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老实人当家-第1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康点点头,“应该啊,你就选一些新奇的玩意儿给母后,反正是我送的,她一宫之母,缺谁也不可能缺了她的,什么东西她都会高兴的。给父皇就把那个山西试验田官员们的试种记录给一本,我再抄上一些民间制作土芋的办法,这个不挑地,嫩叶子人也能吃,就算长老一些藤也能喂猪,据说上心的人一年还能种两季呢,这种东西父皇应该最感兴趣。哥哥嘛……”元康拿望远镜轻轻击打着手站起来走了几步才道,“把我交往的那些山西学子名单,与今年我觉得有兴趣能够中举的人资料告诉他。另外加上一些山西学院几位学者商量出来印制的书籍。”
“是……”秦保还站着没动。
元康扫他一眼,“怎么?”
“那个,爷,我看那块绣件当成手帕实在太可惜了,毕竟是双面绣,那猫眼儿绣得多活灵活现啊。”秦保极力夸赞着,“不如把这个装成上好的檀屏送给皇后娘娘吧。”
“噢,你说的倒是挺对的,可惜,爷我也很喜欢这帕子呢。”元康笑着就突然板起了脸,“还不赶紧去办正事。”
“是。”秦保只好恭身退下。难道爷就喜欢上贾家的大小姐了?不能吧?他们俩可是连面都没见过啊!也许真是喜欢那绣品?反正上面也没名字,谁也不会知道东西是谁绣的,就当是贾家孝敬郡王了吧。
王桂枝好笑得看着美玉眼泪汪汪得收拾东西,却不是给她自己,而是给墨天的,当然跟她一样伤感的还有宝玉跟圆圆,墨天比他们稍长一些,却是个十足的好哥哥,又能经常带着他们玩,就算是美玉霸道了一些,他良好的修养跟脾气都包容了他们,说句真心话,就是贾珠陪他们的时间都没有墨天长,几乎天天相见的小伙伴就要分开了,心里难受真是再所难免。
“美玉啊,这些是女孩子玩的,你也要留给墨天哥哥吗?”王桂枝看着他们这样子,虽然是有点可怜,可仍然是萌萌的很可爱啊,唉,当初女儿幼儿园毕业,要上小学的时候,也是这样的难过。
美玉扁了下嘴,圆圆的苹果脸上露出一点儿酒窝,泪珠被长长的眼睫毛拦住要掉不掉,抬眼看向王桂枝的时候,差点儿就把她的心都萌化了,真是要什么都想给她。
“他才不是哥哥呢,他就是墨天。”
宝玉拉住母亲的衣袖央求着,“母亲,我们一定要走吗?一直在这里不好吗?”虽然他模糊记得他也是走了好远的路才来到山西,可在山西呆了这么久,在他的心里,这个家就是他的家了。墨天也是他的好伙伴,而且幼学里还有别的小伙伴,虽然没有墨天玩的好,可一下子大家都不能再见面了,他的眼眶也是红红地。要不是奶娘总是教他跟圆圆,男儿有泪不轻弹,就连墨天也是那样说,他也早就跟美玉一样哭起来了。
元春最近练习素描,也就是以前的白描让母亲看到了,她就特意拿了一本比较硬厚挺括的本子给她,用这种纸练习素描的时候拿着端着都很方便,在习惯怎么拿捏线条之后,就可以锻炼自己描画的速度,从而可以时时记录起自己觉得有意思的画面,标上日期。等到以后不论是想好好画出来,又可以是偶尔大家一起翻开,都十分有趣。见母亲温柔耐心哄着弟妹,便坐在一边打开本子以画记录起来。
说起来母亲有时候的想法真是可爱,她画树的时候,居然可以一笔成型,看起来特别简单,看也绝对能看得出来就是一颗树,有时候元春觉得,真是读万年书,不如行千里路,来到山西之后,她成长了,弟妹们长大了,可就是父亲母亲也都因此而在成熟,是一种由时光与事务带来的无法言表的意识。
看着孩子们这么不舍得,对着这群小豆丁们总不能死命讲道的王桂枝,顿时生出了不如把墨家也带回京都的想法,但话到嘴边仍然没有开口,那样不是无端端就让墨家变成了依附她家的门人吗?墨家老太太在那样的情况下也将墨天照顾得那么好,她怎么可能此时平白玷污了她高尚的品性,许伯他们为什么对墨家一直忠心耿耿,没有墨家传承下来的信义与人格魅力,怎么可能做得到呢?
