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静州往事 >

第149章

静州往事-第149章

小说: 静州往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建委张义绅副主任照着讲稿读完垃圾焚烧炉建设情况,读完以后,他又讲了一些专业方面的要点,村民们听得似懂非懂。

蒋大兵道:“建委张主任谈了焚烧炉设计情况,焚烧炉建成以后,臭味和苍蝇问题就解决了,现在科技这么发达,这个事肯定做得到,大家要多向社员宣传。”

第二个议程是五树村代表提意见。

光头杨少兵抢着发言,提出搬迁距离问题:“搬迁距离肯定不对头,比我还要近的都搬了,我们那个院子为什么没有搬。”

张义绅是当时的搬迁指挥者,解释道:“搬迁距离的事你们提了好多次,我们委托中介机构测过两次,自认为没有错误。如果你觉得有问题,可以自己去请有资质的公司来独立测量。如果是我们把距离测错了,费用由建委来出,我们没有测错,费用自己负担。”

蒋大兵道:“测距离的问题可以这样考虑,一是请建委再请人测一次,测量时你们参加,这一条我没有和建委商量,但是为了打消大家的顾忌,我觉得建委应该同意;二是由你们自己找人测量,费用就按张主任说的办法解决。大家考虑考虑。”

杨少兵是铁定的搬迁派,如果焚烧炉修好以后,垃圾真的不臭了,他的搬迁愿意就有可能落空,一笔横财就白白地飞跑了,他恼怒万分地道:“就算你们测得准,我问你们这些官老爷,500米以内就臭,相差几米就不臭了,没有这个道理。我们院子几家人最远的510米,最近的505米,天天闻臭味,凭什么不搬。”

张义绅道:“国家规定环保搬迁距离是夏季主导风向500米,我们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

杨少兵道:“我不管国家标准,只相信自己的鼻子,闻得到臭味,我们就要搬迁。”

蒋大兵没有理会再杨少兵,转头对杨宗明道:“老杨,是建委派人来测,还是你们自己测。”

社长杨宗明闷头想了一会,道:“还是建委派人来测量,我们派人带路。”

杨少兵坚持自己的意见:“就算我们院子测出来还在500米外,我们还是要搬,确是臭得很。”

蒋大兵打断他的话,对其他社员道:“大家还有没有其他意见,提过的就不要提了。”

杨宗明狠狠地抽了一口烟,道:“垃圾场又脏又臭,村民们身体受到影响,好多人都吃不下饭,还有的人上吐下泄,大家要求作一个体检。”

“我们要求体检。”杨少兵就想多惹出点事,举双手赞成杨宗明的提议,要求体检。

这是一个让党委政府无法接招的问题,蒋大兵道:“老杨,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再提,我就说得直白点,现在的很多老人都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这些慢性病,体检后,村民得了这些病都要叫政府买单,谁买得起。”

体检意味着永远扯不清的麻烦,这几乎是昌东县几位经验丰富的基层领导干部的共识。主持会议的蒋大兵解释几句后,严肃地道:“这个话题明显不现实,大家就不要拿到会上来扯皮,还有没有其他意见。”

村支书杨宗奎有意配合蒋大兵,不等杨宗明反驳,插话道:“我来说两句。这一次修焚烧炉子,要用很多条石,还要用工。我们村为垃圾场作了这么大贡献,村民生活多多少少受了影响,条石和小工就全部要用村里的,社员有点收入,就能减少点怨气。”

这一条是阳和镇、建委和村里面已经达成的协议,由杨宗奎在会上提出来。

张义绅道:“这个问题不大,材料原则上就是市场价,人工也按市场价算。但是要提前打好招呼,调皮捣蛋的人我们不要,不守规矩的人我们不要。”

杨宗奎笑道:“你们给钱是老板,干伙的是伙计,伙计怎么会不守规矩。”

