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捡来的官人 >

第56章

捡来的官人-第56章

小说: 捡来的官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她有些活干了。浇浇菜、养养蚕、喂喂兔子、做做针线、喂喂自己,一天也过的颇快。她跟着阿九学了些裁剪小孩衣裳的方法,每日有空便开始给肚子里这个做衣裳——虽然这早了些……

康三元在小桃源幽居了起来,清乾国外面却是另一番风云变幻。

银姐自在康三元去后,一直唉声叹气的,康三元走时只说要找个安逸的地方住一段,也没有和她说准住多久,也没有说具体是去何处,因此,不由得叫她担心她的安危。

自康三元走后,康大家具铺里的气氛一直很沉闷,虽然还是按着康三元以前的套路做生意,但她走了,瓷器的生意便停了下来,只靠下面的家具铺子赚钱,进项便少了很多。

康三元临走前已经叮嘱过:她这一去,也不定什么时候回来,铺子就叫银姐夫妇和吴小山三个人商量着经营,如果他们看着做家具做不下去,也可以考虑着做别的,或者退租都可以。总之,这铺子就归他们三人了。至于老宅子,已经倒了,也就不用说了。步云街的宅子就叫银姐夫妇先住着,就当帮她看宅子了,把福小子的爷爷奶奶也接过来大家一起住,房子白空着也是可惜了等。

从康三元的这段叮嘱中,银姐自然意识到康三元的这个打算不只是为了离开三五个月,而更像是一个长远的打算——她知道拦不住康三元,只能叮嘱她一定安顿下了着人烧个信来,好叫人放心,在外面过一段就赶紧回来,在外面无亲无故,总不如这里好等。

康三元只答应着。

康三元走的匆忙,临走也只和步云街的左右邻居打了声招呼,因此,对于她的突然离去。街上也着实议论了一阵子。

银姐有了上次康三元被绑到燕州时,别有用心的人曾经污言说是自己和丈夫将康三元暗害了,图谋霸占铺子的经历,因此这次对康三元的又一次突然离去,早做好了面对众人背后乱猜疑的心理准备——只要自己行得正走的端,就不怕别人说。

但想起康三元从开始每天拉着木车子一个人在街上收破烂,看人白眼流汗受累,到好不容开了铺子,生活稍微安定,每日依旧起早贪黑的忙碌,到现在不得不带着身子匆匆离开渝州城,往事种种,其间的艰辛无不历历在目。因此又不由得替她辛酸落泪——

银姐觉得康三元不容易,就像她累狠了时自己抱怨的那样“天生就是个劳碌命”——一天的安生日子也没有过过,甚至还不如自己。

孙大哥抽着旱烟,看银姐一提起康三元就愁眉落泪,他在屋子里也坐不下去,每天晚饭后便去后面小花园子里收拾菜地去了。

大人的情绪带动的小孙福小小的人儿每天也不说不笑了,他娘虽然跟他说的是:元姨出去玩去了,过段日子就回……但,从大人的表现来看,小孙福敏感的觉出那一段日子不会很短,元姨甚至有可能出了什么事,不然娘不会常常愁容满面的,每次说到元姨都躲着自己。

景年得胜班师就要当驸马了,景氏兵器行里却还和平常一样,吴小山觉得景氏兵器行透着一种气氛,那气氛不是兴奋的,反而是有些紧张和惶恐的。

他每日在铺子里外忙碌,一直留神注意着关于景侯爷的消息,最近人心放松——打了胜仗,战争结束,不用纳粮了,母子兄弟可以团聚了,所以到处都是一种喜气洋洋的放松气氛。

吴小山既等着景侯爷的消息,也等着看张齐霍顿两人回来——他直觉的知道康三元路上肯定是要甩掉他们两个的。不过他一直没见两人回来——便想也许是直接回了京,但是办不妥差事哪有敢见主家的呢?他们还是应该回来问一问银姐和自己师父到底想去哪才对啊。

