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三嫁新室 >

第9章

三嫁新室-第9章

小说: 三嫁新室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大郎猛的一看,和三郎挺像的,身高到三郎的耳朵。这时候的男人看起来都不高,普遍看过去多数是一米六多的,还有不少一米五多的。霍香梅这身子也就顶顶一米五五。

    许大郎蓄着大胡子,额头纹很深,上身著短衣,脚上却穿着足衫外面再套着草鞋,看起来比许三郎讲究多了,许三郎就一双旧草鞋。

    “三郎真命好,有四个儿子,还有个妇人带了丈人儿子一起归来。家有九口人有份领地,是我们家一倍之多,只有三郎一个劳力。我们这是替三郎分忧。”许张氏嘟囔的说。

    “那就不劳烦大嫂了。家里大娘是个能干的,我老丈人也是个能干的,再说家里十口人,每天进食颇多,如果没有多些土地,怎么过活。我还羡慕大嫂呢。”许三郎像大兄拱了拱手,话是对大嫂说,实际上眼睛却是看着许大郎。

    别看许张氏看起来很长牙五爪的,其实家里很多事还是男人做主的。只看男人管不管而已。所以这事也不知道是大嫂的意思,还是大兄哆串着大嫂来着。

    “阿娘不在了,二弟和四弟还不知在哪,我就这个兄弟了,婆娘你再说,小心我晚上回去揍你。”许大郎瞪了一眼张菊花,这婆娘也不看看这是甚么场景,被人说出大兄欺占阿弟的土地好听吗?这地还没分到呢。

    ……

    “哐当当当……”一阵击打声响起,现场一下子安静下来了。

    从里正家几个人抬着一张长板案出来,上面放着几本麻绳装订的本子,还有一只有点秃头的毛笔,一只石砚,上面还有半截墨。

    走在前面的一个大约五十多岁的男子看着众人大声说,

    “得谢于皇恩,我们村能够重新建立起来,并且有三百七十一个新人的户籍落在我们村。现在整条村一共有五百人,共七十八户。因为战乱有了大量的荒地,无主之地。现在重新划分。”

    “哄……”村民们一下子高兴的吵起来,尽管知道今天来领地,但是从里正口里亲口说出来,感觉还是很兴奋的。

    “哐当……”

    “先安静下来,我先找着户籍名字念,看是否有缺漏。”

    里正先照着本子念,确定没有人拉下的。

    ……

    过去的一邑,合九方里居民,一里住八家,故一邑七十二家,每家私授田二亩半,还有宅地田间庐舍二亩半,合起来被称为“五亩之宅”。

    所种之田地与所住之宅是分开的,两者之间起两间屋子,分为左右塾。左塾是做校室,冬时父老在此为孩童讲古或启蒙,一间右塾则为里正日常办公之地,监督劳作之人春夏秋三季是否出到田地劳作。

    因为除了自己的二亩半之地,还有公家之地,需要由这八家共同耕种。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更,这制度慢慢的便却,废止。许多土地变成私有,豪族扩大,世家兼并,土地能够自由买卖。耕田变宅地,变林子,被荒废的都不少。

    再者,因人口的增加,向来田地间的空地,留作道路或者备蓄粪肥之用的,都被用来开阡陌。山泽之地被天子至封君所私有,普通劳动者想打猎捞鱼只能偷偷的来。

    租、赋、税各种名目征收,还有后期越来越严重的徭役,导致民不聊生。

    所以现在有土地重新分划,对于新村的村民来说,这不止是意味着不用饿肚子,还意味着将来好长一段时间不用逃亡,血脉能够传承。

    ……

    等里正念完名字,对完后,“按照县长和亭长的最后确定,所有的水田都按人头分,男子五亩女子三亩,旱地男子三亩女子二亩,沙地归为旱地,另外河流、山林归村里公有,不得买卖,但可以租赁,具体的租金春耕之后县衙再出新令。”

