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红楼]养女送子 >

第211章

[红楼]养女送子-第211章

小说: [红楼]养女送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主意打到了我女儿身上。”
  “他们、他们想要将我女儿嫁给家族旁支最出息的那个人,也即是如今考中进士的那个读书人。”
  简惠贞不敢置信地瞪大眼睛:“他们想要将你女儿嫁人?她才多大?”
  她低头看着默不作声的小姑娘,在心里估算一下——
  哪怕是现在,最多也不过十二三岁吧?
  可事情显然不会是今年发生,至少也是林柳登基之前。而距离林柳登基,也已经有好五六年了!
  简惠贞面色铁青:“一群畜生!”
  金雯雯眼眶泛红:“我知道的时候,小乐已经被送到那人家里,甚至已经拜堂成亲,马上就要送入洞房了。若非我去得及时,小乐……”
  “但就算这样,小乐也被吓到了。事情过去几年,她除了和我待在一起的时候会活泼一些,其他时候就跟木头一样坐着不动,至今没有开口说过话。”
  简惠贞心中酸涩,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才能安抚这位伤心的母亲。
  金雯雯却很快调整好了心情,笑道:“虽然之前朝廷规定,法定成婚年龄是二十二岁,但之前的婚事同样会被朝廷承认。我女儿与那个人……是有婚书的。”
  所以金雯雯才想要压住对方一头,这样对方才不敢提起此事。
  但现在……
  金雯雯咬牙:“我一定要考中进士,不但要考进士,我还要入朝为官,我一定要彻底解决掉我女儿身上的隐患。”
  简惠贞欢迎每一个女子到女学读书,也希望每一个女学生能在朝堂上占据一席之地,但当金雯雯说出符合她预期的决定时,她却怎么也笑不出来。
  若是可以,金雯雯应该不想要当官吧?
  明明她更想做的,只是一个母亲而已。
  简惠贞深吸一口气,点头道:“你女儿喜欢哭闹吗?”
  金雯雯茫然摇头,苦笑道:“我倒是希望她能哭一声,可事实却是……她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开口了。别说哭闹,就是阿娘,她都不曾喊过一次。”
  简惠贞伸手拍了拍金雯雯的肩膀:“若是这样,你直接带着你女儿一起上课吧,我会让人在你的宿舍多安排一个床位,让你们母女可以生活在一起。”
  金雯雯情况特殊,确实不好将两人分开。
  金雯雯喜极而泣,正要跪下磕头道谢,被简惠贞一把抓住:“虽然我前半生受了不少人的跪拜,但你还是算了,我担心折寿。”
  她笑了笑,亲自给金雯雯母子安排了住处。
  此事很快传入林柳耳中,她得知此事后,让人打听了那位道德败坏的人面畜生到底是谁。
  等发现对方只是同进士,正等着朝廷安排官职后,林柳大笔一挥,直接将人送去了龟龄身边,同时附上一封书信,让他仔细盯着那人,一旦抓住对方什么把柄,直接从严处置。
  金雯雯的遭遇也给林柳提了醒,让她意识到,有些事情她能慢慢等,但这片土地上,正遭遇着不幸的女性却等不得。
  于是在之后的大朝会上,林柳直接提出了立女户,并承认女性的合法继承人地位一事。


第121章 
  准许女子自立门户一事毫不意外地受到许多人的反对; 尤其是其中提到的,准许寡妇自立门户,此后单独一支; 不受夫家宗族管辖一事,引起了轩然大波。
  但反对理由,却并无多少。
  除了一个祖宗礼法、不合规矩外; 就只剩下寡妇若是可以自立门户,以后只怕不会有寡妇再嫁一事; 这对人口的增长没有半点儿好处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了。
  林柳当时就笑了:“祖宗礼法?若是朕没有记错; 先秦时期就有立女户的传统?若说违背祖宗礼法,那也是之前几个朝代的皇帝做的,与朕又有什么关系?”
