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海有龙女-第7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事儿就是需要杀鸡儆猴,先逮两个罚了,其他人自然就不敢效法。
女户出现后,开始有女子试着经商,自古以来士农工商,商人是最为卑贱的一列,可到了小女帝这却是个例外,小女帝鼓励经商,唯一要求便是,商人所缴赋税要比农民多,但这无可厚非,因为就利益上来讲,商人所赚的银子,比农民不知要多上多少倍。而今年户部发下公告减轻赋税,商人也在其列!
紧接着,便是新粮种与改良农具的施行,新一年春耕开始前,全国各地便颁发了来自小女帝的旨意,要求各地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农作物进行耕种,旱地不要种水稻,沙地也不要一股脑地种菜,大历开放海关,允许外商前来,工部便从高鼻深目的外商手中换到了诸如辣椒、马铃薯、番茄、花生等种子,经由工部试种,发现其产量大、易饱腹,且最重要的是,花生还能拿来榨油!
当下百姓一年难得见油水,用的都是动物油,便是买来肥肉煎出的猪油,平日哪里舍得吃,都得逢年过节。
如今却是有植物油了!
有了油水,哪怕是炒个青菜也能让人吃的舒坦!
工部最担心的就是,百姓们保守胆小,贸然推动新粮种,他们可能很难接受,甚至会引起反弹,于是玲珑小手一挥,户部尚书顿时流下了两行热泪——你们工部推行新粮种,为什么要我们户部承担???
玲珑的办法很简单:但凡是根据工部要求进行新粮种与新农作物种植的,免交一年赋税。
百姓们顿时沸腾了!
怕百姓们听不懂那些文绉绉的话,玲珑吩咐户部将消息下达到各州各县的童生秀才那儿去,因为人手有限,大历朝幅员辽阔,不可能由朝廷的人跑到各个地方去教百姓如何种植如何使用新农具,同时新的律例也需要向下传达,这需要一个过程,没有比读书人更适合的了。
当然,愿意听从官府派遣前往各个村庄进行宣传讲解的读书人,会得到官府的表彰。
嗨,不过是张盖了戳的奖状,但对读书人来说,这是上达天听的好机会,陛下的旨意,身为读书人能够代为传达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啊!那张奖状裱起来就能当传家宝!
有许多心怀天下的书生,本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经此一遭也成长许多。
根据地理环境更改农作物,再加上优化粮种产量少说翻了三四倍,待到丰收时节,田地里的硕果累累就是对玲珑最好的回报。
许多耕作了一辈子的老农捧着沉甸甸的稻穗热泪盈眶,今年还不用缴税,家里能顿顿吃饱饭,还能给婆娘买两匹花布,甚至能送脑瓜子聪明的孙子去县里读书!
玲珑对工部户部的要求,一开始许多大臣都觉得不可行,尤其是投靠藩王们的,觉得这小女帝简直就是在玩闹,让堂堂工部尚书亲自下地?太过有辱斯文!
结果等着看好戏的他们,如今脸疼得一匹。
减免了一年赋税的百姓们明显腰杆儿硬了,此外玲珑大力鼓励行商,又增添了国立商站,由户部指派,百姓们可到商站出售粮食水果布匹等物,再经由商站进行转卖,否则南方的果蔬与北方的毛皮调料,光是交换就是一大难事。
商站抽取一部分费用纳入国库,这些新部门的人员要求读书识字会算数,且要家世清白无犯罪史,先前进行的全国人口大普查便派上了用场,除此之外,每季度还有考核,若是玩忽职守中饱私囊,不仅要被开除,还要被记录在案,此后三代不得科考。
因此入选国立商站的人都非常谨慎小心,对待老农的态度也非常好,听说户部会派人伪装成农民的样子前来卖货进行考察,万一态度不好被抓了,那可是要治罪的!这可是份肥差!
