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我在诸夏当大王 >

第114章

我在诸夏当大王-第114章

小说: 我在诸夏当大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王,今年庄稼长势颇为喜人,是个丰收年啊。”
 巫通开门见山,脸上挂着难以掩饰的笑意。
 秋天快到了,姚云在处理政事、修炼之余也会去田里视察,对于稻田的情况也很了解。
 如今的熙都郊外,放目一望,满目尽是金灿灿的一片,一看就是一个丰收年。
 姚云丝毫不意外,筒车、牛耕、肥料,他将上一世古人农耕智慧的结晶都拿来了,精耕细作之下,只要不遇上大的灾害,丰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是啊,今天百姓应该能吃饱饭,或许还有剩下余粮呢,哎,明年百姓估计要发愁了。”
 巫通不解,问道:“大王这是何意?百姓来年不应该是高兴,为何会发愁?”
 姚云笑道:“有了余粮,来年收获新粮他们估计要纠结,吃陈米,还是吃新米,哎孤相信,大部分百姓肯定选择吃陈米,然后年年有余粮,年年吃陈米!”
 “哦咯咯~”巫通听明白了姚云的话,顿时忍俊不禁:“这倒是一个幸福的烦恼,大王真风趣。”
 说笑间,两人走出了熙都,来到了田野间。
 今年熙国阳光充足,灌溉得当,许多田里的稻谷已经长成熟,到了收获的时候,风一吹,金色的波浪翻滚,看的人心驰神往。
 田野间到处都是百姓们忙碌的背影,虽然一个个汗流浃背,可是姚云远远地就看到百姓们挂满了笑容,笑声是那样的爽朗开怀。
 去年姚云差不多在这个季节登上王位,一个小男孩给劳作的父亲送水喝的一幕历历在目,那时候劳作的百姓脸上可没有多少笑容,有的只是疲惫与麻木。
 正在劳作的百姓见到了姚云与巫通,一个个都放下了手头的事,兴高采烈围了过来,喜滋滋报喜讯,庆祝丰收。
 “大王,我家田里的稻谷今年长得老好了,两亩田比得上以前三亩田的收成。”
 “大王、二长老,今年有了铁犁耕牛,老汉我一家种了七十亩地,哈哈,总算能过过一个富足年了。”
 “这算什么,大王我家田里的庄稼长得比别家都好,一亩顶的上别人两三亩!”
 。。。。。。
 百姓们喜气洋洋,各自汇报自家地里的产量。
 姚云笑意盈盈地倾听着,这一刻,他清晰地感受到百姓们眼中的喜悦与感恩,同时他也察觉到无数蕴含着众生念力的光球从百姓们身体中升腾而起。
 众生念力越来越强大了!
 姚云喜不自胜,而巫通似乎听到了什么,脸色变了变,很是急切地抓住一个农夫问道:“你说你地里的庄稼收成倍增?”
 二长老巫通的问题一下子吸引了所有人视线,一时间,大家目光都放在干瘦的老汉身上。
 “对啊,苦老汉,我们都知道你家地里庄稼长得好,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竟然是收成倍增,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面对众人的目光,胆小怕事的苦老汉有些紧张,说话都结巴了:“老汉我也不清楚,我是听大王的吩咐种地,大王懂,我不懂!”
 这一下,百姓们傻眼了,他们还以为苦老汉有何种地妙方,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竟然是年少大王的手笔。
 一时间,百姓们望向姚云的目光变得更加炽热了,五体投拜,宛若见到神明一般。
 巫通也一脸惊愕,大王可从未下地种过田,他是如何教授农夫种田的?
 巫通:“大王,您什么时候教百姓种田了?”
 姚云一开始也纳闷,不过想了想,他很快就反应过来,应该是施肥的原因,这苦老汉就是听了他的话,用上肥料了。
 “二长老,孤之前早就和您提起过了,只是您没有在意罢了,说起来很简单,它施肥了!”
 巫通一愣,立即想起大王的确和他提起过,而且大王还说施肥可以使地力千年不衰,耕田不必轮休,年年可耕种。
 一听到施肥,周围的百姓顿时炸开了锅。
 那不是从茅坑里掏出来的污秽之物?难道它就是苦老汉庄稼倍增的妙方所在?