蒋大兵、张义绅和杨宗奎一唱一和,成功将话题转向现实的经济利益上。参加座谈的几个人都想着能不能在垃圾场找点活来做,暂时没有人说话。光兵杨少兵不大敢惹本家叔叔杨宗奎,坐在旁边生闷气,想着另外的法子。

按照会前商量的会议程序,为了不激化矛盾,城管委乐彬和王桥暂时都不发言。

经过反复劝解,各方轮流出面做工作,一会以经济利诱,一会以违法必究来威胁,终于杨宗明思想松动了,长叹一声:“我是老鼠钻风箱,夹在两头受气。等几天我出去看儿子,不在这里闻臭气。”

杨宗明为人耿介,在当地颇有威望。这一段时间为了垃圾场与原本关系不错的镇领导顶牛,他是真心实意不想当社长了。

蒋大兵甩了一枝烟给杨宗明,道:“老杨不能走,你还能喊得动社里的人,你一走,就要乱成一锅粥。”

杨宗明指着村支书道:“宗奎还在村里,他是坐地虎,镇得住人。”

杨宗奎道:“我不是五树社的人,隔了一层,宗明老兄不能走,走了垃圾场更要乱成一锅粥。”

王桥听到此语深以为然。早些年,公社干部多是本土本乡的人,经常走乡串户,对农村家庭情况很熟悉。这些年,镇政府的新干部主体是中专生、大学生和转业军人,文化水平提高了,但是他们不熟悉乡村人家,离开了村社干部基本上两眼瞎。

散会后,杨宗明特意找到王桥,道:“我再说两句老实话,垃圾场管理确实要跟上,苍蝇药打勤点,还有垃圾车上的垃圾满天飞,沿公路的村民意见大得很。那个曹致民根本不象个场长的样子,他把垃圾场管好一点,就不会有这么村民来堵路。”

王桥道:“我马上到垃圾场去,如果属实,一定按规矩处理。”

乐彬严历地道:“王主任,从今天起,你什么都不要干,盯着垃圾场,给我狠狠地查。”

散会以后,杨宗奎、杨宗明来到垃圾场入场公路,与村民们谈起打条石和做工的事情。一个楞头楞脑的村民没有转过弯子,坚持要继续堵路。杨宗奎骂道:“你他妈的真是个榆木脑袋,这次把条石加点价钱卖给政府。以后有什么事,再堵路就行了。”

村社干部都不是脱产干部,属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地头蛇,他们一方面帮着政府做事,另一方面也维护村民利益。他们说的话更容易让村民接受。

村民们陆续散开,有几人去找到杨宗明,要求修焚烧炉时打工。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村民们一年在土地里刨食,找不到几个现钱。有门路的村民起了高楼,买了小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有村民们都在想着赚钱门路。而社会竞争越发激烈,无门路的村民赚钱办法实在不多。堵路,是维权,同时也想从政府的包包里拿出点钞票。

村民散去,王桥带着城管委工作人员来到垃圾场,将堵路的大石块搬开,垃圾车鱼贯而入,扬起满天尘土。

在一旁守候的防暴大队随即也撤走了。

王桥和乔勇跟着最后一辆垃圾车进入垃圾处理场,他们在垃圾场转了几圈,没有见到场长曹致民人影。王桥道:“有一件事情我没有细问,曹致民和老曹主任是什么关系?”

乔勇一直没有点破这层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不再保留,将曹致民和老曹主任的关系合盘托出,道:“老曹主任对我很不错,我原本不想在背后说人坏话。曹致民是老曹主任的侄儿,亲侄儿,是老曹主任让他来当场长的。曹致民的姑妈是建委财务科长,城管委所有的钱都要从建委划过来,财务科长要装怪,城管委就会难受,乐主任知道这事,他也是有苦难言。”

(第一百八十六章)

第一百八十七章桥主任

王桥到了城管委以后就陷入到化粪池、垃圾场等具体事情,反而对城管委内部管理了解得很少,他没有不懂装懂,问道:“按我的理解,城管委的钱应该直接来源于县财政,怎么还要到建委转一道弯。”

