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静州往事 >

第41章

静州往事-第41章

小说: 静州往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底,对艾敏道:“你要到哪里?我送你回去。”

“麻烦送我到十一中学。”艾敏坐在了摩托车后座,她下意识地朝后仰,让身体与王桥保持适当距离。

“如果家里人知道我干这事,如果被派出所抓了现行,我应该怎么办?”她越想越后怕,对眼前这个男子更是心存感激之情。

到了目的地,艾敏下了摩托车,对王桥道:“谢谢你。”脱离了路边店的环境,她重新变成了良家女子。

王桥自觉做了一件侠义之事,很有些豪气,道:“我看你也不是做这行的,以后别去了。”

这一句话如子弹,一下就击中了艾敏最敏感的神经,她咬着嘴,硬邦邦地道:“你以为我想做这事?还不是没有办法!要是有钱,谁愿意做这种事情?”

王桥还是没有想明白是什么压力能让这个干净素洁的女子做皮肉买卖,道:“你可以做点小生意,也能养家吃饭。”

“没有本钱。”艾敏看着王桥摩托后面的桶,问,“你是做什么生意的?”

“卖鱼的。”

“什么鱼?”

“黑鱼。”

艾敏苦笑道:“黑鱼是好东西,就是贵,一般的馆子用不起。你劝我别做那事,我想开个黑鱼小馆子,没有本钱,行吗?”

王桥动了恻隐之心,道:“你煮鱼的手艺如何?”

“昌东人谁不会做鱼,说实话,我做鱼的水平还不错。”

“你就开个小馆子吧,可以用黑鱼作为招牌。”

艾敏摇头:“我爸妈都有病,天天要用钱,说实在话,我家里连十块钱都没有。”

王桥在广南跑业务,年纪不大,却是见多识广,建议道:“你就做个家庭式的小餐馆,生意说不定也能做起来。你去拿个盆子,装两条黑鱼,试一试。”

艾敏没有料到第一次到路边店会遇上这种事情,她下车地点距离家里还有些远,绕过几幢楼,又上了一段石梯子,这才回到家里。进了门,父亲坐在椅子上,盖着厚厚的被子,张着嘴,艰难地呼气。“呼哧、呼哧”如抽风机的声音,已经在家里响了好几年。

“今天好点吗?”艾敏明知道这是废话,每当冬天,父亲的肺气肿就格外难过,呼吸起来就如破旧的老风箱,听着让人难受。

“好,点,了。“

“妈到哪里去了?”

“到,厂里,去报账。”

艾敏知道找厂里报账是个奢望,叹息一声,在家里翻了一个盆子,匆匆出门。出门以后,又返身回来,抄了一个附近商店的电话号码。

来到十一中学侧门,高个子男子骑着摩托车还在原地等待。当两条黑鱼在盆子里活蹦乱跳时,艾敏鼻子一酸,差点控制不住眼泪,道:“我没有钱,只能赊账。”

王桥耿直地道:“我下个星期六还要过来,如果你真的想开鱼馆,就过来取,先赊着,等赚钱以后再说。”随即,他发动了摩托车,如古代骑马的侠客一般,眨眼间就离开了艾敏的视线。

这就是艾敏和王桥的初识。

艾敏与晏琳说话时也想起了这一段往事,但是她不会给晏琳讲起自己曾经窘迫得想去当路边店女子,只是说了些与王桥有关的小事。她聊天时,手上并没有闲着,热腾腾、香喷喷的小炒如变魔术一般出现在灶头。

晏琳咽了咽口水,道:“我来端菜。”

艾敏点了点头,郑重地道:“王桥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你要抓住机会。”

这一句话,让晏琳的脸红成了成熟的苹果。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团伙覆灭

热气腾腾的小炒被端到桌上以后,色、香、味俱全,顿时俘虏了几位被第九菜系折磨得够呛的肠胃。

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无数吃货前赴后继地创造了粤菜、川菜、鲁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等八个各具特色的菜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九菜系以不可阻挡之势风靡全国,这就是鼎鼎有名至今不衰的食堂菜。包含有大锅炒、乱炖、少放油等诸多特点,主料以土豆、白菜、肥肉为主,偶尔还会吃出点虫子和头发。

