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 >

第314章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第314章

小说: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提醒宝玉,说十六最近心情不太好呢,而且极有可能与此次传召有关。
  宝玉领情,凭他们的情谊,要是给金银,那就是看不起初一了,故而他只是记下这一笔。
  到了养心殿,就看到理国公柳彪像根柱子似的站在殿外,虽然这时候的日头不毒,但是这位国公爷汗湿衣襟,想来站着的时间不算短。
  宝玉虽与理国公有几分面子情,与理国公儿子柳岩有真情实意的兄弟情,但是这个场景下,也什么都不能问,两人的眼神一碰即分,倒是叫宝玉越发确定,今个儿十六传自己来,必是有大事。
  进了殿内,初一老老实实地在门口通传了一声,然后就站定不动了。
  宝玉进去之后,发现近距离看没有冕旒的‘美颜’,十六的黑眼圈确实有些重。
  此时殿内除了十六,并无他人。
  宝玉万分确定,就连暗卫,都在殿外屋檐上、殿外屋顶上候着。
  宝玉行礼之后,十六匆匆就叫了起。
  “不知陛下今日传召,所为何事?”
  “唉……”十六好犹豫,不知道怎么开口才好。
  “陛下?”宝玉抬头问。
  “宝玉,你知道不,暗卫乙部一直空缺的乙一……是你爷爷!”十六咬咬牙,先把他从那石头上知晓的信息说与宝玉听。
  “嗯?”这倒是出乎宝玉的意料了,贾代善……这个从未正面出现在自己生命中的国公爷、亲爷爷,竟然也是先皇暗卫?
  不过他转念一想,凭借贾代善在西北的军功便可知,他是个能打的,按照先皇的脾性,这样的能征善战的人,不捏在他自己手里,怎么能放心呢?
  所以贾代善是暗卫,宝玉一点不吃惊,觉得这是情理之中;可是贾代善是暗卫乙一,这却是意料之外了,宝玉原先还以为是吴总兵的亲爹,已故的吴长风老将军才是乙一呢。


第293章 
  十六开口说了第一句; 后面的话就没有难么难以启齿了,虽然他……打心眼儿里觉得他们老水家这么做真的不厚道,坑了人家爷爷; 又坑了人家孙子,荣国府是倒了什么霉,就因为太能干了; 堂堂臣子被如奴才对待么?
  所以; 其实和水家别的老祖宗没什么关系。子不言父之过,十六真正想说的是——他父皇不厚道。
  “我说; 已故荣国公贾代善; 是暗卫创立以来专司攻击的乙部之首,乙一。”
  十六看着宝玉从一开始的诧异到随即很快的镇定; 心里笃定了; 对方也不晓得此事——【是了,宝玉怎么会晓得呢?身为暗卫; 是连父母妻儿都不能透露的身份,宝玉没出生的时候; 老国公爷就去世了,整个荣国府里; 怕是也没人知道老国公爷曾经有过这一重身份吧。】
  就好像如今的荣国府、如今朝中文武百官中的绝大多数; 没有人能够料想到,以蛊控人这么邪门的事。
  邪门。十六从当年先皇与他说此事的时候,就是全身心反感的,若不是顾忌先皇的身体; 他一定要与他父皇好好分辩一回,御书房里读了十多年的圣人典籍说的治国之道、为人臣之道,乃至后来所学的为君之道,到底是骗骗人的还是骗骗己的?难道不是应该待能臣以国士,然后臣子以国士报君么?
