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步步惊唐 >

第217章

步步惊唐-第217章

小说: 步步惊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错,他官职比我大,但因此就能巧取豪夺吗?我知道,王大使觉得我对上司不敬,态度傲慢。我还就不敬了,就傲慢了!人家都派人来杀我了,我还敬着他,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还有,要想得到别人尊敬,自己为人处事就应该先公平正直。我李昂自打来到陇右,没有主动得罪过谁,为了大唐,几度出生入死,如今手上还带着箭伤,却处处遭到不公平的对待,几次三番差点死于别人的暗算之下。王大使身为节度,可曾为我主持过一次公道?

如今董延光已经毫无顾忌,亲自带人破门而入要杀我,王大使还要我伸出脖子让他砍吗?对不起,下官办不到!”

董延光活了大半辈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狼狈,这么窝囊过,脑子狂乱成一团的他,甚至想不明白,自己带着人要去杀个小小的兵曹参军,这明明是很简单的事,结果人没杀成,反而蒙受了更大的侮辱,这倒底是怎么回事?

董延光就是一拳重重地打在了棉花上,无处着力,甚至身体仿佛被一张无形的网勒着,处处受掣于人。

他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是这样!自己堂堂的陇右节度副使兼关西兵马使,在一个小小的兵曹参军面前,却处处吃瘪,一再受辱,如今更被捆得跟粽子似的在这丢人现眼。

极度的愤怒过后,董延光反而冷静了一些,他逐渐意识到,自己处处受挫的原因,分明是掉进了李昂的圈套,因此处处被李昂牵着鼻子走。

另外,他感觉王忠嗣分明是在和李昂演双簧,借机打击自己在陇右军中的威信。他堂堂一个副节度大使,被王忠嗣这样绑到堂上,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哈哈哈……。。”

董延光突然仰天大笑,声震梁宇,久久不绝。大家一齐望着他,就连李昂都不禁怀疑这家伙是不是被怒火烧坏了脑子,疯了。

呯!

王忠嗣突然一拍帅几,喝道:“董延光!你身为节度副使,光天化日之下,竟带人破门行凶,真是岂有此理!”

董延光的大笑声戛然而止,他冷哼一声说道:“王大使,下官不过是吓吓李昂这厮而已,他在城外对我冷嘲热讽,甚至连你这个节度大使都没放在眼里,下官吓唬吓唬他,好让他今后收敛一些,王大使你还当真了?

李昂一个无知小辈,值得下官赔了自己的前程去杀他吗?笑话!本官还没傻到那种地步!王大使,现在该把下官放开了吧,你如此对待下官,让将士们如何看待我这个副使?”

董延光的话,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让王忠嗣也为之惊愕,他紧紧了盯着董延光看了好一会儿,才对下面的亲兵示意,两个亲兵连忙上前,帮董延光解开绳子。

李昂暗暗有些失望,他冷冷地笑道:“真没想到,世间还有人能无耻到这等地步,李某算是见识了!本来,还道是个敢作敢当的男人,却原来只是个缩头缩尾的鼠辈。”

董延光一听这话,火又不打一处来,他紧紧捏着拳头,关节嗒嗒直响,那铜铃般的双眼瞪着李昂,好不容易才忍住了。

“李昂,你也太放肆了!”王忠嗣大声斥喝,指着李昂说道,“别以为你立了点战功,本使便不敢办你!”

李昂拱拱手,正色地说道:“王大使,董延光在带人冲入下官住处时,曾亲口承认,是他派合川守捉的队正陆敬荣伏击下官的,下官虽然侥幸逃过了一劫,但四位随从却死于非命。就算王大使不追究董延光今日企图杀害在下之事,但拔延山四条人命总不能白白死了吧?”

“李昂!你休要再逞口舌之利!什么陆敬荣,董某根本不认识,更没有派人伏击你!”董延光逼上两步,指着李昂大喝。

李昂冷哼一声说道:“董延光,你若是个男人,就如实回答我。你带人闯入我住处时,可曾说过今日不杀你,我董延光尚有何面目立于天地间!”

