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帝国崛起-第1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整个越国,全部人口加起来,大概也就40万左右,国力大不如战前的一半。
尤其是军队,到了如今只剩下5万人,精锐更是只有两万,只能勉强保持现在的防线。
这种实力在楚国的进攻之下,也不知道能不能撑过一两个月。
当然,战争虽然可能会失败,但灭国却不太可能。
吴郡后面还有会稽郡,可以用地盘来周旋,听着将整个会稽郡打烂,变成下一个无吴郡的风险,越国还是能够坚持两三个月的。
而会稽郡后面还有闽中郡,以闽中郡多山岭,多森林的特性。再加上地域开发没多少,道路也崎岖难走,几乎赶得上四川巴蜀之地。
有这种险要的地形,只要不是楚国纠集二三十万大军,在那里屯扎半年一年。寻常的十几万大军,越国还是能够坚持两三年不被灭掉的。
所以楚国注定了不可能迅速的灭掉越国,反而还要陷入越国这个泥潭当中,难以脱身。
第343章乱战一
帝元十年,3月初。
已经解决了自己后患之忧的秦国,再次发大军共计30万人,倾国之兵攻赵。赵国惶恐,请求魏国支援。赵国自己也组织大军20万人,于太行山一线布防,抵御秦军。
4月初。
与赵国早已结成同盟的魏国,在有了上一次合作攻齐国的合作之后,也是尝到了两国合作的甜头,并且冲过那一次,双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于是乎,魏王集结大军10万,由大将魏豹带领,前往太行山一线支援赵军,两国共同抵御来自西方秦国这个死敌的进攻。
秦国在赵国得到魏国支援之后,原本稍有优势的战场顿时变得僵持起来,双方大战连连,难分胜负,与太行山一线相互对峙当中。
同月4月中旬,楚国再次发兵20万攻越国,越国不敌,吴郡仅余三城彻底沦陷。5万越军折损3万人,余部两万人退往越国国都山阴城下,依托坚城抵抗。
4月下旬,越国的使者出现在齐国的朝堂向齐王请求帮助,陈述利害。
因为楚国的北方是魏国,魏国实力强大,又与赵国结成了攻守同盟,双方关系密切,对付魏国就等于同时对付赵国。以楚国如今的实力,绝对不是两国合力的对手,所以楚国不可能北上攻击魏国。
在然后韩国乃是天下第一等强国御国的姻亲,有着这座大靠山在。哪怕御国地处北疆万里之外,而且退出中原视线已有数年,楚国也是不敢轻易窥伺韩国,以免惹来御国的怒火。
再然后楚国的西边就是强大的秦国,这是一个虎狼之国,向来都只有秦国侵略他国的份,还没听过哪个国家敢撩秦国虎须。之前就有云中和凉国两个傻帽敢去触碰这份禁忌,然后他们就没有然后了。楚国更是不敢去动秦国。
思来想去,楚国灭了越国之后,唯一能够攻打也能惹得起的,好像就只剩下一个齐国。
所以齐国惧怕楚国灭亡越国之后没有了后顾之忧,会挥兵北上攻击齐国,所以齐国上下很快就通过了救援越国的会议,并出兵10万南下攻楚。
10万齐军南下攻打楚国的东海郡,并且迅速攻破防御薄弱的郡治郯城,席卷半个东海郡。
之后齐军并没有分兵停留,试图占领东海郡,反而冰封直接南下迅速赶往越国会稽郡。
不过半月时间,在楚国刚刚反应过来准备调集大军阻挡齐军脚步的时候,齐国援军就已经赶到了长江北岸,距离会稽郡不过一个江水阻隔。
原本正在攻击越国国都江阴城的十余万楚军,顿时陷入了腹背受敌的窘境,无奈只能停止攻城,严整以待齐军的到来。
而在齐国北方的燕国面对齐**队外出,国内空虚的大好良机。却是没有丝毫动作,坐看战机流逝。
此时的燕国上下正在沉浸于齐国被占两郡的繁华富庶当中,以及开疆扩土、传播武功的虚荣里不可自拔。
在燕国上下的眼中,如今天下虽然动乱,但却影响不到地处北疆,位于酷寒之地的燕国。
而燕国的北方,原本每年都会来骚扰他的胡人,也因为御国的出现彻底的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中。
所以如今整个燕国,可以说是彻底的进入了一种虚假的太平盛世。燕国的百姓也相较于天下各国,享受到了难得的和平。
也因为这些和平,所以燕国的统治虽然剥削十分严重,但国内的百姓却没有什么太大的怨言,反而对于燕王的统治更为拥护。
没办法,谁让他们看到了,自己能放齐国和赵国的惨样,心有余悸之下,不由更加的庆幸了。
又哪里还会想着去造反,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痛苦呢!
