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替明 >

第233章

替明-第233章

小说: 替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山,甚至连奴仆都穿着绫罗绸缎,美女、壮年劳力更是不计其数。我们去一次的收获,绝对会大过以往一年的总和还多!”

说到这里,他忽然提高声音,大声问道:“如果我们大金国的勇士有足够的胆量,说不定还能攻下明国京师,抓了明国的皇帝,重现我们先祖以前直取东京的伟业。你们够胆么?”

皇太极所说的,乃是北宋时候的金国突袭北宋都城开封,把北宋的两个皇帝都抓了回去当奴仆的往事。

建虏自诩为女真后裔,自然最为这事所荣耀,此时听皇太极提起,他们也有这个机会重现当年的辉煌,又有多少人能不为之心动的?

“啪”地一声响,只见多铎一巴掌排在他面前的案几上,满脸兴奋,大声喊道:“他娘的谁要是没胆,老子活剐了他!”

其他年轻的贝子将领什么的,也都跟着吼起来,没有谁会在这个时候承认自己没胆。就算是存心想和皇太极唱对台戏的莽古尔泰和阿敏也没那个胆子说。

崇政殿内,除了快五十岁的代善还不动声色,阿敏和莽古尔泰脸色难看之外,竟然还有多尔衮,也还沉着冷静,他此时才十七岁。

皇太极看在眼里,眉头微皱,心道此子不可小觑。不过他眼下没空管这个,赶紧趁热打铁道:“既然如此,此事就这么定下如何?”

虽然他贵为大金国的大汗,可权力却没大到一言以决。不但上朝时其他三大贝勒与他并坐左右同受臣属朝拜,且还是四大贝勒按月分直政事。也就是四大贝勒轮流主事,他皇太极只是名份上比其他三人要略微高点而已。

这涉及到建虏全族的事情,皇太极自然要问过其他几个人的意见了。

不过他眼下已经营造出了非答应不可的气势,谁要是不同意,那一顶没胆子的帽子便要扣头上,这是自诩为大金勇士的其他人所无法接受的。

皇太极盯着三大贝勒,就要他们的答案。

代善脸上略微有点忧心的样子,点点头,缓缓地说道:“既然四弟决定了,那就这样吧!”

皇太极听了目光便转向阿敏,等他回答。

“这是你执意如此,要有意外,你能承担后果么?”阿敏阴沉着脸,冷声问道。

皇太极一听,马上点头,慷慨地说道:“为了我大金国考虑,非此法不能让我大金国壮大,有任何后果,我皇太极一力担之,绝无二话!”

说完之后,他心中鄙视了下阿敏,转头看向另外一侧的莽古尔泰。

“本和硕贝勒那次打明狗不冲在前面的,死在本和硕贝勒手中的明狗,比你只多不少!”莽古尔泰怒气冲冲地说了之后,竟然不再管殿内还在议事,站起来自己走了。

另外一边的阿敏一见,也站起来一句话不说,跟着莽古尔泰的身后出去了。

皇太极见此,不但没不高兴,反而心中偷着乐,当即开始商议起各旗出兵的事情来。

他自然隐瞒了范永斗送过来的军事地图没说,还有物资收集也没说。这些就是他挖得坑,谁要反对,到时候成功后声望便会一落千丈。

就算偷袭不成功,到时候不得不返回的话,范永斗那边所筹集的物资也足够大军返回,也不至于有多少损失。

这就是皇太极为这次事情所做的两手准备,不管是否成功,他都不会亏!

443打补丁

建虏内部的这种争权夺利,在其不断地胜利中维持着平衡。要是大明帝国能争气一点,稍微强大一些,让建虏感觉到压力。日子一旦不好过,那么建虏内部的冲突便会成为主要矛盾,光是内耗,就能让建虏实力大减。

只是很可惜,大明帝国做不到。在这个位面上,也只有寄希望于胡广的叫天军了。

或者也只有胡广,是从一开始就以建虏为目标,誓要击败他们。这从他没有一丝闲,白天黑夜地忙活着也能看出他的努力了。

这不,天色已黑,来自西伯利亚的寒风呼啸,胡广犹自在炕上盘腿坐着,扑在案几上写着东西。

忽然,“梆梆梆”地敲门声响起。不过这也没影响到胡广,他犹自埋头疾书。

倒是在边上看书的塔娜听到动静,便出了外门,不一会,便引了人进来。

“二弟,这么晚了还在写什么?”

胡广不用抬头,就知道是大哥来了。他一边抬头一边笑着答道:“医学的翻译再赶赶,就都完成了,这对我们叫天军很重要。”

之前的时候,因为改革的事情,他不得不把翻译西医学科的事情放了放。稍微得空闲,便赶紧把这事重新做了起来。

他这一抬头,倒也一愣,原来大哥一家都来了。

“来,都来炕上坐,暖和!”胡广马上挪了挪案几,尽量多让出一点地方道。

丫丫当仁不让,第一个蹿到了炕上,就坐胡广的边上,凑过头去看他写的东西。

胡宽和乌兰就坐炕边,没上去,塔娜则去一边倒开水,给大哥大嫂他们喝着暖暖身子。

他们里屋这边,有什么事情是夫妻俩自己动手,并不会让护卫帮忙,这是胡广定得规矩。

“大哥,是有什么事么?”胡广有点好奇地问道。

自从自己完婚之后,大哥大嫂一般在天黑后是不会过来打扰自己的。不但是他们,其他人也都不会来打扰。如果有,那肯定是比较重要的事情。

果然,胡广这一问之后,胡宽看了乌兰一眼,然后才转过头,回答他道:“二弟,自从你允许那文化考试通过也能分到田地之后,根据地内的学习气氛很是浓郁……”

胡广听得有点奇怪,这是自己想要的结果,就是要让全民的文化程度尽量早点提高,普及知识。大哥怎么说这事,难道有什么问题么?

