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富贵芳华 >

第69章

富贵芳华-第69章

小说: 富贵芳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其那双眼睛,亮闪闪的,象是淌着晶亮的蜜……

 第115章保举

    夏明启跟着宁怀璧去县衙讨了一纸公文,又去妹妹那里吃了个午饭,便离开桐安了。

    石茂重办事很有魄力,虽然还没有拿到朝廷旨意,但用御史身份立下文书,让夏明启先去办高粱糖的事了。

    他打算先拿此事做个试行,如果真能解决问题,再请求朝廷规范推广。至于其他诸如编筐做菜干等等事宜,却不用这么麻烦。

    因为他想了个更好的主意。

    只要给有户籍的受灾百姓开个证明,让他们能自由的进城贩卖家中的农货,而无须缴纳各种税费,就给最大限度的让百姓受益。

    而此举,也避免了不法商贩利用灾民身份倒卖货物,逃避税收。而且相对于大规模的推广来说,只拿高粱糖做个试点,无疑阻力会小得多。

    李矩十分赞同。

    别看这位茅石头臭名远扬,却也是官场中的老油条。

    有时候官场行事,越做越错,不做不错还是有道理的。比起大张旗鼓的改革,还是这样循序渐进的逐步改变容易做出成绩。所以,在料理完桐安县的事务之后,他也要回去了。石茂重说要去别处转转,与他同行。

    送走两位大人,卫淮转过身来,便对宁怀璧道,“我若调走,必保举你为此地县令。只是你资历尚浅,未必能立即升上品级,但做个代县令还是可以的,想来李大人也不会反对。”

    宁怀璧忙称不敢,但卫淮却拍拍他肩道,“谦逊谨慎是好事,但君子也该当仁不让。不要辜负这好年纪。”

    宁怀璧这回不再客套了。

    卫淮显然是承了他的人情,才会对他说这些推心置腹的话。

    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话虽凶残,却也揭示了一地县令和知府的实权。

    桐安是穷,但若是能当上一地主官,那宁怀璧无疑就是这里的土皇帝。他虽然不会去作威作福,却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治理这个地方。

    相比起来,当个县丞的权力可就小多了。

    也就是桐安这么穷,没什么官员愿意来,卫淮才敢说这样的话。

    当个穷县令是挺苦逼,但也要看你怎么想。

    象卫淮这样年纪大了,明显仕途无望的官场老油条,就不愿意再在这里操心费力,只想找个清闲舒适,或是有些油水的地方颐养天年。

    但宁怀璧不同,他还这么年轻,若能安心在此经营数年,必有一番作为。这个时候豁出去吃点苦,还是值得的。

    尤其宁怀璧是个想真正做点实事的人,那么留在这里做一地的父母官,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况且宁怀璧曾在景帝面前表示过,自己“不思进取”,那么,还有比留在桐安更好的选择吗?他若再推辞,倒显得矫情了。

    从县衙出来,宁怀璧一路想着若自己真成了代县令,得怎么治理这个穷乡僻壤,不知不觉便回了三鸦乡的小衙门。

    才进门,他就愣了。

    因为他看到明明已经离去多时的石茂重石大人,正大马金刀坐在正堂,吃着夏珍珍端来的面条。

    看他进来,他也不停,还端起碗把剩下的面汤一饮而尽,这才心满意足的点头赞道,“夫人好手艺!”

