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封神]精分道侣萌萌哒 >

第27章

[封神]精分道侣萌萌哒-第27章

小说: [封神]精分道侣萌萌哒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琼霄俯身下拜,行了一礼,耳边便传来元始无尘无欲的声音:“琼霄,你不在碧游宫聆听法旨,来我玉虚宫为何?”
第33章 城
    钱小吏《封神的江湖》——性情中人黄天化

    杨戬化身为花狐貂,潜入成汤大营做内鬼。魔家四将虽然失了珍珠伞,但还有青云剑和地水火风琵琶在手,依然占据上风。此时,受师命下山诛灭魔家四将的黄天化登场了。这位老兄一登场,就做了一件了不得的事情——吃荤破戒,变服忘本。

    对于阐教炼气士来说,破戒忘本这件事是做不得的。想当年老神棍姜子牙下山后一时想不开,破酒戒、破色戒,元始天尊就立刻给他颜色看,收回了“虽然你去,还有上山之日”的承诺,冷冷地表示“你为人间宰相,受享国禄,称为‘相父’,凡间之事,我贫道怎管得你的尽”。姜子牙对此一直耿耿于怀,同时深以为戒。于是老神棍一看到黄天化变服,立刻要求其“还把丝绦束了”。因为老神棍明白阐教门人一旦做出破戒的行为,不管有意无意,都会受到昆仑山的惩罚,不可掉以轻心。

    结果呢,已经来不及了,黄天化第一次出战就被魔礼青用金刚镯打死,虽然事后被救活,但也已是闹得灰头土脸。

    黄天化此人,书中有句评语叫“性如烈火”(见第三十二回),当初潼关救父之时在大营中没见到母亲贾氏,误会父亲黄飞虎只顾自己逃命,当面指责,差点和黄飞虎当场翻脸,由此可见黄天化心直口快,肚子里藏不住事情。也就因为这样,黄天化与自己师傅清虚道德真君的矛盾才会得以激化。

    黄天化上山学艺的过程,与其他第三代弟子都大不相同。金吒木吒是父亲李靖哭着求着找门路托关系送到文殊普贤那里去学艺的,哪吒本来就是太乙的弟子灵珠子转世,李靖自己是感激燃灯救命之恩这才辞官拜师,殷郊殷洪在刑场上被广成子赤精子救回山上,杨任被挖眼后由清虚道德真君带上山装了一副x光眼。这几位同学的结局先不论,至少入门时都是心甘情愿拜在阐教门下。只有黄天化不一样,据清虚道德真君自己承认,是“我往昆仑山来,脚踏祥云,被你顶上杀气冲入云霄,阻我云路。我看时,你才三岁。见你相貌清奇,后有大贵,故此带你上山,今已十三载了。”——这算什么,小孩子才三岁,清虚道德真君你私自就把人家从后花园拐带上山,也不跟人家监护人打个招呼,活生生使黄家骨肉分离,十三年不得团聚。你觉得收黄天化为徒、养育一场是在做好事,可做好人好事不是这么干得啊。

    第三十一回中,清虚道德真君叫来黄天化,要他下山办事。黄天化一连问了三个问题:“师父,唤弟子那壁使用?”“师父,弟子父亲是谁?”“弟子因何到此?”看来这苦孩子也是憋得久了,真想知道自己身世啊,一有机会就抓紧问。三个问题之后,黄天化还想再问,真君曰:“若会陈桐,须得如此如此,方可保你父出潼关。不许你同往西岐,可速回来,终有日相会。”就这样黄天化“领师父严命,叩头下山”,去潼关救父了。——这一段里我们可以看出,黄天化是很想了解自己的真实身世的,也很想了解为什么自己父母从不与自己相见,又为什么从小让自己上山学艺。三个问题步步紧逼,表现出黄天化强烈的意愿。在得知真相后,黄天化下山救父,十三年过去,对自己父亲已经没有丝毫印象,即使如此,黄天化依然心情很激动,“垂泪,跪在地上”与父亲相见。见过三个弟弟,拜过二位叔叔,又着急地询问母亲下落。黄天化确实非常重亲情,在得知母亲已经被迫害至死,更当堂表示要中止自己在青峰山的学业,“且杀到朝歌,为母亲报仇!”——黄天化实在是个性情中人啊,他为亲情不顾一切的冲动性格,由此可见一斑。