董延光咬牙切齿地答道:“说过又怎么样?你藐视上司,董某吓一吓你又如何?!”

“我问你有没有胆承认自己派陆敬荣于拔延山伏击时,你是不是回答:承认又怎么样,反正今日你必须一死!”

董延光半边脸直抽抽,神色如猪肝,大声怒吼道:“董某当时只想教训你这厮,根本没去听你说什么……。。”

李昂打断他道:“堂堂的节度副使,说话岂能像放屁一样?”猛喷了董延光一口后,李昂转向王忠嗣说道,“王大使,事关四条人命,董延光曾亲口承认是自己干的,当时住下官对门的柳兵曹,以及来给下官换药的大夫,都曾听得一清二楚,事到如今,岂容董延光否认?”

董延光当时气炸了,连人都要杀,哪还管嘴里说什么,现在被李昂当堂翻出来,却成了他难以自圆其说的把柄,气得他再次想一刀砍了李昂。

王忠嗣凛然喝道:“董副使,你可曾亲口承认过是你派陆敬荣伏击李昂的?”

董延光又急又怒,答道:“董某已经说过了,当时董某正在气头上,根本没注意李昂这厮说什么!怎么?就凭一句气话,王大使便要定董某的罪吗?!”

*************

PS:又是一年三月三,今天会忙得晕头转向……………。

第0319章李泌

为了让事态冷却下来,王忠嗣暂停了董延光所有的职务。

此时,王忠嗣从四镇抽调的精兵已陆续到达鄯州,

王忠嗣认为光有合川守捉一场胜利还不够,必须尽快取得更多的胜利,才能打消皇帝强攻石堡的念头。

为此,他命令四镇精锐主动出击,赤岭、积石山、黄河九曲等地,处处烽烟,唐军呼啸驰骋,一有机会就发起猛攻,打得吐蕃人草木皆兵,人心浮动。

吐蕃新近刚刚经历两场大败,士气极为低迷,不敢再与唐军硬碰硬,只能处处据险而守。

李昂也被派出去领兵了,他心里明白知道,王忠嗣让他领兵出来,主要是为了支开他,免得他在鄯州跟董延光继续斗下去。

对王忠嗣这种做法,李昂内心越发不满了,眼下却又不能违抗军令,只能带着五百精骑出来。

可惜这次他运气不佳,没寻到好战机,吐蕃人真是被吓怕了,一味据险而守,无论你怎么奚落辱骂,都不敢出战。

这次李昂手下的五百精骑是以华秋、聂风等原班人马为骨干,指挥起来自然是得心应手,但用五百骑兵去强攻要隘这是不可能的事,他们在积石山下流连了两天,也没取得什么战果。

这天下午,他带兵在积石山北麓的幽谷中休息,大家刚刚下马,在溪边掬水而饮,小叮当突然低吼一声,嗖的一下向小溪对面的树林冲去。

“备战!”华秋立即吼了起来。

李昂摆摆手说道:“立即派人去侦察。”

李昂不太紧张的原因,是他相信如果山林中有大股敌军埋伏,小叮当早就觉察了,现在才发现,说明对方人数一定不多,很可能只是敌人的哨探。

一个叫李晟的队正,立即带人越溪迅速追入山林。

山林里很快飞起一片鸟雀,接着传来李晟他们一阵喝斥声,再过须臾,就见李晟押着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人出来,此人一身白衣,长相颇为特别,他的下巴短而尖,额头阔而扁,加上脸颊比较消瘦,整张面基本呈三角形,极为少见。

他没有激烈挣扎,只是在李晟的刀下被迫解释道:“你们误会了,我不是吐蕃奸细,我是京兆府人,叫李泌,来陇右游历,我身上有符牒为证,你们若不信,一看便知。”

李晟亲自把他押到李昂面前,然后开始搜身,此人的包袱里,只有一套换洗衣服和几十文铜钱,另外还有几本书和官府开出的符牒,除此之外再无他物。

李昂随手翻了翻他那几本书,多是道家书籍,另有一本《六韬》,最后他才翻看他的那张符牒。

李泌?李昂总觉得这个名字很熟悉,一时却又想不起是何许人来。

他拿着那本《六韬》在溪边的石头上坐下来,慢慢翻看,书中有一些蝇头小字,记载着读书心得。

李泌有些诧异地打量着李昂,李昂头也不抬,突然地问道:“你清楚这是什么地方吗?”

