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红楼]养女送子 >

第206章

[红楼]养女送子-第206章

小说: [红楼]养女送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本是个主张温和教育的人,但在看到成绩的那一刻,他非常想要拿着藤鞭将自己的学生狠狠地抽上一顿。
  但等看到学生们不用自己教育,就一脸大受打击的模样,国子监祭酒又忍不住心软了。
  他叹了口气,对所有学生道:“你们一定要多努力啊,不然不但下次乡试你们会被人压到头顶,就连下次会试,你们怕也只能被女学的学生死死地拦在身后。”
  国子监祭酒本能地想要以性别激励学生,让他们生出竞争之心。
  但在说话之前,突然想到了简惠贞的话,脑海中突然浮现出那些姑娘们在教室内埋头苦读,哪怕学校进了外人也完全没有抬头看热闹的画面。
  他顿了顿,将已经溜到嘴边的话给咽了回去。
  作为国子监祭酒,他若挑起两所学校学生的性别对立意识,以后这些学生受他影响,只怕会对那些姑娘生出不好的印象,以后在朝堂上也无法公平公正地对待她们。
  想到这儿,他只是勉励了学生几句,便直接转身离开了。
  学生们看着国子监祭酒的背影,只以为他是真的失望了,一时间面面相觑,心里也颇不是滋味儿。
  这本来只是两所学校私底下的考试而已,但国子监的学生回去之后,难免与家人提及,家人又忍不住向其他亲朋好友说起这件稀奇事儿,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最后这件事竟然传得整个京城都知道了。
  人类本质都是慕强的,女学的学生一次能考出好成绩,其他人还能嘴硬,说她们只是运气好。
  可第二次第三次考出好成绩后,哪怕最顽固的人,也不得不说一句,“那些姑娘们可真是厉害了,巾帼不让须眉”。
  一些思想更开明的人,甚至已经生出了,女子若是得到机会,绝对不会比男子做得差,甚至可能比他们做得更好的想法。
  但拥有这样想法的人到底是少数,这样的说法也并未传扬开来。
  但等考试次数多了,女学的姑娘们每次也都拿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成绩之后,类似的说法,就渐渐流传开了。
  若是有人觉得说这些话的人身份不够,国子监与寒山书院的学生还会站出来反驳那些人的话。
  因为拥有一个好祭酒,好院长,所以两所学校的学生对女性并无寻常男子一般的轻视与鄙夷,因为时常与女学交流,两所学校的学生对女学的姑娘们的处境也有了一定认知——
  只要想到她们是下定了怎样的决心,才会抛弃一切进入女学;是突破了怎样的艰难险阻,才得到了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又是因为怎样不要命的努力,才得到了如今的成绩……
  这些男学生们就听不得其他人对这些姑娘们的诋毁,甚至他们自己谈起女学的学生时,都充满了钦佩与仰慕。
  简惠贞知道这些事后,才慢慢懂得了林柳想要促成几所学校交流的真正目的。
  只有了解,才能体会对方的不易;只有了解,才能拉进彼此的关系;只有了解,才能打心底地将对方当做一个与自己地位相等的“人”,而不是一个空泛的“女学学生”。
  当足够了解之后,国子监与寒山书院的学生,自然不会再将女学的学生当做抢了他们资源的敌人,而只会将其当做更友善的竞争者。
  听起来似乎没用,但等到这些人进入朝堂之后,他们能起到的作用将会是巨大且无可比拟的。
  甚至于,他们哪怕什么也不做,只要在林柳提出改变女性地位的相关法律的时候保持沉默,不反对,这就已经是极大的帮助了。
  意识到这点后,简惠贞对几所学校的交流,也变得积极起来。
  少年总是怀春,这过程中难免生出一点点的桃色意外。
  就在简惠贞以为,自己即将迎来这样举措附加的小麻烦时,她却意外地发现,那些让人怦然心动的躁动很快就平息了。
  没有掀起一点儿波澜。
  简惠贞有些意外,忍不住找到那位与国子监的学生彼此有意的学生,询问原因。
  她以为,可能是两人之间的感情受到了家长们的阻碍。
  但事实却是—……
  “校长,我还要考科举呢,暂时不打算成婚。”
  那姑娘眼底浮着几分黯然,但更多的却是让人为之心折的坚定,“我好不容易才得到了一个不用困在后宅,不用相夫教子,将自己所有时间与精力都交付在丈夫与孩子身上的机会,怎么可以半途而废?”
  简惠贞愣住,有些心疼地看着她:“他不愿意你成婚之后,继续科举吗?”
  那姑娘笑着摇头:“没有啊,他是个很好的人,也同意我婚后继续科举,甚至入朝为官。他说,若是我们两个能一起站在朝堂上并肩作战,也是一桩美谈。”
  简惠贞有些不懂:“那为何……”
  姑娘低头,语气有些失落:“因为他说,想要先生一个儿子。”
  简惠贞愣住,忍不住低头摸了摸自己的肚子。
  姑娘并未发现简惠贞的动作,继续道,“他将怀孕生子想得太简单了,也将生儿子想得太理所当然了,将照顾孩子想得太容易了……”
  她并未怨怼,只是陈述事实。
  男人不需要生育,不需要照顾孩子,本就对生育的困难无法感同身受。
  姑娘抬头笑道:“我母亲十五岁嫁给了父亲,生了两个女儿才得了一个儿子。但等弟弟出生,母亲也油尽灯枯,在弟弟两岁的时候就撒手人寰了。我不想重复母亲的老路。”
  简惠贞想起来,这姑娘会义无反顾地进入女学,正是因为她父亲与继母想要将她嫁给一个老头子换彩礼,好给儿子娶亲。
  她心疼地抱了抱姑娘:“错过了这一个,你以后还会遇到更好的人。”
  许是有这位姑娘的前车之鉴在,原本还有些躁动的女学才会那么快就恢复了平静。