“好啦,你们把自己的礼物好好准备一番,要写上寄语,要好好当面跟墨天道别,知道吗?”
“现在就要说吗?我们不是下个月才动身吗?”宝玉问道。
“一定要早点说,对待朋友一定要真诚,不需要无谓的拖延与隐瞒。”王桂枝摸了摸几个的小脑袋瓜,小的时候,就要往伟光正上面教,等到了像贾珠元春这时候,真遇到了事儿,才能教一些不是那么“正”的道理。也许就在她在教育的时候,已经会有别人用现实教导他们,但她总觉得,外面再怎么黑暗也好,起码家里要有一盏明灯,能够在他们觉得绝望与痛苦的时候,有一丝安慰与温暖。
王桂枝看着俯首做画的元春,真是十分抱歉得道,“四艺楼都没有开多久,你的那些朋友们,也许会埋怨你吧。你要不要举办一个饯别会?”说起来她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元春了,贾珠能在山西学院里与同龄学子们结交成伴,美玉宝玉圆圆在幼学里不但有墨天还有其它小朋友,就算是没有,他们三个人年龄差的不多,也能玩到一处,就剩下元春一个人单着,本来还有个李纨陪着,却怀孕兼生子,她只觉为长姐对自己要求又高,实在是懂事贴心到让她心疼。若是被娇生惯养的孩子,哪一个没有自己的脾气呢,好比美玉,比如贾敏。
对了,听说贾敏跟林如海在他们在山西这段时间,居然一直是住在荣国府里的,甚至上回来信,好像她又怀上了,就是害喜得比较厉害,老太太还问她要些酸菜跟味道纯和点的香醋。
王桂枝笑着想,要是贾敏这胎能生个儿子就真是好了,非是她有性别歧视,而是这个时代还是对女人过于苛刻,再说有个弟弟,就算林如海跟贾敏真是年数不长,她也不算是孤女,林家的家产也不会有被族里的所谓宗亲们分走,再加上他是男丁,皇上非常有可能会继续加恩,当然这就是说不准的事。
“母亲?”
圆圆推了一下母亲,软声绵气得道,“母亲,彩云姐姐叫您。”
“噢?什么事?”
王桂枝回过神来问道。
“太太,乔家太太来拜访您。”
“知道了,你们请她到偏厅奉茶,我马上就过去。”看来他们是担心贾政走了之后,对于以后商路会有影响,王桂枝觉得这问题倒不是很大,毕竟从贾政口中知道仪郡王天资聪慧,在他刻意显示教导之后,办事处事也见老练,再说他就算是犯了什么错,也会有皇上爹给他兜着,跟着他走,也不会出错的。当然不论是什么,都有个度,像是商人取利,也不能太过分,要懂得分享分润,才是能持续经营之道。
“好了,奶娘,一会儿你们带着宝玉他们去墨家跟墨天好好告别。彩霞,多准备些点心让他们带过去。”她俯下身看着宝玉道,“宝玉,你是哥哥,看到妹妹跟弟弟哭的太厉害的时候,一定要劝他们知道吗?还有先生不是教过你们跟朋友告别的诗吗?”
