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红楼]借贾修真 >

第427章

[红楼]借贾修真-第427章

小说: [红楼]借贾修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日莺儿正同宝钗在屋里说话,正说南归的事,宝钗拿了单子算计所缺之物,莺儿在旁道:“奶奶,缺什么哪里算得清,如今倒应了一句话,‘要什么没什么’呢!”
    宝钗瞪她一眼道:“又来混说了。”
    莺儿又道:“我晓得奶奶最不把这些东西放在眼里的。只是有一件最最要紧的,却得赶紧想主意。便是那冷香丸了。我要同二爷说,奶奶又不许。如今就剩了那么几丸,恰逢冬春换季了,又要南下,恐怕都不够这一回用的呢!”
    宝钗兀自顾自己边想边写,嘴里答道:“你同他说又有何用。那东西配起来繁琐不说,那药引子也一早没了,哪里再去寻那和尚去。便是真得了那些花儿粉儿的,也炮制不成,白说来作甚么。”
    莺儿道:“那到时候奶奶又犯病了可怎么办!”
    宝钗斥道:“越发胡说,什么叫犯病!不过是咳嗽两声罢了,到底也不碍什么的。”
    莺儿一撇嘴:“咳嗽两声儿?!奶奶这话骗骗文杏那样的还罢了,我可是自小就跟着奶奶的。想是奶奶吃了药忘了当日的难受劲儿了。一宿一宿不得睡,又喘又咳,眼皮面颊都肿了!这还不碍什么,我还真不知道什么才算碍着了!”
    宝钗伸手揉揉额头,叹道:“你这年纪大了,嘴也越发碎了。我看你这会也不用跟我南边去了,只在这边选个人家嫁了也罢。我也清静,你也安心。”
    莺儿赶紧道:“好了,好了,我的好奶奶,我不说了还不成!”
    主仆两个刚稍歇空,忽然听着外头急急说话声,宝钗便让莺儿收好了单子,自己从屋里出来,就见外头一个面容憔悴的年轻妇人,扶着个丫头,正同李纨迎春往自己这里来。宝钗细看了一回,迟疑着唤道:“云儿?”
    那妇人抬头一看宝钗来了,喊了声“宝姐姐!”便立时哭了出来。
    来人不是湘云,却是哪个?!
    李纨将一众人等都让到了自己的屋子里,又亲自动手给几人都倒了茶,才说起事来。
    原来这湘云嫁进了卫家之后,因卫若兰投身军中,卫家太太在外头只说自家儿子争气有志气,私下却怨湘云留不住人,让自家儿子往那等险恶的地方去了。恰好此前京卫营调兵北上,卫若兰自小喜好骑射,见有征战沙场的机会,岂肯错过,便又进了新北军。他这一走,湘云在家里的日子越发难过了。
    恰好那年又传出许多贾府的闲话来,里头就牵扯了湘云,卫家太太在外应酬时听着两回风声,大觉丢脸,越发不喜湘云。贾母去后,湘云想要亲往拜祭,亦未获准许。
    之后贾赦之事事发,连着史家也受了牵连,薛家更是断了香火,王家也失了势,贾王史薛四大家族顷刻倒台,卫家生怕受了牵连,更不许湘云与娘家联络。
    湘云几乎常年被禁在内院,不知外头之事,这日听人说贾府被抄了,吓了一跳,让人寻了管事媳妇来亲自问过一回,知道了事情始末,情知不能亲往探看,又恐贾府人等在里头受了饥寒,便取出私产来让人备了衣物送去。
    这事儿自然瞒不过卫家太太去,卫家太太见湘云如此不知轻重、屡教不改,心下大怒。便将她禁足在屋中,不许出来半步。连过年都未许她参拜祖影。湘云心挂贾府众人,便让翠缕使银子问下人们买消息,知道贾赦贾琏被判了死罪,贾政宝玉等放了出来,又喜又悲哭了半日。又听说贾府为了偿债,连奴仆都要发卖净了,便想让翠缕拿了银子去赎买几个相熟的姐妹。又另备了银两,想让人偷偷给宝钗送来。
    她在府里并无亲信,靠银子买能买来几个?又有担心她与贾府牵连过多,害了自家的,知道了消息便又捅到卫家太太那里去了。恰又过了几日,传来卫若兰沙场阵亡的消息,卫家太太见自家儿子在外征战,这儿媳妇却满心替旁人家着急打算,心里又想起从前传言湘云同贾府二爷的事来,越想越恨,越想越气。
