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红楼之皇后路红楼之贾敏穿贾母 >

第67章

红楼之皇后路红楼之贾敏穿贾母-第67章

小说: 红楼之皇后路红楼之贾敏穿贾母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黛玉忍不住将一只白玉一般的手轻轻挡在面容上。
  她初次看见这样直白的话语时,只觉得面红耳赤,甚至连耳畔血液汩汩流动的声音都听得清。
  如今再回想,仍旧觉得心跳如鼓擂。
  就在前些日子,她还在感伤于自己父母俱亡,甚至连嫡亲姐弟都没有一个,天地之大茫茫然如无根浮萍,至于未来终身所系更是虚无缥缈,一片昏暗。
  可现在,她不但重新有了母亲在身边,更有人明明白白告诉她,会一生尊重她,爱护她,与她携手同行不离不弃,而这个人,还是自己将来的夫君。
  像是一个人独行,走的极累极倦后,忽然伸出一双手扶住一般,从心底叫人生出无限的宽慰和酸软。
  黛玉想起在琉璃亭的门扉后,坚定的声音传进耳畔:“你放心。”
  信上的语气忽然又转为了轻松熟稔,仿佛是两人面对面说笑一样:“可是林姑娘,虽然你我婚事已定,我却还不知道你情不情愿嫁我。若是你情愿,我自然万分欢喜,你若不情愿,我也明白。毕竟初次见面,我就扮成小太监叫父皇抓了正着,还在你跟前挨了打,叫你看足了狼狈相。之后送去的猫狗更是砸了你在凤仪宫的屋子。我也不知怎的,在旁人跟前能面面俱到,在你面前却总是慌张出错。”
  黛玉想起两三个月前的事儿,不由一笑,是啊,那时候她真是惊讶,世上怎么有这样荒唐放诞的皇子。
  一页信纸几乎要写满,辛泓承便收了絮絮闲谈的笔锋:“我还有许多话想要同你讲,只是书信有限,等来日慢慢说给你听。万望保重身子,勿要忧伤多思,凡事有我。”
  最后落款是辛泓承。
  说来也让人唏嘘,两人婚事都已经过了天子的口,板上钉钉了,黛玉居然这才知道辛泓承的名字。
  黛玉轻轻将这个名字念了两遍,在温柔沉黑的帐子中,只觉得喧嚣的心情终于慢慢慢慢平复,最终沉淀为一种安定柔和。
  若是他一诺千金,当真如此待她,那嫁入宫为皇子妃,或许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可怕。
  辛苦自然是不可避免,可她是林家的女儿,她会做好的。
  ……
  辛泓承兴致勃勃跟好友传授自己写情书的本事,范云义哪怕没听到全文,只零星听了几个词汇,都替他牙酸。
  “你也不怕吓着人家林姑娘。”
  辛泓承点头:“估计是要吓她一下的,我也没指望她如今就尽信我。只是我觉得跟聪明人说话,越发不要藏着掖着。我自问虽然不笨,但不是个心细如发的人,要藏要深沉也是做不成的,还不如大大方方的有一说一。”
  听他这样说,范云义立刻凝重了神色:“你这意思是今日太上皇考你,你也有一说一了?”