    看他吃得香甜,夏珍珍挺高兴,忍不住显摆道,“这是我大女儿琢磨的做法,大人若喜欢,回家亦可命人来做。其实也不难,就是煮面时把面条和汤分开炖煮,最后才把面条放进汤里就行。若是天热,熬些酸辣汤,撇了油放凉了再搁面条,吃起来又是一番风味了。”

    石茂重笑道,“果然是家学渊源,令千金这么小便慧质兰心,想出这么好的点子。”

    “她也就是在吃食上有些小聪明罢了。”夏珍珍嘴上客气,眼中得意之情却是更甚。不过她也没这么没眼色劲儿的在这唠叨,说罢收拾了碗筷,让丫鬟奉了茶,便告退了。

    无须宁怀璧多嘴,连金墨也瞧出这位石大人去而复返,定是有话想单独说了。很有眼力劲的替二人掩了房门,退了出去。

    宁怀璧一时摸不着头脑,没想到石茂重张口就问,“这回三鸦乡的赈灾,真是那卫淮的领导有方?”

    宁怀璧一怔,心说这位怎么还揪着不放?

    石茂重却是又道,“你都敢在圣上面前承认和英王府有亲,怎么就不敢领了这功劳?”

    听了这话,宁怀璧倒是开口了,“下官虽不敢自比君子,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理,还是听说过的。”

    既然人家把他的老底都摸得这么清楚了,也就别装模作样了。

    程岳告诉过他,在皇上面前,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记着说实话。那么在皇上派出的御史面前,也一样。

    石茂重冷道,“你倒大方,这样大的功劳随手就送人了,那卫淮打算怎么报答你?”

    宁怀璧想也不想,张口就答,“他说若离任的话,会保举我为此地县令。”

    石茂重道,“你答应了?”

    宁怀璧道,“嘴上推辞了一下,但心里却是情愿的。”

    石茂重道,“你倒大胆,竟敢在我面前就说这样的话。难道你忘了,本官还是皇上亲封的御史么?你们这样私相授受,我若参到圣上跟前去,那可就是结党营私,官官相护!”

    宁怀璧道,“就因为知道大人肩负御史一职,所以下官才实话实说。”

    石茂重黑着脸沉默一时,忽地起身大笑,“不愧是在皇上面前都敢要官职的宁进士!若那卫淮老儿出尔反悔,瞧本官怎么弄死他!”

    宁怀璧诧异抬头,“大人……”

    石茂重道,“有些话,你别问,问了我也不会说,总之你好好在这里当差便是。行了,我走了。”

    可他话虽如此,但却半天没迈步子,反而又问,“你在京城,拜见过英王府二公爷吗?”

    宁怀璧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他说是程家二爷程岭。

    其实除了程岳,程岭和大哥程峰的年纪都已经很不小了,但不知皇上是不是忘了,一直没有册封过王府世子,兄弟三人又都没有后人,所以外人有时说起来,还是只能叫他们一声公爷。

 第116章好字

    宁怀璧不知道石茂重怎么突然问起程岭,只好道,“离京时见过一面。”

    石茂重犹豫了一下,似是不知道怎么张嘴,半晌才问,“他瞧起来,可好?”

    “还好。”宁怀璧也不知该怎么说。

    那一家子被皇上欺负得够呛,但能说实话吗?

    石茂重道,“听说你初入京时,还敢往他家送礼,是个重情义的。”

    这话宁怀璧更不知该怎么答了,只能含糊道,“不过是亲戚本份罢了。”

    石茂重却忿然道,“本份?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还各自飞。这世上有多少人还记得该守的本份?”

    他似是想说什么,可眼神忽又黯然下去,只道,“我那儿收了一副好熊胆,已经晒干,回头托人送来,你帮忙送去程家吧,只别提我。”

    这是为什么?但宁怀璧终于明白,石茂重为什么会问起程岭了。

    他虽只在离京时,才见了程家人一面,但也看得出来,程岭的一只眼睛有问题了。石茂重要送他熊胆,自然是治眼睛的,可他自己为什么不送呢?

    是怕招惹麻烦?