红旗厂诸人生活条件相对较好,偶尔依靠打平伙、划鸡脚爪的方式到馆子改善生活,可是毕竟被第九菜系摧残半年,吃到带着山南特色的川菜,胃口大开,众人都暂停说话,下筷如飞。

四盘川菜被扫光以后,大家停下筷子,刘沪看着站在不远处的服务员,道:“大家慢点,服务员都在看我们。”

晏琳道:“餐馆服务员还会笑话大肚汉吗?我还嫌菜太少。”

王桥放下筷子,用餐巾纸抹了抹油嘴,道:“你们稍停手,我去做一道菜,若是不好吃,大家别见怪。”

吴重斌道:“这家厨师的手艺比较地道,干脆再要个毛血旺。王桥,你行不行?别浪费了好食材。”

王桥在旧乡吃黑鱼等同于吃小白菜,手艺练得十分精熟,自信地道:“尽量争取不浪费材料,稍等一会儿,不超过十分钟。”

厨房里,艾敏将黑鱼网了起来,用刀背在鱼头上拍了几下,再将刀和鱼都交给王桥。

王桥挽起衣袖,道:“许久没有剖鱼,献丑了。”

艾敏道:“做菜要天赋,我做过好几次黑鱼,和你的手法一模一样,就是没有你做出来的味道。我给你当下手,顺便偷艺,你不许藏私啊。”

王桥就如解牛的庖丁,刀锋过后,完整的一条鱼变成了薄薄的鱼片,鱼片形状完整优美,给人一种艺术之美。

晏琳站在厨房门口,看着王桥娴熟地片鱼,不知不觉发起呆来。她一直以为妈妈是剖鱼的好手,没有想到牛高马大的王桥居然还有这等手艺。一个人专注做事时总是很有魅力,她在感受其刀功时也感受到男人的专注之美。

十分钟以后,散发着浓香的黑鱼被王桥端了出来。

邻桌之人闻此鱼香,受不了诱惑,道:“老板,我们也要一盆这种鱼。”

艾敏急忙过去解释,道:“各位老板实在不好意思,今天我在市场上只买到一条黑鱼,老板能不能留个联系方式,下次我买到了黑鱼,就给你打电话。”

“真是香啊。给你一张名片,下次记得给我留条鱼。”

艾敏接过名片,喜滋滋地道:“我给你上一盘水豆豉,是我亲自做的,绝对卫生。”

尝过酸菜黑鱼,刚才的几盘炒菜顿时失去滋味。一条黑鱼不到两斤,经不起六个年轻人蹂躏,转眼间盆里不剩一片鱼肉,连酸菜都被捞得干干净净。放下碗以后,田峰擦着油嘴,道:“我今天吃了四碗干饭,胀得弯不下腰,如果肠胃出问题,就要怪王桥。”

晏琳反驳道:“谁也没有逼你吃这么多,自己管不住嘴巴,还要怪王桥。”

田峰挤眉弄眼地笑道:“难怪别人说女儿是泼出去的水,我们都是你的娘家人,怎么谈起恋爱就不认娘家人。”

大家都知道晏琳暗恋王桥,只是从没有人点破,今天,田峰在公众场合将这层窗户纸捅开了。

晏琳脸微红,随即大大方方地道:“我是帮理不帮人,现在最应该表扬王桥的厨艺,否则下回他不做这种美味了。”

田峰辩道:“本来前面几道菜都够了,王桥特意另做一道菜,当然要为我们的肠胃负责。”

争辩中,大家笑意愈浓。在众人的笑声中,晏琳一张脸红朴朴的,格外明艳。

走回复读班时,高空中云层出现一个大缺口,阳光从云层缺口中直射而入,天地顿时暖和起来,一扫多日以来的阴霾和低沉。大家吃饱喝足,加上期末考试都还不错,心情欢快起来。此时晏琳觉得特别幸福,只是即将暂时离开心爱的人,不免涌出些小小的惆怅。