    陈桐不过是伤了黄飞虎,就立刻被黄天化硬生生地治死;清虚道德真君拐走黄天化,使其全家十三年不得团聚,好不容易见面一次母亲已经见不着了,留下终生遗憾,而且才见了一面又被师傅严命“不许你同往西岐,可速回来”——以黄天化的性格能忍得下这口气么?从清虚道德真君的角度来看或许这只是一件小事,修道出家嘛,不就是要隔绝亲情么?但是黄天化这种性情中人其实就不适合修道,或者是他有修道的命格,却没有修道的性格。他挂心的东西实在太多,根本放不下,弃不了。

    黄天化二次下山,专为诛灭魔家四将而来,结果一下山就破戒变服,这其实倒不是忘本,而是黄天化火大起来,根本就不承认这个“本”——又不是我自己要去修道,是师傅你硬把我掠走带上山的,也从没问过我愿不愿意,就隔绝我和家人十三年。十三年啊。连母亲死了我都不在身边,这让我情何以堪,情何以堪啊。

    黄天化的叛逆,和姜子牙在无知老年时代的赌气有的一拼,都是一想到什么就不管不顾,由着性子乱来,结果都触着了阐教的逆鳞。清虚道德真君和徒弟朝夕相处了十三年,一手把他带大,对黄天化的心理活动了如指掌,所以潼关救父之时就严格命令黄天化“不许你同往西岐,可速回来”,可谓知之甚深。现在二次派下山去,清虚道德真君能不留点后手么?

    我们看到,黄天化第一次下山对付三流的陈桐,真君给了一个能收法宝的花篮儿,还给了一把镇山之宝的莫邪宝剑。——花篮儿收了火龙镖,属于防御类法宝;莫邪宝剑更厉害,“光华闪出,人头即落”,属于攻击类法宝,还是威力极大的秒杀型。有这攻防两*宝护身,黄天化旗开得胜,轻松搞定陈桐。看看,这时候清虚道德真君对黄天化还真是不错啊。

    随后黄天化回山复命后,清虚道德真君早就把这小子种种叛逆迹象看在眼里,心想若不好生管教,久后必反。于是,黄天化第二次下山对付威名赫赫能掌控地水火风的魔家四将时,真君只给了黄天化从陈桐那里没收来的火龙镖,其他啥都没给——这算什么,让一个十六岁小孩用标枪去打恐龙的么?随后还塞给了黄天化一匹超级坑爹的玉麒麟,对这匹玉麒麟,书中讲的很清楚,“此兽乃道德真君闲戏三山、闷游五岳之骑”——换句话说这是匹休闲游的坐骑,不是专职打仗用的。最后黄天化倒霉就倒在这匹玉麒麟身上,第六十九回黄天化夜战高继能,正是由于玉麒麟被蜈蜂蜇眼,叫了一声,后蹄站立,前蹄直竖,黄天化坐不住鞍轿,撞下地来,被高继能一枪正中胁下,死于非命。

    黄天化啥装备都不齐全,就这样傻乎乎地去战魔家四将,结果一出手就被打死,还要靠师傅救命。清虚道德真君早有准备,救活徒弟后先严厉训斥了一通。在黄天化低头认错之后,清虚道德真君装模作样地又给了黄天化一件法宝,再战魔家四将。这件法宝有分教,正是不杀闲杂人等、专宰魔家四将的攒心钉——杀完四将后,黄天化还多次用过此宝,但是不论是辛环还是羽翼仙,都只伤不死。

    清虚道德真君不是没有好东西,之后给了二徒弟杨任五火七禽扇、云霞兽、飞电枪。法宝、坐骑、武器,都远远超过黄天化手里的家伙。这也难怪,杨任对救命恩人道德真君是死心塌地地服从,黄天化对兼职人口贩子的道德真君是从心底里的叛逆。心里门儿清的清虚道德真君能不区别对待么?