不过,由于生意不是很景气,吴小山在留神这些之余,将更大的心思花在了铺子上——他果断的将铺子里的旧家具都撤到了门外,搭了棚子来卖,逢庙会则拉到庙会上卖。

而将室内重新收拾了,上下两层统一了风格,做成了专卖妇女饰品绣品胭脂水粉彩线大珠之类的——因他自跟着康三元,便常常被她派着去各处大门大户搜罗旧货,送瓷器,qǐζǔü亦和各路瓷窑瓦窑打交道等,也结识了许多客商,认识了做这些买卖的南来大客商,深觉胭脂水粉之类的利润颇大,因此便冒险做起了这个生意——吴小山很聪明,他觉得此时赌还是有希望的,毕竟景氏兵器行还在,暂时,没有人敢动康大家具铺的主意。

等景侯爷娶了公主,那时候就说不定了。

所以,他不仅将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拿了出来,还将康三元留在银姐处的周转资金一并要了出来,又冒险借了一笔外债,这才将铺子做了起来。

生意刚开始,如今不但银姐每日要在铺子里坐着帮忙看店,吴小山将银姐的公公也动员了来帮忙,他自己则两头忙着联系小铺子,带着货各处走关系打招牌。

吴小山是这样想的:师父这个铺子,无论如何也要保下去——既要赚钱养得活这几口人,也要一直留着,等康三元万一哪天缺钱了,回来了,这铺子还可以作为根基,继续撑得起她的一片天……

番外。景年回京

景年诈死,和明泽里应外合的唱了一出双簧,诱敌深入的在地势险要的几处关口,将敌军精锐一举歼灭,打了个漂亮的胜仗,从此广袤的西北边境至少要安定个三年五载的了。

明泽端坐在殿阁重重的皇宫深处,自觉是去了一块心头大石。

景年开始陆续班师,不日将到京城,明泽在上朝的时候,看到群臣满面红光、激昂又兴奋的谈论这次战事的模样,却忽然觉得心里那根原本就没有盖严实的刺,又开始隐隐的作痛了。

因此大喜之后,他便又开始陷入了猜疑的折磨中。

于是,他又一次想到了自己一奶同胞的皇姐——长公主明月。

明月自从景年折了自己那几个绑康三元的下人之后,心中又气又恨,只是无奈明泽并不替自己做主,反而从此对她下了禁令:严禁她私自出宫,更不准出京!

这种气明月何曾吃过,因此竟为此病了一场,茶饭也懒待吃,在宫里打骂宫女侍者,闹的小宫女们见了她,俨然如同老鼠见了恶猫,大气儿也不敢出,半个皇宫都乌烟瘴气的。然而明月也只敢这样拿着下人煞气,却不敢违拗明泽,或者再去找明泽——明泽虽然是她的弟弟,却未必肯听她的话了,更未必会体恤她。

以前任她摆布,那是因为母后还活着,林家的人都还在。如今——如今他憋了许久的气终于得到了舒展,干政的外戚一并连母后都没了,他再也不用听别人的摆布了,如何还肯复受自己的辖制?

明月对自己这个从小看着长大的弟弟自然十分了解——明泽的心冷起来,那可是绝对六亲不认的……

因此她在打骂奴婢摔古董撒了气之后,痛定思痛,平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了一番,便看清了形势,决定自己还是要顺着明泽来——只要他高兴了,自己想怎样还不行?再怎么说,自己是他的亲姐姐,他有用得着自己的时候,且,用自己比用别人放心……

因此,她想明白了之后,便主动的找明泽认了错,继而又解释自己私自出宫的缘故,只说:“我只是一时气不过,景年竟为了那么个卑贱的女婢折辱我,简直不将我们皇家的脸面放在眼里,这口气我实在咽不下,所以才忘了自己的身份,认真和他较了场气,如今我也想明白了,再不会这样行事莽撞了……”等语,这些话看起来是道歉之语,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开脱的很好,她的意思是:自己之所以犯错,是因为“看不得景年无视皇家的脸面”,是因为“一时气恼,所以忘了身份,莽撞行事了”

将大错化为小错,更将一个天大的错安到了景年的头上,说他“无视皇家的脸面”。

明泽听了,即使明白明月的开脱之心,然而却也有些不受用,未免一脉相连的想:“好歹明月是皇女,是孤的一奶同胞的亲姐姐,景年无论如何,也应该看我的三分颜色,不敢违拗了她才对。如今他这般行事,岂非有意不将我放在眼里?扫我的颜面?”

