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步步惊唐 >

第262章

步步惊唐-第262章

小说: 步步惊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紧接着,李重骏就同德、金道、白眉沟、桑支山南麓、玛曲、元东、若尔盖这些地方,应该分别驻以骑兵还是步兵,应该常驻多少人马,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陇右的防区非常大,兵马有限,特别是骑兵只有一万八千,而面对的,是居高临下、拥兵六十万的吐蕃,所以既需要精打细算,又不能布置兵力太少,否则起不到应有的防御作用。

在这些细节方面,李昂任由大家讨论,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他看来,要领导好一方,必须抓大放小,凡事自己都亲历亲为的话,不仅抹杀了手下发挥能力的空间,也会让自己累得半死,而且事情还办不好。

节度使拥有非常大的权力,不仅掌控一个军镇的军政财权,甚至有些军镇还拥有铸币权。

本来按规定,只有朝廷才有铸币权,但有些军镇本身产铜,如果一定要将铜运回长安铸成钱币,再把钱币运回军镇以供军须,这是非常麻烦的事;

一千贯钱重达七八千斤,这年头交通落后,这一来一回折腾下来,光是运输这一千贯钱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就差不多值一千贯了。因此朝廷为了减少麻烦,减少耗费,甚至把铸币权下放给了节度使。

陇右目前虽然没有铸币权,但李昂要修筑几个城堡,也不需要经过朝廷,凭陇右的财力就可以应付自如。

李昂和大家商议过之后,立即把修筑城堡的事情交给兵曹参军柳绩来负责。

另一方面,李昂下令加强了边境的戒备,多派细作进入吐蕃收集情报,侦察吐蕃有无集结兵马的迹象。

***

李昂在陇右积极备战的时候,长安城里,早已是哭声一片,随着四镇节度王忠嗣被判死罪,大理寺卿吴尊儒先是被贬往太仆寺喂马,紧接着在李林甫一派的穷追猛打下,吴尊儒也被捕入狱,不久后于狱中“畏罪自尽”。

紧接着,部员外郎康国栋、将作监丞吴敬宾、通事舍人万长青、金吾卫长史马定新、国子监丞崔仲儒、亲勋翊卫队正刘温良、右补阙李子光、果毅都尉谢宗发、武库中尚署令尚乾东、驸马都尉裴焕、太常寺丞欧阳敛、太子洗马孔定安等等,一大批官员被定罪,抄家的抄家,流放的流放。

就连荣王李琬也没能幸免,被剥夺了亲王封号。作为李林甫的终极目标人物,太子李亨惶惶不可终日,在短短两个月时间,两鬓又斑白了许多。

他先后两次请求面君,都被他的父亲拒绝了,这更让他如坐针毡一般。

就在这个时候,刑部的人把乐三川押入了长安,公孙谨审问过乐三川之后,又交给了李林甫亲自审问了一遍。

乐三川原是鄂王李瑶的宾客,跟随李瑶近十年时间,直到前太子李瑛和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一起被赐死,他才隐姓埋名避居益州,成为鲜于仲通的谋士。

当年李瑛、李瑶、李琚三个皇子感情深厚,终日形影不离,乐三川跟在李瑶身边,对当年太子李瑛与苏毗部卓玛公主的一段感情纠葛有所了解。

在李林甫的追问下,乐三川不敢隐瞒,如实说道:“开元十五年,那位卓玛公主随吐蕃使团来到长安,那一次,大唐与吐蕃之间举行了场马球比赛,我方在太子、鄂王、光王的带领下,上半场比分遥遥领先吐蕃,到了下半场,那位卓玛公主女扮男装上场,曾一度为吐蕃扳平了比分。太子再度发力,最终才险胜了吐蕃一个分。

那位卓玛公主不服,后来又私下邀太子赛了一场,两人由此惺惺相惜,结下了一段缘,我虽然没有亲眼看到李瑛与那位卓玛公主往来,但确曾听鄂王私下提及那位卓玛公主怀孕之事。至于李昂是不是废太子瑛与卓玛公主的孩子,请相公恕罪,我也只能给出一个大概的推断,不能确定。”