百姓们卖货卖多了,就发现在商站工作是件大好事,除却薪资高外还受人尊敬,但衙门要求得读书认字会算数才能进去,他们这些大字不识的一辈子也没那机会。
自己在地里刨活刨了一辈子,难道以后子子孙孙都要刨活?!
横竖今年余钱不少,倒不如送了家里孩子去读书,不求读个功名出来,能进商站工作也是好的!
就这样,衣食无忧的百姓们无需朝廷鼓励便追求起读书认字,对下一代的教育也逐渐有了要求,此时玲珑再派人一宣传——百姓们见女子也能入商站,更是激动不已!
小女帝登基三年,大历朝几乎改头换面,最明显的就是街上基本见不着乞丐了,因为贫穷吃不上饭而卖儿卖女的也非常少,百姓们气色极好,身上有肉红光满面,他们可没有大臣那种酸腐性子,谁让他们吃饱饭穿暖衣服,他们就服谁!
玲珑又不是那种做好事不扬名的人,她生怕自己在民间名望不够高呢!
民心所向,她倒是要看看那三个藩王还想怎么跟她争这江山。
就连朝中对玲珑颇有微词的官员们也闭口不言了,他们能说什么?如今工部户部二位尚书对陛下大为推崇,谁要是说陛下一句不好,这两个老头都能把你生吃了!
可女子进商站工作,还是有臣子在早朝上提出了抗议,认为女子抛头露面太过不妥,女子经商更是荒谬云云。
玲珑淡定地听他放完了屁,慢悠悠地问:“照卿家的说法,朕岂不是也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朕这天天上早朝见你们这群男人,怎么着,朕也成水性杨花的女人了?”
那臣子吓了一跳,这才意识到龙椅上这位陛下也是女儿身!
实在是这三年来,除却专横一点霸道一点任性一点不按套路出牌一点……外,玲珑表现的比历朝历代明君都不差,大家险些忘记她是女子了。
“都什么年代了,你还不给女人活路了?”玲珑把玩着自己左手拇指上的翡翠扳指,这三年来她生得愈发好,周身贵气令人不敢直视,同时揭人老底的本事也越来越强,之所以能把朝廷变成她的一言堂,主要就是因为她掌控的消息太多……“朕若是记得不错,卿家当时寒门贵子,十年寒窗才有今日这一身蟒袍。”
“是……是。”
那人跪在地上发抖。
玲珑慢条斯理道:“这年头养个读书人可不容易,朕听闻,卿家的老母亲绣花赚银子为卿家攒下入京赶考的银子,又要自己去买布买线,又要自己拿着绣品到处出售,抛头露面终日见外男,以卿家的逻辑来讲,岂不是生性淫荡该浸猪笼才能平愤?”
她语气轻飘飘的,那臣子却吓坏了:“陛下!陛下臣——”
“朕知道你是出了名的孝子,只是你别忘了,你的母亲不仅是你的母亲,她还是个女人。你有妻有女,对她们也是如珠如宝,缘何就要苛刻别人家的母亲妻子女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你若是不懂,不如回家好好读读书再来。”玲珑神色冷淡,“罚俸半年,你可有异议?”
“谢主隆恩,谢主隆恩!”
他深知罚俸已是最轻的了,严重些陛下能直接派人把他给丢出金銮殿革职永不录用!
其他人安静如鸡,不满女子入商站的人不少,但谁也不敢提,毕竟谁也不想被揭出黑历史……
下朝后,胡秀禾笑眯眯的:“陛下今日怎地没赏那位口无遮拦的大人几板子?”
玲珑瞥他一眼:“那人就是个二百五,他家中老母与娘子都性格彪悍,朕不揍他,他回去后被老母娘子得知,少不得要被掐耳朵痛骂一顿。”
更别提那还是个孝子,老母亲一顿臭骂,他怕是能蔫个大半年。
十四岁的玲珑已长成少女模样,个头也窜了不少,不过同秦枭比起来就……嗯……
秦枭跟随玲珑三年,早已对她心服口服,私下里这位小女帝没什么架子,他与胡秀禾乃她心腹,也能自在调笑两句。眼看小女帝又跑到自己面前蹦蹦跳比高度,秦枭忍俊不禁:“陛下已经长得很快了。”
是啊,从秦枭肚子,长到秦枭胸口了。
见玲珑颇有些垂头丧气,秦枭道:“陛下,齐地暗探回报,齐王又开采了一座铁矿。”
玲珑听了,冷笑道:“是啊,开采铁矿,上缴朝廷的只有一半,另一半去哪儿了?”