  “至于阻碍人口增长?”林柳脸上的笑容更大了; “你们说出这话之前,能不能好好想想; 在朕废除贞节牌坊之前,有多少寡妇再嫁?你们倒是说说; 到底是守寡的人多,还是再嫁的多?”
  朝堂一片寂静。
  但要他们就此同意; 显然是不可能的。
  可惜林柳并非一个人,明白她的诉求之后; 林如海并盛蔓等已经成功爬上更高位置的女官们,全都站了出来。
  虽然女性官员人数比之前多了,但比起其他人到底还是占少数。
  但谁让,有不少人对林柳提出的后一个想法非常感兴趣; 担心否定了前一个; 会连带着让第二个提议流产的人呢?
  让女子也拥有继承家产的权利; 对不少人来说; 简直是不可拒绝的诱惑。
  虽然古代讲究多子多福,但孩子的夭折率也相当惊人。
  因为饮食与生活习惯等原因,其实很多人家里都没有多少孩子。
  比如,若是没有林柳这个变数,林家最后只会剩下黛玉一根独苗,甄士隐也只有英莲一个女儿。
  哪怕子嗣繁茂的贾家,那一大家子人看着多,其实一家子也没几个孩子。贾赦只有贾琏、迎春和贾琮三个孩子,还都是不同的母亲;贾政孩子多一点,但最后也只剩下了宝玉探春和贾环,最多再加上一个孙子贾兰。
  可女儿是没有继承权的,一旦父母去世,一部分上交族内,一部分上交朝廷,家产能到女儿手上并不算多。
  不单单是家里只有女儿的人家对这一个提议感兴趣,就连那些家里只有一根独苗的,也对其无法拒绝。
  若是可以,谁又不希望自己攒下来的家业,传到自己孩子手上?
  所以那些反对立女户的越是吵,越是发现,自己身边的支持者越来越少。
  所以他们的声音也越来越小,慢慢地,只能偃旗息鼓。
  但林柳想要直接颁布一道圣旨,显然没那么容易。
  之后又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拉锯战,朝中官员就林柳的两个提议进行拆解商议,最后才将两个提议敲定下来。
  既然已经敲定最后结果,林柳便直接将其当做政令,记录在邸报上发布全国,同时修改法律,将这两条写进法律,让人再也无法否认。
  担心这两条法律颁布之后,会引起不少人的反对,鹿岁与鹤年两兄弟再次合作,发布了一系列与这两条法律相关的新闻与话本儿,同时通过炒热度,掀起舆论,成功将反对意见压了下去。
  接连几次,林深见鹿都非常及时地对朝廷颁布的法律积极应对,报纸的读者中自然有人发现了报纸与朝廷之间相辅相成的消息。
  鹿岁老板的身份虽然没有大肆宣扬,却也不曾隐瞒。
  这些猜到报纸与朝廷有所联系的读者们随便一查,便得知了鹿岁事书肆老板的消息。
  这下,书肆是为朝廷做事的消息就再也瞒不住了。
  文人清高,不少人都对鹿岁的行为嗤之以鼻,认为他将报纸当做工具为朝廷发声,为朝廷做事儿,报纸已经不纯粹,变得不干净了。
  鹿岁:“……”你才不干净了!
  这批人清高自傲,希望能有自己的一份净土。林深见鹿做不到,他们自然想要另外找一个地方。
  哪儿来这样的地方呢?
  当然是自己建一个!
