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富贵芳华 >

第392章

富贵芳华-第392章

小说: 富贵芳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可是正经七品官,也是许多世家子弟出仕的第一步。

    象薛东野,要不是死去的祖父留下一个御前侍卫的世袭官职,全家早饿死了。

    更哪有如今的功成名就?

    来传旨时,太监特别带了句话,说皇上恩典,英王妃双胎辛苦,其中一个名额,可以给她娘家,也让怀孕受了惊吓的宁小王妃高兴高兴。

    要是这个恩典,是每个王公侯府都应该有的。可谁叫英王府人丁稀少呢?所以皇上一直当没看见。

    如今皇上特别“通情达理”,把英王府早该有的福利还了回来,还特别允许他家照顾亲戚,按说,他是想要人感恩戴德的,但宁芳实在高兴不起来。

    宁家是书香门第好不好?为什么要去补武官的七品侍卫?

    虽说御前侍卫是权贵世家的荣耀,但对于书香之家,尤其还肯用功读书的子弟来,还真不是特别稀罕的东西。

    甚至有些清高人家,还会鄙视这些早早拿了祖荫功名之人,给将来的仕途,留下一个话柄。

    但皇上都开了金口,这样的恩典是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是以宁芳不痛快。

    可程岳劝她,“有总比没有强。说实话,等你弟弟长大,还不知是哪朝天子哪朝臣。先占个位置熬一份资历,日后总比别人升迁快些。至于旁人口舌,不必理他。便是圣人也有人说三道四,只要自己行得正立得端,又怕从何来?再说你家大弟弟不是爱船吗?恐怕走武将一途,才更符合他的喜好。”

    宁芳想想日后大名鼎鼎的宁扫地,算是勉强接受了程岳的说法。

    那么这一个名额就确定给安哥儿宁绍棣了,另一个名额要怎么用,程岳打算跟二位兄长商量下。

    眼下府中虽没有合适男丁,但随着主子姓程,忠心耿耿的家臣倒有几户,他是打算择个好的赏下恩典,日后也是一肥肉助力。

    这点宁芳不反对,又打开那匣子宫花瞅瞅,见多是小女孩儿戴的粉嫩颜色,便把孔雀叫了进来。

    “把我屋里粉嫩别致的插花首饰收一收,搁王爷那边箱子里。”

    他二人如今共用一个内库,但王爷和王妃的东西,却是要分门别类归整的。可不过是左边挪右边,有必要么?

    因知宁芳平日不是那等矫情之人,孔雀才疑惑的多问一句,“这……有必要么?”

    宁芳把那匣子宫花塞程岳怀里,酸溜溜的道,“谁叫咱们王爷现在就着急给他闺女攒首饰呢?对了,我那些浅粉嫩黄的衣裳料子你要不要?”

    “王妃若是舍得,自然是要的。”程岳一笑,略带着点小得意走了。

    孔雀想笑不好笑,但宁芳却是松了口气。

    程岳不说,但她却是猜到他为何说要做那样一个梦,并做出这样傻爹样子来的。

    一面是为了堵孟大夫人的嘴,让她少作怪,更重要的是,他是为了宁芳腹中孩子的安全,在哄宫里的皇上。

    永泰帝本就不乐意英王府有后,当初赐婚也没想到二人会假戏真做,如今宁芳有孕,估计最不痛快的就是皇上了。

    但如今程岳做梦都说要生女儿,还为了生女儿做着各种准备,是不是让皇上也能松口气?

    至于孟大夫人那样一门心思的做男孩衣裳和虎头鞋,简直是自寻死路!