改良农具的推广少不了铁,要铁就少不了铁矿,齐地矿山多,可到如今铁仍旧不够,一座矿山的产量该多少,常人兴许没数,玲珑却清楚得很!“那老东西坐不住了。”
三年时间已过,齐王世子还留在京城,可远在齐地的齐王却遭了大罪,他原本一共有三个儿子,嫡子为世子,最得他看重,可因为嫡子留在京中为质,明眼人都知道是回不来了,于是他那两个庶子就起了取而代之的心思,互相算计下,一个嗝屁,一个在嗝屁的路上,眼看活不成了,这样的话,齐王就只剩下一个儿子!
他能不着急吗?!
当然,那两个庶子之间你死我活,也少不了玲珑的人在其中推波助澜,想让两个人交好不容易,交恶还不简单?
齐王在十来年前曾坠过马,虽然活了下来,却没了再做爹的能力,因此对三个儿子都很是看重,如今死了一个,另一个还快死了,只剩下全须全尾的世子在京城,他不想后继无人,就得想法子把世子捞回去!
而玲珑当然要给他这个机会。
私藏铁矿私造兵器,足够齐王喝一壶了。
吴地如今已并入版图,秦策便为吴地指挥使,而玲珑对齐地垂涎已久——哪个皇帝会嫌矿山少呢?
“是时候给齐世子透点口风了。”玲珑意味深长地道。
秦枭跟胡秀禾都是心思玲珑剔透的人儿,无需她多说便知其中意,不过这一次,玲珑不需要他们去做这件事,而是吩咐给了陆宥。
三年过去,陆宥已官至正三品督查御史,是隶属于玲珑的直线官员,这官儿,言简意赅地说,就是孤臣,是专门拿来得罪人的,基本上当了这个官儿,想拉帮结派比登天还要难。陆宥此人,就后世历史来看,他行为狠辣杀伐决断,不失为一位明君,可他确实是有真本事的人,察言观色的本事堪称一流,用来做督查御史再好不过。
玲珑用他,却不信他,此人天生反骨,不甘屈居他人之下,因此秦枭与胡秀芝能做她的心腹,陆宥却始终不能。
但她对陆宥却大方放权赏赐不断,没办法,陆大人是玲珑的忠实追随者,无论玲珑提出什么理论,陆宥都坚定不移地站在她这边,这里头真情假意各有几分玲珑不知道,可她喜欢陆宥这种态度。
如果他是装的,那最好就装一辈子。
秦枭光明磊落,有些事儿他做不来,胡秀禾虽然心机深沉,大局观却又不足,惟独陆宥兼具两者之短处,对此人来说,只要能达到目的,便可不择手段。
由他去算计齐世子,简直是再好不过了。
就先拿齐王开刀吧。
第734章 第六十二片龙鳞(六)
女帝继位后四年; 齐王世子夜逃京城; 齐王拒遣世子回京; 满朝哗然; 齐王修书一封前来告罪; 却只字不提世子不得皇命私自返回封地一事,女帝大怒; 着骠骑将军秦枭率十万精兵攻打齐地,诛杀齐王世子; 活捉齐王。
女帝留了齐王一命,将其圈禁于皇陵; 齐王府其余人等尽数流放; 躲过杀头大罪。
一时间; 百姓无不赞女帝仁义。
后胶东王主动上书请求收藩; 携家眷前往京城,因封地回收; 女帝改封胶东王为安王,并赐下王府与赏赐,安王感激涕零。
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