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芳华-第1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民间所说守孝三年,一般是指二十七个月。
南湘儿孝期一满,待出了孝,宁四娘当年辛苦为她刷出来的孝女之名就派上用场了。
虽说她在金陵当年一帮小姐妹中名声不大好,但老实在家呆了三年,想着她年纪渐大,反而没人说她坏话,反倒有不少好人家上门提亲。
只到底选择范围少了许多,有些年龄合适的,未免才学平庸。有才学的,又或是家底略薄,又或是需要远嫁,就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
南湘儿自己也着急,还以为只能将就了,谁知宁怀瑜却能上京了!
这下子,她的心思又活泛起来,宁怀瑜也觉得若自己当了官,自然要为外甥女挑一门好亲。
于是这舅甥俩凑到一块,三年没抖的尾巴又摇了起来。在家也不知跟宁四娘大闹了几场,不管怎么好劝歹劝,就是铁了心的要上京,要高嫁。
最终还是宁怀璧回来的时候,出面做了个调停。
让宁怀瑜当着全家人的面,正式应承下南湘儿的婚事,而南湘儿自己也答应,若去了京城嫁得不好,绝不怨家人未尽力。且答应若呆上半年,也寻不到合适亲事,就乖乖回来听祖母安排嫁人,宁四娘这才松了口。
因要带南湘儿上京,总得有个女眷照应,梅氏就必须跟去。
原本梅氏想把宁绍棠也带去京城开开眼,可宁绍棠摸透了爹娘的脾气,以功课繁重为由,坚决不肯跟去。
梅氏无法,只得把宁萱带了去。
否则他们两口子上京,不带亲生儿女反带个外甥女,象什么话?
宁四娘其实很不愿意。
宁萱已经十四了,正是要说亲的时候。这么大的女孩已经不好随随便便出门了,尤其还是这种远门。宁萱素来老实,关键两口子都不怎么真心疼爱。她是真怕他们把孩子带到京城,随随便便就订下门亲事,到时鞭长莫及,岂不毁了孩子一生?
后来是梅氏再三保证,就算要给宁萱说亲,也务必写信回来问过婆婆的意思,宁四娘才勉强同意放人。
于是宁怀瑜收拾妥当,跟着上京谈生意的夏明启一同上路了。
这显然是在占人便宜,可要不找相熟的人跟着,宁四娘也实在不放心。
于是,夏明启从京城回来,连自家都没回,就先到了金陵宁府。除了想安她的心,也确实是带回了很重要的消息。
宁芳一听就呆了,“上京?我爹要上京做官?”
官员一任是三年,象宁怀璧这样的芝麻小官儿,在一个地方干上两三任都是寻常,尤其他任职的桐乡县又是出了名的穷乡僻壤,哪有人愿意接手?
哦,如今也不一定。
因为在宁县令辛苦干了三年之后,桐乡县虽仍是穷,却因有了夏家的帮扶,如今乡民们不仅在种田之余能多多种菜,晒出菜干好贴补家用。还围了一些河塘养鱼养鸭,塘边也种起了桑树幼苗,整个县的经济情况大为改观。而宁怀璧也因治理有功,早已成功的把那个代字去掉,正式做了桐乡县的县令。
也许有人看出再过两年,等桐乡县的桑树长成,也可以养蚕缫丝赚大钱了,想要他的位置也不一定。可那也不会影响到京城吧?
夏明启悄悄告诉外甥女,这原因倒不是出在宁怀璧身上,而是出在永泰帝身上。
具体原因他也不知,程岳只说因皇上过六十寿,再看朝臣也大多年过半百,两鬓染霜,便想着要选些优秀的中低级官吏进京考核任用。
要说宁怀瑜如今上京求官,倒也算得上是恰逢其时。但宁怀璧要不要进京淌这趟混水,连程岳也有些拿不准。
要说这几年宁怀璧确实是政绩突出,如果一旦考核,名字必是会报到皇上跟前的。但因为跟英王府的这层远亲,也不知皇上愿不愿意用他。但如果愿意用的话,倒当真是个好机会。
因皇上年纪大了,要渐渐安排后事,当然要给继位者一些能用,又官位不高的能吏。等到新皇上台,再提拔重用,正好显得天恩浩荡,收买人心。
如果错过,着实有些可惜。但若是就这么轻易放弃桐乡县打下的基础,也令人颇为不舍。
况且皇上现在年纪大了,脾气也变得越发古怪,一会儿一个主意,到底会怎么安排,谁也摸不清。所以程岳便只让夏明启带个口信回来,让他做好两手准备。
若皇上想不起来他便罢,若当真想起来了,又要用他,可不能跟当年在进士宫宴上似的婉拒,只能服从。
宁芳听着未免忧心,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尤其是一头年迈的老虎,肯定更加难伺候。
但要是皇上发了话,象三舅公说的,不去也得去,到时可怎么办呢?
第238章准备
得知宁怀璧有可能进京为官,宁四娘倒不如孙女那般担心。
打小在官宦人家长大,她深知既入朝为了官,就算卖与帝王家。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可不是说着玩玩的。
既想要建功立业,做一番事情,就得安心做好帝王家的棋子。想怎么用,用到何处,端看皇上的意思。
不过自家儿子是个能干的,实打实的政绩在那儿摆着,不管永泰帝是否因英王府对宁怀璧有所偏见,但就象一个家,虽然八面玲珑确实讨喜,但总得要几个能干活的。
所以只要宁怀璧谨守着臣子本份,当好差事也就完了。所以这可能也是程岳让夏明启来转达,让他无论如何一定要谨遵圣喻的用意了。
眼前迫在眉睫的,宁四娘倒是更操心南湘儿的婚事。
虽然走前逼得她和宁怀瑜应承下来,若他们选的婚事不好也不能怨家里,但当长辈的,怎么可能不操心?
