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我在诸夏当大王 >

第471章

我在诸夏当大王-第471章

小说: 我在诸夏当大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姚云一听,秒懂。
 远在万里之外的帝都一直都惦记着南荒,天子帝暮虽说占据着上风,中土各国没人敢擅自进驻南荒,然而中土各支地位煊赫的帝族神裔从没有放弃过,眼下不过是在隐忍蛰伏。
 双方陷入僵局,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而眼下,若是南荒农作物产量又创新高,彻底坐实了“天朝大粮仓”之名,一旦消息传入帝都中土,那微妙的平衡便会瞬间打破。
 届时,姚云就能成棋子一跃成为执棋人,天下局势因他其舞!
 姚云满意点头:
 “嗯~二长老说的极是,膏稻、杂交水稻适合在南荒推广播种,此举有利于国家社稷,造福黎民苍生,熙国没理由藏着掖着,来人,发帖,广邀南荒各路诸侯。。。”
 。。。。。。
 不出一日,南荒各国国君案头上都出现了一封来自熙国邀请函,内容无非就是膏稻成熟了,熙国又出了高产的农作物,请各国国君前往熙国观礼。
 以眼下姚云在南荒的声望,即便没有什么大事,一封信函也能让各国国君屁颠颠赶往熙国,而膏稻一出更是让各国国君趋之若鹜。
 各国诸侯今年五六月份在熙国见识过一年两熟且高产地膏稻,早就对膏稻垂涎不已,只是碍于膏稻种子太少了,没法向熙侯讨要。
 眼下一听第二波膏稻成熟了,南荒各国国君无不激动不已,二话没说,纷纷起身赶往熙国。
 事实上,随着各国国君一听赶往熙都还有中土帝族神裔族中的翘楚俊杰。
 这些翘楚俊杰没有得到天子准许,没法大举进军南荒,可是他们却得到族中受命,前往南荒考察。
 一抵达南荒,这些中土帝族神裔就察觉到了不同寻常之处,南荒各国国君竟然不约而同去了熙都,这让他们诧异不已。
 于是乎,中土帝族神裔的翘楚俊杰们亦是一窝蜂涌向熙国。
 一时间,本就繁华的熙都变得越发热闹。
第八百二十四章天生高产的神种
 第八百二十四章天生高产的神种
 为了赶时间,南荒大部分国君、公子、国相都没有讲究排场,没有军队随行保护,大多数只是随身带来炼气士强者护送,马不停蹄,匆匆赶往熙都。
 姚云给了三天期限,然而第二天傍晚南荒各国便悉数抵达熙国境内,在熙国军队的保护下,南荒各国国君提前赶到熙都。
 说起来,南荒不少诸侯国离熙国较远,三天赶来时间紧张,免不了一路施展秘术或是骑乘凶兽辛劳赶路。
 这一路赶下来,即便对于跑生活的商贾来说都颇为不易,更何况平日里养尊处优的各国王室贵人。
 然而,这一次,各国国君、公子心中却没有丝毫怨言,反而甘之如饴。
 熙国新品种的庄稼他们不清楚,可是一年两熟、产量奇高的膏稻他们却是眼前见证了,眼下第二波膏稻成熟,正是求购种子的时候,这时候谁不上赶着来,那就真的是昏聩无能。
 事实上,还真有几个国家没有来,姚云也没有在意。
 是别人求他,不是他求别人。
 等到明年春天播种,大家种上了一年两熟的膏稻,那些不上道的诸侯后悔也来不及。
 君不见与熙国势同水火的楚侯、出云伯这时候都屁颠屁颠赶来熙都,对着姚云寒暄讨好,极尽巴结之能事。
 出云伯:“熙侯,南荒诸国国君来的差不多了,是不是可以去看看膏稻了,不知下半年熙国耕种了多少暮膏稻。。。呵呵呵呵~”
 楚侯:“出云伯~现在要喊方伯了,你怎么回事。”
 出云伯懊恼道:“哦哦~孤一时改不过来,还请方伯见谅,孤对方伯那是钦佩不已,有方伯照应我们,赐下良种,日后南荒百姓日子肯定越来越红火,再无饥饿。”
 吴侯:“说的好,熙侯胸怀天下,心系百姓,这份气度与胸襟,~熙侯不愧是仁德圣君帝熙之后,孤佩服!”
