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女王登顶路[花滑竞技] >

第15章

重生女王登顶路[花滑竞技]-第15章

小说: 重生女王登顶路[花滑竞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再批评,心里暂记下这一笔。
  夜里,梅叶躺倒在大床上,大脑却兴奋得不行,也不想用梦境碎片,期待比赛,就像小学生期待郊游一样,纯然欢欣。梅叶起身,外放短节目音乐,在有限的空间里走位、舞蹈、跳跃。一曲毕,把考斯腾铺开,明天,它即将跟她一起登上舞台,那个期待已久的舞台。
  有黑幕又怎么样?
  被压分又怎么样?
  赢的只会是我。
  摆了一个大字,没有用梦境碎片,她沉入黑甜的夜。
  翌日,梅叶一身装扮十分简单,考斯腾是白色过渡到青色的渐变色的裤装,没有亮片、没有蕾丝花边,简单的堪比保暖内衣,但配上那头短发,淡漠的表情,随意一个甩头,潇洒清新得像个少年,连走路都有些八字。这位选手你怎么回事,没有走错赛场吧?我们这里是女单短节目比赛,谢谢。
  赛前6分钟热身,明显能感觉到有些选手在注意她,因为她跟旁边一身白、粉、嫩黄等裙装的选手格格不入。
  安娜一个滑步到她面前,刹车拉住她的手肘。
  梅叶疑惑脸:?不好意思我不会说俄语。
  安娜把她往自己方向一拉,魔掌一伸,梅叶浑身一个激灵,迅速撤退,想、想爆粗口。
  妈妈,这里有人耍流氓,她、她袭胸。
  安娜哈哈大笑,用蹩脚的俄式英语表示她是想确认一下梅叶的性别,不过还是没确认成功。
  梅叶:没胸怪我咯???
  一旁的阿芙拉也靠近,大笑,原来安娜这女流氓的性子在众选手之间也是知名的,还好花滑选手基本平胸,没什么豆腐可吃,不然她要被当变态抵制了。不过袭平胸听起来怎么变态程度不减。观众们只见几位选手在热身时公然聊天,可惜坐得太远了什么都听不到。当大屏幕给到三人时,她们就散开各自热身了。
  总之,这就是三位未来女单一线选手的诡异初相识。


第十七章 
  第一组第五人,基本是女单选手实力垫底的参赛选手。因而梅叶前面几个表演颇为寡淡,好几个选手三周跳空,场子都没热起来。
  她脱下外套,伸展了一下手脚。姚英闲接过外套,叮嘱道:“就当平常训练。”
  “那怎么行,要比训练更好。”梅叶应下,把额前的刘海往后撩了撩。
  “喂喂,比完再耍帅吧。”姚英闲不满道,“记得,用脑子滑。”
  梅叶眼带笑意,点头,走向她的战场。
  场上座无虚席,却能感受到视线飘忽在各处,没有专注、只有急切,要是手里有遥控器恐怕他们就要快进、跳过直到高潮部分了。
  喂,作为观众就好好看节目啊,这么想跳过吗,作为选手可高兴不起来。这种不受期待的感觉,真让人不爽啊。
  梅叶虽然在国内粉丝不少,但多半是cp粉和颜粉,有能力出国观赛的人并不多,因而在场的观众只有寥寥几个在期待她的表演。
  小花坐在观众席上,擦了擦眼镜,紧张地搓着双手,叮嘱旁边的助手好好拍摄,自己就可以专心看表演了,完美!