    “同时,耕种所需的种子和农具可以在我这申请,所行方式为租赁,县衙先出资购买,租赁给我们。按照过去价格的八成,在夏收之后返还。”

    “现在让每户户主上前,抓阄。”

    现场一下子乱了起来,你推我,我推你的,还有的跪在地上,磕头,喊祖宗名字保佑的,还有的小娃被吓哭了。

    “他爹,你一定要抽到好的哈。”张菊花冲许大郎大喊,太小声了还怕他听不见。

    “唯。”许大郎急忙挤上去,怕迟了就没好的了。

    “老爹人多,你小心点。大娘,你看着孩子,我先过去。”许三郎急速的说,然后赶紧的跟上许大郎。

    霍香梅拽着几个孩子,看到霍老爹都泪流满面的。自己心里也是很激动的,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面,真的让人动容。

 第13章 三郎痛哭笑说生计(捉虫)

    抓阄不是一亩地一张,而是分开水田旱地,再者五亩三亩二亩,上面标明是符号,抓完之后在里正这登记。现场有县衙派来的还有亭长派来的衙役壮丁维持秩序。

    许三郎抓了八张五亩的,九张三亩的,两张二亩。一共是水田四十三亩,旱地十八亩。这下子家里一共有六十一亩地,宅地还不算在里面。

    等登记完之后,许三郎和许多抽签的户主一样,抽完登记按手指之后,一脸的不相信,茫然,再到狂喜,最后痛哭。

    土地的重要性对于老百姓来说,这就是命根子。

    ……

    抽完签也不知自己抽到的是哪块,赶紧的跟着里正去认。

    孩子太小,霍香梅让霍老爹带孩子回去,她跟着许三郎去地里。

    一群人再转移到田地去,这份热闹在城里居住久了的霍香梅是没见过的,就算是回乡下老家,老家也没那种气氛了,都城镇化了。

    ……

    等确认好了田地,许三郎抓到的四十三亩水田,有十五亩是上等的,里河边不远不近,泥土肥沃,二十亩是中等的,还有八亩是近河边的,不说泥土肥沃还是不肥沃,就怕河堤崩溃,那一年的收获就完了。那十八亩旱地,真的很旱,有五亩还能看出耕种过的痕迹,另外五亩是完全被草掩盖了,一眼望过去,草都到霍香梅的腰部了。还有八亩是沙地,没啥草,几乎都是沙子。

    许三郎很满足了,就算只有十五亩上等水田,何况还有其他呢。而且这些土地很多是几块连在一起的,这更便于耕种了。

    霍香梅倒是对河边的那八亩特别满意,因为这意味着白花花的大米,香喷喷的大米饭。

    等霍香梅和许三郎回到家时,已经太阳西下了。都忘记了家中的孩子还有饷食没吃,自己也不记得肚子饿了的事情。

    还好霍老爹靠谱,给孩子们煮了野菜,还高兴的破例的在里面加了二两黍米。

    霍香梅解决完五谷轮回,赶紧做晚食。

    没想到,还没吃完,就下起了春雨来。

    这房子是新砌的,不怕漏雨,就是风大的时候,小雨会吹开帘子吹进来。但这不影响一家人谈论今天分地的事情,还有明天去里正家登记粮种的事。

    “三郎你准备种甚么,心里有数吗?”霍老爹把碗舔干净里面的米粒,恋恋不舍的放下碗,摸摸饱鼓鼓的肚皮问。

    “那十五亩上等水田就种春麦,这到夏收家里就能缓过来了。”

    “唯,应该的。”

    “那二十亩中等的,十亩种粟,五亩种黍米,还有五亩其中三亩种大豆两亩种菜。”

    “唯唯。”

    “至于那八亩河边的……”

    “种稻,稻米比麦好吃。”霍香梅赶紧说。

    “稻太难种了。”

    水稻难种?霍香梅不知道这里是怎么种的,她以前种过不觉得太难,过程都知道,“我知道怎么种,让我试试?”