“积石山北麓。”李泌依旧目不转睛地看着李昂,似乎李昂脸上有花似的。

“准确地说,这是大唐与吐蕃的分界线,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李昂依旧是头也不抬,似乎被《六韬》里那些注释吸引住了。

“意味着这里很危险。”

“我觉得,还意味着这是两国细作出没最频繁的地方。”

“将军,你知道我不是敌国奸细。”

“就凭这本书?”

“这还不够吗?未曾请教将军尊姓大名。”

“和你一样姓李,单名一个昂。”

“李昂……。。啊!竟是李舍人当面,李泌失敬,失敬!”

李昂这才把目光从书页移开,落到李泌身上:“一个读书人,来陇右游历已为少有,明知这里两军交错,不时发生血战,还敢只身前来更是稀罕,你需要给我一个更有说服力的解释。”

“对于李舍人这样的智者而言,李泌觉得自己的解释已经足够了。”李泌微笑着,脸上一派坦然。

李昂看着他奇特的长相,话锋一转问道:“书里的注释是出自你的手笔?”

“让李舍人见笑了,李泌不才,胡乱写的。”

“很精彩。”李昂笑了笑说道,“我现在需要一个临时性的随军参谋,你愿意做吗?”

李泌脸上的笑容瞬间凝结了,随即他失笑道:“李舍人说笑了,您已经用连番的大捷证明,您的文韬武略无人能及,何须不才班门弄斧?”

李泌感觉好笑的同时,也颇感有趣,方才李昂还在怀疑他是吐蕃奸细,这一刻就请他做随军参谋,这样的事,真难想象会发生在别人身上。

当然,这很有可能也是李昂的一种试探方式。

果然,只见李昂简洁地说道:“你如果拒绝为大唐效力,我有理由怀疑你就是吐蕃奸细。”

李泌笑道:“李舍人自己刚刚被人冤枉过,何苦再拿这一条来为难李泌呢?”

“你对我的事情如此了解,嫌疑更大,来啊,绑了!”

李泌不禁苦笑起来,就这样被李昂胁迫了。

不过,他对李昂确实也有浓厚的兴趣,这位探花郎名满天下,刚到陇右,又创造了一场场神话般的战迹,搅动了大唐西北的天空,可谓是一时之风云人物!

暂时跟在李昂身边,对他多了解一些,何尝不好呢?

俩人坐在溪边的石上,李昂分了他一点食物,李泌把李昂分给他的烤肉推了回来,只吃素食。

他慢慢咀嚼,从容不迫地说道:“以我中国自身之大、之强,外敌如匈奴、突厥者,虽可困扰一时,却难伤我之根本。历朝历代之更迭,无不是原于内乱。是以,国当以内部治理为重,不管何时,一旦外拓重于内治,国必危!”

这个道理多数人都懂,但多数人都不会放在心上,特别是眼下大唐看上去正处在无比强盛时期,无论是君王,还是将相,都觉得内部已经没有太大作为,只有开疆拓土才能增加自己头上的光环。

所以,大唐现在的整体的国策,不知不觉间已经趋于外重内轻的状态。

在这个时候,能象李泌这样保持清醒的人还真不多。

李昂笑了笑说道:“李泌,你说这样的话,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你在诽谤圣上好大喜功。”

“李舍人何苦一再为难李泌呢?”李泌再次苦笑,“国如此,人亦然,李舍人何尝不是如此,李泌认为,能重创李舍人,甚至让李舍人万劫不复的,不会是吐蕃人。所以,李舍人如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