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做梦就能成为大佬 >

第112章

做梦就能成为大佬-第112章

小说: 做梦就能成为大佬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你们只是通过过去的数据完成了检验?”
  “是的,董事长。”约翰点头。
  “那就还不能肯定。”巴菲特重新眯上了眼睛:“芒格,我们都是从当初对未来的预测走到现在的,理应知道,没有任何未来是真的可以被预测的。”
  芒格笑了笑:“但事实不也证明,我们预测中了很多次吗?”
  巴菲特摇摇头,随后笑道:“我们不是在预测未来,只是寻找方向。”
  芒格默然一会儿,也笑了起来:“看来你还是没有糊涂啊,反倒是我糊涂了。”
  巴菲特摆摆手:“不管怎么说,既然你们来找我了,说明这个模型确实有价值,去做你们想做的事情吧,让我无忧无虑地过完最后几年吧。”
  芒格点点头,笑道:“说不定我会比你先走。”
  “或许是一起也有可能。”巴菲特说完,便闭上了眼睛。
  芒格起身,约翰便走上前扶住了这位老人。
  离开了这栋别墅,芒格对约翰说道:“好了,送我回去吧,以后可别再找我加班了,其实这种事情你自己做决定就好了。”
  “抱歉,副主席,是我没考虑好。”约翰连忙认错,这位伯克希尔哈撒韦的预定接任者,丝毫不敢在这位老人面前有任何不尊敬:“实在是巴菲特主席太难见到了。”
  芒格摆摆手:“不用说了,继续你的工作吧。”
  约翰点头,便拿出手机,开始打起了电话:“向那篇论文的作者发出邀请,条件就按之前决定好的,尽快。”
  下达了命令,他便挂了电话。
  而芒格则在旁边念叨了两句:“华夏人,大二学生?真是个充满了迷惑性的身份啊。”
  …………
  …………


