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轮回之修魂2-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他们想来,只要五皇子成功的当上了下一任皇帝,那这笔欠款不就一笔勾销了吗?
这样一来,甄家每年能给五皇子提供多少钱,就看甄家和主管盐政,织造,茶政等的官员之间的互相博弈了。
碰到那些惧怕甄家或者被利益收买的官员,那甄家可以说是为所欲为的,那么能拿到的银钱就多了去了。
这种官员虽然很容易出事,最终杀头抄家的也不少,但是流水的官员,铁打的甄家。
也许是皇帝对甄家老太太的情分太深,他看待甄家的时候总有厚厚的滤镜,所以杀了那些贪官,案子便算是了结了,总没有波及到甄家身上,弄得甄家越发的大胆。
另一方面,朝廷的亏空很大,皇帝也很需要每年的那一笔盐税,他的明君思维不允许他坐视江南糜烂,所以他派了林如海这个心腹来管理盐政,也派了其他的心腹放在江南重要的位置上,用以钳制甄家。
从林如海成为盐政官员以来,虽然甄家还能得到一些便利,但比起以往可差得远了。可甄家也知道前些年做得太过分,这林如海也是因此被皇帝特意派来的,所以甄家暂时还不敢拿林如海怎么样。这不是忌惮林如海这个盐政御史,而是忌惮林如海背后的皇帝。
甄家能够暂时容忍林如海,五皇子可容忍不了的。
自从林如海成为了盐政御史以来,他每年收到的银钱少了许多,这在他看来就是林如海在和他作对。
因此他传信甄家,让甄家给林如海一些教训。
甄家这就犯难了,一方面他们担心动了林如海激怒了皇帝,另一方面,五皇子是甄家的希望,他们自然也不希望违背五皇子的意思,让他对甄家生了芥蒂。
于是甄家主和心腹商量了一下,他们决定不对林如海本人动手,而是对他的内宅动手。
皇帝关注着林如海,总不至于连他的老婆孩子一起关注。
而林如海死了独子,算是绝了后,对他的打击不可谓不严重,这样对五皇子也算是交代的过去了。
是的,甄家打算对林璟动手,却没有打算连上贾敏一起。
贾敏毕竟是贾家之女,除了甄贾两家的交情之外,甄贾也知道皇帝对贾代善还是有几分情分的。虽然贾代善的两个儿子都不争气,没有什么作为。可若是甄家直接对贾代善的闺女动手,难说会不会引来皇帝的关注。所以甄家对贾敏还算是手下留情了。
至于黛玉,在甄家看来就是个不能传宗接代的女娃,动不动她根本不重要,所以直接把她忽略过去了。
林璟猜测,原本的情节中贾敏之死,大概一方面是她本来就体弱多病,另一方面是则独子去世造成的严重的精神打击。双重作用下,贾敏才渐渐病重,然后一病而去了。而贾敏之死,其实并不在甄家的预期之中。
甄家收买的林家下人,大部分都是起个辅助的作用,比如传个消息,或者打个掩护。唯有贾敏身边的陪嫁刘嬷嬷是个重要的人物。
因为甄家收买这个刘嬷嬷,并非付出银钱就足够了。