    可石茂重要是那么怕事的人,怎么会在官场上落下个茅石头的名声?连皇上都拿他没办法,显然不会。

    可石茂重不想说,“那些陈年往事,若有机会,你自己听程家人说吧。先行谢过了。”

    说完,也不等宁怀璧拒绝,他就走了。

    宁怀璧弄得一头雾水,不过很快夏珍珍就过来告诉他,今天他不在时,有多少乡亲来找过他,都留下了什么话。

    宁怀璧不觉失笑,他这妻子别的本事没有,倒是亲和力极佳。

    上至御史大人,下至种田老农,来了都笑脸相迎,还能跟人家搭上话,倒也算是个本事了。

    不过洪水日渐退去,眼下帮助乡亲们安排重新播种,还有重建房舍都是大事。宁怀璧忙打点起精神,去料理公务了。

    眼看他去忙了,夏珍珍悄悄从他书房里抽了本唐诗三百首,就算再没兴趣,也强逼着自己去看。而在她的案头,还摆着几张写好的大字。虽称不上甚好,却也端正工整。

    夏明启的话,到底还是让夏珍珍听进去了。

    她倒不贪心,想学会吟诗作对什么的,只是不想以后若遇到官太太,别人说话时自己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就太丢脸了。

    只是看着宁怀璧读过的书里,密密麻麻写着那样漂亮的蝇头小楷,夏珍珍再看一眼自己勉强只能算端正的字体,越发叹起气来。

    她就算不识货,总也看得出好坏。

    说实话,如今连宁芳的字看起来都比她好太多了,她要练习,且还有得熬呢!

    金陵。

    在夏珍珍想起大女儿那笔好字的时候,宁芳正为自己的字太好而烦恼。

    可这真不能怪她!

    二房那边,因宁守仪忽地对几个女孩儿的功课上了心,让她们也去闺学熏陶些琴棋书画,祝大太太就跟辛姨娘又搭上线了。

    这本也没什么,辛姨娘一个大活人在家里,总得找点事做,才不至于想七想八。况且她在闺中时也颇有些才名,她自愿意去教那几个女孩,也没人拦着她。

    要说正经学过的,确实不一样。

    辛姨娘稍微露了两小手,就把二房几个没怎么认真读过书的女孩镇着了。因重阳将至,几个女孩想绣些带有寿字的针线奉与长辈,便央了她写了张寿字。

    辛姨娘一时技痒,也是想显摆一下自己的才学,便特特花了时间,工工整整写了张百寿图送来。

    祝大太太看到,有心给她做脸,便忍不住当众夸赞起来,“……再没见过一个闺阁女子,写的这样好字。她若是个男儿身,考秀才也是中得的。却嫁与长房为妾,实在是委屈了。”

    众人纷纷附合,谁知这话却是被宁守仪听到了,不觉动了文人脾气,“拿来我瞧瞧。”

    祝大太太忙递上去,谁知宁守仪看了却笑,“柔媚有余,筋骨不足。不过几个花架子,只好哄你们这些妇人。”

    他这话挺中肯的。

    辛姨娘自幼聪明伶俐,学什么都快,未免就生出骄傲之心,贪大求全。虽曾学过琴棋书画,却都是为了在外人面前炫耀,所以每项技艺不过是浅尝辄止,谈不上精通。

    自从婚事上遭受挫磨,又嫁进宁家,她就更加无心学业。如今写出的字虽然可以唬住外行,但象宁守仪这样真正从科举中厮杀出来的行家,就有些看不上了。

    祝大太太道,“咱们妇人又不是要考状元,能写成这样,已算不错,老太爷可别要求太高了。说来她一个妾室都写成这样,还不知后院那位二奶奶能写出几个来呢!”

    她这话原是要引着宁守仪对夏珍珍生出嫌隙之心,谁知却让宁守仪惦记着儿孙来。

    上回考问几个孙女重孙女,算是全军覆没,宁家儿孙又有没有出色的?

    他偶尔动了念头,便也不使人通报,静悄悄抬脚去了族学。

    要说宁家,对子孙教育还是挺重视的。就算分家,也还是特意空了个单独的跨院,前后隔开,大的是男学堂,靠里的小院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