尤其是女孩儿,万一嫁得不好,难道就眼睁睁的看她哭么?到底还是要拖累娘家的。
故此在他们上京前,宁四娘考虑再三,还是亲自给程岳写了封信,拜托他帮着照看一二。只是她怕南湘儿和宁怀瑜知道,就此赖上英王府,所以这信她是私下交给夏明启的。
夏明启倒是帮她转交了,只是提起这件事吧,让他委实有些难以启齿。
他难道能说,在还不知道宁四娘拜托了程家帮忙相看亲事的时候,南湘儿就想赖上程家么?
那天一进京城,程家是很客气的按礼数,安排了下人在城门口迎接。
不过没把人迎进府,而是在离英王府不远的巷子里,安排了一个闹中取静的小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
夏明启觉得这样的安排,已经很给面子了。
毕竟程岳跟宁怀璧宁芳一家熟,跟宁怀瑜又不熟,何况他还是上京来选官的,为了避嫌,肯定要分开住比较好。
再说夏家又是商贾之家,不管私底下有没有合作,起码大家表面工夫都得做一下,少些牵连不也少些闲话么?
谁知南湘儿却是不干了。
也不知是不是宁怀瑜的授意,在那里撒娇弄痴,非闹着要上王府去请安。
那司马昭之心,简直路人皆知。
好在那来迎候的王府下人精明,便推说府上没有准备,几个主子也不在。况且他们一路风尘,还请他们先洗洗风尘再说。
这一再说,便弄得南湘儿连王府大门也没进去了。
晾了三天,程岳才“忙里偷闲”,过来见了一面,这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可南湘儿却象什么都没察觉到,又要给程岳送荷包汗巾,又要给他炖汤做菜,那股子嘘寒问暖的殷勤劲儿,连夏明启都看不下去了。偏宁怀瑜还说外甥女是“赤子之心”,直听得夏明启都只得牙酸的默默望天。
后程岳推说有事走了,过了两天倒是打发人把夏明启单请了去酒楼,给了他一个铺面的地契。
那原是程二夫人谢氏的陪嫁,位置还挺不错,大小也合适。原本也是做的丝绸买卖,只是没什么特色,生意平平。
夏明启一看就懂了。
顿时立了个契约,算是程二夫人把这铺子“租”给他,至于如何经营,那就是夏家的事了。
跟铺子里的掌柜伙计见了面,又安排了要如何重新装潢售卖等事,夏明启也不愿在京城多呆,便赶着回来了。
直到他走前,都没见宁怀瑜能带南湘儿出去拜访一回。据说倒是投了不少帖子,可基本如石沉大海,没什么回应。
听夏明启遮遮掩掩把事情一说,宁四娘心中冷笑连连。
她早猜着了会是这样结果!只是跟他们怎么说都不听,偏要去碰那一鼻子灰。
那京城的交际圈是那么好进的么?以为能选官,就有机会跟人家的后宅女眷走动了?那也把人家的后宅看得太不值钱了!
从前是在江南,人家到底会给金陵宁府三分颜面。所以走动起来,似乎没那么困难,可到了京城,谁认识你呀?
就算认识了,可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还有那些奶奶太太们是那么好相与的吗?简直天真!
不过这样也好,多碰碰钉子,等到回来就能老实嫁人了。否则一直有颗不安分的心,便是强压着嫁了人,也容易出事。
所以听得那边情形不好,宁四娘反倒安心。留夏明启吃了个饭,次日便打点了礼物,送他归家。
不过等他走后,为了宁怀璧可能上京之事,家里倒是也要开始做些准备了。
尤其宁芳,她如今算是名副其实的小管家婆,若到时跟着宁怀璧上京,手上的生意倒是要好生安置一番的。
宁四娘想想,让宁芳还得留下几个心腹之人,否则她一时之间也找不出合适的人手交接。
夏珍珍听着吓一跳,“娘,您不跟我们去?”
宁四娘真是拿这个儿媳妇没办法,无奈笑道,“你怎么又糊涂了?若是离家为官,按惯例,父母孩子都不能全家带着赴任的。若二郎果然要上京,你便带芳儿萍儿和安哥儿三个去。茵儿芸儿还有顺哥儿留下,倒也无碍了。”
夏珍珍这才想起,上回听顾家太太说过,为防着官员犯事举家潜逃,所以官场上是有这样的规矩。象她家老爷自出仕之后,二十多年一直聚少离多。也就是如今回家守孝了,才算是一家团圆。
夏珍珍这么一听,顿时不乐意了,“那还是不要升官的好,就在那儿当个县太爷,他回来也容易,咱们去瞧他也方便。”
宁四娘失笑,“上命难违。真派下来了,哪由得臣子任性?快别说这些气话了,正经把家务梳理好才是。否则,难道你放心让二郎一人孤身在外?我还不老,用不着你们侍奉。”
看夏珍珍还想拒绝,宁四娘摆手道,“你听我的。官场当中,若看二郎身边没有女眷,难保旁人会送些妾室通房。到时不收得罪人,收了又怕人家别有用心,倒是你跟去安稳。再说还不知你们大哥会求到哪处为官,若地方不好,你大嫂子必是要回来的。就别担心我在家里没伴儿了,还有这么多亲戚呢。”
听了这话,夏珍珍不好再倔了。只心中对这个通情达理的婆婆,更生好感。
“既如此,便让芳儿留下吧。她到底年纪大些,也能分担些家务。”
宁四娘却不愿意,“芳儿年纪也快到了,若二郎真个能入京城为官,倒是可以替她在京城择门好亲。有你俩盯着,我是放心的。”
谁知夏珍珍却不肯了。
第239章议亲
夏珍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