身为贾敏身边的管事嬷嬷,刘嬷嬷也是见过世面的,收过的各种赏赐并不少。她并非是区区银钱可以收买的。
所以甄家收买她的方式,是给她的独子一个锦绣前程。
其实贾敏对刘嬷嬷真的挺不错的,早早放了她儿子的身契,让他能够不再当下人,而出去当一个良民。
刘嬷嬷的儿子也是从小读过书的,可惜没有什么天赋,也没有考出什么功名。只得靠着刘嬷嬷存下的银钱,在外面做些小买卖,有林家这个靠山,在平民百姓中还算是衣食无忧,过的很不错的。
刘嬷嬷原本应该感到满足的,可是甄家提出会给她的儿子捐个官,县令做不了,但是在江南这个地界上,一些不重要的小县城的县丞或者县尉,甄家还是能够安排的。
这一下就让刘嬷嬷动心了。
现在她的儿孙虽然衣食无忧,但她渐渐老了,早晚有一天会回家荣养,和贾敏的情分就会渐渐薄了。等她不在了,将来她儿孙还能不能靠上林家,也说不准。
如果她的儿子能当上县丞或者县尉,哪怕一辈子不能升迁,那家里的门楣也是不同了,将来孙子孙女能结到亲家也至少是低级官吏了。一代代人下来,只要有子孙能考出功名来,再有亲戚的帮扶,不怕家族不能越来越兴旺。
甄家还说对林璟动手,并非是甄家自己的意思,其实是京中的贵人皇子的意思。这林家得罪了皇子,那是长久不了了,早晚要遭殃。如果刘嬷嬷不听他们的,那么将来只会跟着林家飞灰烟灭。
再说如果对健康的大人动手脚,那还容易引起别人的怀疑。
但是对容易生病和夭折的孩子动手,那简直再容易不过了,都不需要使用什么毒药,只要在小孩睡着之后掀开他的被子,晚上打开他卧室的窗户让他吹冷风,让小孩子多生几场病,身体病弱之后,很容易就夭折了。
做得巧妙的话,根本不会引人怀疑,刘嬷嬷有很大的可能不会暴露行迹。
她能获得很大的好处,小心的话又根本不会有什么处罚,这样的事由不得刘嬷嬷不动心。
因为这个刘嬷嬷是贾敏亲近和信任的人,这就更让人难以防备,也几乎不会去怀疑她的忠心,所以刘嬷嬷就是这件事的主要执行者。而其他被收买的下人,只是她的帮手,并不了解全盘的计划安排。
对林璟来说,林家的下人好处置,甄家该怎么处理呢?甄家背后,那远在京城的五皇子又怎么处理呢?
甄家家族繁茂,嫡枝庶枝的有许多房,单单处理几个族人,剩下的甄家人会不会联想到是林家在报复,然后彻底和林家撕破脸,疯狂报复林家呢?
处理甄家不可能像对自家的下人那般的简单粗暴,总不能将甄家杀个血流成河。
何况还有个大仇人在京城,只要五皇子和甄贵妃无恙,那即使处理了甄家也暂时没有意义。
过激的处理甄家,激化了矛盾,林家可能会迎来甄贵妃和五皇子猛烈的报复。
何况凡事做过必有痕迹,若是皇帝知道林家竟能轻易的处理了地头蛇甄家,恐怕就会对林家防备不已了,那么林家的未来就堪忧了。
皇帝在公事上倚重林如海,在私情上却不免偏向甄家,所以只要甄家不太过分,林家吃点亏是难免的。
在皇权面前也没有道理可讲。除非林家想要造反,否则活在这世间,谁能不受点委屈呢?