    皇上就是没什么想法,也会给弄出些想法来的。

    宁芳完全理解了程岳,自然不在意他在外头继续做女儿奴。表面上跟未出生的女儿吃醋,心中却极是妥帖。

    但孟大夫人听说程岳的梦境,心里那个落差,就别提了。

    如果只是宁芳表示要生女儿,她还只觉得宁芳在赌气。可若是连程岳也这么说,甚至还找了些稳婆,和有生养经验的妇人看了,皆说宁芳这胎是女儿之后,孟大夫人连做针线的劲儿都没了。

    然后还是谢二夫人怕她露出形迹,惹来小弟妹不快,劝道,“这胎用不下,兴许下胎就用上了呢?又或者老天爷看着嫂子诚心,给个儿子也不一定啊。”

    好吧,孟大夫人终于重又打起精神,继续给孩子缝小衣裳了。

    依旧是给男孩准备的,没一件女孩的。

    谢二夫人心中叹气。

    你就是装,也假装做几条小裙子预备着呀?难道到时宁芳生了小侄女,就一件亲手的针线不送,只送丫鬟婆子做的不成?

    以前她就觉得大嫂子有些重男轻女,偏爱安哥儿顺哥儿,不过倒也不甚明显。可如今看来,她简直是非常的重男轻女!

    可真正世家大族,儿子固然能够传承家业,女儿栽培好了,不也是家族的一大助力?

    大嫂子这样小家子气,等到小弟妹生了孩子,只怕家中矛盾更多,到时也不知该如何相处。

    且不提谢二夫人如何忧心忡忡,也不管孟大夫人怎么想,宁芳只管保重自己身子,好生安胎。

    六月生日时都没怎么庆祝,就阖家吃了个饭,给下人们赏了寿面寿桃而已。

    倒是孟大夫人坚持自己拿钱,借着她这生日,在外施舍了一日的大寿包。她心中求的是什么,宁芳也不去追究了。

    难熬的夏天过去,七月底那会子,夏珍珍打发人,从北地给女儿送信送东西来了。

 第549章路子

    之前为了安哥儿得那御前侍卫一职,宁怀璧早有信到。因是皇上开的金口,宁家也不好推辞,只能道谢领了。

    宁芳也知道她爹上任的边关小县,虽然贫瘠,却是民风淳朴,热情厚道。再加上又有侯家这样的地头龙相助,治理起来,倒是比从前在三鸦乡更容易些。

    故此宁芳并不如何担心,眼下收到母亲来信,更以欢喜居多。

    夏珍珍知道女儿好吃,如今又有了身孕,只怕更馋。故此趁着中秋将至,将那北地出产的榛子山蘑什么的,给女儿送了一大堆。

    还有狍子鹿肉等野味,给她风干了带来。若有些健壮活泼的,便装笼令下人仔细送来了。

    宁芳看过母亲家书,又见家仆精神健旺,笑意不断的说着边关趣事,便知家里过得不错。于是也放下心来,命人请庆平公主过来。

    时候不长,庆平公主急匆匆赶来了。

    看她仍穿着家常衣裳,并未换见客衣裳,宁芳抿嘴笑了,“就知道你着急,快过来看看。”

    夏珍珍拉的那几大车东西里,自然少不了侯家给庆平公主夹带的好物。

    但更加珍贵的,却是侯老太太亲自口述,命小孙女给庆平公主写的信,还有老太太亲手给她做的衣物。

    庆平公主看完信,眼泪就唰唰直掉。

    回头再开箱找着侯老太太眯着老花眼,一针一线给她缝的坎肩,又大哭一场。

    虽说这些年一直有宁家关照,可来自亲人的关爱,却是外人取代不了的。

    而且侯老太太特别担心这个曾外孙女因不能嫁人,日后没儿女养老,听说夏珍珍从前在京城曾跟她合作,做了个烤鸡烤鸭生意。于是琢磨许久,便也在边城跟夏珍珍合作,做起了烤鱼干的生意。只侯家应得的份子,依旧记在庆平公主份上。

    宁芳端出一盘子干烤鱼片,“这就是他们做的,我尝了些,味道倒好。你倒是赶紧再弄个铺子,在京城里卖起来才是。”

    好在庆平公主不是软弱之人,痛快哭过一场,她收了眼泪便议起正事。

    “铺子我手上倒有,只曾外祖母如此高龄,还替我着想,我却也想替他们做些什么。侯家是军伍之家,最要紧的还是功名前程。北地苦寒却安宁,太难熬出头了。但我听说西南那边,自西胡作乱,流寇四起,至今仍不大太平,尚有军功可立。故此我想请王爷帮忙,能不能想个法子,从侯家调几个子弟过去?”

