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柳暗花明又见鬼-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兄弟; 视张华为兄弟; 也是可行的。
“张华此前在各地功勋显著,政绩斐然,河内、司隶、荆州; 都是她曾经待过的地方,声望巨大,”曹丕若有所思,更让他放心的是,张华是女郎,没有男人称霸天下的野心。
曹丕找到了张春华,对她谈起曹操临终前让他们成婚的事情。
张春华吃惊道:“我原以为王上一直不提,是因为不想迎娶我,这样我也能安心了,因为我也不想嫁给你,我一直将你当作好友、好兄弟,根本没有男女之情。”况且她已经有家室了,还老是在外头拈花惹草的话,可就太委屈仲达了。
曹丕见她眼神清明,真没有要嫁给他的意思,立刻就松了口气,吓死了吓死了,可算是将心中的巨石落地了,再也不用在夜里做噩梦吓醒了。
曹丕说道:“父亲去世前就说让我要善待你,你手握大军,为我们立下汗马功劳,又是女儿身,实在是不容易,我将兄弟们都封王,给了他们封地,自然也不会漏了功劳最大的你。”
张春华没想到曹丕那么好说话,她轻笑一声:“子桓初任魏王位,还不习惯吧?”
曹丕别扭了一下,轻叹一声:“父亲新丧,大权初立,我虽有父亲留给我的班底,但仍为这纷乱的朝政而感到棘手,三年瘟疫啊,留下了太多的祸患,每每想到十室九空的乡里,我心里就不平静。”
“此时正是要实施仁德之政的时候,你也能发挥所长,这么些年在各地历练下来,你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父亲信任你的能力,我也会帮你的,”张春华轻叹一声:“只是我这女儿身的事,恐怕会引起世人所诟病。我一直以来希望女子也能够独当一面,更以荆州为地广招才女,她们都是很有才华的女子,此前却因性别与偏见而只能待字闺中。我也是,我当初若非是做郎君打扮,苦练武艺,主公或许也不会让我担任大将军了。主公临终时的话语真的是将我整怕了,我不怕上战场去厮杀,也不怕被贬官或者流放,可我独独难以接受的是养在深闺里的日子,若只能日日夜夜面对方寸天地,那会比杀了我还让我难受。”
确实,他也难以想象张华待字闺中的样子。
曹丕沉吟片刻,心想这正是与张华交好,施恩于她的时候,于是他说道:“我们不如以兄妹相称,我与父亲一样信任你,知道你是不会背叛我们的,欲将你立为异姓王,食邑一千户,封地武陵,为武陵王,任荆州牧不变。”
张春华条件反射就想去看鬼魂之中曹操的脸色,但是她生生忍住了,她摇头说道:“异姓王之先例,不可开啊!还请王上慎重。”
曹丕见张华并未因此而欣喜,反而劝说他收回成命,逐渐找回了曾经与张华相处时候的感觉,他感叹道:“秋实一心为我大魏,实在难能可贵,既然你一再坚持,我也不再勉强,不如封你为武陵公主,食邑一千户,封地不变,职务不变,如此可两全其美。”
张春华愣了愣,这一封公主,可不就相当于将她女儿身之事昭告天下了?
鬼魂们连连劝她:“宁愿不要封号,也不能暴露女儿身啊!”
张春华抿唇想了想,第一次与鬼魂们的想法背道而驰,答应了曹丕的好意。
私底下,张春华对鬼将们说道:“此前我不敢暴露女儿身,是怕主公让我嫁入曹家,尽管有左慈道长的批命在前,我对主公的忠诚绝未变过。主公待我极好,最是真心不过,我又怎能辜负主公的期望呢?”
曹操鬼魂听后,脸色复杂中透露着欣慰,他轻叹一声,摇摇头,对下属们说道:“张华是极好的,也是懂得感恩的人,只可惜,为何她偏偏嫁给了司马懿?又为何独独对司马懿动心了呢?”
曹操嘀咕着:也亏得司马懿下得去口,若是寻常男子,看到张华这外貌可不得与子桓的反应一样惧怕?