李林甫正在努力推动李昂成为嫡皇孙一事,听了乐三川的话,他已经非常满意了,当即便带着乐三川入宫面君。

在御前,诚惶诚恐的乐三川再次把对李林甫说过的话说了一遍,李隆基听了之后,久久不语。

李昂的相貌和当年的太子瑛有几分相似,甚至可以说和他年轻时有几分神似;再加上李昂手上的玉扳指和金刀,玉扳指已经可以确定就是废太子瑛的旧物,如今再有乐三川这番话做为傍证,几乎已经可以断定李昂就是废太子瑛的孩子了。

李林甫不失时机地上前拜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他没有明说恭喜什么,但谁听了都明白,他是在恭喜李隆基有李昂这么卓越的皇孙。高力士派去苏毗部的人还没有回来,但在李林甫恭喜之后,李隆基还是决定,先给李昂加一个银青光禄大夫衔。

********************

PS:求订阅,求打赏!



第0382章陇右节度大使人选

哥舒翰在渭州见过李昂之后,紧赶慢赶,终于赶到了长安。这个时候,被判死罪的王忠嗣已经在大牢了度过了一个多月时间。

哥舒翰带着刚刚归附大唐的吐谷浑王子卡钦及许多少数部族首领入京朝拜,再次轰动一时,朝廷为了彰显****上国的威仪,举办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朝拜之后,李隆基在延英殿单独接见了哥舒翰。

不久前,李隆基刚刚在这里接见过李昂,和年未及冠,英气勃勃的李昂相比,李隆基觉得年过四十的哥舒翰多了几分成熟,显得更加稳重。

等哥舒翰上前大礼参拜过后,李隆基看他身材魁梧,行动间虎虎生风,很满意地说道:“哥舒翰,你为我大唐收复黄河九曲之地,是不可多得的良将,朕定会好好赏赐于你。”

哥舒翰受宠若惊地说道:“蒙陛下错爱,臣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报效陛下之天恩。”

“好好好,但能如此,自是再好不过。于国有功之人,朕是不会吝于赏赐的。哥舒翰,吐蕃已成我大唐第一大患,朕有心永绝此后患,以保我大唐百世之承平,对此,你可有何良策献给朕呐?”

这个问题,李隆基也曾和李昂商讨过,正是李昂为他出谋划策之后,才让李隆基看到了平定吐蕃的希望,才敢有此永绝后患之心。

对此,哥舒翰似乎早有准备,他立即侃侃而谈道:“启奏陛下,吐蕃地处高原,我大唐将士难以适应高原气候,且仰攻而上,异常困难,光是大军的后勤运输就很难保障。所以,要平定吐蕃,唯有先慢慢削弱它,分化它,使整个吐蕃形同一盘散沙,唯有如此,才能分而制之,达到最终平定吐蕃的目的。”

哥舒翰提出的方案,虽然没有李昂那么详细,但大方向是一致的,李隆基轻轻颔了颔首,又询问了哥舒翰许多兵策谋略,哥舒翰皆能对答如流。

李隆基非常满意,对哥舒翰说道:“哥舒翰,你老成持重,精通兵略,能战敢战,朕有意命你为陇右节度大使,与李昂密切配合,一同为朕平定吐蕃,哥舒翰,你可敢接下这副重担?”

“臣虽不敢说一定能平定吐蕃,但陛下信任臣,臣定将全力以赴,死而后已。”

“好!你与李昂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朕用你们联手对付吐蕃,还望你们能精诚团结,合作无间,不负朕所望。”

见皇帝有意结束会见了,哥舒翰连忙说道:“陛下,论平定吐蕃的人选,臣以为没有人王忠嗣王大使更适合的了,陛下,这么多年来,王大使对陛下忠贞不渝,立下无数战功,陛下欲完成平定吐蕃的大志,何惜免王大使一死,命其重回陇右,臣相信王大使是最适合完成陛下宏愿的人,陛下,王大使是冤枉的,还望陛下能赦免王大使之罪。”