    “不行。”霍老爹先反对了,“这粮食怎能随便?”

    “阿爹,我以前在刘家中遇见过南人,听他们说过怎么种植高产的。真的。”霍香梅不得不抱出前前夫。这时候《齐民要术》都还没出来,总不能说是在书中看到的,然后忘记是在哪本书了。这时代的读书人少,但不是说就没有,像里正就是识字的。如果后面再说起来还得填坑。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南边的水稻真的种植得很好,这不怕人问。

    许三郎听见霍香梅说头昏汉子,心里不大好受。尽管知道时人不讳和离改嫁,自己这婆娘也是第三次嫁了,但心里一想到晚上她身上趴伏的不是自己,就一阵醋意。

    “既然,大娘都这样说了,那就让大娘种吧,如果果真如此,还能粜出去。在这稻贵麦贱。里正还说今年不用交税,只要交够粮种的钱银还有农具的。”

    看到霍香梅说到稻米香时那两眼发光的模样,许三郎狠狠的想,就让你以后吃个够,看你还不死心塌地的跟着我过日子。

    霍香梅听见许三郎同意,就笑开了。这男人关键时刻还是站自己这边的,这种感觉不错。毕竟这关键到家里一年的生计问题,说不定这八亩地就打水泡了。如果霍香梅知道许三郎心里想什么,就笑不出来了,这个死醋缸。

    “稻米饭香,不粗糙,娃吃了也好长高。”

    “我也要吃稻米饭。”

    “我也要,要长高。”

    孩子们听阿娘这样说,都七嘴八舌的说。

    “我们还可以在水稻地里养鱼,你们想什么时候吃鱼都有,比你们手臂还粗的鱼。我们可以做滑溜溜的鱼丸,香脆的炸鱼排,甜甜的糖醋鱼,干煎……”

    霍香梅还没说完,就听见一哧溜的吸口水的声音。

    霍老爹和许三郎都认为霍香梅馋鱼肉馋到疯魔了,家里这两天的小鱼仔没能满足她。这水稻里养鱼都想出来了,不过她说的似乎很好吃的样子。

    “阿娘,甜甜的,是甚么?”小七坐在许三郎怀里问。

    甜甜的都不知道?

    “阿娘,甜甜的好吃吗?”小五小六也疑惑的问。

    “就是糖那样的。可好吃了,我还小的时候吃过。”才五岁的小二吸了一口口水说。

    “二兄你甚么时候吃糖,不给我。哼!”小三瘪瘪嘴,想要哭。

    “你也吃过,你不记得了?阿么给的。”大娃赶紧说。

    小四眨眨眼,我也不记得了。

    “以后都给你们买。”阿么是许三郎的阿娘,许三郎的汉子心都酸了,孩子连糖都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小的估计阿么长什么样慢慢也不记得了吧。等过两年,日子好过了,还是得回去找找,看能否把阿娘的骨灰拿回来重新安葬。

    “阿爹真好!”

    “等小麦收了,阿娘给你们做麦芽糖。”霍香梅许诺。

    霍老爹觉得自家闺女嫁人之后变化好大了,不过也是嫁人到现在都已经五年了。

    逃难前三年,刘家也不喜欢自己上门去看,也不高兴闺女回来娘家,三年也就三朝回门,还有过年初三回来。

    人家闺女都是初二上门的,可这刘家女婿看不起自己,都是初三才回。都是匆匆忙忙的,就走了,饭也从不在自家吃。

    如果不是自家老爹和刘家老太爷在世定下这门亲,就算天天吃糠咽菜,也不会舍得这唯一一个闺女嫁进他家。

    后来刘家村发洪水,闺女刚刚好满月第二天按礼节带着孩子回娘子,否则自家就再也看不到了。

    “我还不知道你会做糖,这可是门好手艺,你家家传的?”许三郎惊讶的说。

    “她姥娘家以前做这个,她估计是去多了就会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