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靖康雪 >

第232章

靖康雪-第232章

小说: 靖康雪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庐州城万人空巷,纷纷前去送别岳翻,这位吉虔二州的大恩人,江南南路的守护之神。

没有他,就没有吉虔二州如今“南国仙域”的美称,吉虔二州的山珍特产也就没有销路,山人这一职业也就没有存在的可能,大家也就无法过上正常的生活,更别说如今大量出身吉虔二州的人们在朝中军中为臣为将,为家乡挣足了脸面,甚至有人说是吉虔二州挽救了大宋,这话在某种程度上并不夸张。

“为国为民”的四字锦旗被百姓们自发的送给了岳翻,大家都说,吉虔二州地方太小,人口太少,岳相公能力太强,这样的小地方是不值得岳相公来治理的,岳相公应该去朝廷治理天下百姓,让天下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所以,吉虔二州不敢留下岳相公,只是盼望岳相公此去一路安好。

大家淳朴的让岳翻想哭。

他的三年光阴和两年的奋斗没有让大家失望,没有被大家遗忘。

这就够了。

国存我死,为国为民,岳翻觉得自己在大宋的日子已经圆满了,为人为臣,他都做到了最好,做到了他能做到的极致。

不知不觉间,岳翻也开始用最高的道德水准来要求自己,约束自己,时时刻刻警醒自身,让自己始终不会忘却自己的身份,地位,还有应该做的事情和不该做的事情,岳翻已经不再是从前的岳翻了。

岳翻离开了,走得非常坦坦荡荡,数万百姓夹道送别,一直送到了吉州边境,才恋恋不舍的离开。

岳翻并不像那么快就离开,但是朝中的形势让他不得不提早做了准备,尽快离开。

走在路上的第二天和第三天,岳翻遇到了三波使臣,都是赵桓派来问计的,或许在不知不觉家,赵桓已然非常习惯岳翻帮他出谋划策,并且拿出结论,赵桓曾经很骄傲的对身边的近臣们说,唐太宗有房谋杜断,而朕有岳卿一人,即可比拟房杜。

岳翻有文人的智慧,更有军人的果断,这是他最优秀的地方。

他自己尚且没有注意到,而赵桓却深刻的感觉到岳翻离开之后,一日比一日艰难不顺利,岳翻在时,他只需要坐在上首听着臣子们讨论,然后时不时的给出一点自己的意见,并且听取岳翻的最终结论,然后下达最终命令,让大家去做就好了,他实际上并不劳累,就算是劳累,也能觉得十分充实,因为往往一天可以做出十四五个结论,做很多事情。

但是如今,他们也是争吵一整天,吵得赵桓脑仁儿都疼,却连三五个结论都很难得到共识从而被下达下去开始做事,大家都在吵架,而不是在做事情,这仿佛和岳翻还在的时候差了十万八千里,赵桓明显的发现自己对朝堂的掌握力度不够,岳翻在时,借助岳翻的巨大威望和超强能力,还能压制群臣,而此时此刻,强势的宰相李纲和不愿臣服的枢密使吴用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东府西府的矛盾也在加剧,东府内部矛盾也在加剧,文武之争再次死灰复燃。

赵桓发现自己的缺点在哪里,只是,他需要一个人来帮助自己改正,并且争取时间。

岳卿,你在哪里?

三百二十三赵桓期盼着岳翻的归来

“老夫早就说过!务必要首先安顿好城内百姓,安顿好城内百姓,使之衣食无忧,我们才有足够的时间去做其他的事情!否则,像如今这样,天气骤然变寒,我们该如何?这里是燕云!北地!你等还以为这里如同江南一般温暖如春吗?!现在可好,数万百姓衣食无着落,只能躲在粥棚周围,不仅毫无劳力,更是成了负担!还让燕云百姓对大宋极为不满!这样的责任,谁去承担!”