6月,随着齐国加入楚国与越国的战场,楚国原本鼎盛的态势,顿时变得一颓。
8月,齐军突破了楚国的层层拦截,途中发生数次大战,终于到达越国的山阴城下。
9月,齐军联合残存的越军,双方组成的一支人数约为7万的大军,与对面的10万楚军展开决战。
10月,因为楚军兵疲将劳,又经历了长久的战争,再加上身处越国之地没有地利的优势,又失了人心。所以齐心合力的齐越两军,在占着地利人和的优势下,一举攻破了楚军,获得这次决战的胜利。
楚军兵败,4万残兵退出了会稽郡,连带着将之前侵吞的吴郡也吐了出来,到了庐江郡才勉强扎住阵脚,恢复实力。
不过7万两国联军也是折损颇大,最后只有3万余人存活,实力大损,再也无力追击楚军,扩大战果。
同时已经收复了会稽郡和吴郡的越国,在齐国的帮助下北上攻击楚国的东海郡,因为东海郡许多城池都控制在齐国的手上,所以东海郡迅速被越国收入囊中。
越国借此也恢复到了之前5万大军的盛况。不过其中精锐太少,只有5000人,余者皆为新兵,战力堪忧。
至此,齐越两国终于接壤,双方互通有无,结成了军事同盟。成为继赵魏两国之后,又一个不容忽视的联盟。
而楚国,经此一役,元气大伤。损兵折将不说,还丢失了吴郡和东海郡,声势衰落。
并且楚国还折损了大量的兵马,原本足有30万的楚军,如今只剩下15万,再也无力进攻其他各国只能勉强自保。
在如今经历了长久征战的情况下,各国国内的壮丁早已征调殆尽,想要恢复兵力早已是难上加难。
哪怕楚王尽力搜罗,也只不过勉强恢复了5万人,让军力再次达到了20万左右,不过质量却是下降的严重。
10月中旬,北方的秦赵两国战场在秦国不计损失,拼着则损大量兵力,接连不断猛攻赵军的防线下。赵国北部重镇历史悠久的代郡,终于脱离了赵国的领土,沦陷在秦国的手中。
而秦国也因为得到了代郡,从而对赵国有了地利上的俯瞰之势。
第344章乱战二
秦军可以直接由赵国的北方南下突击赵国腹地,避免了从正面攻击太行山要塞,折损大量兵马的劣势。
自此,赵国形势大为不利。失去了战略地势上的优势,转而被秦国夺取了优势地利,形成了对整个赵国全面的打击。
赵王不得不分兵防御北方来自代郡的敌人,正面战场太行山一代的兵力因为抽掉也变得稀薄,防线一时之间变得岌岌可危。
为了应对这种不利局面,赵王不得不向自己的好基友,也就是南面的魏国求援。
因为赵国的北面是御国,实力强大,秦国惹不起。而东面是燕国,背靠御国。燕王又是御国的头号小弟,秦国也不大可能去动。
而赵国的南方韩国就不用说了,与御国更是姻亲关系,怎么都不可能成为秦国的目标。
那就只剩下一个,实力薄弱,周围都是敌人的魏国了。
并且魏国也确实需要一个盟友为他分担周边的压力,不然光凭魏国的一己之力,根本不可能在这个乱世中存活多久。
所以接到赵国的求援之后,魏国上下不敢耽搁,反而迅速的再次集结了一批兵力,人数约为5万人,北上进入赵国的恒山郡布置防御。
不过秦国虽然得到了代郡,但他的脚步却停止了下来,并没有乘胜追击,对赵国施以更加汹涌的攻势。
打了大半年的仗,由于是进攻方的原因,在地利上就不占优势。原本的30万秦军如今也只剩下了12万,进攻却是再也不可能了,只能勉强维持如今的战果。
相反,赵魏联军虽然如今在战场形式上陷入了劣势,但由于是防守一方,他们的兵力反而保存得较为完好。
在国都邯郸北面的恒山郡,赵魏联军有着15万的大军,布防在郡内个个重镇,防备秦军的南下。
而东面的太行山一线,也还有着15万的赵魏联军在驻守,有着关隘作为依托,10万人也足以严密的防守整个太行山战线了。
如此雄厚的兵力,秦国想要轻易的覆灭赵国,怕是很难。
究其原因,就是秦国在这么久的战争中折损不小,再加上之前刘邦等人的祸乱,实力损失太大。
如今整个秦国的人口算上刚刚吞并的代郡,也不过380万人左右,其中兵力更是只剩下35万人。
这么点兵马分布在秦国广袤的疆域之中,也就只能够维持秦国的统治,在想要进攻他国,却是有心无力的。
不过秦国是没有力量来攻破赵魏联军组成的强大防线,瓦解在自己东方这个实力雄厚的死敌。但秦国可以去找其他人来帮他做。
所以秦国的说客活跃的出现在了韩燕这两个战国中的世外桃源,数年没被战争波及的国家君王的朝堂之上。
没有出乎秦国的预料,这两个果然被秦国的所说诱惑,对于赵魏两国的领土涌出了深深的贪婪之意。
经过数年的时间恢复实力,韩国的兵马终于扩张到了15万之多,这次果断出兵10万人,进攻被魏国占领的河内郡。
没过多久,河内郡在久堪战乱,民不聊生的生活逼迫之下,对于自己故国韩国的百姓的和平生活极为向往。
不用韩国主动进攻,河内郡的守军就杀了他们的主将,向着韩国投降。
韩国也因此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河内郡,并且将10万大军扩充到了12万,声势浩大。
随后,魏国的河东郡也彻底的与魏国失去了联系,被包围在韩国与秦国中间。
在12万韩国大军调转枪头向他攻来的情况下,河东守军也投降,河东郡彻底落入韩国手中。
经此一役,韩国占领地两郡之地,领土面积扩张了一倍,人口也达到了100万之巨,拥兵20万,实力跃居一流诸侯国。
魏国失去两郡之后,领土大为缩水,兵力人口也减少太多,彻底的再次龟缩到了中原之地,只能守着自己的地方苟延残喘。
魏国的人口下降到一百万左右,兵力更是只剩下15万,实力位于末流诸侯国。
而北方的赵国,也在燕国的10万大军进攻之下,丢失了巨鹿郡,只余国都所在的邯郸郡,以及屯驻重兵的恒山郡没有被燕国侵占。
人口只剩下80万左右,兵力更是只有15万人,与魏国一样位于末流诸侯国之列。
燕国则是声势大涨,再次拥有了六郡之地,人口大致在150万左右,兵力却还是只有1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