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静州往事 >

第253章

静州往事-第253章

小说: 静州往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七年前相比,彭家振明显老了。前顶头发稀稀疏疏,眼睛有了明显的眼袋。他见到王桥倒是热情,主动握了手,道:“这次常委会研究了你的任命,今天由我来跟你谈话。这一次研究了三个同志的任命,就不统一谈话,分别由我们三个副部长分别谈话。”

彭家振是曾经改变自己命运的人,不是上行,而是下行,这让王桥永生难忘。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没有彭家振,也就没有这七年非同寻常的经历,王桥也许就和杨明组成了一个小家庭,过着快乐而平凡的生活。

王桥态度镇静而有礼貌。道:“谢谢彭部长。”

在彭家振眼里,王桥就如打不死的小强一样,每次被逼到角落以后,总会来一次强力反弹。前一次到旧乡,这一次到档案局,一般人如遇到王桥这种情况,十个有十个被踩得翻不了身,很难扭转困局,王桥却总是华丽转身以新面目出现在自己眼前。

彭家振知道自己在组织部掌权的时候不会太长,如夕阳。在绚烂以后就会谢幕,而王桥则真如八九点的太阳,肯定会发出灿烂的光。此时,在彭家振心里是矛盾的。他仍然会顺着惯性压制王桥,可是内心深知也知道以后将很难压住这个年轻人。

思想矛盾,态度也就有了变化,变得比以前客气了一些。

这是一次没有多少营养的例行谈话,不到二十分钟就结束了。彭家振道:“今天是谈话和报到合二为一,等会我们就到城关镇。我把你送过去。”

王桥道:“那还麻烦彭部。”

彭家振道:“这是我的本职工作,以后你在城关镇从事党务工作,大家在一起工作时间还多。”

王桥客气地道:“还请彭部长多关照。”

虽然王桥的客气中带着隐隐的隔膜,彭家振还是从其言谈中感到了他的进步,至少与在旧乡时提刀追打牛清德时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

从县委坐车很快就到了城关镇。前两天进出城关镇总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感受,今天是由组织部将自己送到城关镇,意味着正式成为城关镇领导班子的一员,从此名正言顺了。

此时已经是十一月底,天气冷了下来,雾气在城关镇院子里弥漫,显得有些阴冷。院子里站着几个领导,望着大门。

当彭家振和王桥下车之后,宋鸿礼就走了过来,与彭家振握手,道:“今天机关干部都在会议室等着,等着欢迎王书记。然后我们再开一个机关干部大会,请彭部长给干部们鼓鼓劲,这两年是多事之秋,城关镇的日子不好过啊。”

彭家振的手一直被宋鸿礼握着,就没有办法与镇长姚向辉握手,于是抽空点头示意。

王桥站在彭家振身侧,将这个细节看得很清楚。这一段时间,他一直被宋鸿礼叫到身边,基本上没有与姚向辉接触,姚向辉就如一个影子一般,丝毫没有在镇里发生影响力。这是明显的拉一个压一个的策略,王桥看得明白,却也只能顺势而为。想到顺势而为,他又在这个瞬间想起了邱家的种种。

终于,宋鸿礼放开了彭家振的手,此时已经走进了大楼,开始上楼梯,彭家振再与姚向辉握手就不妥当。

姚向辉对这些细节浑然不在意一般,就跟在彭家振另一身侧,偶尔也说几句话。

机关干部都在会议室里,三三两两凑在一起说话。这两年城关镇开发力度很大,积累一些矛盾,也有遗留问题,但是总体上是平稳的。调来一个副书记,影响不了大局,所以也就没有什么期待和希望,会场气氛显得有些平淡。

