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我在诸夏当大王 >

第432章

我在诸夏当大王-第432章

小说: 我在诸夏当大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月天的金灿灿的稻子俨然成为熙国新一道奇观,引发了熙国百姓们的热议,轰动一时。
 熙都本就是八方商贾汇聚,天下群英荟萃之地,来熙国做生意的商贾、去天问学院求学的炼气士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生活在熙都的他们自然也听说了这个令人惊奇的奇观。
 一开始,他们是不信的。
 然而等到从熙都赶赴赤水城,亲眼见到这一百亩金灿灿的成熟膏稻,一个个目瞪豆呆,惊呼“难以置信”!
 一传十,十传百,消息传播的速度总是极其惊人的,无需熙国过多宣传,没过多久,消息就传向南荒诸国,在南荒诸国引发了一场大地震。
 出云国新云都。
 出云伯正上朝,兢兢业业,治理国家大事,一片和谐,就在这时,有大臣匆匆忙忙传报。
 所报十万火急之事不是其他,正是熙国膏稻成熟了!
 “什么熙国膏稻成熟了?”
 出云伯乍听到这个消息还是一脸蒙蔽,可是很快,他就想起了今年年初旱魃娘娘出世,天子降临熙国,似乎就是为了这所谓的一年两熟的稻种——膏稻!
 回想起来后,出云伯脸上便满是震惊之色,讷讷道:“五月份就成熟了,这么说真的有一年两熟?”
 国相云中鹤这时候出列道:“大王,既然传言是真的,那我出云应立即派遣使者去熙国,向熙云侯求膏稻种子。”
 出云伯心动,不过很快,他就想起几个月前铁骨铮铮的誓言,但是面色一僵,如鲠在喉。
第七百五十七章挟“膏稻”以令诸侯
 第七百五十七章挟“膏稻”以令诸侯
 出云伯向来爱面子,朝令夕改,自扇耳光的事情他做不来,实在有损他的威严,念及此,“熙云侯对天子承诺了,若是一年两熟可行,他将向南荒推广,我出云国无需屈膝向熙国讨要,国相不必心急。”
 “大王,粮食乃是国之命脉,我出云有了这等稻种,气运势必水涨船高,反之若是落入人后,唯恐气运跌落,推迟出云晋升侯国的时机,不可不慎重对待,臣请愿出使熙国,替大王带回膏稻良种。”
 “大王,时不我待,不可拖延,请大王三思,臣愿出使熙国。。。”
 “臣也愿意出使熙国,请大王成全。”
 。。。。。。
 群臣并不认可,出云伯消极的政策,无需国相云中鹤带头,一群大臣纷纷出言相劝。
 在出云国群臣眼中,熙云侯向出云表达了善意,有修好之意,这一次出使熙国,事情势必会一帆风顺,白捡功劳,故而出云大臣们对膏稻都很上心,争先恐后,挤破脑袋。
 当然功利之余,出云群臣内心也是充满好奇,想要一睹五月天就丰收的稻子到底长什么样。
 出云伯见群臣意见达成一致,都劝他派使者入熙,他内心就越发纠结了,就像是被人夹在火上烤,脸色都微微有些红润,欲言又止。
 “这。。。”道理出云伯都懂,作为一个有作为的国君,他怎么不知道一年两熟的膏稻意味着什么,可是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他前些日子当着群臣的面宣称打死也不派使者去熙国,这才过了不到两个月,他就改口了,这不是让臣子看笑话。
 就算此事众生望所归,恐怕也有人在私底下非议。
 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出云伯心中颇为烦躁,,但又发作不得,很是煎熬,沉着脸,迟迟没有表态。
 国相云中鹤似乎猜中了自家大王的心思,于是开口,为自家大王寻一个台阶:“大王,熙云侯向天子许诺了,我们只是听从天子之命,算不上屈膝折交。”
 “听从天子之命?嗯,国相言之有理,我们是听从天子号召向熙国学习农耕之术,不是向他熙国低头。”
 出云伯微微沉思片刻,很快就接受了国相给的台阶,毕竟大米它不香嘛:“不错,国相,这一次出使熙国就交给你了。”
 出云伯会心一笑:“臣遵命!”