而且在这个节骨眼上,即便是暗地里对付甄家,五皇子想必也很容易就联想到他让甄家教训的林家的事上。
先处理下人吧,没了具体办事的人,甄家也暂时拿林家没有办法。之后再看形势处理,走一步看一步。
在这种皇权为大的世界,除非下一任皇帝登基且厌弃了甄家,或者甄家和五皇子在现在的皇帝那里失宠,否则林家只能暂时避让。
好在林璟知道甄家将来是被抄了家的,甄贵妃将来也只是个甄贵太妃,而不是什么太后,这说明五皇子没有什么登上皇位的希望。有这个结果在,那么他对甄家的忍耐就是值得的。
当然,要是逼急了林璟,他不是不能乘坐飞舟去京城,先让甄贵妃和五皇子“病逝”。
不过这样乱子就大了,难以推测这件事发生过的后果,会不会产生蝴蝶效应,反而对林家更不好。所以不到不得不为之的时候,林璟是不会这么随心所欲的。
林璟不仅处置了林家的被收买的下人,连一些手脚不干净的下人也一并算了进去。这是为了混淆视听。
毕竟甄家是知道他们收买了哪些人的,如果只有这些人发病,甄家很容易联想到是不是林家发现了甄家的谋划。
现在敌明我暗,林璟暂时不想让甄家对林家提高警惕。
那个来收买刘嬷嬷等人的甄家管事,连带着甄家的一些仗势欺人的管事,林璟也没有放过。
来收买林家下人的管事,是甄家主的心腹,因为此事需要保密,反而知道的人极少。
反倒是那些强买百姓的农田,在外面仗着甄家欺男霸女的下人数量很多。
林璟处理他们,就当是替天行道了。
当然为了不引起怀疑,林璟准备了一种药粉,让人看起来是得了时疫。
凡是这种看似会传染的烈疾时疫,官府早有定例,都会集中关在城外,能治就治,不能治就让他们自生自灭。
当然林璟还没有一次杀那么多人的打算,所以只有刘嬷嬷和甄家几个要害死林璟的人最终会死亡,还有一些罪行极其恶劣,手上沾染了人命的人会死亡,其他人只会在脸上和身上留下痘疤。
一些罪不至死的人,会变得疤痕满面,面目不堪,也无法再回到主子身边伺候了。这种下人大概率会被主家放到田庄上去种田,想要再做主子身边的轻省活计,那是不能了。
当然,只有林家和甄家的人染上时疫,那也说不过去。
于是林璟特意搜索全城,挑出那些犯了罪行却没有得到惩罚的人,例如人贩子,专门勾引人赌博的青皮,放高利贷逼死人命的,当街强抢民女的官家少爷,等等。都给他们一一下了或轻或重的药粉。
根据药粉的分量不同,这些人或早或晚会产生时疫的症状。虽然会显得甄家得了时疫的人很多,不过甄家家大业大人也多,按比例来就不算显眼了。
林璟没有把药粉下在真正有权势的人身上,就像是甄家的嫡枝,因为这些人会很容易请到名医,而那毕竟不是真正的时疫,林璟也担心有神医能看出破绽。
比如对甄家,也不能只是对下人下药,好像显得时疫也专挑下人传染似的。所以林璟也挑了几个作恶的甄家旁支子弟下了药粉。
忙乎了一整夜,天快亮时林璟才回到自己的卧室,闭上眼休息。好在他神魂强大,一夜不睡也不碍事。
可是城里人太多了,忙活了一整夜,他才搜索了一部分地区。大概还需要忙活几天,将“时疫”平均的遍布全城才好。
不过城中出现了这样的大面积时疫,对地方官知府十分不友好,知府今年的考评恐怕是会很低了。
不过那知府是甄家的门生,他能坐上知府之位也全靠甄家支持,平日里也没少和甄家一个鼻孔出气,给林如海找麻烦,所以林璟做起事来可以说是毫无顾忌。
第123章 红楼林璟
林璟花了十多天的时间; 把全城厘了一遍。把那些奸商污吏,恶霸豪奴,地痞流氓都清扫了一遍。
虽然过上一年半载; 大概又会有新的恶人填补上来,但暂时; 城中算是干净了不少。
因为药剂的分量不同,时疫的症状最早出现在甄家的下人身上。
刚开始甄家没人当回事; 只当是普通的水痘。
水痘虽然也会传染,但只要小心些; 传染性不强,致死率也不高; 并不让太人惊慌。只是让其家人把这些人挪出府去养病了事。
可渐渐甄家发现事情不对了,因为受到传染的人很多; 而且已经开始死人了。
甚至因为死掉的管事中有甄家主的心腹; 染病之前就在甄家主身边伺候,也时常和府中的主子爷们见面,引起了甄家主子们的担忧恐慌。
这时候甄家主子们再也不记得曾经觉得这名管事多么贴心会办事了,只是嫌弃他染了病还可能连累主子了。
甄家忙不迭的把染病的管事下人赶出城,送去了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