    如今见儿子没了,悲怒交加,更恨湘云了。便领了人将湘云几回买通府里奴仆打听贾府消息欲相助贾府的事据人证都带去卫家老太太跟前,又把自湘云嫁入卫家,卫若兰先进京卫营,后进新北军等事一一细说了,又说起从前外头传的话来,非要休了湘云不可。
    卫家老太太初时不肯,只说孙儿刚没就休了孙媳,传出去不好听。卫家太太又把湘云从前与贾府过从甚秘,如今与贾府有关联的人家几乎没有得着好的等话说了一遍。卫家老太太对湘云本就可有可无,又听说史家两位侯爷也都流放了,越发意兴阑珊,便依了卫家太太的意思。
    卫家要休湘云,去通知史家,史家两位太太如今恨死了贾府,听说史湘云还在相助贾府,更恨她不分轻重内外,连人也没派一个过去。既无人做主,卫家自摆了香案告了祖宗,写了休书,让人将湘云当年陪嫁来的东西都扔到了门口,便算了事。
    湘云主仆连着当年陪嫁来的人,一行回到史家,史家闭门不纳。在门外带了许久,史家已经出嫁的姑奶奶开了门,却是大骂湘云害人害己搅家精等话,只让她滚出去,别再进这个家门又来害人。
    翠缕还欲苦求,湘云拦住了,只让翠缕把陪嫁的人的身契都还给了史家,自带了翠缕一人,将些衣裳细软等取了,在附近客栈里住了下来。另寻了人打听贾家人如今所在,才雇了车,寻上门来。
    几人都听得落泪不止,宝钗便对湘云道:“事已如此,究竟无可奈何。如今我们要南边去,你若愿意,便随我们同去吧。”
    湘云闻言大哭,抱着宝钗道:“宝姐姐,总算你还要我。”
    宝钗闻言恍惚,眼前全是当日在荣府内彼此青春年少时候之事,也不禁流下泪来。
    贾政听说湘云之事,良久不语,终长叹一声道:“从前老太太最宠这丫头的,如今投奔了来了,便在一处作伴吧。只往后日子恐怕不好过,却得苦了她了。”
    湘云听蕊儿传了这话,哭道:“只若得亲人相守,便是吃糠咽菜,又有何妨!”
    李纨见湘云带来的行李里头,除了衣裳首饰,便是些医书,倒是意外。湘云见了道:“我在那里,常年不得外出,亦无甚可说话之人,只这几本书翻来覆去看着,还得些意趣。”
    李纨拍拍她手道:“人之所思所感,自成一境。你既在医道上有所进益,往后以此助人助己,也是一番善缘。往者已矣,来者可追。”
    湘云闻言点头。待得一行人南下时,李纨记得这事,特给湘云备了一箱药材,并几本医书古籍。
    转眼到了日子,贾政等人祭过祖便南下了。雇了几辆车,只装了些箱笼行李,王夫人的灵柩却要待秋后与贾赦贾琏的一同走水路回去了。那几辆车也多半是为了装巧姐儿的嫁妆,贾府众人如今一人不过几身换洗衣裳罢了。
    在走之前,媚人还来看过巧姐儿同平儿,也不知平儿同她说了什么,她原是抱着一个盒子来的,之后仍抱了回去。
    袭人秋纹等都待送了宝玉一行南下,才回来各自安排。袭人有父母兄弟在长安城中,只使人捎了个信回去,她哥哥便赶了车来接走了。
    余下几个都是要去庄上的,李纨便让人安排车辆,到时候送她们一同过去。却不料许嬷嬷先过来了,听了这话便笑道:“真让我料着了。原是她们几个撺掇我来的,让我来同奶奶说一声儿,如今这里也没个熟识的人了,奶奶一个人孤零零守着有什么趣儿。不如一同往庄子上去。从前修的几处小院,如今还给奶奶留着一处呢。自二姑娘在里头住了,如今收拾的越发好看,奶奶出了那许多力气,不过去住上一阵子,不是亏得慌?再说了,哥儿回来,也是往那头去的时候过,不耽误什么!”
    李纨听了也觉有理,何况如今她留在城里也确实无事可做,便依了许嬷嬷的话,使人捎了个信给黛玉,就带着众人一同往庄上去了。黛玉得了消息,心向往之,只可惜如今她连出个二门都恨不得要礼部首肯,哪里还敢想旁的?!
    