 。。。。。。
 就在各国得知熙国膏稻成熟,准备派遣使者出使熙国之际,一封来自熙国的邀请函如雪花般飘向南荒诸国。
 邀请函不是其他,赫然是国君宴。
 姚云以熙国国君的身份,邀请南荒各国国君共赴熙国,商讨南荒未来格局。
 一般而言,国君宴都是有实力雄厚,声望高的一方大国承办,立山头,招揽小弟,与各国建交,商贸往来。。。。。。
 某种程度上来,这是一方大国的象征,是一方霸主彰显国威,拉拢小弟的途径。
 若是平日里,熙国召开国君宴,向南荒各国发出邀请函,南荒各国恐怕不会理会新兴崛起的熙国,不愿轻易承认熙国南荒第四霸主的地位。
 然而问题就出在姚云召开国君宴的时机上。
 姚云国君宴邀请函上虽然没有提及膏稻,但是膏稻成熟,史无前例的一年两熟诞生的消息早就传遍南荒。
 在这时候,熙国召开国君宴,哪个国君能拒绝?
 若是不参加熙国的国君宴,到时候姚云下绊子,不给膏稻种子,他们都没找出说理去,毕竟人家邀请你了你不去,怪的了谁,上奏给天子,天子都不会为他伸冤。
 等人家都种上一年两熟的稻子了,他们只能眼巴巴看着,羡慕嫉妒,悔恨交加,来年还得想法设法到处弄膏稻种子。
 一步晚,步步晚,或许这一耽搁有可能就是一两年的功夫。
 面对着姚云突然来的这一手,接到【国君宴邀请函】的南荒各国国君咋舌不已,楚侯、越侯、吴侯三国国君更是目瞪口呆。
 楚吴越三大侯国以及南荒大大小小诸侯国前来赴宴,那不仅意味着熙国彻底坐实了南荒第四霸主的身份,而且声望还能立压楚越吴三国。
 毕竟吴楚越三国召开国君宴,南荒各国也不会悉数到场。
 数年前,楚国国君宴就有许多诸侯国实力出众的伯国没有到场。
 “熙云侯这神来一笔着实了得,熙国气候已成,势不可挡了,也罢,也罢,孤便去熙国走一遭,看看五月份的成熟的稻子长什么样!”
 楚侯当着楚国群臣叹息一声,脸色颇为复杂。
 殿中不少大臣脸色也颇为严肃,这些年情形变化太快,他们与熙国不断交恶,看着对手一点点强大,声望如虹,号令一方,隐隐有追赶楚国的意思,他们内心的压力可想而知。
 “大王,熙国这些年发展的确不错,兵强马壮,又有神祇坐镇,隐隐有一方侯国的气象,然而他们没有五品镇国精锐,眼下不过是打肿脸充胖子,大王,到时候我们只需派出镇国精锐【天熊重甲】,扬我楚国雄风,看他熙云侯如何逞威风!”
 “臣附议!”
 楚国群臣听到这话,似乎找到了心里安慰,一个个又重新振奋起来。
 “嗯,此言有理!”
 楚侯闻言,也觉得有理,面色缓和不少,当下就有意带上手下最为依仗的镇国精锐,拉到熙国,给那姚云一个下马威!
 在越国、在吴国,在出云国乃至南荒各国,类似的一幕接二连三发生。
 南荒各国国君再接到【国君宴邀请函】后,形势所迫,不管愿不愿意去,他们都选择匆匆忙忙奔赴熙国。
 即便一国国君没去,那也是一国世子与国相出使。
 表面上南荒没有哪一个诸侯国敢怠慢,但是暗地里就不好说了——毕竟没有五品镇国精锐的一方霸主是得不到世人认可的,最多只能算是“号称”一方霸主。
 一时间,各国国君纷至沓来,一支支队伍如长龙一般,在落日的余晖下拉的很长很长。
 一场盛会拉开帷幕。
 姚云挟“膏稻”以令诸侯,一声令下,千军万马来相见。
第七百五十八章没见过世面的国君们
 第七百五十八章没见过世面的国君们
 三天后。
 “大王,南荒诸国来的差不多了,各国国君麾下兵马安置在离城,诸位国君眼下正轻车简从赶赴熙都。。。”凤皇殿中,国相孙沐月向姚云禀报国君宴相关事宜。
 因为南荒各国都想着早日趁着膏稻未收割前看看这“五月天奇观”,所以各国国君很是利落,早早动身,除了吴楚越、出云国以及周边诸侯国派出精锐之师,其余大大小小诸侯国都是轻车简从,只是随身带了几位高阶炼气士保护周全,脚力不凡,短短三天内,各国国君差不多都到齐了。
 “嗯~不错!”姚云听着孙沐月汇报国君宴布置妥当,当下很是满意:“趁着膏稻成熟的机会,把各国全部招来,这一次是我熙国大放光彩,坐稳一方霸主最好时机,不容有失,诸位爱卿好生准备。”
 “遵大王命!”