曹操对身侧的鬼将们说道:“司马懿当真是善于忍耐的人啊!他这样一心利用秋实,你们便不提醒她吗?”
在曹操看来,司马懿表面上待人谦和,实则内心嫉刻,并且喜怒不形于色,恩怨不露于行,城府之深令人胆寒。
“如此能够忍辱负重之人,以巧施机谋夺得秋实真心,你们也不劝劝秋实,擦亮眼睛看看吗?”曹操无奈道。
鬼将们沉默片刻,郭嘉对曹操劝说道:“主公可千万别在春华面前说司马懿坏话,不然会发生不可描述的事情。”
他此前作死多次,在放浪的边缘试探,被其他鬼魂联合起来摆了一道,塞进了方天画戟中关小黑屋,其他人都找不到他,也无法救他,若非是春华发现了方天画戟的异动,郭嘉还真不知道要被关到几时。
张春华忠于曹魏,可龙有逆鳞,这位能够见鬼的女郎唯一的逆鳞便是她的丈夫司马懿。司马懿爱重张春华,张春华不是石头,本就与他互有好感,两人成婚多年,早已是日久生情。
其他阵营的鬼魂则一个劲地煽动曹操去质问张春华,蛊惑曹操张春华是被司马懿所欺骗,唯恐天下不乱的模样,一看就是有巨大的坑在等着他。
曹操不傻,他才不会如他们所愿,他做了鬼以后得张春华坦白,虽一时有些难以接受,时日久了,也渐渐摸透了戏忠与郭嘉的意思。
只要张春华坚定扶持子桓,大魏政权可屹立不倒,无论其他鬼魂们折腾些什么,他们曹营鬼将稳坐钓鱼台,绝不会吃亏的。
做鬼以后,哪怕签下了鬼将契约,张春华依旧对曹操敬重万分,只是私底下不再唤他为父亲,而是恢复了主公的称呼。
那句发自内心的主公,令曹操心安,也令其他阵营鬼将心头拔凉拔凉。
张春华一直都是这么梗的性格,小时候就倔得人脑阔疼,现在长大了,更是坚定自己的心内,绝不会在原则性问题上受到旁人的蛊惑与动摇。
正如曹操去世前质问张春华是否对他有所欺瞒,张春华愧疚不已,念及主公时日无多,当即老实交代,坦白以对。
她不想再欺骗曹操了,他对她太好了,好的她不愿临到死了都欺瞒他。
结果曹操神来一笔,还真让鬼将们给猜准了,曹操竟是要曹丕娶张华为正妻,若曹丕称帝,日后张华可就是大魏的皇后了。
孙策、吕布、庞统等其他阵营的鬼将们一听这话,心想:完了,春华被曹营鬼将洗脑地不清,这是丝毫没有自立的打算啊!
没有盼头了,玩不了啦!她若一心要扶持曹丕,日后怎么可能会称帝呢?难不成还得熬到曹丕死后,为他现在那刚刚启蒙的儿子曹睿守曹魏吗?
张春华又道:“十几年来,我一直小心翼翼隐瞒自己的身份,活像是我的女儿身见不得人似的,分明是世道的错,不是我本身的错,现在终于有机会能够向世人坦白身份,以女儿身来做事,我为什么要畏手畏脚呢?有我作为榜样在外封侯做将帅,想必那些还有所顾忌的才女们也会多一些勇气来踏出第一步吧?”
张春华想要勇敢地踏出这一步,她想正大光明的告诉世人:我是女子,我的成就不输给任何男儿,女子亦能与男子比肩!
鬼魂们大部分都是男子,难以理解张春华此刻的感受,丁夫人则率先为她鼓掌,她年轻时候也曾有鲜衣怒马的时候,到头来瞎了眼,跟了曹操这冤家一辈子,丁夫人说道:“我支持春华的决定,当初若是女子也能够外出做官,我还会嫁给当时还微末的曹孟德吗?哼,我早就做我的大将军去了!”
