减,根据我在当时户部所了解的信息,目前为止,全国的总人口也在三万万左右。”

    “不说其他,单说去年,由于川陕楚的白莲教之乱,波及范围广,周围省份大量的百姓远离家乡,像云贵、两广、陕甘等地,大量的农田闲置。而且,朱珪当过安徽巡抚,应该知道,去年黄河决堤,河南与安徽等地遭遇洪灾,很多农家颗粒无收。”

    董诰话语一顿,环视左右,看到众人都是频频点头,深以为然,就继续说道:“所以,就算是没有这一次的朝代更替,所有去年种植的农田没有被波及,收成极好,今年也不好过啊。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