他没问出口,只是放下了手中的笔,显得态度更为专注些,听着大哥说话。

“大家伙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千方百计地学知识,这是好事!”胡宽说到这里,略微停顿了下,然后话锋一转道:“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好像有点过头了,影响了正常的事情。”

“哦?”胡广眉头微皱,稍微一想,马上有点担心地问道,“怎么,他们的学习影响到军队训练了?”

“这倒不是!”胡宽摇摇头道,“军中还好,容不得他们开小差不训练而去读书识字,毕竟是有军规约束着的。但是……”

他说到这里,又看了眼自己的妻子后才道:“其他地方就不同,已经有很多人偷懒不干活,躲着去读书识字了!”

胡广一听,心中有点恍然,他转头看向大嫂。今晚过来,应该是大嫂觉得有必要向自己反应情况,就把情况和大哥说了,夫妻俩就一起过来了。

乌兰见小叔看向自己,她就开口说道:“在后勤团中,一些日常分配下去的活,经常没有完成,许多人都是手中捧着一本书,只顾着学了。甚至在一些学徒中,也出现了这种情况。”

她说着,脸上露出一丝无奈道:“我也说过他们,但只要我或者负责管事的人一看不见,他们就依旧我行我素了。或者干脆找个借口,要么生病,要么去上厕所,结果跑去看书了。”

丫丫听到这里,马上抬头看着胡广插嘴道:“就是,我那学校现在人满为患,许多大人都跑来听课,赶都赶不走!”

塔娜此时已过来,把水杯递给大哥大嫂,然后自己盘膝坐在胡广的另外一侧,也跟着道:“我那留守部队中也有个别这样的情况发生,不过还不普遍。”

胡广一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这改革也确实难,稍微有点空子,就会被人钻,就容易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

他习惯地用手指关节敲着茶几,一边想着这事。

大嫂反应的这个情况,他得以提醒,便也能理解。这都得归结为中国人对于土地的渴望,归结为人性的自私性。

眼下根据地内实行的是大锅饭制度,就算他们挪用时间去读书,还是有饭吃,有衣穿。也是自己没细想,这种制度下出现这样的情况,根本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要是眼下马上进行改革,直接把公有制一下变为私有制,一下就都分给他们土地资产,自负盈亏之类的,这步子就迈得太大了,也不好!

一边的胡宽见二弟一直不说话,便想着给他提个醒道:“二弟,按理来说,他们用心读书识字也是好事,是我们一直提倡的。可就是他们把做事和学习两碗水端不平,这也不行啊!”

他这么说,也是怕胡广会想着把读书这股风气刹回去,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不过想想胡广多次强调过全民读书的重要性,又觉得胡广不会这么做。但总归是不放心,就顺口提一句。

胡广听了点点头,他比大哥更知道全民读书的重要性。要有两全其美的法子才行,他一边想着,一边回想起后世的制度变迁,忽然心中一动,有办法了。

他马上抬起头来,微笑着说道:“大哥大嫂,我有办法了,只要在现有的制度上稍加改动就成。”

胡广这么一说,几个人的眼睛顿时看向他。丫丫的眼睛中更是满满地崇拜之色,二叔最厉害了!

在胡广的一番解说之后,胡宽夫妇最终满意地带着丫丫回去了。

第二天,胡广马上召开高级首领会议,提出了他的办法,正式给自己之前颁行的制度打补丁。

444工分制

所打的补丁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原因在于胡广的办法乃是参考了后世实行的工分制。

从今以后,根据地内的所有人,都将实行有偿劳动,废除大锅饭制度。具体措施如下:

幼儿可以免费获取食物等物资,不分男女,不分人数。

儿童则必须去学校学习,完成一天的学业则给对应的学分。

少年则半天去学校学习,半天去选一门技术。不限定技术种类,铁匠、木匠、种田、放牧、骑术等等都可以,所需的生活物资是根据学分和工分来换取。

青年以上到一定年纪的中年人,不分男女,则必须完成一天所分配的任务,内容多样,到时候根据需要指派,用赚取的工分获取生活物资。

差不多的老年人则也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比如看门,指点年轻人,传授经验等等,也将获得工分来换取生活物资。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则和幼儿一样,可以免费获取生活物资,并且会有人专门照料,给别人赚取工分。

这说起来简单,难点其实在于劳动所对应工分、学分的标准如何。如果标准定高了,那估计又一批人要饿肚子,标准定低了,又会有一群吃干饭的。而每个年龄段,还有性别不同都要有对应的工分标准。

光是定这个标准,就花了很多时间。当然了,胡广并没有具体去操作,否则就是十个胡广都不够用。

他只是给出了指导意见,要求工分标准的制定符合以下几点:

第一,所有人正常劳动后,都能获得正常的生活物资。

第二,对于根据地内所缺乏的职业技术,要在工分上有所侧重,起到一定程度上的引导作用。比如说,根据地内缺少做生意的,缺少铁匠,特别是能制作火器的铁匠等等,年轻人如果选择学这些技术,那么所得到的工分就会多点。

第三,目前来说,要控制适当的劳动量,留出时间能让他们在干完活之后,还有一定的时间去学习。

第四,标准的制定,还必须考虑天气因素,如酷热和严寒天气,刮风下雨程度,生病轻重等等,采用对应的增减工分方法,满足根据地人们的需求。

胡广的这四点要求,说说简单,真要做起来就难了。也亏了领任务的乌兰和塔娜作为女人有足够的耐心,根据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