李纲怒发冲冠,在朝堂上对着之前对自己持反对意见的群臣怒吼斥责,朝堂上一片肃穆,大家都很紧张,吴用站了出来,愤怒的反驳:“燕云百姓重要,大宋军队就不重要了吗?!长城处处缺漏,此时严寒之际,正是草原兵南下之最严重时节!大宋军队若缺衣少食,长城若处处缺漏,一旦让草原兵南下进入燕云腹地,我军如何抵挡!到时候,便不是挨饿受冻,那是要丢掉性命的!”

李纲红着脸,怒吼道:“民为本!大宋选择北京做皇城,到底是出于什么好考虑!吴枢密,你还不清楚吗?!若是没有燕云百姓的支持,没有燕云百姓协助,我等如何在这里站稳脚跟!不让民众生活安康,我等如何重建燕云,如何在燕云稳固大宋之统治?!这点道理你都不明白吗?!”

吴用针锋相对:“李相公!那你便要缩减军队用度?让军队缺衣少食,穿着单衣饿着肚子去和草原兵还有金贼拼命?!到底是军国大事重要!还是数万百姓的衣食重要?!如今最寒冷的时候已经过去了,马上就是正月,就是春日,很快天气就会回暖,最寒冷的时候都撑过去了,如今却撑不过去吗!?

更何况如今百姓不是没饭吃,不是没衣穿,我们都在节衣缩食,让百姓们可以吃上粥饭。可以撑下来,撑到南粮北调之日,我们还有时间和机会,但是一旦被北敌突破长城。大家都会丢掉性命!

昨日,我刚刚接到长城军报,近几日,不断有草原骑兵在长城周围徘徊,情况十分紧张!此时此刻。是该考虑其他事情的时候吗?!长城年久失修,很多地方都无法起到抵御的作用,若是不整修,若是草原骑兵大举南下,或金兵卷土重来,我等拿什么抵挡!”

李纲更为愤怒:“那你就可以罔顾百姓性命?昨日我出去巡视,发现很多百姓每日只有区区一碗稀粥可以果腹,六岁小儿尚且难以吃饱,更别说青壮男子!你还要他们不停的做活,他们如何撑得住!你这是草菅人命。和草原骑兵还有金贼有何区别!还有你!张尚书!你是燕云人,难道不关心关心燕云百姓吗!为何要赞同吴枢密的意见!?”

张亮满脸的愤怒:“正是因为关心燕云百姓,下官才会赞同吴枢密的意见,李相公没有和金贼正面交手过,不知道他们的可怕!一旦被他们突破长城关隘,大宋骑兵未成,难以抵挡!到时候便是生灵涂炭!死伤会更多!”

户部尚书公孙胜反驳道:“李相公和本官都与金贼正面交手过!金贼骑兵虽强,但是我军也不是毫无还手之力,否则,燕云是如何收复的?!”

吴用怒道:“那不一样!守城之战和野战不一样!驱逐之战和正面进攻不一样!若不是小岳相公领西军在富平火烧金贼。破去他们主力,若是正面对决,孰胜孰败难以确定!金贼战斗力之强,非我军目前可比!一个金贼骑兵。我军五兵莫御!绝对不能放他们进入长城!这是一定的!否则,对我们而言是灾难!”

李纲更是愤怒,刚要开口反驳,就听到上首赵桓愤怒的斥责之声:“好了!朝堂之上,你们如此失礼!当这里是菜市场吗!都给朕肃静!你们是大臣,是要处理国务决定国策之大臣!不是街市上的泼妇!”

皇帝一发话。朝堂上也就暂时安静了,这也是赵桓目前所能做到的唯一的事情,其他的事情对于赵桓来说,压力还真的不小,他也没有足够的威望压制群臣,更重要的是,压制了,他也是一团乱麻,找不到想要的答案,他当皇帝时间还太短,虽然意志坚定,却缺乏必要的素养。

他需要一个宰辅之臣的帮助,而如今,这个人却不在朝堂。

所以李纲只是很不满意的看了一眼吴用,没看他,却是把矛头对准了赵桓:“陛下!不论如何,此时此刻,我等最该做的事情,都是立刻把军用物资调拨一部分出来给予百姓,如果军用物资不能调动太多,那就把老臣的屋子给拆了!把老臣的俸禄都捐出去,为百姓盖屋子添置衣物!”

