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那金枝 >

第26章

那金枝-第26章

小说: 那金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候,金枝老太太听见耳边“那屁”和媳妇在哭泣,她就对他们说,你们别哭了,我去去就回来。
那金枝 后记 
  北京的编辑刘方先生和网络社区版主葳蕤三小姐告诉我《那金枝》快要出书了,问我还要写点什么。我想了想,关于这部小说,我不想说什么了,是好是坏,留给评论家们去说。我想说的是,促使我写完这本小说的,是一个名叫“北京侃爷”网络社区。
  今年我的生意不太好,闲的无事,就上网浏览,开始在“京华烟云”上发表贴子。版主“燕京汽水”总是给我加“精华”,让我挣了很多虚拟的社区分数,十分好玩。后来我发现“京华烟云”的隔壁,“北京侃爷”社区更热闹,于是我就去那里起哄。开始写了一个当代北京被辞退的管片儿民警,如何成为仗义助人的小企业家的故事。当时我计划写三、四节,是个短故事,结果被“北京侃爷”三号版主葳蕤小姐定为连载,于是我不得不扩张写下去,写了七十多节才结束,成为一个长篇。这部小说虽然是当代的故事,但是我写的时候,总是隐隐约约地想起老舍《我这一辈子》那个民国北京警察的故事。
  写这个故事的时候,遇到好几位热心的朋友,每天都关心我写作的进展。这让我感到写作有了价值。写完了这个故事,我就开始写《那金枝》的故事。写二十四姨太那金枝的时候,情节中的许多人物名字,我用的就是“北京侃爷”社区里面的朋友们的名字,所以陌生的读者阅读这个故事的时候,都会觉得人物的名称很奇怪。社区朋友们见自己的名字被使用,当作串演了一个角色,都纷纷来助兴。因为有了大家的参与,加入了不少喜剧性色彩,所以要出版图书的时候,我不想改动这些可爱的名字,便保留原样。
  刘方兄弟问我过去是否做过文字工作。坦白地说,我以前做过,大学读的是文学,毕业之后做了十年图书编辑,越做越觉得郁闷,索性下海改了行,生意做到了海外,几乎忘记自己曾经是喜欢读文学书的。多亏神奇的互联网和网络社区这种自由创作的气氛,唤起了我的冲动。我热爱网络,热爱网络上的朋友们!
  路三歌20051126
那金枝 编后记 
  在那个良家妇女无处藏身的时代,一个北京大妞,如何抗争人世的邪恶和命运的不幸?
  在《那金枝》的叙事中,作者将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虚实结合、自然穿插,历史与想象共舞于一书。鲜活的民间语言为本书增色不少,是作者的个人经验,更是老北京的生活智慧。幽默的文笔,强烈的戏剧冲突,读着竟想一气呵成,真是畅快淋漓的阅读体验。诚如新浪读书的遆宇昕老师所言,“有趣的故事找到了适合叙述它的人。”
  在文学中,趣味的重要性可能被低估。追求趣味,是作家智力的必然要求,是读者乐观生活态度的自然流露。在会心的笑声里,作家和读者在对人性的体察中,建立起亲密的读写关系。趣味是文字的内在力量,这让现代人用精神的光辉对抗沉重的生活成为可能。相应地,文字用写作和阅读的趣味,褒奖了人类的智慧。而这一切,都需要如路三歌的作家们作为媒介,把文字的善意传达给读者朋友们。
  《那金枝》是一部好看的小说,作者的叙事艺术和对人性的把握完美融于一书,令人赞叹。把这部有趣且有相当文艺价值的小说介绍给读者,是编辑的荣幸,更是责任所在。衷心地希望读者喜欢《那金枝》。
  书中丰富的老北京方言和历史背景的穿插,都是考验编辑的难题。疏错之处,恳请读者和作者指正。(编者)
end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