  翻了下粉丝群里的聊天记录。
  “嘤嘤嘤妹妹在莫斯科比赛,我等却没到场助威。”
  “穷学生无力支付机票。”
  “吸颜就满足了,感觉出国门拿奖牌无望。”
  “同颜粉,不过妹妹以后要是能去冬奥会赛场,倾家荡产也要买票看现场。”
  “哇哇哇,这是不是想的有点远了。”
  哼,一堆颜粉,没看过现场不知道妹妹有多强,以后一定用实力征服你们。
  音乐响起,是《ptine d’un autre été : l’Après…Midi》(另一个夏天的童谣:在午后),选自电影《天使爱美丽》,观众一听,哎呦这音乐我熟啊,这部法国文艺片在世界范围也颇有知名度,也不是常见选曲,顿时产生好奇心。
  裁判们一挑眉,这音乐,确实熟悉让人起好感,新鲜、有趣,但这选曲,又有一定缺陷,没有叙事性、没有画面感,只有零零碎碎的电影意象,又不宏伟,又不像肖邦那样经典,格局就小了,明明是新人选手,听都没听过,胆子却不小,他们一下子来了劲儿,跃跃欲试想挑刺。
  梅叶一甩臂,就起范儿了,像一阵清凉的风,在炎炎夏日、尤为沁人心脾。轻松一个结环步起手,蹬冰加速,自在的模样,仿佛周围观众都消失了,只她一人,拥抱迎面而来的风雪。
  怎么说呢,这位选手的姿态,未免太过于轻松了。身体高度倾斜,与冰面形成小于45°的夹角,如同一片叶子,在风中飘落,向东又向西。瞧着明明快摔倒了,又受到外力的支撑,偏要稳稳滑行,在冰面上留下一道又一道的弧线。
  放缓了速度,一套圆形接续步,以冰场的短边为直径画着美妙的弧线,一圈,又回到起点。用刃之深,核心力量之强,简直不该在这个赛场上见到,滑行功底与青年组选手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外行人也一眼就能看出来。大屏幕上显示的清清楚楚呢,别的选手换刃换足磕磕绊绊,左脚右脚互相妨碍、像要打起来,这个选手,简直让人感叹,真就如履平地?真就这么丝滑?
  观众们你戳我我戳你,互相示意,这位选手好特别。
  花滑这个项目跟别的运动区别就在于它的技术性非常强,意味着非常看天赋。有天赋的选手巅峰期来得极早,他们在十几岁就能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比如三周、四周跳。别的运动如同跑步、速滑,不仅需要技术也需要体力,一般巅峰期都在成年后,那时候他们的体力上升可以冲击更高的成绩。
  于是这种滑行就格外独特,更像是一名老将。不,这轻盈的姿态,飘逸的弧线,分明就是冰上精灵降临尘世,观众们目不转睛。
  “嘿,第一见到这么独特的年轻选手。”
  “她叫什么名字?”
  “好像是,叶、梅,来自中国。”
  “我就喜欢这样的,别的选手都把花滑搞得像杂技一样,只知道跳跳跳,滑行好才好看!”
  “我敢打赌她是今天的节目内容最高分!”
  裁判们纷纷点头,光这个滑行姿态,在冰舞选手中也是上游,在女单中可说首屈一指。在花滑比赛中,节目内容分包含五项:滑行技术、衔接过渡、表演、编排和音乐表达,每项满分10分。裁判们对滑行分已经有想法了,可以高于8分,至于其他,还是先压一压,看看这选手到了成年组的表现再说,这也是惯例。
  场中身影后仰,重心转向后腰,是躬身转,提刀。身影边缘绕出一圈圈青色残影,起身,接,贝尔曼旋转,后腰跟浮腿形成一个标准的水滴形状。场上掌声如雷,美丽的贝尔曼,永远是女选手吸引掌声的利器。
  裁判们点点头,不错,可以看出这位选手功底扎实,柔韧性也好,基础好的选手,职业生涯也长,这也是受滑联鼓励的表演形式。不过,怎么回事?节目都过了一半了,都是步伐和旋转,还没有看到一个跳跃,是错过了吗?这可不行,怪不得被分到第一组呢,光靠滑行、跳跃差可进不了自由滑。
  梅叶不知道观众和裁判心里怎么想的,她只知道重头戏终于要来了。短节目包括三个跳跃,两个单跳和一个连跳,节目后半段的跳跃有10%的加分,没错,她把三个跳跃都放到了节目后半段,毫不掩饰目的,就是冲着加分来的。
  钢琴声加快,梅叶踩着小跳步,脑里不断预演下一个动作。
  来了,左腿助滑,右臂后摆,右足点冰,冰花飞溅,腾空!