 越侯:“。。。”
 。。。。。。
 吴楚越、出云四国国君一见到姚云,四人态度迥然,对着姚云一阵恭维,说好话,态度之谦卑友好,令人咋舌。
 若是前几年,南荒四位最有权势的国君恭维讨好,姚云怕是早就飘飘然,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可是眼下,姚云却是极其坦然。
 四位国君无非就是先前交恶于他,担心他在膏稻种子上蓄意为难、打压。
 可惜,四位国君眼界太低了,推广高产种子,革新农事、造福天下兆民本就是姚云的目标,岂会因为区区四位诸侯而改变初衷。
 不值得!
 想找回场子,姚云有的是法子。
 想到这,姚云打断了喋喋不休恭维他的诸位国君,冲着殿中一众国君笑道:
 “诸位国君放心,膏稻种子搓搓有余,不会少了任何一家,种子价格也是一视同仁,公平公开,孤不会因昔日纠葛而以公谋私,打击报复。”
 姚云说的掷地有声,言之凿凿。
 有了姚云的保证,原本心中还有些顾虑的国君这会算是大石落地,整个人轻松不少,一时间,殿中氛围越发和谐。
 吴楚越、出云四国国君听闻,一个个面面相觑,似乎有些不敢相信姚云竟然丝毫没有为难他们的意思。
 良久,觥筹交错间,楚侯心神入密对着吴侯、越侯、出云伯感慨道:
 “熙侯与我们不一样了,我们还拘泥于一隅之地,小打小闹,而他眼中已然是整个天下了!”
 。。。。。。
 翌日,南荒一众国君在熙国军队的护送下,浩浩荡荡赶往赤水河两岸。
 关于膏稻种子,昨晚在凤皇殿中就大致谈妥,几乎南荒所有国君都向姚云提出了购买种子的意向。
 有的国君锐意进取,迈的步伐大,大肆购买;有的国君稳重保守,只购买了少量膏稻种子尝试。
 事实上,双方基本已经谈妥,今日亲自赶往赤水河平原,无非就是看看熙国的膏稻是不是和上次一样丰收。
 今年赤水河两岸风调雨顺,庄稼长势喜人,是个丰收年,当着南荒各国国君面,姚云命甲士当场收割了三亩第二季膏稻。
 打谷,一番称量后,三亩膏稻亩产当场公布:五石六斗、六石二斗,五石八斗。
 见到这一幕,南荒各国国君喜上眉梢,心中仅存的担忧也消失的无影无踪——上半年高产的膏稻并非绝响,而是能够普遍实现。
 “这膏稻竟真的是一年两熟,亩产五六石,太不可思议了!”出云伯喃喃自语,眸中满是惊喜之色。
 与鬼域一战,他出云国可是伤筋动骨,刚刚一脚迈入侯国之列,结果一仗打下来元气大伤又跌回伯国之列,这时候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若有了高产的粮食,百姓安居乐业,何愁国运衰
 怀着出云伯一样心思的诸侯不在少数,看着上半年刚刚收获一茬的地里又是硕果累累,一片丰收气象,所有人脸上满怀希望,憧憬来年他们国家也能复制这份盛景。
 一时间,南荒一众国君齐刷刷望向姚云,目光灼灼,炽热无比:
 “熙侯(方伯),无论多少钱,还请卖予我。”
 姚云原本优哉游哉地看着农夫、军中将士们收割稻子,一转头,这才发现各国国君目光炽热,就像是饿疯的野狼一般。
 南荒各国国君对膏稻种子感兴趣,姚云自然乐的如此。
 不过膏稻并不是在什么地方都能亩产五六石。
 在熙国可以,南荒其他地方就不一定了。
 因此,姚云不得不给一众国君泼一盆冷水了。
 “诸位国君,膏稻种子卖于你们自然没有问题,不过孤话说在,并不是什么地方的膏稻都能亩产五六石,孤这里能高产,可是你们若是带回去也许只能亩产三四石,甚至两三石,膏稻并非高产的品种,事实上他与寻常稻种相差无几。”
 “这。。。”
 一众国君听闻此言,兴奋之色顿时消失大半,一个个显露沉思。
 这时候楚侯站出来道:“熙侯,若是我们购买【当康金壤】不知能否向熙国一样亩产五六石?”