    这件事,她已经想了很久,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开口。

    虽说她如今没有办法报答,但她主动开了口,就是欠程家一个人情。日后若有机会,自然得还上。

    其实要说这件事,程岳却是早想到了,也曾私下跟宁芳提过。只庆平公主和侯家都没有来求,他也不可能无缘无故的伸手。

    如今庆平公主既然张了口,宁芳就爽快替程岳应下了。只身为好友,她却还有一个建议。

    “虽说武将升迁,靠的是功名战绩。但若家底殷实,总好办些。你也知道,我弟弟绍棣最是爱船,如今到了北地,便想造条小破冰船,看看是什么样子。北边木材那些倒是易得,只包船的铁皮太贵。我娘离京前,身上一点银子全花在绍纵和萍儿身上。这回来信上说,是芸儿茵儿出了她们的私房钱,才给他弄起来。

    你想想,我弟弟还不是要去打仗什么的,只弄条船,都得花用姐妹们的小私房。更何况你家是想去打仗的,手上没点银子,干说那些大话能好使么?”

    庆平公主顿时警醒,“那你的意思是?”

    宁芳道,“我娘信上说,北地皮毛甚是便宜。她觉得鱼干生意虽说也不错,但不如皮毛生意有赚头。但皮毛生意本钱太大,又有风险,做的人也多。倒是我娘小时候曾得过一条我外祖高价从胡人手中购回来的褐绒,制了件小斗篷,极是轻柔保暖。不意这回去到边关,竟是听说当地百姓就有这垂铅拈线的手艺。只是当地羊毛产量不够,寻遍全县也收不起几斤绒线,想做这生意便不甚方便。”

    她话说到这里,庆平公主就明白了。

    那褐绒她小时在宫中也见过,虽是个稀罕物,但因为不如皮毛富贵,染出来的花色也多为褐黄两色,十分暗沉,所以不甚得宠。只有上了年纪的老太妃们,才会用来做抹额软帽等物保暖。

    但如果这样的东西卖到民间,想来那些有钱的商贾是爱穿的。如果她们能想法子染得更好看些,说不定贵族也会喜欢。

    庆平公主想想道,“那我跟侯家回封信,就说这个生意,我想做!”

    宁芳这样委婉的指点她财路,无非是夏珍珍看出来了,侯家这些年被折腾得元气大伤,并不富裕。

    而侯家镇守边关,占尽地利之便。若一县之地的羊绒不够,尽可以去广阔草原上收啊!

    若不是遇到雪灾,活不下去的时候,牧民们也不会无缘无故组队来大梁劫掠。而平时生活安宁的时候,他们也挺愿意拿牛羊,跟大梁百姓换盐米等生活物资的。

    夏珍珍在发现这个商机的时候,说跟宁怀璧说过。

    觉得如果能办起手工作坊,也能解决当地百姓的穷困问题。

    宁怀璧觉得也挺好。

    收回来的羊绒,可以卖得贵些,但羊毛也不会浪费。织成普通的羊毛毡毯,不也是一笔收入?

    之前宁芳赈灾,可是买了好些羊毛让灾民编织,后来全用出去了,连边角余料都拿去做了鞋里的毡垫,没一点浪费。

    往大里说,如果边关的牧民们能通过卖羊绒羊毛就安居乐业,他们又岂会轻易发动战乱?

    长此下来,不也是一边靖边抚外的好路子?

    但这话宁怀璧不能说,程岳更不能说,因为大梁朝其实是限制与边境牧民交易的。

    原因是怕他们有了物资,有了实力,就会作乱。

    但有时候,人不能因为怕淹死,就不喝水吧?

    所以宁怀璧觉得可以尝试一下。

    而做这件事最合适的人选,就是庆平公主。

    她一介女流,就为了挣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