  是勾手三周跳(3Lz)!
  右后外刃稳稳落冰,向后划出一个弧线。
  不,还没有结束,还有一个后外点冰三周跳!
  再次起跳,收紧身体,旋转,落冰,梅叶微昂下巴,沉肩展臂,自然地接了一个乔克塔步。
  好轻松的一个33连跳!
  对花滑有点了解的都知道,世青赛的连跳水平基本都是3+2,还是3T+2T。3Lz已经是三周跳里除阿克塞尔跳最难的,选手们连单跳都难以保证成功率,更别说用在连跳里了。
  观众席中响起高高低低的尖叫,掌声四起,必须说,这个三周连跳赢得了他们的心。既有这么好的滑行、又有这么难的跳跃,不喜欢你喜欢谁,场上气氛顿时热烈起来。
  花滑比赛中技术分会实时给出,前半场的旋转和步伐虽然优秀,但分值并不高,屏幕上只显示了12。1分,这个连跳,虽有几个裁判压分,多数裁判执行分都给出了+1或+2的分,一下子为她加了12。39分,不得不说,跳跃真是得分利器。
  有几个裁判开始感到不对劲了,既有这么好的跳跃实力,为什么刚才不跳呢?难道,都留到了下半场?这是哪里来的心机选手,就这么明目张胆冲着加分来,不怕惹怒裁判,故意扣你节目内容分吗?这编排也太功利了!
  没等他们再思考,梅叶向后快速蹬冰,转身,吸气,双臂前甩接力,腾空而起。
  向前起跳,这是一个阿克塞尔两周跳。
  不对,这个高度,这个远度,一、二、三,三周半!
  这是一个阿克塞尔三周半(3A)!
  观众揉了揉自己的眼睛,没看错。没想到啊,世青赛上还能看到3A,这个跳跃全世界也只有寥寥几个女单能跳,被称为男单标准跳跃,又一位女单攻克了,在世青赛上。场上后知后觉,响起热烈的掌声。
  又是一段助滑,压步。
  梅叶把注意力从周围的喝彩声中收回,专注于自身,感受迎面而来的风,感受每一块肌肉的蓄力,感受自己的每一次呼与吸。
  音乐声一顿,来了。
  左腿长距离助滑,以弧线接近冰场角落,几乎要撞伤护栏,可她连头都不回一下,右足点冰,冰花飞溅,腾空!
  啊啊啊这个高度,简直要跳出护栏,观众们尖叫出声。
  一、二、三、四周!
  勾手四周跳(4Lz)?
  起跳的那一刻,梅叶就知道不对,轴有点向后倾斜,努力收紧,可是在空中调整太难了。果然,落地不稳,啪地摔倒,左肩直接撞上护栏。
  没有时间犹豫,她无缝衔接起身,跟着音乐滑起最后一段编排步伐。
  裁判有点懵,就很懵,心里浮现出一个又一个的问号。
  请问这是个男选手在滑吗?
  这滑速?这力度?这跳跃高度?
  是要起飞吗?
  这位选手没有走错赛场吧?
  这是女单世青赛啊。
  九位裁判中有四位来自美俄等体育大国,赛前早已交流过感情,心照不宣要互帮互助,此刻,他们都看到了对方目瞪口呆的表情。不是,这个表现,我们要怎么压分才能不显眼一点?才不会被发现,像俄国那两个蠢货裁判一样被罚禁赛?怎么看都不可能吧?不管了,这非要上4Lz,明显就是要算准了会摔,要拿周数分,有几人暗搓搓想判个存周,可大部分裁判还是给了足周。
  于是,屏幕上技术分实时上涨,3A和足周4Lz的基础分加起来足有18。1分,节目后半段加10%,纵使有几个裁判暗暗多扣了动作执行分,也拿到了19。35的分值。两个高分跳跃,屏幕上的技术分从24。49直接跳到了43。84分。
  满场欢呼,这个分数,破了世青赛短节目技术分纪录!别说青年组了,成年组技术分也很少过40分!就很夸张!
  观众们紧张地等待着她的节目内容分,屏幕一跳,吸引了全场的注意力。
  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