  这群人当中不乏有钱人家的少爷、老爷,所以办报纸的钱财还是拿得出来的。
  虽然因为没有成熟的活字印刷术而没办法扩大经营,但他们本意也是圈地自萌,倒也没人在意生意,反倒是倒贴钱也想将这份报纸办下去。
  这群人齐心协力又不差钱,这份报纸最后倒真的一直坚持到了最后,并未半途倒闭,还因此积累了一小拨儿死忠。
  可这样的人到底是少数。
  大部分人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不但没有生气,反倒放心了——
  这份报纸实在嚣张,不但妄议朝政,还时常借着话本儿、诗词歌赋、散文等文学体裁作品映射朝政,稍微聪明点儿的人都知道,这样的行为有多危险。
  如今知道背后老板事鹿岁,是当今皇帝的弟弟,他借着报纸做的所有事情很可能都是出自皇上授意,皇上本人甚至也可能经常翻阅报纸,对报纸上的内容并不反感……
  担心?不存在的!
  一些想要与统治阶层对话,想要对皇帝发表自己意见的文人们,反倒因此找到了乐趣,一个个写诗作文的兴趣猛然上涨,书肆收到的投稿也如雪片一般纷至沓来,几乎要将书肆的每一个角落都挤满。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科举出仕,就算科举出仕,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见到皇上,参与对整个国家都有影响的治国政策。
  但“齐家治国平天下”,却是每一个读书人的终极理想。
  所以得知这份报纸背后站着的人是当今皇上,其中不少文章举措都是出自皇上授意,皇上极可能关注了每一份报纸的内容之后,许多读书人对这份报纸的热情空前高涨。
  自己的文章和言论会被皇上看到,极可能还被皇上采纳……
  这样的诱惑,又有多少读书人能挺得住?
  就算不谈理想,寻常人只是想到,若是自己的文章被皇上看中,升官进爵不正在眼前?
  因为这阵给文章投稿的风潮,林柳在民间的名声都空前提高。
  同时,所有人对林柳颁布出来的政策法令,也比之前关注更多。不少人还试着给报纸投稿发表相关言论,但因为报纸有专门的审核审查,自然也是夸奖的多,抨击的少——
  稍微敏感点儿的读书人都已经学会,从报纸发表的相关文章内容与数量,窥测朝廷态度了。
  像是这种虽然抨击的少,但确实存在的内容,本身就代表了朝廷的一种讯号。
  报纸这边闹得满城风雨,但因为局面尚在控制中,林柳倒是没有太过注意。
  她比较关注的,是季崧与猫寿、工部尚书三人的回归。
  是的,三人在外建造水泥工坊完毕,已经提前两个月发来消息,说事已经出发回京。
  算算时间,也就是最近回来。
  除了这件事,林柳最关注的便是贾蔷从海外带回来的那批真正的科学家,以及他们的发明创造,还有……
  蒸汽机。
  林柳刚刚会见到蒸汽机的时候,还是试图自己拆开组装,或者靠自己改良,然后运用到生活与工作当中。
  但如今的蒸汽机实在太过简陋,与林柳知道的那些完全不是一回事儿,而林柳自己也不可能去背一整个蒸汽机的内部构造,又是最后的结果就是,她只能看着巨大的蒸汽机瞪眼。
  相比较林柳都没办法,只能等着猫寿回来看能否带来改进意见的蒸汽机,林柳与那些科学家、数学家还有发明家们的关系,倒是非常融洽。
  毕竟是在现代生活过的,语言肯定没有问题。
  而一个在现代生活几十年的人,对如今尚在萌芽的现代数学与科学,乃至于各位发明家的发明创造,都能提出超前且合适的意见,往往能让这些人茅塞顿开。
  于是林柳很快就被这群人引为知己,自己若是有什么发现,或是遇上了什么困难,也很乐于告诉林柳。
  林柳也没有辜负他们的信任,完全按照之前所言,只要他们有所发现,为了获得相应的知识,也都愿意支付一笔赏金,或是其他财物。
  比如,房子。
  一所完全属于自己的房子,是会让人不自觉地产生归属感的。
  当那些人中的小部分真的靠着自己的发明发现,成功获得了一所房产,而不是受到宗教与当权者的迫害之后,这些人研究发明的热情空前高涨。
  虽然研究发明是他们的理想与喜好,也是他们准备奉献一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