  最终因为先皇体弱,十六也没能把这个问题问出口。后来老十五那样……十六便再也没机会问出口了。
  当时的他,终究是带着五分别扭、五分愧疚,将暗卫们全部收拢。
  十六扪心自问,登基之后,他大大减少了暗卫的使用次数,除了甲部依旧是守卫他本人安危之外,乙部的人大多用来传信了,更不要提丙部和丁部,他想着将这两部对内的刺探、监听转为对外,将收集朝中大臣阴私转为暗访各地官员贪赃枉法情况以及监听邻国动向。
  一切都在慢慢好起来,十六不曾因私而动用暗卫,更加不曾使用过一次在他看来,觉得太过阴损的控制人心的手段。
  他也一直没忘记,自己曾经在心底许下的承诺:【终有一天,要找出法子,解除宝玉身体里的蛊虫,然后酌情慢慢解开其余暗卫的蛊。】
  可惜先前一直毫无进展。
  因为太医院的人根本就不能诊断出蛊的存在,而十六也不放心将此事告知沈千针。毕竟如今的十六已经非吴下阿蒙了,他知道,沈千针和太医院的御医是不同的,纵然对方能够医死人肉白骨,但是此人桀骜不驯又没有牵挂,很难说知道蛊之后,会是什么反应,十六打算解开蛊,但是没打算把先皇的脸撕下来放在地上踩,毕竟那是他父皇。
  像沈千针这样无牵挂、无畏惧的人,是上位者最不喜欢用的人,所以十六迟迟找不到一个人,能够解开蛊。
  至于说选择顺势给沈千针种了蛊,好叫他尽心尽职去研究如何解开?
  十六可不确定,沈千针真的解开蛊的那一天会不会将自己一把药倒,以报下蛊之仇;或者他耗尽心力对蛊无能为力,会不会一不做二不休,把自己药倒,大家一起同归于尽。
  就在他已经不敢再同宝玉频繁提起解开蛊这件事的时候,这块石板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姿态出现了。
  擦去青苔、看清所书之后,十六彻夜未眠。
  概是因为这块石板子,是宗室记载中多有缺失、玉碟上简简单单写着殁的先皇胞妹,原前朝末帝宠妃、后本朝长公主,水宁所书。
  十六当初成为储君之后,才知道皇室中曾经还有这么一号人物,等到登基之后,才有权限阅读帝王笔记,从先皇并不客观的记录中,知道了这个颇具传奇性的姑姑。简简单单几个字,包含其、生猝年份、晚年居所、以及最大的特质——有宿慧。
  当时十六即是很好奇的,到底姑姑是个什么样的人,能够让父皇一面不想提及,大力抹去她曾经存在的痕迹,一面又忍不住在笔记中记载她的聪慧。可惜他当时被初登基的太多事情弄得无暇顾这些。
  而七月,这块从水里得以重见天日的石板子,猛然以这样叫人猝不及防的姿态,闯入他的眼前,充分满足他的好奇心。
  只见上书:
  “余自幼好医,梦中得仙人授,天资卓绝,七岁懂辩症,十岁能开方子,豆蔻可制药。少时尝捉弄兄宽、弟宏,以为和乐有趣,及至碧玉之年,一朝选秀,虽使万般手段然未能遂愿落选。末帝后宫佳丽三千,余颜色尔尔也,更不耐之献媚,遂常年避居后宫,饲弄花草,自得其乐。
  然则朝堂变化万千,父一朝陷于囹圄,母泣血奄奄,兄长宽奔走,弟宏四处告求,未果。
  然宽传信入宫,劝余万般策走其下——枕边风也。
  深宫之内,步步惊心,末帝既无天经地纬之才,又无包涵宇内之志,昏昏碌碌,酒池肉林,余心下不耻之,便以药喂养令其夜间神智渐失,以为临幸也。
  后露踪迹,末帝震怒,余绝境之下,用以子母蛊,以制之求自保。
  是若苍天不公、黄天已死,宽既生野望,遂劝说妹相助。
  王侯将相本无种,余不愿余生庸庸碌碌于后宫、痴痴笑笑对暴君,故而愿助绵薄之力,以乱暴君心智。
  耗时三年,朝纲崩溃,宽起事而成也。
  及至本朝初立,余以为乌云尽散、天光大亮而好时将至,则尽心焉耳矣,出奇计、对奇策、设暗卫、笼人心。
  我待兄长赤忱矣。
  然天地笑我。
  古人云,鸟尽弓藏,诚不欺我。
  阅尽两世,实不懂人心。
  宽曰,女子不得干政。
  宽又曰,牝鸡司晨有违伦常也。
  余怒而欲嫁,宽许之。
  然其实则心口不一,余此生惜负殷飞。因余一人,拓跋军远征消散不存也。
  既之宽狼子野心,余未再提离宫之事,住坤宁宫静恬斋多年,偶教宫婢一二。终得其人传信与荣国公贾代善,密信与之,乃余毕生所学,涵解蛊之法,望其善用之。
  今,知沉珂已朽,时不久矣,病前留笔,若后人见之,或者一笑,亦或将此情大白于天下,不胜幸哉!”