  辛泓承点头,将今日之事跟他复盘了一遍。
  想起父皇嘱咐他的谨言慎行,内敛恭顺,他只得摊摊手:“时间太紧了,抓紧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还来不及呢,哪里能再做一套假的出来。”
  要是他知道大长公主是如何连珠箭似的对黛玉发问的,辛泓承大概会更有感触,太上皇跟大长公主不愧是亲兄妹,两人一样的雷厉风行,问个话都能问出刑部大牢的水准来。
  辛泓承收拾着自己的书桌:太上皇考试还有个好处,为了留给他老人家充足的时间折磨孙子们,上午就没有排课。
  如今考试散场,他还可以回去补个回笼觉,刚刚实在是太废脑子了。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07…07 20:47:12~2020…07…08 21:11:2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水之初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7章 侧妃事
  午膳时杨皇后又迎来了被太上皇撵走的皇上。
  邹女官眼疾手快从膳桌上撤掉一盘鸡汤氽海蚌,皇上不喜海货; 嫌腥气。
  “皇上; 您心情不好?”杨皇后见他略阴着脸; 太监布菜也不吃; 就直接发问了。
  “朕心情不好,你看着挺下饭的是吧。”皇上见杨皇后从自己进来,除了添一副杯碟外; 仍旧一直如常用膳; 心里气就更大了。
  杨皇后这才后知后觉搁下筷子,心道:嗯,这样阴阳怪气,肯定是又被太上皇骂了。
  她觉得有点烦。
  一般皇上心情不好不会来她这里; 贵妃明媚,明妃温柔,康嫔温顺; 都是一朵赛过一朵的解语花,再不成,后宫里还有是年轻鲜嫩的嫔妃; 干嘛拉着一张脸来寻自己出气呢。
  皇上此行来的本意; 是想让杨皇后素日也多说说辛泓承; 叫他谨慎恭肃,但见杨皇后本人这样傻吃迷糊睡,又从心底涌上一种无力感。
  还是算了吧。
  于是另外挑了话题来说:“侧妃的人选,贵妃她们都挑好了吗?”
  杨皇后内心嘀咕:就为了这个啊?天雷还不打吃饭人呢; 何苦在人饭吃了一半的时候问话。
  果然皇上不肯在饭桌前继续坐着,起身去了西边的暖阁,杨皇后只得忙忙漱了口跟过去。
  “贵妃说大皇子为长,大婚在即,不必先挑侧妃伺候了。估计贵妃对自己娘家侄女也满意的很。”杨皇后点评了一句贵妃的心思,然后继续道:“明妃倒是送了两个人选来,说是让我挑。”杨皇后顿了顿,将自己想往下撇的嘴角收住这才道:“明妃这样谦恭,不如皇上挑一个吧。我就不做主了。”
  见皇上只是懒洋洋的点头,杨皇后就继续说:“康嫔的意思,三皇子正妃唯求和顺,侧妃更是如此,就选了她本家一个庶女。”
  皇上更不在意,他对三皇子的要求只有别犯病,之前他见过一回三皇子犯了哮症,憋得面色红紫,口唇发白,从此后皇上就宁愿少见他,实在见了就心惊。
  杨皇后说完三皇子不免顿住了,不太情愿说起辛泓承:“承儿的侧妃,我想着日后再说……”然后去看皇上的脸色,生怕皇上提起钟家来。
  氏族观念,没有什么联络比姻亲更加可靠。
  只看前三位皇子,无论正妃侧妃,总有一位是母家姑娘就可知了。
  当年太子还在,皇上不过是循王,所以他的妃妾出身都算不上第一等,如今皇上一人登基,儿女亲眷也都跟着升天,自然想要通过联姻巩固住新升上来的地位。
  男子寒窗苦读数十年效率太低,哪里比得上女儿嫁入皇室来的直接干脆。
  钟家更是在皇上没登基前就动过联姻的主意,如今虽然四皇子正妃捞不着,但同宗的女孩儿多得是,旁支的嫡女,侯府的庶女,都可以作为侧妃嫁过来。
  说起嫡子来,皇上一贯是比较有精神的,他摇摇头:“朕想过了,父皇在他立正妃上敲打朕,却不单为了这一件事,只怕里外里觉得朕这个做父亲的偏心他。这两年朕还是退开来少插手,叫他在父皇跟前老老实实呆两年吧。等日后旁人都有了侧妃,说不得父皇看不下去,自己给承儿赐呢,那不比朕主动提出来强?”
  杨皇后长舒了一口气。
  一来她喜欢黛玉,不想让她落在尴尬境地,要是现在就纳侧妃,等她进宫门时,妾室都进门两年了,说不得孩子都有了;二来也是杨皇后自问不是心胸宽大的人,弄个前孝义皇后家的女孩来做半个儿媳妇,她看着就不痛快。
  皇上对杨皇后伸手:“拿来吧。”
  杨皇后对着他发呆:“啊?”
  皇上:……“你不是说,明妃挑了两个人选,让朕给拿主意吗?”