第一百七十章 哦,那没事了
  华夏沪海,苏陆坐在张教授的办公室里,旁边坐着两位学院的教授,正拿着一本杂志议论着,不时还问他问题。
  那本杂志正是《金融杂志》,虽然是英文版,但对于这种高校的教授来说,基本没有阅读困难。
  “你是怎么想到这个方法的啊?”
  一位教授忍不住问道,虽然是在问,但感慨的成分居多。
  苏陆笑了笑,没有回应,一切如他所想的那样,这篇论文造成的影响力,比上篇论文不知道高到了哪去了。
  张教授满面笑容地坐在他的办公桌上,说道:“别问了,这种问题就不用说了,我学生聪明嘛。”
  那位教授看了一眼张教授,忍不住说:“你就在那嘚瑟吧。”
  张教授便哈哈大笑起来:“那不是我嘚瑟,谁让咱们学院把苏陆给分配到我手下了嘛。”
  他高兴自然是有道理的,因为苏陆的这篇论文,通讯作者的名字就挂着他,这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大大的荣誉。
  忽然,苏陆的手机响了起来,看到来自于美国的电话号码,他有些疑惑,他在美国只认识一个克伦特,其他人就不熟了,这个电话是怎么来的?
  他向几位教授说了一声,便走到一处角落,接通了电话。
  “请问是苏陆先生吗?”
  说的是中文。
  “是的。”苏陆说道。
  “噢!非常高兴能联系到您,我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主席助理,温斯顿,您的那篇刊登在《金融杂志》上的文章让我们非常感兴趣,现在诚挚邀请您成为我公司的特别投资顾问。”
  苏陆听完,愣住了,伯克希尔哈撒韦?
  那不就是巴菲特的公司吗?
  虽然已经过于高估自己的论文了,比如猜想世界上诸多知名商学院会向他发来offer,或是一些金融机构邀请他加入,但却丝毫没想到,会引来这头庞然大物。
  不过他自己过得好好的,也不缺钱,完全没必要答应,于是他歉意地说道:“抱歉,我还在上学,暂时不想加入公司。”
  那边的主席助理似乎预料到了这一点,便笑道:“哦!苏先生,您是不是担心您的那家私募?放心吧,如果您愿意成为我们的特别顾问,我们会主动同您的私募进行合作,您可能不知道,我们公司在华夏有一家母基金,想必可以帮到您,另外,如果您想继续完成学业,我们可以帮您在美国任何常青藤大学读完本科到博士,而且我们也喜欢像你这样喜爱学习的人。”
  听到温斯顿的话,苏陆皱了皱眉,对方还是有备而来啊,居然已经事先调查过他了。
  也不知道对方有没有查到他在开曼群岛的离岸公司。
  离岸公司对股东信息的保密性很强,但不妨碍对方手段如果足够高明,显然,伯克希尔哈撒韦就是这样手段高明的“对方”。
  苏陆决定待会儿睡一觉,然后在梦中了解一下详细情况。
  不过,反正不论对方怎么查,都不会知道苏陆如今的资产有多么丰厚。
  脑海中迅速权衡利弊,很快苏陆回答道:“对于你的提议,我非常感激,合作的事项可以,但至于去美国上大学的事情,抱歉,我这人比较爱我的祖国,并不喜欢在国外待太长的时间。”
  意思就是说,你可以来给我送钱,但让我给你上门打工,没门。
  不过大公司,就是有大公司的样子,温斯顿丝毫没有因为苏陆的连番拒绝而失去耐心,而是继续说道:“既然您不愿意离开华夏,我们也有另外一套方案,您作为我们公司的国际顾问,我们会派出一支专家团队和您沟通您所提出的苏氏模型,并针对我们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询问和交流,同时在以后,我们也会不定期向您征询投资意见,而您完全可以待在华夏,我之前说的条件也依然有效。”
  苏陆一怔,没想到对方为了把他拉拢过去,居然给出了这么优厚的条件,不过,既然对方没有强制他离开华夏的要求,苏陆再考虑一下也无妨。
  “你给出的条件我很难拒绝,不过我还得先考虑一下,后天之前我会给出我的答复。”
  “哈哈,苏先生能够同意,实在是我们的荣幸,您请慢慢考虑,我们期待您的回复。另外,待会儿我们会将您作为我们公司国际顾问的待遇发送到您的邮箱中,保证让您满意,如果您有其他要求,也可以向我们提出,我们会考虑修改的。”
  听到对方一句一个“您”,苏陆不禁觉得好笑,普通话的发音还挺标准的嘛。
  “好的,我今天会看的。”
  挂了电话,苏陆转头看向办公室里面的几位教授。
  张教授好奇地问道:“有公司邀请你?”
  “嗯。”苏陆点了点头。
  “嚯?哪个公司?居然敢挖我的学生。”张教授顿时站了起来,他之前也猜到苏陆那篇论文出来后,就可能会被一些消息灵敏的金融公司给看重,然后挖到公司去。
  这年头,谁不知伤仲永的故事?张教授可不想自己的学生还没在学术上走出更远,就被人拿去压榨潜力了,然后又被那些人情世故给腐蚀掉。
  于是他又继续对苏陆说:“那公司是啥,你把电话给我,我去跟他说道说道。”
  苏陆忍不住扯了扯嘴角,劝道:“……教授您还是别知道了为好。”
  他生怕张教授以后见到他就尴尬。
  “为什么?”张教授一瞪眼:“小苏,你现在接触社会是好事,但是暂时不能接触的太深,你有天赋,就要放在学习上来,不要……”
  “伯克希尔哈撒韦。”苏陆打断了教授的施法。
  张教授顿时像是被噎住了一样连连咳嗽,等咳完后,然后才捂着嗓子问道:“你说啥?”
  “刚才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人给我打的电话。”苏陆再次重复一遍。
  办公室安静了下来,三位教授的目光都看向了那个一脸谦逊的男生脸上,仿佛被吓到了一样。
  张教授不由自主地拿起桌上的眼睛,带了起来,凝神看着苏陆,终于开口道:“你确定?是那个伯克希尔?”
  苏陆打着哈哈笑道:“那也不一定,说不定是诈骗电话,拿我寻开心的。”
  三位教授同时扯了扯嘴,这年头哪家骗子会拿伯克希尔哈撒韦来行骗啊,这公司虽然是世界十名左右的公司,但是可没有苹果、微软、沃尔玛那些公司有名,毕竟是金融公司,和普通人的生活相差的还是很远。
  张教授想到了自己刚才说的那些话,不由一阵尴尬,虽然他在国内金融学界很有地位,但人家伯克希尔那体量,估计他打电话过去说道,人家理都不带理他的。
  所幸他脸皮还是不薄的,再怎么说也是在学生面前,于是赶快恢复了一下神情,正正经经地问苏陆:“行了,你别打马虎,那边怎么说的?”
  苏陆便将刚才电话里说的事情告诉了张教授,包括对方可以帮他在美国任何一所常青藤大学完成博士学位的条件。
  听完,张教授不由露出了感慨的神情:“你这小子,有点厉害啊。”
  “小苏啊,那你怎么考虑的?”另外一位教授问道,同时也对苏陆感到了羡慕,这种事情,常人想都不敢想象。
  “我反正不会去美国。”苏陆说道:“那里人生地不熟的,我也不喜欢。”
  张教授皱了皱眉,说道:“这可就不对了,美国学校厉害是有原因的,你去国外读,对自己也是一种经历嘛,到时候你去报麻省的斯隆商学院,或者哈佛商学院,那都是世界最好的商学院,你想在学术上有更深的发展,最好去试试。”
  苏陆心想老张,你可能不知道我前天晚上做梦时才跟哈佛商学院的副院长好好聊了聊未来金融走向。
  不过他也知道教授是为他好,便只好劝道:“教授,您就放心吧,我心中有谱的。”
  张教授点点头,自己这个学生突然有了这么宽阔的前景,他心中还是很欣慰的,但是他也不可能给苏陆做出这种重要的决定,还是要苏陆自己选择,他只能从旁劝导。
  忽然张教授心中一动,大概猜到苏陆为什么不想出国,便说道:“你少和那个凌远捣鼓那什么基金,那玩意儿没那么好搞,你要再多沉淀沉淀,到时候我去跟他说两句,免得你总是分心。”
  苏陆哭笑不得,说道:“教授,我基金都有好多客户了,哪是说不搞就不搞的。”
  “好多客户?”张教授一愣:“你还真给搞起来了?资金规模多大了?”
  另外两位教授也看向了苏陆,今天来这之后就是一愣一愣的,这什么学生啊?又是发论文上《金融杂志》,又是被伯克希尔哈撒韦邀请,这下自己本身还搞了个基金?
  他们手下的学生要是有这么厉害,只怕天天都能笑醒。
  “不多,也就两亿多吧。”苏陆谦虚地说道。
  收到的投资总额确实有两亿多了,投钱的客户差不多有近二十位,大多数只投了几百万而已,不过像有几位身家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的都是直接投千万以上的资金,光是邹亚非就整整投了五千万。
  不过对他来说平平常常,但对于办公室里的三位老教授就不一样了。
  他们一脸不敢置信地看着苏陆,这个还在上大二的学生,手上都管理着两亿多的资金了?
  张教授万万没想到,自己这个学生和凌远当初搞合作,却不声不响搞到这么大的程度了?
  华夏那么多的私募,大部分都只有千万的规模,能操作上亿的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又因为资金规模越大,需考量就越多,面对一些大变动就要时常面临进退维谷的局面,一旦亏损太多,虽说风险由投资人自己承担,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