 大殿之中,巫通、秃头龙、孙沐月、百里荒、苍蛮等大臣脸上满是笑意,一脸轻松。
 熙国有硬实力,底气十足,上至国君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不曾怯场,不卑不亢,以开放、热情的态度迎接南荒各国贵宾。
 第二天,当各国国君进入熙都城时,一座雄伟繁华、到处生机勃勃的超级都城一点点呈现在各国国君面前。
 规模浩大的都城、繁华的商业。。。。。。每一位踏足熙都的国君都有些恍惚。
 那么一瞬,想起了当年刚刚继位时,年少轻狂的他们也曾有抱负,有大志,欲带领国家富强兴盛,成为一方霸主。
 可是现实很残酷,能够完成年少抱负的国君少之又少。
 最终,他们明白一个道理,一方霸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奋数世之余烈,历经一代代人努力才能做到伯天下。
 然而,当见识到熙都之雄伟,气运之昌隆,各国国君们心中的自我安~慰如同窗户纸一般,瞬间被撕破。
 这世间竟真有一位国君,用了不到十年,将一个积弱贫穷,国中炼气士高手凋零的边陲小国经营成人口数百万,城池半百的泱泱大国。。。。。。
 不是“年少轻狂难实现”,而是他们能力不行,治国无方,这是多么痛的领悟!
 当然,有自我反省能力的人总是极少数。
 当姚云亲自出场接待各国国君、世子国相,众人见识到姚云那张年轻英武的脸孔时,心中泛酸的也不在少数。
 姚云没有玲珑心,猜不透各国国君的心思,但是他在各国国君脸上看到了震撼与羡慕,这让他心情大好,埋头种田数年,偶尔展现一下实力,这种感觉很不错。
 尤其是姚云在一众国君中看到了出云伯,心情就更加微妙了。
 宴席一开,各国国君、世子、国相落座,一时间,整个南荒汇聚一堂,场面空面浩大!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接风宴吃得差不多了,各国国君直奔主题,纷纷提议去看看传说中一年两熟的稻子。
 “哈哈哈,这有何不妥,一百亩膏稻种子还没有全部收割,就等着诸位,既然如此,不妨随孤一同去看看。”
 姚云也没有吊胃口的意思,没多久,宴席散去,姚云便带着一群国君从熙都赶往赤水城,浩浩荡荡,颇为壮观。
 等翻过青丘山,顺着大道直奔赤水平原,入眼便见碧波荡漾、一望无边的稻田,仿佛来到草原一般。
 “好一处丰饶宝地!”
 南荒多高地丘陵,向这种一马平川、肥沃无比的平原太少见,各国国君一见到赤水河两岸平原,一个个情不自禁感慨,羡慕嫉妒恨。
 “这赤水平原是孤前些年打下来疆土,原本还是一片荒原,在百姓们辛勤开垦下才有如今这幅景象,说来当年孤开垦这片地方,不少人横加阻拦。。。”
 楚侯、出云伯听闻姚云感慨,当即脸色有些尴尬,一阵青一阵白,这说的不正是他们嘛。
 “咳~”楚侯咳嗽一声:“熙云侯,不知膏稻在何处,为何只见寻常稻子,不见成熟的膏稻。”
 姚云只是想要揶揄几句,并没有发难的意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