五人走过北桥头,刚走进东侧门,见到一辆警车停在小卖部门前。杨红兵坐在驾驶室抽烟,看到王桥回来,招了招手。

王桥坐上警车,道:“今天开始放寒假,准备下午给你打传呼。那天你们将李想带走,他现在还没有回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杨红兵发动着汽车,道:“这两年我是走了狗屎运。来刑警队之前,静州发生一件盗窃案,一家手机专卖店被人偷了,总共损失了十几部手机,损失金额超过二十万。案件一直未破,我到刑警队报到时,恰好出了一件恶性入室杀人案,局里抽调力量成立专案组,手机被盗案就交给我这个不算新人的新人。”

王桥想到包强拿着手机在寝室里走来走去的画面,大致猜到了怎么回事,压抑着心中喜悦,静等杨红兵公布答案。

杨红兵接着道:“我接到没头没尾的案子,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就下决心盯着几个手机店和维修店。这些人盗了手机总得出手,否则手机握在手里就是定时炸弹。当然这是个笨办法,大家都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一般情况下,犯罪分子都不会在本地销赃。我确实是走了狗屎运,傻乎乎按着笨办法做,没等多久,就有人拿着失窃的手机到维修店来卖。”

“是李想来卖手机?”

“对,就是李想。维修店刚被我们处理过,老板正想戴罪立功,他到里屋给刑警队打了电话,然后借口检查手机,故意拖延时间,将李想留在了维修店。我们过来以后,没有惊动李想,在后面跟踪他,一直跟到复读班,看着他回寝室。”

王桥道:“真正偷手机的不是李想,如果我猜得没错,应该是包强那伙人。”

王桥迅速理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事情的第一步是包强为人不检点,屡次惹众怒,被自己和吴重斌等人黑打一顿;第二步是包强被黑打时丢了手机,应该是李想捡到,起了贪心,没有归还,而是想偷偷卖掉手机;第三步是在卖手机后落入警方陷阱。同一件事情还引来另一个后果,刘建厂带着人到寝室来搜寻包强丢失的手机,在搜手机时,将同学们的箱子砍烂几个,包强还发飙将吕琪信件撕碎,此事引发了大家的强烈反击,这才有夜袭之事。

杨红兵随后给出了答案,果然与王桥推测的几乎完全一样:“案子破得漂亮,抓到了五人,追回了四部手机和七千多赃款,只有刘建厂这个团伙头头逃脱了。这伙人还不是真正的犯罪团伙,偷了手机居然让团伙成员一人一部拿出去显摆,否则此案难破。”

与刘建厂团伙纠缠了接近一学期,因为偶然因素,这个团伙在警方打击下灰飞烟灭,王桥压抑着心中狂喜,道:“太可惜了,只可惜让刘建厂跑掉了。”

杨红兵不屑地道:“刘建厂居然敢来我的馆子骚扰,这叫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我会紧紧盯着刘建厂,他从此以后就是丧家之犬,不敢在静州出现。”

王桥道:“其他时间我不管,至少要在我考大学期间把刘建厂盯紧点,否则我的心里还是不踏实。”

警车开过了静州刑警队驻地,没有停,继续朝前开,远远地看到了“静州烟厂”四个大字。静州烟厂依然静静地矗立在山顶上,注视着静州发生的悲欢离合的故事。王桥目光离开静州烟厂的大牌子,道:“怎么把车开到这里?”

杨红兵愉快地道:“保密。”

警车开进静州公安局家属院,停在院中,杨红兵介绍道:“这是公安局家属院,八十年代搞住房改革,全部卖给了公安局干警,是私人房产。我和小钟在春节前结婚,在里面买了一套房作为新房。”

王桥突然紧张起来,暗道:“吕忠勇调到山南,莫非杨红兵买了他家的房子?”想着杨红兵和小钟有可能将吕琪家的房子作为他的新房,他一下就被说不出道不明的悲伤笼罩。

所幸杨红兵走进了另一个楼洞,王桥这才轻松一点。上了楼,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