乔勇知道王桥的情况,耐心解释道:“城管委以前是建委的二级单位,所有资金都由建委控制。独立后,这个局面没有得到纠正。老曹主任在城管委当一把手的时候这个事情还算好办,因为曹主任的妹妹就是建委财务科长。乐主任任职以后,事情有点麻烦了,应该给的款拖着不及时给,应该给一百万的只给六十万。”

王桥道:“乐主任是正局级,财务科长级别都没有,难道建委领导同意划拨的钱,财务科长能够阻拦不给。”

乔勇道:“县官不如现管,财务科长要装怪,办法多得很。”

山南是个人情社会,各种人情关系纠缠在一起,王桥理解这种关系,想起垃圾场的紧急状况,道:“垃圾场不是普通的事情,关系归关系,管理归管理。”

两人来到值班室,找到值班人员,乔勇问道“今天早上打药没有?”

值班人员是老老实实的中年人,道:“我早上就想打药,没有药了。”

王桥用手扇走十几只苍蝇,铁青着脸,道:“在这个关键时刻,怎么会没有药了?”

值班人员道:“场里每个月去买一次药,昨天我就给曹场长说了,他答应今天一早就带上来,结果他没有买回来。”

三人来到库房,成百只苍蝇被脚步声惊动,轰然而起。地上摆了一排空药瓶。王桥拿起药瓶,道:“每个月要打几瓶?”

值班人员道:“一般打三十瓶。”

王桥仔细看了药瓶上的说明书,回头对乔勇道:“杨宗明反映垃圾场管理混乱,我看确实存在,不整顿不行。”

垃圾场由环卫所直管,被分管领导数次当面严肃地指出问题,乔勇面子再也挂不住,尴尬地道:“我三天两头给他说,他这人是个慢性子。”

王桥道:“那你现在就给他打电话。”

乔勇拿起办公室电话打给曹致民,无奈总是无人接听。

王桥气得不再想发火,暗自盘算着如何加强对垃圾加强管理,或者更准确地说,如何将这个场长换掉。

星期一,城管委集中力量处理阳和垃圾场堵场之事,没有召开例行的中层干部会。拖到星期三上午,才召开例行中层干部会。会议结束后,王正虎、王桥两位副主任来到乐彬办公室,召开班子会。

乐彬办公桌上有一个笔筒,笔筒上插有几枝毛笔。墙上挂着一幅书法作品,内容是毛泽东的《沁原春。雪》。王桥在山南大学书法协会活动了近四年,眼界早已今非昔比,这幅书法作品初看还行,细看颇具匠气,算不得一流作品,连二流都勉强。

乐彬道:“王主任有一笔好书法,你觉得这幅字如何?”

王桥含糊地道:“不错、不错。”王桥在山大书法家协会时,与省内不少书家名家都有接触,对“刁老”没有什么印象,想必不是省内大家,他假装欣赏,不予评价。

用焚烧炉暂时解决了垃圾危机,乐彬心情着实不错,道:“这是山南书法家刁老送给我的,刁老的字在国内很有名气,一幅字能卖好几万。还有,我们局里有两位王主任,称呼起来别扭,以后我就叫桥主任,要不要得。”

王桥笑道:“当然没有问题。”

谈笑几句,进入正题。乐彬道:“桥主任这几天辛苦了,好歹把这一关过了。唐僧西天取经九九八十一难,垃圾场的麻烦还多得很,王主任要有思想准备。”

经过了垃圾场之役,乐彬基本认可以王桥,将“小王主任”改成“王主任”,现在又变成很亲热的“桥主任”。王桥敏感地注意到乐彬称呼的变化,心里还是十分高兴。他笑着汇报道:“我准备到山南、吴州、沙州等地去观摩,学习外地管理垃圾场的好经验。”

“如果有时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