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步步惊唐 >

第109章

步步惊唐-第109章

小说: 步步惊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回到犀浦,他显然也没闲着,这《浣花溪诗集》收录的二十首诗词,优美得让人心醉,萧鸾相信,用不了多久,这浣花溪居士就会名满天下。

李昂这么做,究竟意欲何为?

他请一个青楼女子给自己讲解经史,形同儿戏。

从这一点上说,他应该是无意科举才对,否则应是拜于名师之下,这才是正理。

萧鸾思来想去,她相信李昂看似随意的之举,也必然另有用意,绝对不光是凭一本诗集为了扬名而扬名。

此时,一个侍女从前院匆匆进来,向萧鸾施礼道:“娘子,打听到了,那李昂现在正在招集上溪村民,成立印刷作坊;

据咱们打探到的消息,李昂似乎有什么办法,能让印刷成本大为降低,上溪村印出来的书,价格只是其他印刷作坊的三成左右。”

“竟有此事?”萧鸾想了想说道,“快去备车,我要去上溪村一趟。”

“是,娘子。”

萧鸾坐着马车出门不远,就听到阵阵的爆竹声,行近一看,见是一家书肆正在开张,牌匾上写着的是:上溪村书肆。

书肆前面,已经围着许多看热闹的人。

“停下!停下!”

萧鸾下车走过去。热情的掌柜立即迎上来说道:“这位娘子,欢迎光临敝店。”

萧鸾一看,这什么书肆啊,只面只有两本书,一本贵得离谱,一本便宜得离奇。

标价50贯的那本《浣花溪诗集》被高高的放在书架顶端,伸手都拿不到。封面是一幅杨柳清江,茅屋远山的小景,题着那首《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掌柜见萧鸾望着书架顶端的《浣花溪诗集》,立即解释道:“这位小娘子,这本《浣花溪诗集》是小店的镇店之宝,所以谢绝翻阅,要想看,得先出钱买下才行。”

萧鸾一听便知,这肯定又是李昂定下的规矩,封面那首《绝句》已经足够吸引人,却偏偏不让你翻看,你要想知道里面收录的是什么样的诗,只能先掏钱买下。

但这本书竟卖到50贯的高价,真正舍得卖下的人肯定不多,可越是这样,就越为人津津乐道,名声也就传得更快。

感叹李昂千奇百怪的想法的同时,萧鸾也不禁暗暗好笑。不过话说回来,对于热爱诗歌的人来说,里面的收录的诗歌,确实值得花五十贯去买。

“掌柜的,你们书肆这么大,就这两本书吗?”萧鸾随手拿起那本《千字文》,这本书标价只是其它书店的三分之一,非常便宜。

“不,小娘子您错了,本店的书,应有尽有,而且价格只是其他书肆的一半,甚至更低。”

不用萧鸾追问,其他涌进书肆看新奇的人已经抢先问道:“掌柜的,你们的书在哪啊,光说便宜有什么用,怎么不摆出来。”

“各位请看,这是本店的书单,还有价格。”掌柜的说完轻轻一扯,房梁上就落下一条条长长幅,上面写满了一排排的书名,什么《道德经》、《诗经》、《水注经》应有尽有,每个书名后标注着用什么纸张,以及价格,看上去各类书籍确实都比其他书店的便宜一半以上。

“各位贵人,本店的书呢,皆为上溪村印刷坊出版,质量保证,价格优惠。而且本店新开张,有开业酬客活动,如果现在就下订单,还可以享受一成的优惠。”

“掌柜的,你不是诳我们吧,你们的书真的卖这么便宜?”

“是啊,是啊,不会是错字连篇吧。”

“这位贵人瞧您说的,本店开门做生意,讲究的就是一个诚信。上溪村印刷坊这块招牌,我们还准备让他响彻整个大唐,岂能逛各位贵人?若有一个错字,您拿来,我们全额退款,还赔你一本好的。”

“真的,那我道德经、淮南子、大学各订一本。”

“还有我!”

“还有我,还有我!”

