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做梦就能成为大佬 >

第53章

做梦就能成为大佬-第53章

小说: 做梦就能成为大佬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收益作为最重要的环节,自然是谁都希望能够获得更高的利益,但是苏陆给出投一亿,固定5%的月化利润,这看似诱人,但哪怕是全世界最顶尖的私募,都很难保证这种利润额度,毕竟它的年化利润就是百分之七十多了。
  而且这种私募,基本做的都是股权投资,苏陆现在想做的可是股票啊。
  股票的风险有多大,看看跳楼的人就知道了。
  凌远靠回了椅背,没有着急,继续说:“如果你选择的产品没能获得足够的利润,甚至亏损,你又拿不出钱去补偿我们这些有限合伙人应得的利润,这可就得犯上金融诈骗罪了。”
  “而且我猜,你是不是还想让我去找一些大客户来加入我们?你要知道,到时候一旦崩盘,说不定那些大客户们就把这当成庞氏骗局了,然后咱俩一起吃不了兜着走。”
  说罢,凌远还很幽默地笑道:“咱俩一起唱一首铁窗泪。”
  苏陆笑了起来,随后恢复正色,充满了自信地说道:“我有信心。”
  他直视着凌远的眼睛,庞大的精神,携带着自信的意志力,侵入了凌远的脑海中,以至于后者忽然就相信了苏陆,相信他能够带来出人意料的结果。
  两人就这样对视了起来,一个是普普通通的大学生,最多就是在学校的表现十分不错,另外一个却是华夏五百强企业董事长,金融界的大佬,身家几十亿的富豪。
  如此不对等的身份,却偏偏给旁边的人一种,这俩位是平起平坐,地位相同的合作者,而且,那位亿万富翁,还需要借助这名大学生的能力。
  两个人,对视了五秒后,凌远忽然感到盯着苏陆的眼睛看,让他有种刺眼感,但是他不可能在苏陆面前避开眼神,便通过点头的方式,避开了对视。
  他转过头,拿起茶杯,对苏陆说:“好。”
  苏陆笑了起来,心中却没有什么激动感,因为他刚才有种莫名的自信,凌远没理由拒绝他。
  所以这个结果,完全在他的预料之中。
  拿起酒杯,苏陆笑道:“来,凌叔叔,我给您满上!”
  “哈哈哈!”凌远爽朗一笑,将杯子放到了苏陆前,说道:“好!满上满上。”
  张教授也笑了起来,“可以啊,没想到今天我学生身份忽然一变,变成我好友的合作方了,当浮一大白!”
  凌远笑道:“白的下次再说,咱们干啤酒就好!”
  这时,服务员端着菜走了进来,放到了餐桌上。
  “来来,吃菜吃菜!”张教授招呼道,学生出色,他是最高兴的。
  男人们喝酒,干杯。
  凌安冉端着茶杯,喝着菊花茶,不时看一看苏陆,心中越发好奇。
  这个男生,究竟是怎样的人啊?
  钢琴天才?炒股大神?
  凌安冉有些不懂了。
  酒席上,张教授忽然记起苏陆之前说的论文一事,问道:“对了,苏陆啊,你刚才说你的论文是什么?”
  “证券投资和计量经济学、统计学。”苏陆笑道:“我准备根据我的炒股经验和理解,建一个数学模型。”
  “诶,小苏你还会建数学模型?”凌远惊讶道。
  张教授乐了起来:“我这个学生,可不止是学金融专业的,前些时间,数学学院的院长跑过来求着他去学数学,当时还求我放苏陆去呢。”
  在张教授看来,当初就是姜院长求着苏陆去数院的。
  “哦?”凌远一愣,也没信张教授吹牛的话,大笑起来:“原来小苏还是位数学家啊,那你可得藏点私,别让看过你模型的人,各个都成为炒股大师了。”
  苏陆笑着说道:“哪有那么厉害,这种模型肯定不存在的。”
  就算存在,他也不会发表出来。
  “来来,吃菜吃菜。”
  几人继续吃了起来,四个人吃七样菜,算是很丰盛了,但这时,凌安冉看着苏陆,又惊讶起来。
  意思说,苏陆也是位学霸咯?
