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替明 >

第201章

替明-第201章

小说: 替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81希望还来得及

胡广一听,心道还好,只是年中而已,还早呢!

不过他也还是有疑惑,一边往茶铺里走,一边问小二道:“你们这么相信袁崇……袁督师,就不担心辽东建虏绕道蒙古草原,避实就虚,攻击京畿之地?”

他差点就按后世的习惯,直接叫袁崇焕的名字了。

这时候,他们已经走进茶铺里面,很大的空间,摆着满满地桌子,都是南来北往的行人商客在喝茶得喝茶,吃点心食品得吃点心食品。

胡广这问话也刚好被门口附近的几桌听到了,有一名一看就是走南闯北的中年商人,不等小二回答,就带着一丝卖弄,大声答道:“怎么可能的事,你这小兄弟真是多虑了!”

胡广闻声看去,正好这人的边上刚走了食客,有小二正在收拾东西,便走过去坐了,然后才向那人抱拳请教道:“小弟孤陋寡闻,一时想不明白……”

那人见胡广摆低姿态要继续问,也是停下了喝茶,看着胡广,一副随便问的姿态。

周围的食客听到了,也都露出有兴趣的样子,一边吃着一边听着,就当是听八卦了。

终明一朝,言论一直比较自由。特别是到了这明末,更是不怎么管。这里又靠近京师,百姓的话题中,就少不了军事政治等男人爱聊的话题。

安贵和李定国都和胡广坐到了一起,其他人则自个找位置坐,尽量不着痕迹的保护着胡广。

“这位大哥,你看我们大明的军队每次野战都一败涂地,只能拒城而守。如此一来,要是建虏集结大军一部分兵力吸引山海关的注意,另外主力绕道蒙古草原,突然攻进关内,如何不行?”胡广一脸的谦虚,他也确实是在认真请教。

中年商人早已打量过胡广一行人,见他有那么多同伴,看样子还是随从之类的,应该地位不低。这样一个人物,在公众场合下谦虚地向自己请教,让他很是受用。

特别是当这个年轻公子哥问出问题之后,周围那些人也都在关注的样子,甚至有几个人还吃惊,便更是来了劲头。

只听他好似一脸见多识广的样子,大声地回答道:“小兄弟这就不懂了。我大明在辽东的形势虽然居于防守,可西有袁督师,东有毛总兵,两人一东一西,互为犄角。你看……”

他一边说,一边竟然伸出指头沾了点茶水,就在桌子上画了起来。一边画一边继续说道:“要是建虏敢绕道蒙古草原,东侧的毛总兵就出兵直捣黄龙。你说,建虏的老巢还要不要的?怕是建虏还未望见长城,就要火烧屁股般地急着赶回去了!”

说完之后,他很畅快地哈哈大笑起来。

周围的食客听到了,都放下了心,一起跟着笑,然后继续喝茶得喝茶,吃点心食物都吃点心食物。

而胡广就不同了,他并不是每件历史事件都记得清清楚楚。毛文龙的事情在他的记忆深处,之前一直忽视了,此时听这中年商人一提,马上联系到历史事件,当即回想了起来。

顿时,他马上紧张了起来,伸过手一下抓住了隔壁桌这位见闻广博的商人,急切地问道:“你说的毛总兵,可是毛文龙总兵?”

那人见胡广的反应,很是诧异,不着痕迹地挣脱了胡广的手,点点头道:“还有那个,当然是东江镇的毛文龙毛总兵了!”

“那就是说,他还没死?”胡广等他刚一回答,就马上追问道。

这一下,中年商人不高兴了。他在以前的时候,也曾去过一次东江,和毛文龙手下做过生意,赚过好大一笔。

因此,他一下沉下脸,稍微语气不善地道:“你瞎说什么,毛总兵怎么可能有事呢!最艰苦的日子都熬过来了,建虏怕是更拿毛总兵没法了!”