“…………”

一看这么便宜,很多正因买不起书发愁的人,便忍不住诱惑了,纷纷上去订购。



第0161章乡趣

上溪村在县城新开的书肆,连书都还没摆上架,凭借着绝对的价格优势,一开张就有人预订了几十本。

几十本的预订量,虽然不多,但用时不过一盏茶功夫,加上犀浦毕竟是个小县城,读书人本就有限,而且很多人还不知道。

一旦各类新书真的摆上了架,消息传开之后,如此巨大的价格优势,岂不令各地的书商纷至沓来。

时下由于雕版印刷费工费时费料,印一本书要一页一页的雕版,错一字,全版作废,要印几本书,就要成千上万的雕版,别说这要多大的投入了,光是大批书版的存放都是个大问题。

因此,书籍很珍贵。很多人买不起书,只能借别人的书来自己抄,但自己抄书容易出错不说,还要花大量的时间,你能不能借到书已是问题,能不能借那么久更是问题。

所谓的,就是因为家里珍藏着一些书籍,这些书籍被作为传家宝世代传承下去,可以让儿孙世代有书读。

书籍成了传家宝,所以很多读书人都有这样的脾气,爱书如命,你借别的东西都好说,借书,不行。

如果书籍的价格在大幅度降低,那能买得起书的人就会成倍的增加,也就意味着这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萧鸾本就有心拉拢李昂,眼看这是不错的机会,于是立即赶往上溪村。

出了犀浦县城,一岔入上溪村的道路,萧鸾发现,本应是平静的乡间小路,竟然是人来车往,而车子上,多数是拉着各色纸张。

这让她颇为诧异,光看这么多纸张,这上溪村印刷坊的规模就小不了。

行至上溪村村口,但见了个木头搭成的牌坊上,缠绕着绿叶红绸,正上方书写:上溪村

左右则书写一联:道通天地有形外,墨染风云变态中。

看到这一联,萧鸾思索了一下,这墨与道相提并论,虽然有些牵强,但墨染风云也不失生动,而且颇为适合上溪村眼下的情景。

这想必又是李昂的杰作吧,萧鸾那美丽的脸庞上不禁浮现一抹微笑来,不管哪方面,李昂都像一颗彗星,让人眼前一亮。

而且你很难猜到他的轨迹,李昂的思想,或者说道,确实超越了现有知识的框框架架,达到了你所不知的无形之外。

李昂就是利用其掌握的超乎寻常的道,来进行墨染风云,推动形态的变化吧。

一番思索,让萧鸾更坚定了拉拢李昂的心思,她随着拉纸张的车子,来到上溪村西侧,但见一片宽达数十亩的平地上,新建起了十多间大房子,大房子旁边大片的空地架满了竹竿,竹竿上晾满了印刷出的书页。

而另一边,还有两大排房子在建。等全部建成,这作坊占地怕不得有七六十亩,这规模让萧鸾暗暗感叹。

数以百计的男人女人穿梭其间,有的晾纸,有的收纸,热闹非凡,印好晾干的纸张被送到一张巨大平台上,有妇女整理平整后,被送入锋利的铡刀下;

年轻的壮汉轻轻把铡刀压下,看准切割线之后再用力一压,一叠书页就被切割出来;然后送到旁边的长桌上,又有人从每一叠切割好的纸张中各抽取一页,合成一本书。

有管事模样的人在一边检查,一边大喊:“方四明你可注意了,要严格按顺序来,千万别弄乱了页码,否则造成的损失,都要从你的收入里扣。”

“林管事,你放心吧,我哪敢乱来,都严格按顺序来呢。”

按顺序叠好了的书页,包上了封面,然后用一块方形的木头压着,然后送到后边装订,先是几个大汉用特制工具,在包好封面的书本上压出了小眼,然后交给后面一大排的妇人,这些妇女手拿着针线,顺着打出一小眼把书本上线,这样,一本书就做好了。