  真是个神奇的男生啊。
  …………
  ……
  私募不是说成立就成立的,仅仅是一块私募牌照,一般就需要3…4个月的申请流程。
  不过凌远显然有背景,苏陆听他说,办下来大概只需要一个半月的时间,到时候他将以个人合伙人,而不是以凌资作为合伙企业加入基金。
  至于这一个半月,自然就是凌远最后用来考验苏陆的时间。
  凌资公司总部,董事长办公室内。
  宽阔的办公室,入眼都是白色的装潢,简洁而充满格调。
  玻璃幕墙外,奔腾着黄浦江,更可目睹外滩景色,而这时,恰逢傍晚,外滩美景,繁华壮丽。
  “牌照办理下来之前,你也拉不到大量的资金吧?”
  坐在黑色的真皮沙发上,凌远笑着问旁边的苏陆。
  今天下午,结束了三天的峰会,吃过饭后,苏陆在凌远的邀请下,搭乘着一辆劳斯莱斯,再一次来到了凌资的总部。
  阔气的金茂大厦,总是给他别样的感受。
  “拉不到。”苏陆老老实实地说道。
  有了凌远的投资,苏陆便没有再去问别人要资金了,凌远的背景雄厚,人脉更是广泛,他相信通过凌远,基金的合伙人就完全不用再去操心了。
  以前见过的那位李秘书,在对面的沙发上熟练地沏着茶,然后给苏陆递上了一盅茶。
  桌子上那茶盘,看起来十分名贵,应是出自名家之手。
  品着茶,凌远笑道:“既然如此,我也不想放过这段赚钱的时间。我个人出三百万,交给你,你帮我赚钱。至于收益嘛,我希望收回来时,唔,是三百五十万,如何?”


第九十一章 地位的改变,邱教授
  “不如何。”苏陆笑着摇摇头。
  话一出,凌远和旁边的李秘书就是一愣。
  苏陆也没卖关子,继续说道:“最终收益全部归您,到时候我也会把交易详情给您看一看。”
  凌远哈哈笑道:“好,可以,既然小苏这么大方,我就却之不恭了。”
  苏陆微笑着,说道:“这笔收益,保管您满意。”
  “嗯,我等着。”凌远点点头,继续喝起了茶水。
  旁边的李秘书却是满心的疑惑。
  作为一个优秀秘书,就是需要记住各种和老板交流过的人,所以哪怕是苏陆这个当初默默无名的大学生,李秘书也是有印象的。
  但是他一点都不懂,苏陆究竟是怎么做到,让他的老板如此青睐,甚至还专门花出时间来招待一番的。
  他记得也就是当初从外面招了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学生作为公司顾问的时候,老板这么招待过一次。
  不过他也不好问,作为秘书,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关于老板的事情,允许他知道的,他才能知道。
  忽然,凌远对他说道:“小李啊,把联系方式给小苏留一下,苏陆,你以后有事直接联系李秘书就好了。”
  李秘书点点头,正要起身时,凌远又摆摆手道:“算了算了。”
  随后他拿出了手机,对苏陆说道:“来,我直接把我电话号码给你说吧,更方便些。”
  苏陆点点头,也拿出手机,记下凌远的手机后,存入了联系方式里。
  旁边的李秘书又坐了回去,心中更是惊讶,老板让他留联系方式的话,一般都是简单的工作往来关系,此时老板却留下了自己的电话。
  这说明凌远对苏陆是很重视的,一般能直接打电话给他的人,都是那些地位差不多相等的人,比如其他大集团董事长,或者是政府里的某位大官。
  看来他以后也得对苏陆要更加尊敬一些。
  “好了。”凌远抬起手腕看了一下表,然后站了起来,对苏陆笑着说:“钱方面我后天就给你打过去,就看你能给我带来多大的惊喜,如果很不错的话,我会考虑往私募里多投一点钱。”
  苏陆点点头,说道:“不要签个协议吗?”