吴用死死地盯着李纲,越来越觉得李纲非常可恶,赵桓头疼不已,开口道:“李卿,不可意气用事!数万百姓的生计,不是李卿一人可以解决的,哪怕把朕的皇宫都给拆了,也做不到的!吴卿,你也不可一味地只关注军务,军队若要出征作战,没有粮草和其余物资,是办不到的!这些东西可都是从百姓身上来。”

吴用开口道:“陛下,正是因为如此,臣才会提出首先巩固军务,然后发展燕云的国策,这一点,小岳相公在时也是赞同的,只有抱住长城,才能谈其他,否则一旦北敌南下,生灵涂炭不说,我们所花费的一切努力,都成了白费!这才是真真正正的为百姓考虑!而不是那区区的破屋子!”

吴用瞪了一眼李纲,李纲气的一佛升天二佛出壳,赵桓眼疾嘴快,怒道:“够了!不要继续争吵了!吴卿,李卿年纪大,你怎么可如此刺激李卿?罚俸一月!李卿,你是宰相,百官之首,要有气度,不可随意与人争吵!罚俸一月!以儆效尤!”

吴用和李纲看了一眼赵桓,只能低头认错,但是还是互相死死瞪了一眼,以示这件事情绝对没完。

户部尚书公孙胜出列,瞪了吴用一眼,开口道:“陛下,李相公有一点没说错,天气转寒,数万百姓住不进屋子,无法御寒,在大宋国都之中,始终是一种隐患,还极有可能造成契丹人的不满,因为数万百姓中有一万多人是契丹人,此事非同小可,非立刻解决不可!”

赵桓扶住了额头,深深地叹了口气:“那公孙卿,可有良策?”

公孙胜在吴用杀人般的眼光下开口道:“臣将此次赈济所需要物资总数核实出来,军用物资承担一半,户部承担一半,这是最好的方式!我们必须要这样!”

吴用一杀人般的眼神看着公孙胜:“公孙尚书!长城怎么办?!”

公孙胜寸步不让:“人命关天!”

吴用怒道:“士兵的性命便不是人命?士兵便不是人?!”

公孙胜怒道:“可此时迫在眉睫!就在我们眼皮子底下!”

赵桓大怒:“够了!都给朕闭嘴!闭嘴!闭嘴!”

赵桓真的怒了,吴用和公孙胜气势一缩,互相瞪了一眼,退回原位,赵桓气的浑身发抖,怒骂道:“你们是大臣!不是泼妇!一件这样的事情,居然争执了十数日而决定不了!尽在做些意气之争!你们到底还有没有把自己当作大臣!还有没有把朕放在眼里!”

赵桓毕竟是皇帝,李纲带头鞠躬谢罪:“陛下请息雷霆之怒!”

赵桓大吼道:“那你们倒是给朕一个方案,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争吵那么多日,吵出什么结果没有?!”

群臣默然无语,的确,十数日以来,朝堂上关于这个议题始终没有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反而是越吵越凶,连带着其他的议题都没怎么讨论完毕,更别说统一意见,开始做事,一吵就吵一天,朝堂上吵完外面接着吵,吵来吵去也没个结果,赵桓已经忍耐到了极限。

正准备发飙,身边的大太监突然奉上了一盘子卷宗,赵桓愣了一下,小声问道:“这是?岳卿?”

大太监点头道:“正是,陛下快看看吧,不要接着发火了。”

赵桓叹了口气,接过卷宗就看了起来,群臣好奇,不知皇帝为何突然熄火,只见这皇帝拿着一卷卷的卷宗看得入神,面色越来越缓和,暴雨转小雨,小雨转阴,阴转多云,多云转晴,连着看了一会儿了,赵桓才缓缓抬起头,看向地下的群臣,开口道:“你们若是能有岳卿一半的办事效率,朕就谢天谢地了!”

接着,赵桓站起身子,慢慢地宣布自己的结果:“为百姓御寒之事,吴用,你即刻下令,京中所有正在集训的军队立刻轮番出去伐木,骑兵骑马,步兵奔跑,一人带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