因此,他听了,面上虽不动声色,心里却存了气。

只是,随后西北战事又起,明泽的这些暗中的猜疑便暂时放下了,又一心的协助景年,盼望着能早日战胜西北的强敌——西北的蛮人一直是清乾国历代帝王的心病,倘若处置不好,很有亡国的危险,所以,猜疑也好,争执也罢,诸务先都放下不提,举国一心抗敌是首要大事。

如今,景年大获全胜了,百姓振奋,群臣激昂,全朝上下一片称扬赞颂景年之声,明泽高坐庙堂之上,冷眼观察着这种景象,心里不由得又泛起了酸溜溜的意思,更有一种沉重的压力,压的他想笑,却总不能笑得那样畅快真心——

这压力,便是那古往今来的小皇帝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有人功高盖主……

这功高盖主之人,若是个前朝老臣便也罢了——左右不过三年五载的便要下世,自己熬也可以熬得过他;或者自己可以假装体恤他,封他一个风光体面的高位,叫他安富尊荣的养老,将兵权巧妙的削去,也是可以的。

可是如今对景年——景年年方二十出头,正当华年,如今又立下如许的卓著功勋,没有错只有好,哪里有削减他的理由?如此下去,景年手里的兵权岂不是还要再握个至少十年八年的?

这,怎能让他夜里高枕无忧呢?

——明泽按耐不住自己的猜忌之心,又决定既然暂时无法削减景年,便还是先看着他笼络着他吧。

因此,依然赐嫁明月——一是试景年之心;二是叫明月做自己的心眼耳目。明泽自信能控制的了明月,毕竟从如今种种来看,景年已经不喜明月,那么,明月的将来,明月的身家性命还要靠自己——她怎能不乖乖听自己的,除了自己,她还能依靠谁?

而明月,对于明泽的这道旨意,也并没有不喜之情。

人就是很奇怪,像当年常见景年时,听母后说以后大略要将自己下嫁景年的时候,明月并没有觉得景年好——虽然也没有不愿意的心思,但是并不觉得喜欢。

这大约是一种逆反心理,大多数小辈在听自己的长辈絮絮叨叨的说:“你日后要嫁给这个人,因为嫁给他对我们家以后有好处”的时候,估计只要是个女孩子,便也会生出这种逆反的微微不喜。

明月当时便是这样的一种心肠,她也不觉得景年哪里配不上自己,但就是觉得这个人太傲气,或者说太强——明月自己便是很强硬很强势的人,她不喜欢有一个更强的人站在她面前,对她施以影响和压力。

所以,单从这一点上来说,同类相斥,强强未必能联合,明月并不喜欢和景年这样的人做夫妻。

但,景年是个很出众的人,不论在哪里都是。

而出众的人,也都是招人喜欢的,明月又很享受他对自己的那种礼貌周全,和稔熟——两个人毕竟也算青梅竹马了,从十三四岁认识直到如今,所有的朝中众臣的子弟中,景年是她最熟悉的一个。她冷眼观察,觉得景年也是这些人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因此,也就有些沾沾自喜,觉得真要嫁了他,也不辱没了自己,自己到底还是得了最好的。

直到景年去了军中,明月在偶然的机会中得遇了温雅温和的柳承谟,为他的博学宽柔、清秀腼腆所吸引,才尝到了情动的滋味——柳承谟也正是适合她的那一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