他们丁家虽是寒门,当初与微末的曹操也能算是门当户对,丁夫人年轻时候崇尚武力,也是练过的人,只是后来进了后宅,荒废了自己,又伤了身子,这才一直不能生育。
曹操鬼魂苦笑着,他望向曾经寄予厚望的长子曹昂,目光满含求助之色。
曹昂为难地摇摇头,他轻叹一声,无能为力。
丁夫人对曹操鬼魂视而不见,每每都会避开与他独处,就算是众鬼魂都在张春华身边开小会的时候,她也只是远远避开曹操,将他当作空气,冷漠以对。
曹操碰了一鼻子灰,又轻易不想放弃,人只有在失去以后才会懂得珍惜,他死前念叨着文若,文若鬼魂对他依旧,还是会温柔地喊他明公,他也念叨着丁夫人,可夫人却不要他了。
曹操屁颠颠跟着丁夫人飘,对于活人之间的是是非非,他在确认过张春华对曹丕的忠心耿耿后,就觉得稳了,不再多管。
多管又能如何呢?鬼魂之体,如何能参与活人之事?只能尽鬼事听天命,从旁影响神异之人。
他活着的时候不会相信这世上有鬼,张春华也不会将这事告诉他,只可惜啊,没想到秋实竟是嫁给了司马懿,如此隐患,终究要防一手。
这时,有人上奏曹丕说道:“而今窥视王上之位者,都是王上的同族兄弟,王上厚待他们,可他们却又是如何待王上的呢?曹植、曹熊二人竟在前魏王死后不来奔丧,他们不孝顺,还蔑视王上。王上应当对他们时时戒备,贬谪他们。”
又有人参奏曹植在本该是孝期的日子里与狂放文人丁仪兄弟饮酒作乐,出言不逊,辱骂曹丕之位本该是他的,曹丕听后勃然大怒,当即命人赶往曹植封地,诛杀丁仪兄弟及曹植府中大小属官,又贬了曹植爵位。
曹操鬼魂气得跳脚:“子桓怎能听信小人挑拨离间,疏远同胞兄弟,犯猜疑大忌呢?孤当初从未教导过他要猜疑自己兄弟,如此家族本宗不团结一致,难以长久,一旦被外敌侵入,将无兄弟帮助,只剩下孤家寡人啊!”
曹操怒极了,常常飘在曹丕身边,叨叨着斥责曹丕外宽内忌,目光短视,他常常对左右感伤道:“孤当初谋事之初,若有兄弟帮寸,绝不会辛苦至此,事事需要劳心劳力,子桓足有三位同母同胞兄弟,这可是血浓于血的亲兄弟啊!他不重用他们也就算了,缘何还要迫害他们。”
其余鬼魂们看得明白,唯有作为父亲的曹操钻进了死胡同里,看不真切其中。
荀彧解释道:“主公此前放任曹植曹丕两位世子之争,恐怕是埋下了祸根与隐患啊!”
曹操不赞同道:“孤选择继承人,当慎重考虑,要考察他们的心性与能力,如何能只因长幼而轻易决定呢?”
郭嘉直言道:“于魏王曹丕而言,同胞兄弟才是威胁最大的人,若他死了,兄弟们完全可以代替他接任丞相,这三位同胞兄弟,都是主公您的嫡子,是能够代替他、威胁到他的存在,如此他怎能放心让兄弟们做大?”
戏忠低声说道:“主公新丧,您的次子曹彰纠十万大军前来送丧,索询您的印绶,魏王曹丕,已是对他心生忌惮。”
曹操哀叹道:“子文与子桓曾经的关系是多么好啊!没想到现在却闹成了这样。”
不久,曹丕派遣使者前去质问两位弟弟,为何不前来奔丧?却不想曹熊惧怕罪责,竟自缢而死。
曹丕命人厚葬了曹熊,对弟弟的冷漠无情令曹操鬼魂痛心疾首。然而曹丕于朝政的处理之上又令曹操欣慰夸赞。
他即任魏王以后,牢记太平盛世要做仁君之事,他希望自己能做个明君,名垂青史。
他效仿汉文帝时期以德化民的理念,宽厚仁慈,渐渐的,曹丕的魏王府内外氛围变得宽和民主,下属敢于谏言,曹丕择善者而从之,时常聚集下属一同商讨国家大事,他的宽容德政传扬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