  拿到石板的十六看清字之后,如遭雷击。
  他竟然不知,这位自己的嫡亲姑姑是父皇建立大明不可或缺的绝大助力,又因为这短短数百字,透露出来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一个天资聪颖于医学天赋出众的姑姑,起初为了救她的双亲而争宠,后来为了她兄弟的野心祸乱前朝,最后又因为功劳太甚而被忌惮,幽静于宫中。
  【不不不,父皇笔记上说,镇国长公主因体弱多病,大多时间居住在郊外小汤山温泉别院的,怎么可能在宫里!还是坤宁宫!!!】
  十六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自己,这只是一面之词而已,或许是前朝宫破之时,有心人胡说八道,为的便是毁了父皇名节。
  然而冷静下来。
  十六知道,不可能。
  人人都知道,前朝覆灭之后,宫中被大清洗过,一应花草池塘都被翻了个遍。这块石板若是前朝的,不可能留到今天才出现在宫中、其次,镇国长公主笔迹就是不能作伪的,停办的京城女学门口的碑石上,有先皇后胡氏的笔迹,也有镇国长公主的笔迹;最后还附上了一个草药方子,是能软化石板的草药配方,便是镇国长公主水宁在上刻字所用的,也能证明,书写这些的,是水宁无疑。
  无法用石板来源不明说服自己,十六又马上想到:【这石板子留在宫中,正是姑姑想要皇室中人瞧见的,又怎么会写尽其自己的不是呢?故而上书不一定是真的。】
  可是怀疑的种子已然种下,他再去翻阅历年笔记和史官涂涂抹抹的记录,叫十六越看越没有底气说——这石板上说的全部是骗人的。
  十六纠结了这么一个多月,终于不得不开始正视石板带来的问题:【既然贾代善曾为暗卫,又是石板上姑姑所提托付秘籍之人,那么当年荣国公解甲归京,而后病逝,其中到底有没有……有没有父皇的手笔?】
  十六很想当做什么都没发生过,什么都没看见过,可是,摆在那里的石板提醒他,上头所书,如山野精怪话本一般的内容,十有七八是真的。
  十六不傻,他自然不会拿着石板子叫手下暗卫看了与自己坦白,他从贴身跟着先皇最久的平安开始击破,花了一点点时间,就知道了他想要知道的——镇国长公主,确实在坤宁宫偏殿住了多年。
  从平安说漏嘴的一两句里、从理国公柳彪颇为纠结的‘坦白’中,那石板上的内容竟然被验证了不少。
  …………………………
  是当此事从没发生过,和宝玉依旧是好兄弟、千百年后佳话相传、君臣相得;还是不要违背自己的良心,告知宝玉,解开蛊的关键当年就已经到了荣国公手里?
  最近,十六吃不好睡不好,可是朝中要忙的事情还很多,他不能只因为这件事情就消沉了。
  等到过了这么多天,他终于是想清楚了:【不磊落的手段,终究不是长远之计,君王应以德服人、以威,而非以旁门左道胁迫人。】
  所以,他今天把理国公柳彪喊来,再不遮掩,仔仔细细地问了一遍从前的事情。
  理国公实在无法替先皇圆下去,遂将他所知一一道来。
  当年他尚年轻,但是身为监听部中人,柳彪知道的事情确实大多是关于宫外的,和平安嘴里宫内部分相结合,正好凑出小半的真相。
  然后理国公就被十六勒令去罚站了。
  …………………………
  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