 上半年大王鼓励人们施肥,可是大部分农夫都觉得此等污秽之物施入田里会污浊吃食,一个个都避之不及,可是眼下。。。。。。
 百姓们都傻眼了。
 巫通显得很激动,一把拉住苦老汉的手,道:“头前带路,让老朽看看你家的庄稼!”
第一百九十七章满国尽皆沃土良田!
 第一百九十七章满国尽皆沃土良田!
 苦老汉第一次见到如此阵仗,整个人都下懵了,浑浑噩噩地领着众人前往他的水田。
 一亩庄稼收割了大半,苦老汉的家人正拿着石刀刈稻,一捆捆金黄的稻穗堆在田里,小娃子则在田里寻找漏掉未割的稻穗。
 苦老汉颤颤巍巍道:“我。。。收割了两亩地了,不会出错的,这块田也是差不多一亩大小,等下老汉收获了,大王、二长老一看便知!”
 巫通若无其事地颔首,古井无波,看不出一丝情绪,不过姚云对巫通很了解,随意瞄了一眼就从他的眼睛中看到了难以掩饰的激动。
 姚云有上一世的经验,连亩产上千斤的粮食都见过,这时候自然很淡定,不过他也了解巫通和其他百姓迫切的心情,于是道:
 “来人,帮苦老汉收割稻谷!”
 “喏!”
 二十来个龙精虎猛的王宫护卫听从姚云的吩咐,一个个跳进田里,拔出锋利的武器就开始收割稻谷。
 原本苦老汉一家就差不多收割完了,只剩下一小半,这下有了二十多个年轻有力的壮年劳力,没多久一亩地的稻谷就收割好了。
 收割之后就是打谷了,打谷要用到稻桶,桶里面有一个小型木梯,人们将收割好的稻谷捆好,向桶内木梯摔打,鼓里就会掉落在桶里。
 苦老汉家只有一个稻桶,打一亩地的稻谷需要花费不少时间,旁边有两个有眼力的农夫立即将自家没有用过的稻桶搬来。
 很快,三个稻桶一起打谷,顿时场上一阵热火朝天。
 王宫护卫都习武,是熙都甲士中的精锐,有一把好力气,打谷自然不在话下,又快又好,看的周围的百姓们都羡慕护卫们有副好身体。
 “打谷打完了,快拿斛斗来称量!”有人兴冲冲地喊了一声。
 斛与斗都是称量粮食的工具,也是单位,一石等于两斛等于十斗。
 真正称量的时候来了,众人的心弦也被波动了,究竟是否正如苦老汉所说,亩产倍增就看此时了。
 关于粮食无小事,在百姓们眼中,这事与天一样大!
 “淡定”的巫通这时候也坐不住了,看着王宫护卫们称量,他也很紧张,几个呼吸的功夫捋了好几次山羊胡须,差点将胡子都扯下来了。
 巫通偏过头,低声询问姚云:“大王,您说会不会是偶然,这亩稻谷会不会没有苦老汉说的那么好?”
 姚云微微一笑,拿起手掌把玩的一根稻穗:“二长老,您看看这稻穗就知道了,比其他地里的稻穗丰硕饱满,您放心吧,就算不能翻三倍,翻两倍还是不在话下的,苦老汉也说了,一亩地抵得上以前的两三亩,您看着吧!”
 这个时代一亩水田亩产粮食一石多,也就是一两百粮食,亩产倍增也就两三百斤左右。
 要知道上一世古代明朝稻谷平均产量都达到了六百多斤,这个世界有元气之类的神秘存在,谷种更为优良,土地更为肥沃,其潜力远比想象中的大。
 巫通呐呐地点头,没有多说,而是与姚云一齐近前观看粮食称量。
 “两斛装满了,这可是一石粮食,以前苦老头家一亩田就这么多,现在可好了,还有那么多没装!”
 “别瞎嚷嚷,还有好多稻谷呢,才装了一小半,昊天在上,俺没有看花眼吧,这可不是沃土良田,难道也能亩产两三石?”
 “苦老汉没有撒谎,竟然真是亩产倍增,不,可能还要多!”