会议第一项内容是首先由彭家振同志宣读县委任免文件。

王桥这两天在城关镇跑了好几趟,办公室都已经准备好了,现在宣读文件只不过是完善程序。

一般程序,应该由离职的副书记讲话。但是城关镇副书记调走已经有一段时间,早就到其他单位工作了,也就不存在离职副书记讲话的环节。

接下来就是新任副书记王桥表态。

王桥首先作了非常简略的自我介绍,然后感谢县委信任,第三是希望同志们支持与配合。齐心协力干好工作等。最后强调了在镇党委和书记为班长的领导下摆正位置、加强团结、虚心学习、努力工作、廉洁从政。

这是一份中规中矩的自我介绍,宋鸿礼不动声色地随着大家一起鼓掌。

程序走完,彭家振就要告辞。宋鸿礼单独将其送到门口,道:“中午搓一顿。不多,就三五人,找个地方。”彭家振原本不想和王桥在一起吃饭,想了想,道:“就去吃鱼吧。王家水库的鱼。”

宋鸿礼朝着远远跟在身后的彭达招了招手,彭达便一溜烟地跑过来。安排了中午伙食,送走了彭家振,宋鸿礼这才回到了主席台上。

这时,全镇干部会这才开始。

十一点五十分才散会,机关干部散去。宋鸿礼、姚向辉和彭达等人便一起朝外走去。这时,宋鸿礼接到一个电话。他没有说话,只是不停地中“嗯”、“嗯”。

挂断电话,宋鸿礼对姚向辉和王桥道:“刚才黎陵秋打电话过来,老丁这次出师不利。晚报没有买账,还是要出跟踪报道,据估计还应该有两次。这次受到了城管委牵连,看来我们要应对舆论风暴。”

此时王桥已经成为城关镇党委副书记,在其位谋其事,道:“宋书记,我有一个想法,晚报继续出跟踪报道,这一点我们城关镇距离晚报太远,显然无能为力。但是,我们可以影响具体操作者,让题目转项,比如不再追究为什么拆迁户会群起上街。而是探讨一下对城管的认识,这是一个大而化之的话题,貌似又很深刻。”

宋鸿礼听懂了王桥的潜台词,道:“王书记有办法?”

王桥道:“大学同学有几个倒是在省报,可以请他们想办法。”

宋鸿礼道:“你的办法也不错,只要不把火力对准城关镇就万事大吉。你有几成把握?”

王桥道:“把握不敢说。尽力而为。”

宋鸿礼道:“黎陵秋还在省城,我让她不要走,等着你。她身上带着钱,吃饭请客都没有问题。事不宜迟,你现在就出发,接风酒改天再喝。”

王桥昨天晚上就与胖墩进行过探讨,改变写作方向这个想法与胖墩的想法完全不谋而合。与胖墩通话以后,胖墩立刻就将几个在省级新闻单位工作的原新闻社骨干召集起来喝了夜酒,喝酒之时就谈了王桥的事。

听说这把火烧到了老朋友王桥的单位,略有醉意的老邱痛快地同意了将主攻方向由城关镇转为城管委。城管本来就是一个极为吸引眼球的题材,此事又是由城管引起,所以转换攻击方向并非难事;而是顺理成章之事。

老丁走的是由上至下的路线,此事涉及到报社利益,要想停止连续报道很难。

王桥走的是由下至上的路线,找到了具体操盘手,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实现意图。

王桥思考过此举是否会影响到昌东城管委,如果要影响到城管委,此事也不宜行。由于有视频为证,昌东城管委的监察队员确实没有动手,此次是正常开展工作,责任极小。没有违规之处却惹出一场祸事,可以让人更加理性思考城管工作面临的困境。

在昨天与乐彬交流时,乐彬也正在此意。

思考城管困境,自然就淡化了城关镇有关的事情。这是一举多得之事,王桥就主动请缨。

宋鸿礼与姚向辉到李家水库陪彭家振吃鱼,王桥与司机吃了便餐后,直奔省城阳州。

(第三百一十四章完)

第三百一十五章祭祖(一)

昨天老友聚会。我高估了酒量,以为自己的酒量是胖墩,喝酒后还能写。结果悲剧了,睡得昏天黑地,抱歉抱歉!(早上起来还有醉意,赶紧将昨天未写完的写完)