至于书页的印刷工序,则是在那大排房子内进行,从外头看不到,萧鸾要去看看,立即有管事模样的人过来拦住她道:“这位小娘子请止步,不知您有何贵干?您若是来买书,请移驾犀浦县城,本村在县城设有书肆,所有的书籍,都将运往县城销售,这里是印刷作坊,不接受参观。”

管事虽然客气,但显然是不打算让萧鸾过去。萧鸾敛衽一礼说道:“这位大叔请了,小女子姓萧,前来拜访李昂李郎君,不知大叔能否替我通报一下。”

那管事就是高里正的孙子,叫高澄,听萧鸾说是来拜访李昂后,高澄不敢怠慢,连忙将她迎到前头一间待客室中奉茶,然后派人去禀报李昂。

李昂这两天还准备到成都是卖书来着,到目前为止,他那本《浣花溪诗集》也只卖出了一本,华小妹的私房钱也只有50贯。

当然,他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这本天价书,把自己的名声打出去,这样一来,一旦通过州试成了乡贡,别人才不好说三道四。

可惜的是,这两天成都正在严查升龙会余党,城中戒严;

李昂没奈何,只得窝在家里读读书,读书之余去黄四娘家串串门,黄四娘每天打扮得媚妩动人,就像一枚熟透的苹果,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他正在黄四娘家后园枕着红杏的腿看书,听到方四明在院外大喊,只得放下书,顺便在红杏温软胸前掏了一把,才哈哈大笑出门。

李昂离开后,黄四娘看着且喜且羞的红杏,再看看李昂离开后空寂的院落,心里不禁空落落的,那个家伙,来串门喜欢就敲敲门,不喜欢就直接翻墙进来,甚至还毫不掩饰的去偷看她和红杏沐浴。

可都到都到了这份上,他还总是有意无意地避着不进那最后一道门,真是恼人。

“臭丫头,别思春了。”

红杏咬着樱唇答道:“娘子就不想吗?”

“你!”红杏那难耐的眼神,让黄四娘身体莫名的燥热起来,软软的,烫烫的。

“娘子………”红杏糯糯的娇呼一声,黄四娘捂着鼓腾腾的诃子点了点头,红杏起身,跄跄踉踉的跑回房,抱来那个装着角先生的小箱子;

等她回到后院亭中,看到黄四娘已是衣裙散乱,妖娆的身体在竹簟上扭动着………



第0162章所为何来

“今天是什么风,把萧娘子给吹来了。”李昂唰的一声,打开折扇,潇洒地扇了扇,再唰的一声收起,才向萧鸾拱手施礼。

见他这副做派,萧鸾不禁嫣然一笑,随即敛衽一福道:“是李郎君的诗风把奴家吸引来的。”

李昂知道,那天在犀浦县城掏50贯买他诗集的人就是萧鸾,不管她出于什么目的,但终归是帮李昂撑了场面。

如今整个犀浦县,谁不在传扬李昂一本诗集卖出50贯钱的奇闻。有萧鸾这次掏钱,李昂一本书卖50贯就不再是笑话,而变成人们口中的传奇。

“萧娘子是稀客,快请家里去坐坐。”

“那奴家就打扰了。”

印刷作坊里的村民,难得见到萧鸾这种风姿绰约,貌若天仙的大家闺秀,一时间无不议论纷纷,什么“郎才女貌”、“跟李郎君正般配”的话随风传来,李昂和萧鸾都听了个真切。

李昂尴尬地说道:“村里人没什么见识,就爱家长里短的,萧娘子莫怪,莫怪。”

他不担这一茬还好,萧鸾本来还可以当没听到,他这一提,反而让萧鸾不自在起来。

她脸儿微烫地答道:“是奴家来得太冒昧,给李郎君添麻烦了。”

“不麻烦,不麻烦,萧娘子请随我来。”

萧鸾随着李昂来到华家,眼前只有三间瓦盖的正屋,左右两侧各有两间低矮的厢房,小门小户,家里甚至找不出一件像样的家具。

“这就是李郎君的家?”萧鸾有些不敢相信,李昂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