  凌远摆摆手,笑道:“没事儿,我相信你。”
  苏陆笑了起来,没再多说,心中更为感激。
  这位凌董事长,还是十分有魄力和魅力的,也难怪能把凌资做到今天的规模。
  告辞离去,凌远让李秘书送他下楼。
  到了一楼大厅之后,苏陆对李秘书笑着说:“谢谢李秘书了,到这里就行,请回吧。”
  李秘书点点头,没有拒绝,接着又说道:“苏先生,咱们也互相留下电话吧,如果你有什么小事情需要帮忙的话,也可以和我联系。”
  苏陆一愣,便笑着和李秘书交换了手机号码。
  离开了大厦,看着外面的繁华盛景,都市瑰丽,黄浦江上的风扑到脸上,凉丝丝的,带着一点潮湿的气息,让苏陆心中别有一番感触。
  被一位百亿企业的董事长赏识,更是达成了合作关系,那位李秘书也从以前把他当做普通客人对待,到现在当做贵客对待,其中地位的转变,带来的滋味,只有苏陆才能清楚。
  虽然即将有三百万到账,苏陆没有什么紧张感,其实他现在的身家,就已经有近两百万了,距离三百万的差距,也不过是不到两个周的事情。
  甚至在今天的峰会上,有一位企业家谈到外汇市场的杠杆时,苏陆第一次知道,外汇居然有2000倍的杠杆,甚至还有无限倍杠杆,这可就把他给吓到了,上网查了查,居然还是真的。
  这就让他激动了起来,这么恐怖的杠杆倍数,哪怕只是浮动个零点零几的百分点,带来的都是几十倍的利润。
  但是冷静下来的他,继续了解了一下,拥有这么高倍杠杆的平台,并不好注册,需要有资格才能进行开户。
  不过他也盯上了一个拥有1000倍杠杆的平台,准备开个户后,就在外汇市场中进行疯狂厮杀。
  要是早知道外汇市场杠杆这么恐怖,他又何必急着去找凌远合作呢,到时候钱赚的绝对足够花。
  只是现在合作已经定下来了,他也不好后悔,更何况,他也有种隐隐的期待感,亲手管理一支私募基金,会是怎么的体验?
  …………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能感觉到时间在流逝,却无法抓住时间,只能继续继续重复着每日的事情,时而祈祷着时间赶快去,时而祈祷着时间走慢点,让自己多享受享受。
  苏陆也陷入了这种境地,一方面,迫不及待地等着私募牌照的下来,一方面又慢慢研究着论文,希望每日的时间能够再慢一些。他翻遍各种书籍,同时借助万能梦的帮助,一个复杂到变态的数学模型便在他手中逐渐成型。
  不过距离完成,仍然需要很长时间,他需要做的,就是精心雕琢自己的这个模型。
  时间来到了十一月下旬。
  美国,哈佛大学。
  坐落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都市区的剑桥市,这座城市,和英国剑桥就是同名,而不是巧合。
  几百年前,哈佛大学的前身,哈佛学院在这里成立之时,当地的人们就希望这个小镇能够成为像英国剑桥那样的大学城,于是便以剑桥来命名。
  那会儿美国还没有独立,仍然是殖民地,因而剑桥大学在这里拥有着极高的名声。
  而几百年后,当年那些对哈佛学院给予厚望的人们估计也没想到,哈佛大学真的和剑桥大学齐名了,更没想到,后来还在隔壁成立了一座新的大学,叫做麻省理工学院。
  此时,哈佛大学数学系,一间环境幽静的教授办公室内。
  丘成桐教授坐在沙发上,七十一岁高龄的他,尽管已经被后人、弟子们时常建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