以前的时候,毛总兵白手起家,占据了东江地区对抗建虏。一开始时,朝廷给了名头,没有半点支援,都是毛总兵自个和大伙儿做生意,才硬是撑过了那段最艰苦的岁月。

有关这点,这个商人听说过,也曾去做过一次生意。很自然地,他的立场站在毛总兵这边,不想别人说一点不好。

边上也有几个人对胡广这话很是不满,或对胡广道:“你这小伙子留点口德行不行?”或双手合起来喃喃地道:“百无禁忌,当不得真!”

护卫们感受到了周围人对首长的敌意,都有点不忿,只要胡广一声令下,随时可以冲上去揍一顿。

可胡广却知道自己失言了,不过他被训后不但没有不高兴,反而笑着道:“毛总兵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可就在这时,稍微坐得远一点的一名旅客插嘴道:“你们不知道吧,袁督师前阵还去东江镇了,要和毛总兵商量如何协同,共同对付建虏,并给东江镇拨备资源呢!”

众人一听,都很是高兴,注意力马上转向了这个旅客,顺着话题谈了起来。

可胡广却怔住了,因为后世的记忆随之清晰起来。他想起来,是袁崇焕杀了毛文龙,然后建虏马上就集结兵马,绕道蒙古草原了。

他忽然站了起来,快步走到刚才那名旅客边上,严肃地问道:“袁督师是什么时候去的东江,你估计快到了么?”

店内的人看他这动静,都有点吃惊,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紧张。

那名旅客看了看胡广,摇头回答道:“我也只是听说了这事而已,可军国大事,岂是我等小老百姓能知道详情的?”

他说到这里,看胡广很担心的样子,便又补充道:“按照时间上推断,如果海上没有风浪,如果袁督师直奔东江的话,怕是应该到了。可路上有个耽搁也很正常,搞不好还没到呢!”

胡广听完,想起现在才六月初八,刚刚年中,应该还没有发生袁崇焕杀毛文龙的事件吧?

他想到这里,向那旅客道了谢,然后抱拳一周道:“刚才多有冒昧,店内所有人的茶水钱,就都由我请了,见谅,见谅!”

茶铺里面的人一听,马上便没了对胡广的不满,当即赞扬起来。

胡广也不理他们了,匆匆用完午餐,就立刻往京师出发。

382京师

想要救毛文龙,特别是从袁崇焕手下去救毛文龙,这个难度太大了。而且以胡广这个反贼的身份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如今他也只能通过汤若望,引荐给徐光启之后提及这个事情。希望徐光启不会像街头巷尾这些普通百姓一般,把袁崇焕想得太好而不信自己的话。

胡广一边赶路一边快马加鞭地赶路,队伍里的人要是不知道的,还以为不是安贵的家在京师,而是首长的家在京师,这么急着回去!

一直到远远望见京师那高大的城墙时,队伍才缓下来歇口气。另外也不能太匆忙,否则引起守门兵丁的注意,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李定国也到了这时,才走近胡广道:“二老爷,你跑这么快,是因为袁督师和毛总兵的事情么?”

“嗯!”胡广点点头道,“是啊,那袁崇焕将会杀毛总兵,替建虏解决后顾之忧。如果不阻止,建虏必将绕道蒙古草原杀进关来。”

“二老爷,我们的计划只是拿了农作物的种子就走。您要是横生枝节,万一有个什么意外,我回去没法交代!”统领护卫的康全安听了,马上插嘴说道。

胡广转过头,对他笑了下道:“不会有什么问题的!我们先到安贵家,等他见到家里人后便去找那西洋人,通过他去见徐光启徐大人,拿他家种子的时候,顺便提醒他而已。”

听着好像也简单,只是顺手而为的事情而已。康全安想着,便没有再劝了。

可这时候,李定国却还有话说,只见他不解地问道:“二老爷,不提醒朝廷,让袁崇焕杀了毛总兵不更好么?那样建虏杀进关来,京师受到威胁,必然下令天下精锐勤王。到时候我们叫天军再杀进陕西,就会更容易啊?”