 。。。。。。
 窥一叶而知秋,地里刨食的农夫们不懂算术,但是他们凭借感觉可以肯定苦老汉没有说谎,亩产倍增,只多不少。
 巫通也看出苗头了,嘴里喃喃自语:“竟然真的亩产倍增,这污秽不堪的肥料竟然有如此神效!”
 这时候巫通眼睛死死的盯着王宫护卫们称量谷子,他已经彻底信了粮食倍增的事实,现在就看道理亩产几何了。
 一斛,又一斛,接下来又是一斛。
 每一斛装满后,百姓们都会欢呼一声。
 整整装了六斛后还有稻谷,于是又装了两斗稻谷。
 见到稻谷全部称量好,巫通彻底淡定不下来了,大笑三声:“六斛又两斗,一亩地产量三石有余,这完全可以称得上沃土良田!”
 听到沃土良田四个字,百姓们眼中都绽放出兴奋的光芒。
 众所周知,只有沃土良田才能亩产三石以上。
 比如说邻国出云国国君就拥有不少许多沃土良田,也正是因为如此,出云国国力强盛,远超其他诸侯国。
 想到这,巫通激动地颤抖起来。
 出云国的亩产三石的沃土良田可是非常稀少的,而熙国呢。。。。。。若真如大王所说,施肥可以让普通的耕田变成沃土良田,那么整个熙国的土地都会变成沃土良田!
 这该是一副怎样的景象!
 巫通有些难以想象了。
 其他百姓们见到这一幕也惊呆了,那污秽不堪的肥料竟然真的可以让普通的耕田变成沃土良田。
 有百姓怀着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心想着稻谷是用污秽之物浇灌而成,它肯定没有自家的稻谷香甜,估计隐隐还有一股屎尿味。
 于是有个人抓起一把谷子,准备放在鼻子前闻一闻。
 “你在作甚?”巫通正激动着,见到有百姓对着谷物下手,顿时喝止。
 那个百姓吓了一跳,颤颤巍巍道:“大王、二长老,不误会,俺不是偷粮,俺就是想着这谷物是用污秽之物养大的,它会不会有味道。。。”
 原本那人想说有无臭味,可是想想大王、二长老在前,他机智的委婉表述。
 姚云闻言,心里忍俊不俊,真是人才,脑洞可以的。
  巫通闻言没有笑,而是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似乎觉得那人说的有几分道理,于是摆摆手道:“你闻闻?”
 苦老汉见状,连忙道:“没有臭味,和其他地里的一样。”
 巫通与一众百姓们没有理会他,纷纷望向捧着稻谷的农夫。
 那农夫得到允许二长老的允许,立即捧着稻谷细细一嗅。
 没有发现什么,也是他又一嗅,很快他开口了:“没有,只有一股草木清香,那是稻谷的味道,真香!”
 此话一出,众人皆惊,百姓们心中五味杂陈,既高兴同时又后悔不已,早知道自个也用上肥料,这时候丰收的就是自己了!
 巫通也试了试,没有臭味,是上好的粮食,一时间巫通内心激动万分,有了肥料,这岂不是说。。。满国尽皆沃土良田!
第一百九十八章沃土良田与神兽当康【求订阅!】
 第一百九十八章沃土良田与神兽当康
 所有人都被眼前丰收的场面惊呆了,亩产三石又两斗,这是传说中良田才有的产量。
 在地里刨食的每个农夫都曾经做过一个美梦。
 家中耕田都是沃土良田;
 长出来稻谷又高又长,稻穗密密麻麻;
 随便耕种就能让家人吃饱饭;
 勤快一点家里的日子就能变得富足宽裕。。。。。。
 这是百姓们最朴素、也是最真实的憧憬,耕种的辛劳只有百姓自己明白,看着是粮食,实则是汗水。
 今年熙都百姓耕种的地都比往年多,不过熙都百姓们觉得比往年轻松,铁犁牛耕,还有各式各样的铁质农具,铁锄、铁耙、铁锹。。。。。。。
 这已经让熙都百姓们觉得非常幸运,可是见到了苦老汉家的贫瘠耕田变成了沃土良田,他们一个个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