黎陵秋接到电话以后,便前往省交通宾馆订了房间,用来接待记者们。

老丁这次办事不顺,提前坐车回去了。为了照顾老丁的面子,黎陵秋没有说王桥将至,只说是还有事情要办。

她是第一次到省交通厅宾馆,听到这个名字,以为消费肯定不低。订了包间后,她再点餐,发现这里居然并不贵,就算点了招牌菜,也至少比昨天和中午的餐费要低得多。

订完餐,距离晚餐时间还早,黎陵秋便离开省交通宾馆,四处走一走。省交通宾馆在老城区,附近驻有不少省政府的机构。她参加工作以来就在昌东,去过的最高级关便是静州市委机关。还从来没有到过这些省级大机关,闲逛时,看着高高的围墙和哨兵,她发自内心就觉得从昌东到省城的距离太过遥远。

到了四点多钟,王桥打来电话,“黎委员,我到阳州了。我约的人要到六点半左右估计才能到齐。时间还早,我要先到姐姐家里去一趟。六点钟,我们准时到交通宾馆会面。”

黎陵秋于想起老丁的花费,提醒道:“王书记,今天我们是求人办事,省交通宾馆有点便宜了。”

“没事,大家都是老朋友,用不着太贵。这个地方位置适中,大家都方便。”王桥又特意说明道:“那个写稿子的记者也要参加,我们就找具体办事人员,通过他们就将事情搞定,用不着惊动上层。”

黎陵秋道:“这样行吗?”

王桥道:“有内部人支招,应该没有问题,这是最简单的做法了。”

打过电话,王桥来到姐姐王晓所在的华荣小区。

华荣小区的住房是姐姐王晓和姐夫的婚房,姐夫跳楼身亡后,这套房子空了很久,后来成了王桥的落脚点。王晓与赵海旅游归来以后,终于还是鼓足勇气向张家坦承了自己与赵海的关系,然后就搬出了张家,住在华荣小区。

坐着电梯上了十楼,王桥拿起钥匙原本准备打开房门。钥匙捅进锁孔后,还未扭动,他又轻轻地将钥匙从锁孔里拿了出来,按响了门铃。

“谁啊?”王晓在门口问了一句,透过猫眼看见了弟弟,赶紧把门打开,又道:“你有钥匙,怎么不自己开门。”

开了防盗门,王桥习惯性地看了看客厅正墙。以前正墙是一幅巨大的合影,相片被撤走后,王桥总觉得正墙仍然有相片的印迹。这一次走进门,正墙上挂着一幅热烈的牡丹图,一扫往日的阴霾。

“以前可以随便进,现在不能了。”王桥原本想和姐姐开个玩笑,但是见到姐姐脸色不太好,就将玩笑话掐了,道:“姐,你脸色不太好啊。是不是和安健婆婆起了矛盾。”

知姐莫如弟,王晓满面愁容地道:“矛盾倒是没有起,是我自己的问题。”

王桥在客厅看了一圈,道:“赵海不在?”

王晓道:“他平时不住这里,这是我住的地方。”

王桥道:“以后结婚后,你们准备住哪里。”

“赵海在西城有一套别墅,准备住到那边去。”王晓叹息一声,道:“我不想过去,住在这边,随时都可以看安健,住在西城,跑一趟很麻烦,不能天天见安健。”

李家得知王晓找了对象,而且对象是赵海以后,表现得还是很理智。他们清楚地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到,只是当真来到时还是禁不住有深深的失落,因为从这一天开始,王晓就不再属于自己儿子,而将属于另一个男子。老夫妻只提出一个要求,要让孙子李安健就住在李家。

李安健是王晓的遗腹子,从出生到现在,绝大多数时间都在一起。现在骤然要分开,王晓是万分舍不得。

考虑到老夫妻对李安健倾注的心血,以及新家庭的需要,王晓犹豫了很久,还是同意让李安健平时就住爷爷婆婆家。做出这个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