一说起王忠嗣,李隆基不禁冷哼一声,转身便往殿外走去。

哥舒翰扑通一声跪下,就那么跪行着跟着李隆基后面,言词慷慨,声泪具下地哀求道:“陛下,王大使是冤枉的啊!陛下!臣愿用性命担保,王大使绝无谋逆之心,王大使在陇右之时,还时常劝诫臣等,要忠于陛下,忠于大唐,不可浪费朝廷的钱粮,不可辜负陛下的天恩。陛下啊!王大使是冤枉的啊!陛下若要杀王大使,臣愿代王大使一死……”

哥舒翰跪行着追在后面,不断用力磕着头,把额头都磕得血淋淋的,看得人触目惊心。

李隆基见次情景,感其一片赤诚,不禁暗叹了一声。

实际上,王忠嗣定罪已经一个多月,在李林甫一派百般攻击之下,他还是没有下定决心废除太子李亨的储君之位。这本身就说明在他心底存有犹豫了。

哥舒翰这般磕得头破血流,愿以自己的毕生荣辱换王忠嗣一命,一方面让李隆基颇为感动;另一方面,他曾经杀过三个亲生儿子,一个女婿,这些事随着他年龄越来越老,悔意也越来越浓。因此不想再旧事重演。如果按他年轻时的脾气,李亨早被废掉了。甚至可能坟头都长草了。

李隆基让人叫来太医,为哥舒翰包扎了额头上的伤口,然后对他说道:“哥舒翰,你是朕的良将,先起来吧,王忠嗣蒙冤之事,朕已了解,会妥善处理的。”

皇帝虽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有他这句话,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哥舒翰感激地扣拜道:“陛下圣明,陛下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哥舒翰离开延英殿之后,李隆基很快下旨赦免了王忠嗣的死罪,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王忠嗣还是从身挂四镇节度帅印的高位,被贬成了汉阳太守。

李林甫听到这个消息后,一颗心顿时凉了半截,表面上看,皇帝是因为哥舒翰求情,被哥舒翰的节义所感动,所以赦免了王忠嗣死罪,但李林甫心里清楚,实际上并不如表面上这么简单。

皇帝实际上对废掉太子的事是心存犹豫的,所谓的“被哥舒翰感动”不过是皇帝玩的一种权术,这样有几个好处。第一,可以减轻自身的压力,把矛头引开;第二,可以让哥舒翰欠下一份人情,今后皇帝但有所命,哥舒翰必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第三,可以给朝野一个皇帝善于纳谏的形象;第四,这是一出很好的忠义题材宣传戏。

“为何如此?为何如此!”意识到自己再次功败垂成的李林甫,仰首苍天,怅然若失。同时心里十分不甘。

经过这件事,李林甫更加相信公孙谨的话,必须给皇帝一个更好的选择。

大唐自立国以来,从不来是长子继位,在一场场残酷的宫廷斗争中,最后往拄是能者上位。

比如当年的秦王李世民,虽不是嫡长子,但因战功赫赫,深浮人望,最后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都必然会导致玄武门之变这样的事情发生。

李林甫觉得,现在看来也只有扶起另一个“秦王李世民”,才是对付李亨的最佳方案了。

纵观所有皇子皇孙中,因为从小过着奢华的生活,多数都太娇气了。只有李昂这个“野生品种”才具备成为“秦王”的潜质。

为了尽快达到这个目的,第二天,李林甫立即发动手下的官员,上表奏请晋升李昂为陇右节度大使兼陇右节度支度营田副大使。

上表的官员多了,李隆基只得召李林甫、****烈等宰相去询问意见。为此事,李隆基在“百忙之中”抽出空来,在内殿紫宸殿接见了几个宰辅大臣。,

众人一落坐,李隆基就说道:“朝中有不少大臣进奏,认为李昂常能出奇制胜,战功着著,威震吐蕃,应提拔为陇右节度大使兼陇右节度支度营田副大使。对此,诸位宰相以为如何?”

其他人都知道李林甫的意思,于是有的人不出声,有的人赞同由李昂出任陇右节度大使。

最后,李隆基问李林甫道:“右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