宝玉点点头,“我知道了,母亲,天涯若比邻。”
“对,真乖,好好去吧。”
贾珠同样在辞别师长同学,贾政也忙着最后收尾,上下嘱咐,至于行李打点,大半托给了李纨跟管事的婆子们,毕竟王桂枝在山西的产业渐渐也算是不少,要定下主事管事的,还要交代不少事呢。
转眼便到了他们起程的那天,也许是天要留人,竟下起了鹅毛大雪,但已经知道帆布早就出现的王桂枝,早早在大家的车马上请许伯们安装上了雨篷。弹簧还是有些遥授无期,但减震却还有一种链条法,车轮也由墨家的工匠们精心改装,虽然仍然微震,垫上几层厚棉垫之后,已经比来的时候好了很多。
贾政再次朝着仪郡王等山西官员们拱手道别,“请诸位继续加勉,再创佳绩,不但要摘去天下第一大亏空的破帽子,更要戴上天下第一富省的美名。”他又转向尹山弯腰道,“希望来年能在京中,看到我们的山西学子。”
“大人!”
“大人,您不要走!”
“大人,我们舍不得您啊!”
就算知道他们也许只是舍不得以后可能会减少的用度,但此情此景,还是让贾政红了眼眶,突然有位老人高举一柄折伞捧到贾政跟前,“贾大人,请您收下来吧。”
“这,这是?万民伞?”贾政颤抖着双手,他这辈子都没能想过,他贾政居然还会有这么一天!
他顿时跪了下来,双手接过至头顶,“谢谢大家,谢谢大家对贾政的恩爱,贾政愧不敢当,但收下此伞,以此夙夜警惕,忠君报国,以报大家之厚望!”
元康拱手相送,贾政转进马车,随着一声轻鞭脆响,车队开始前行。
留下的印记很快就被雪给掩盖。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请假去做了检查,子宫很正常,抽血化验后雌激素有点低……但总体来说可能是熬夜与作息不正常等多种原因造成的内分泌失调~
下午累的睡了一下午,所以今天还是更新的这么晚,以后绝对要早早就更新,完结之后再嗨……
谢谢各位小天使们的关心,大家也要注意身体健康,千万不要总是熬夜修仙噢,爱你们~
第136章 团圆
贾母收到贾政一家将要回来的信; 高兴得合不拢嘴; 对着李夫人道,“你弟妹他们就要回来了; 先派人去给他们把屋子收拾收拾; 把炭先烧起来,摆上些新鲜的花树去去陈味儿。”
“知道了,老太太; 马上我就让他们去办,明天跑一趟,看看哪里窗户纸漏了没有。”李夫人笑着应道。
“我明白你是极妥帖的,我不过白嘱咐一句。”贾母乐呵呵着,儿子一家人都平平安安的回来; 到时候过年一家团圆; 那可真是让人高兴。
她这一开心; 接着便想起来什么,就让自己的丫环往原贾赦如今变成贾政的院子里来来回回得送东西。
李夫人如今住在荣禧堂; 又管着家,荣庆堂那边什么动静她都是一清二楚; 不免有些吃味发酸; 对着贾赦叹道; “老爷; 您看看,二爷还没回来呢,老太太这心又往他那家里偏了。”
贾赦慢慢薄啜了一口男儿酒; 感觉着它辛香冲辣的那股子狂烈劲儿,“啧。”也只有他,才能从真味楼领得这男儿酒出来,三杯之后,已是微醺,“如今这满府上下,家都是你管着的,老太太的自己的私己……嗝儿…你管她呢,老太太偏爱弟弟,我又不是头一天儿知道。”已经到了夫人手上的权柄,她难道会拱手相送不成,定然不会。虽说这荣国府总归是他的,但弟弟能友爱谦让,又是经年才归家,何必再去计较?他抬了下李夫人的下巴轻笑着,“我的好太太,儿媳妇都要进门了呢……这两年家里多少进项,难道…嗝儿…你还小气那点东西,小心,等琏儿媳妇进了门,她可是弟,弟妹的内侄女,笑话你这个婆婆。嘻嘻嘻……”
“去,老没正经。我是婆婆,她是儿媳妇,她还敢笑话我?我说,这酒你别再喝了,人家都说了一天只能饮三杯,你倒好,仗着是弟妹对你格外宽待,隔个三五天就要取一坛子,人家不好意思不给,只好告诉我,让我劝着您点儿。这酒再好,岂能贪杯呢。纵酒伤身啊,老爷。”李夫人也不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