 姚云摇头:“用了【当康金壤】产量自然大增,不过施肥只是一方面,想要粮食高产,深耕灌溉,施肥除草、除虫日照等等缺一不可,孤大兴水利灌溉,国中百姓擅长耕种,这才有平均亩产五六石。”
 一众国君闻言苦笑不已,羡慕不已。
 谁都知道水利兴国,可是修渠建坝劳民伤财,百姓难以承受繁重徭役,他们家底没有熙国厚实,只能循序渐进。
 吴侯叹息一声,感慨道:“即便亩产两三石,可是一年两熟,相比起往年,粮食产量也翻倍了,已经足够了,不是谁都能向熙国庄稼这般高产!”
 越侯深以为然点点头:“嗯,的确是这个理,凡间哪有天生高产的神种,知足了,知足了!”
 “越侯,此言差矣,你怎知凡间没有天生高产的神种?”这时候,姚云站了出来,自信从容。
 “熙侯,你见过?”
 “不,孤种了!”
第八百二十五章亩产十石!杂交水稻初鸣!
 第八百二十五章亩产十石!杂交水稻初鸣!
 “熙侯,当真有高产的庄稼种子?”
 “方伯,难道那高产庄稼就是您口中的新品种?”
 “熙侯,这高产品种可是稻子?”
 。。。。。
 在姚云信誓旦旦声称自己种出了真正高产的庄稼后,立即引发轰动,南荒各国国君纷纷追问,场面乱作一团。
 民以食为天,粮食农业乃是国家根基,万丈高楼平地起,国家兴衰皆系于粮食二字上,当真正高产的农作物现世,没有人能够保持镇定。
 姚云眼见着自己被一众国君围起来问东问西,自知一张嘴解答不了所有人心中疑惑,于是乎,干脆什么也没有说,招呼一声苍蛮带路,随即领着一众国君赶往杂交水稻试验田。
 正所谓眼见为实,亲眼所见胜过千万言语的解说。
 杂交水稻试验田同样也在赤水平原两岸,不过与寻常稻种、膏稻不同的是,杂交水稻属于保密项目,不仅有围了起来,阵法禁制密布,而且还有熙军专门看护守卫,旁人不得入内。
 姚云领着一众国君畅通无阻进入农场。
 一进入农场,姚云身后的各国国君们便爆发出一片惊呼声。
 只见广阔的农场满目尽是水稻田,稻子高高挺立,饱满多子的稻穗轻轻垂落,层层叠叠,密密麻麻,放眼望去,仿佛置身于金色的海洋,令人心驰神往。
 “好一个丰收景象!”
 楚侯痴痴地望着这一幕,满是向往之色,口中情不自禁感慨出声。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差距,方才膏稻田硕果累累,一众国君便已经是啧啧称奇,大呼高产,而这一次见到杂交水稻,他们却已经是惊讶的说不出话来了。
 虽然还不清楚这种稻子产量如何,可是单单看一株稻子就能窥得一二,这种稻子稻穗比起寻常稻子更加大,穗大而颗多,一看产量就时候少不了。
 一众国君看得失神,不少贵人更是亲自下田,小心翼翼地捧起稻穗细细打量,满心好奇。
 “熙侯,不知这种稻子乃是何方神种,究竟有多么高产,亩产几何?”
 “这稻穗名为杂交水稻,正如诸位所见,这种稻子穗大粒多,产量不低,至于究竟产量几何还需要收割称量才能知晓。
 眼下诸位国君齐聚一堂,正好亲眼见证,来人,收割稻穗,让诸位国君瞧一瞧!”
 随着姚云一声令下,上百个龙精虎猛的军中将士吭哧吭哧下了田,重操旧业,干起了种田的活计。
 诸夏天朝是农耕文明,军中将士脱下铁衣,一个个就是农夫,是种田的一把好手,干活很是麻溜。
 而在将士们收割稻子之际,南荒各国国君心中的疑惑不减反增。
 “杂交水稻是何物?为何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