胡广一听,转头看向李定国,语重心长地教育道:“如果建虏杀进关来,你觉得他们会怎么对待京畿之地的百姓?到时候,我们这一路而来,见到的村庄、城镇都会化为灰烬。我们所见到的那些人,十个人怕是要死八个,剩下的也是被他们抓去为奴。你觉得我们革命党人,能坐视这种情况发生么?”

虽然叫天军是造反了,可他们恨得也只是朝廷,还有那些贪官污吏、土豪劣绅而已。至于普通的老百姓,都是一国同胞,都是汉人,并没有当异族看待的。

因此,胡广这么一说,李定国便明白过来了,当即点头道:“首长,我懂了!”

这时候,他不称呼临时用的二老爷,而是叫首长,说明他从心底接受了这个理由。

“好了,不多说了,大家放松心态,别把自己当作叫天军,咱们现在只是大明普通百姓而已。”胡广一边扫视同伴,一边说着,最后看着安贵后,才接着道,“剩下就看你这个地主了!”

“二弟放心,一切有我。”安贵大声说完之后,转头看向魂牵梦绕的京师,不由得又有点惶恐起来。

不知道娘还好么?弟弟妹妹应该都已长大成人,由他们照料着娘,应该不会有事的!

也不知道弟弟妹妹长什么样子,自己不知道还能不能认出来?弟弟的个子从小就比较高,这时候肯定比自己都高了!妹妹小时候就眉清目秀的,眼下肯定出落成一个漂亮大姑娘了……

他想着想着,下意识地去挪了下背在背上的骨灰坛,心中暗暗地说道:“爹,我们终于到家门口,马上就能见到娘,还有弟弟和妹妹了。我们……终于到家了!”

周围的同伴都理解安贵此时的心情,没有人打搅他。放慢马速,以安贵为领头,往城门而去。

快到城门口时,安贵已经调整了心态。此时的他,虽是多年之后第一次回京师,可也算是走南闯北,见过大场面的。因此,面对京师守门的兵丁,他用流利的京师口音很顺利地通过了城门。

京师可算是大明第一大城池,其高大的城墙,磅礴的气势,都让第一次来的叫天军将士为之敬畏。

也因此,他们过城门的时候,心中其实都有点紧张。不过看到安贵三言两语就糊弄过去,进了城里,众人又都松了口气,心态也随之平和下来。

这么容易过关其实也很正常,毕竟天下承平已久,京师又不同陕西有民乱,有蒙古军队,这里很安全,检查稀松自然是肯定的了。

不过胡广一行人才刚通过城门洞,就听到身后又传来急促的马蹄声。随后城门处的守门兵丁大声在喊道:“快让开,路中间的快让开,三百里急递,休要挡路!”

听着话语,胡广等人马上避让到路边。就只一会的功夫,就见一名急脚进城门的时候,丝毫不停留,沿着大街快马直驰进城,扬尘而去。

安贵见胡广看着那名急脚的背影,便提醒他道:“二弟,天不久就要黑了,先去我家安顿好了再办事吧!”

“好,你走路吧!”胡广回过神来,当即对他说道。

与此同时,在紫禁城文华殿内,崇祯皇帝苍白的脸上,因为愤怒而有一丝红晕浮现,只见他把手中的那本奏章,一把丢向了大明兵部尚书王洽的身前,大声地怒问道:“堂堂榆林总兵带着五千兵马,竟然败在了一群灾民手中,还是全军覆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说着他又从御桌上拿起另外一本,又丢向王洽道:“还有这个,竟然被夜袭偷了保德州城,朕养的军队,难道还不如一群灾民么?你这个兵部尚书,是怎么当的?”

叫天军和孙显祖的战事之后几天,才有夜袭保德州城的战事,可奏章却同时被崇祯皇帝看到,这中间自然是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