  所有人卯足了劲儿地想要更进一步,彻底将男女之事抛在脑后。
  其中又尤其以甄英莲最为努力——
  以前父亲劝她的那些话,她尚且不能完全理解其中深意,但当身边出现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英莲才终于明白,自己想要为了母亲妥协的想法,到底有多可笑。
  一旦成婚,她就真的没有其他选择了。
  英莲以前就努力,如今更是将所有空闲时间都用在了读书上面,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
  恰在这时,黛玉终于抽出空来,将自己之前参加恩科用的那些书籍笔记以及学习资料,全都给英莲送了过来。
  黛玉是朝廷官员,又是女子,当年恩科还在那么多人的竞争中考中了探花,她在女学的这些学生当中,完全是偶像一样的存在。
  听到她来,原本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的姑娘们全都围了过来。
  听说她是过来给英莲送科考资料的,一个个对甄英莲充满了羡慕嫉妒的情绪——
  如今林家也算声名远扬了,不单单是出了一个女皇帝的缘故,还因为林家的几个孩子全都有了出息。
  长子林松(龟龄)虽然不在京城,但在外推广土豆红薯等作物非常顺利,几乎没有听到什么波折,显然他做得非常好,只要土豆红薯推广全国,他定然可以回到京城,官职绝对也会三级跳。
  幼子林桦(猫寿)刚入朝为官就被委以重任,跟着季崧与工部尚书修建水泥坊,并靠着自己的知识积累,成功改造了高炉,大大缩短了水泥坊的建造时间。
  二子林柏(鹤年)虽然没有传出什么名声,但其当年科举也是考中了小三元与解元的,相信只要他之后继续参加科举,极可能超过他的大哥,拿下连中六元的壮举。
  三子林椿(鹿岁)与其他几个兄弟相比,略微显得不务正业,但他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为林家积攒了大量的财富。不说其他,仅仅只是书肆与林深见鹿都让他日进斗金。
  没人知道他到底赚了多少钱,但从他第一个出头认捐,并直接认捐了一条长达两千千米的水泥路就能看出来,他这些年赚的钱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哪怕只是为了他的钱都有不少高门贵女想要嫁给他,何况他还有出众的家世和家人?再者他自己也不差,虽然从未考中过第一名,但他若是参加科举,也从未落榜,只要他想,定然可以入朝为官。
  不过这些人对女学的学生来说,并无太大的吸引力。
  最让女学的学生关注的,还是林家除了林柳之外的另一个女儿,林桃。
  她参加了第一次恩科,并直接在会试就拿下了一个不错的成绩,之后也不曾骄傲自满,反倒回家用心苦读,并成功在殿试的时候夺得了探花之位,给所有女人都涨了脸。
  盛蔓虽然拿了状元,但一来她年纪更大,积累更多,二来她如今又是三所女学的祭酒,所以所有女学生都是将其当做长辈看待。
  反倒是黛玉,因为年纪与女学生们相近,更让她们觉得佩服。
  这样一个人,却给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送资料,哪怕得知英莲的父亲曾是黛玉的老师,两人也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地长大,也让她们忍不住生出羡慕的情绪。
  好在大家都没什么恶意,只是随口表达一下自己的情绪。
  英莲却有些害羞,忍不住向黛玉征求意见:“黛玉,女学什么都挺好,老师好,夫子好,学习氛围也很好。但因为大家的家人都没办法给我们提供帮助,我们只能自己埋头苦学,科举书籍与前人笔记资料等还是有些缺。”
  黛玉愣了下,笑着开口:“英莲是想说,可不可以将这些资料借给其他人吗?当然可以,我既然将资料交给你了,你想怎么处置都没问题,只要你不要闲置了就好。”
  此话一出,在场所有姑娘都忍不住欢呼起来。
  正如英莲所说,女学什么都好,唯一的问题就是学校开办时间太短,没有积攒下太多的学习资料。
  乡试之前的考试还好,因为考试范围比较窄,又都是市面上比较常见的书籍,再加上学校老师们的讲解,与其他两所学校也没有太大差距。
  但乡试及之后的会试殿试,就很考学生的积累了。
  因为这三场考试的内容,更需要学生博闻强识,积累丰富,没有学富五车,那是非常容易出现不知道考试题目这样荒谬的问题。
  但女学的学生吧,要嘛就是为了逃脱家人的种种不如意的安排,所以才会到女学读书,想要靠自己改变命运——
  这种情况下,就算家人中有人考过科举,也不可能为她提供任何支持。其中代表,就是傅秋芳。
  不过傅秋芳运气好,得了京兆府尹的好心支持。
  但京兆府尹将书籍资料交给傅秋芳,并未准许她将资料扩散。毕竟人家当初就说了,这些资料他以后还要留给自己的孩子,若是被扩散得人尽皆知,实在辜负京兆府尹的一片好心。
  ——这年头的学习资料,那都是自家的不传之秘,可以当做传家宝一直传下去的。
  除了这种,便是家中虽然有钱,却在科举方面没有任何建树,家中男丁又不成器,本就希望通过女儿科举出仕改换门庭。这种情况,家人就算有心也无力。
  女学如今唯一流传的资料,还是英莲拿出来的她父亲与弟弟科举时用的。
  若是黛玉真的准许将这些资料让其他人参考,女学这最后一块短板,也都被补齐了。
  毕竟林家本就是书香世家,哪怕不看祖上的学习资料,只是林海并龟龄几姊妹的就已经顶得上好多人了。
  黛玉掩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