    第409章 桃源庄
    
    李纨带了人到了草田庄上,许嬷嬷早候在那里了。李纨以为到了地方了,正张罗要下车,让许嬷嬷给拦住了,她道:“我来带路的,要不然奶奶哪里知道怎么走呢。”
    草田庄如今只是老人口里的叫法了,来往的人问起来,都唤作桃源庄,也不知是哪个取的名字。从前的庄头大院,如今成了作坊院,里头都是紧挨着的各家作坊。起先住在里头的庄丁们,自李纨发话允许他们自赎自身,没过上一年,就都得了自由身。兼之里头作坊日多,也没那许多住人的屋子了,便都往外头寻地方住去了。
    七巧坊出了名的是琉璃,实则还有另一件东西,也是烧出来的,叫做灰泥。用来盖屋子又快又牢靠,就是价钱贵些儿。计良得了李纨这般大的好处,却没个孝敬的由头,便可劲儿在草田庄上撒钱。最初让他盖了那十几处小院,待院子盖完了,他便又给铺了一遍路,完了沿着路修了对面对的屋子。
    都修的两层楼房,多是两三间的,也有四间的。许嬷嬷初时还拦着,只说瞎花钱,计良却笑道:“就凭妈手里的那几个作坊,往后做起来了,就不少来人。这些人总得有地方住吧,他们又不种地,也不消离地近,倒是离着路近便些有好处。”
    果然计良所料不差,自那几个食坊、香露坊、酱坊起来后,庄上原有的人手就有些不太够了。起先许嬷嬷还张罗着买人,后来见就算买了李纨往后也得想主意放出去,倒不如直接雇人去,还省功夫了。如此,那些遭了灾逃难来京的,自卖自身时候,草田庄上的人就去同人搭茬了。
    只问清家里人口,原先的手艺,便说出庄子上招人的话来。那头一听不用为奴为婢,跟着干活去,有地方住还能一家子人在一处,怎么不乐意!就这么着,草田庄上渐渐聚拢了许多五湖四海之人,那些楼也不用愁没人住了。
    签了契,那屋子都算租给他们的,吃饭有饭堂,好吃还实惠,一个个都跟掉进福窝里似的。这才慢慢有了桃源庄这个名号。
    加上这路修好了,庄上往北师府和书院里走动的小商小贩也多了,这草田庄的饭食也渐渐出了名。北师府里的技师和学徒们,书院里的弟子和先生们,便开始常往草田庄的饭堂里跑。
    庄上自有出产,又有食坊等作坊,见有人来,就有庄户起兴在大院边上摆起小摊来。那些空手来投的人家,寻了活干挣上银钱了,却是没有半分地的,吃喝都得花钱买。技师府和书院的人来回来去的见有合适的也得往回捎点。如此,草田庄除了农闲时庄户人家从几个作坊里拿了货四里八乡卖去之外,还开了许多常年营业的铺子。这可比镇上逢五赶集便当多了。
    庄子上的地还是那么些,只是经管得当,又有许多之前的巧法子,养了不知道多少的鸡鸭牛羊猪。李纨只让许嬷嬷留些庄子里要用的地,余下的都许人赎买。这么一来,各家佃户慢慢的竟都买下自己的地了,如今都是一头侍弄自家的地,一头在庄上的各个作坊里做着活儿。或者有不爱听人管的,便弄个担子挑了四处做小买卖去。
    余先生的字还在教,同从前一样,只教半天。都是一段段的农书、匠作、四时天气,却是大异于正经书塾里的子曰诗云。自然让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