  杨皇后这才恍然大悟,连忙吩咐人去内室,皇上胳膊都举酸了,才等到一份薄薄的册子,不由道:“既然要朕拿主意,怎么不早些备好。”
  杨皇后自然而然道:“您也没说今日要来啊。”
  顿时把皇上噎的说不出话:宫里女子谁不是日日盼着君恩,天天按照他会来准备着,杨皇后这话居然问的他无言以对。
  杨皇后看着皇上闲懒的看着明妃递上来的册子,忍不住道:“皇上,这里头两位姑娘都很有说头。其中太常寺少卿刘家的女儿,不但是嫡女,太常寺少卿更是正四品的官员,又管着祭祀宗庙,是个清贵职位。
  而这位薛氏女,虽说看着身份低微,父亲早逝又是皇商之女,可到底是金陵四大家族的出身,姨妈是荣国府二太太,舅舅更是九省提督王大人,这位姑娘当日赏花宴臣妾也见了,生的好相貌,连太后娘娘都问过话了。可见明妃会挑,挑了这两个出来。”
  皇上有些好笑的看着皇后:皇后告状都告的这样浅显,让人一看就知道。
  无非是说明妃惺惺作态,挑中的这两个姑娘看似出身不同,但细究起来都各有各的实惠好处。
  皇上就道:“你觉得哪个好?”
  皇后这次没忍住撇嘴:“只怕明妃是看重薛氏女的。她故意弄来这两个女孩子,一个比二皇子正妃出身还好,肯定是觉得我会给她使绊子,选另外一个出身低的,如此便如了她的意了!皇上,听说薛家极为富有,素有珍珠如雪金如铁的名声。她徐家虽是蜀地名门,但从来以清廉自居自傲,老太爷还有两袖清风的美名。估计是缺钱用了。”
  邹女官急的想要上吊:当着皇上她不敢扯杨皇后的衣服替她刹车,只能眼睁睁看着杨皇后什么话都往外吐。
  杨皇后没有收到邹女官绝望的眼神,仍旧滔滔不绝:“明妃打的好算盘,要是我选了薛氏女她不亏,若是我去打听了,看出了薛家背后还有些实惠,又反过来选刘氏,她更是稳赚。”
  皇上也无语,打断杨皇后,按了按眉心。
  “罢了,朕知道了。就选太常寺刘氏女吧。”
  然后也不跟杨皇后解释就起身走了。其实他也明白明妃的意图,自从上回的事儿后也厌烦了明妃。
  只是几个儿子的婚事,如今倒是二皇子正妃最为出身低微,为了在太上皇跟前表示自己立志做端水达人,皇上便预备补一个出身不俗的侧妃给二皇子。
  杨皇后送走了皇上,回头见邹女官惨白的脸色,讶异道:“你病了不成?快请个医女来瞧瞧。”
  邹女官好容易喘上气来,只得无力摇头。
  杨皇后想来想去,又高兴起来:“听说这太常寺少卿刘大人是个正派人,打小过得是苦日子,一步步科举出仕,至今家里下人才十来个,最是个简朴古板的人。明妃不是缺银子为二皇子上下打点吗,如今正好算盘落空,穷死她!”
  手里非常有钱的杨皇后幸灾乐祸起来。
  静素见邹女官要心梗似的,连忙叫小宫女将她扶出去。邹女官最会为皇后打算,希望她得宠于皇上。可静素瞧着杨皇后已然这样的性子,得宠太难,还不如顺着她高兴罢了。
  于是静素便跟杨皇后凑趣:“是啊,徐家本就家产不丰,明妃这些年的排场全靠着皇上疼爱,私下里赏的,入了宫后皇上赏赐的少了,她本就心里着急。”
  在循王府的时候,循王属于诸王爷里会经营比较有钱的,所以赏妾室很大方。
  可惜进了宫,地主家也没余粮了,皇上甚至还靠着林家的钱解了燃眉之急,对一个皇上来说,什么宠妃,都不如权利来的重要。哪里还顾得上明妃进了宫手头也紧。
  现在更是厌弃明妃算计他嫡子,面都不见了。宫里人都是势利眼,原本肯替主动明妃办事的人现在也懒惰起来,不见大把的银子就不肯动弹。所以明妃的日子日益难过,才动了心思,瞄上了原本看不上的皇商之女。
  想着皇子有两个侧妃之位,拿一个出去换大笔的银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