    黄天化被老师救活后,乖乖听话三次下山,痛快地杀了魔家四将,一战成名。他虽然听了同病相怜的姜子牙的劝告,重新系了丝绦,但是性情中人黄天化直来直往、重情重义的本色始终没有改变,郑伦捉了黄飞虎后他会急着去报仇,与哪吒斗口摩擦之后还会为了替哪吒报仇大战土行孙。所有阐教三代门人,修道之后多少都会有所收敛。哪吒与李靖、金吒、木吒,当初在陈塘关父子兄弟打成一团,但日子久了也慢慢淡忘了当时的一切,终于父子四人统统肉身成圣。始终抱持自己本色未改的,正是黄天化一人。

    也正因为如此,黄天化对自己师傅、甚至对改变他一生的阐教道术都是厌恶的。之后的每场大战中,他再没有用过任何法术,更多时候只是用两柄银锤,以一个凡人的方式去作战,偶尔用用道具,也是使用更像暗器而不像法宝的火龙镖和攒心钉。在流行道术的封神大战中,他这样做无疑是吃亏的。尤其是他还骑了玉麒麟,别人一看,哦,这是道德之士,下手只会更快更狠。

    对此,黄天化自己心知肚明,但是倔强的他却始终没有做任何改变。

    …………………………………………………………………………

    钱小吏《封神的江湖》——闻太师的决断

    书中一开篇就提到了太师闻仲,说“帝乙在位叁十年而崩,托孤与太师闻仲,随立寿王为天子,名曰纣王,都朝歌。文有太师闻仲,武有镇国武成王黄飞虎;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国”。闻太师基本是以一个托孤重臣的形象出现的,但马上就出了一件蹊跷事:“纣王七年春二月,忽然报到朝歌反了北海七十二路诸侯袁福通等。太师闻仲奉敕征北”。既然闻太师是以文官之首的形象出现的,那为何这次领兵平叛的不是武将之首黄飞虎而是文官闻太师呢?

    在第二十七回,闻太师平了东海叛乱回朝,发现一去数年,朝中已然纲纪大乱,名臣良将死了无数,阿谀小人位列朝堂,当即面陈十策要求纣王重整朝纲。眼看就要开始整顿,闻报东海平灵王又反。闻太师又兴冲冲地赶去平叛,使得朝政中兴的希望破灭,终于落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如果当时是武成王黄飞虎带兵平叛,闻太师留在朝歌凭着自己的威望压住纣王整顿朝政,那不是更好的方法吗?

    到了第三十一回,武成王黄飞虎反出朝歌,恰逢闻太师奏凯回朝。闻太师先是批了纣王一顿,随后又揪住黄飞虎曾午门大战这一点,将其定性为叛逆,亲自率军追赶,终于逼得商朝武将体系第一人黄飞虎反出五关,满门逃入西岐,成为了西岐正式对抗朝歌的转折*件。如果当时闻太师不是逼走黄飞虎,而是设法使纣王赦免黄飞虎,再对黄飞虎加以安抚,让他继续在朝歌主持军事,自己主管政务,局面未尝不可从头收拾。他为什么要走到这一步呢?

    我们将闻太师这一连串失策的非正常表现联系在一起,得出的结论只有一个:闻太师根本是想独揽朝政,他不但是要做文官之首,还要挤走黄飞虎夺取军权,成为商朝文武百官第一人。

    但是必须要指出的是,闻太师要独揽朝政,并不是对纣王的王位有什么觊觎之心,而是过于强烈的责任感使得闻太师不放心其他人来管这些事情。

    闻太师可谓是商朝最后一个重臣,也是最大的忠臣。商朝派去讨伐西岐的战将,立场最坚定、表现最忠心的,最多也就是战死沙场或者自刎殉国,两眼一闭也就什么都管不了啦。闻太师是个例外,他哪怕在死后依然英灵不散,定要先找纣王警示一番,尽自己最后的一点心力。这一点在商朝满朝文武中只有闻太师和太子殷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