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替明 >

第234章

替明-第234章

小说: 替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广的这四点要求,说说简单,真要做起来就难了。也亏了领任务的乌兰和塔娜作为女人有足够的耐心,根据胡广的指点,采集样本,收集各种人的意见,忙活了一段时间后终于得到了一个初稿,再开中高级会议进行商讨定稿。

这里还要说一点,就是为了鼓励先进,会有工分奖励,而工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能和军功一样换取属于私人的土地。

比如说那些实验农作物的老农,当他们有收获的时候,无疑工分奖励会非常高,因为这是大功劳,造福整个根据地,造福所有人的。

还有其他的发明创造,只要能做出新事物,都会有个基础工分的奖励,而后看这发明创造对根据地的贡献程度再给予奖励。

当然,就目前来说,根据地内基本上实现得还是公有制,只是分配方法有所改变而已。等到哪一天私人土地变多后,就会慢慢地转向私有制。

这条路将会怎么走才符合明末的实际情况,符合根据地内的实际情况,这有待于胡广的探索。或者套句俗话,摸着石头过河。

胡广当心改革制度想着是好的,实行起来的时候会有偏差,便又安排王黑子的宪兵队在根据地里外几个地方设置了意见反馈点。

不管是谁,如果这个新制度对他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就可以进行登记反馈,而后会送到胡广这边进行评估,到底是制度有缺陷还是属于个人问题。

另外,虽然尽量都采用了公之于众的打分标准,可每个人的工分情况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一些领导岗位的左右,如果觉得不公平,也可以把情况反馈给宪兵队,最终送到胡广这边进行确定性质。

当然,胡广也只是在补丁一开始实行后的一段时间内,是亲自处理这些反馈的。等补丁实施稳定之后,便把这个工作交给了乌兰等人一起处理,定时再把处理结果反馈到他这里看看。

如此一段时间后的一天晚上,胡宽一家人又再一次去找了胡广。

一大家子人坐在热乎乎地炕上,这一次,不用胡宽帮忙说话,乌兰自己就开口说道:“小叔,这个工分制真是好,大家伙们不但和根据地刚有时候一样劳动,还能用剩余时间去读书学习,再也没有人偷懒了!”

“还有,还有,二叔!”丫丫也在母亲说完之后,赶紧跟着说道:“那些兔崽子们上课都听话多了,以前偶尔还有的开小差、睡觉、说话统统没有了!”

胡广一听哑然,一个女孩子,竟然称呼她的学生为兔崽子们,看来很可能是学了她爹的。

这补丁打了之后,毫无疑问会加重领导的权威,哪怕是作为学校校长的丫丫也不例外。不过,因为有宪兵队这边设置有反馈点,且自己跟了最初的一段时间,倒也没有发现有人滥用职权的。

胡宽坐在一边,也听到了丫丫的称呼,伸手轻轻打了下女儿的后脑勺,稍微严肃地训道:“你一个女孩子,还是老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辞!”

“爹,女儿只是在二叔面前过过嘴瘾而已,外面自然不敢!”丫丫一点不怕,撒娇着解释。在二叔这边,爹为了保持身份绝对不会拿自己怎么样。

胡广听了却想起一事,当即对丫丫要求道:“对了,你可不能随便起别人外号,特别是赵小姐,一定要尊重,懂么?”

丫丫一听,稍微楞了下后点点头道:“二叔,我知道了。她现在也不挑毛病了,丫丫自然不会再叫了。”

赵月雅一直在忙明文律法,都已经很少各处跑了。眼下又是胡广的要求,丫丫自然不敢不听了。

乌兰看他们扯了一阵闲话,稍微静下来后便对胡广说道:“小叔,这工分制实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眼下有个问题,你看怎么办好?”

445目的何在

胡广听了有点奇怪,最近的意见反馈表,自己也是看了的,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异常啊?

“怎么了,大嫂,还有问题尽管说!”胡广转头看了眼塔娜,见她也有疑惑之色,不由得转回头好奇地问道。

乌兰搂着丫丫,略微有点严肃地说道:“眼下这个时节,还未到寒冬不能外出干活的时候,但天气也已经冷下来,能干得活儿也不多。就目前手头的活要是忙完,可能就没活干了,你看这怎么办?”

塔娜一听恍然大悟,难怪自己不清楚还有什么事情。农活什么的主要是乌兰那边在管,而自己管得是留守部队,就算天气冷下来,一样是要操练,自然不缺事情做。

胡广听了后想了下,就眼下的温度来说,早早地让根据地的人们躲房子里读书识字,好像是有点浪费了劳力。得找点什么事情,尽量不让人闲着才好。

其他几人见胡广在沉思,就都没有说话,就连丫丫也是。

胡广想着想着,没一会,忽然心中一动,马上抬头看着乌兰道:“有了,我做个规划,把二号谷地也利用起来,建些过冬的房屋。”

鹰嘴沟里面有两个大的谷地,直通鹰嘴沟的那个称为一号谷地,也是最先发现的谷地,而挨着一号谷地,靠西北侧的还有一个谷地,自然称之为二号谷地了。

就目前来说,二号谷地只是用于放牧,还有部分靠水流的田地修整出来,但住人的房屋很少。目前几万人主要还是集中在鹰嘴沟和一号谷地,方便管理。

胡宽听了弟弟的话,有点奇怪地插嘴问道:“二弟,我们的房屋已够过冬了,还需要再去二号谷地修房子?”

乌兰和塔娜也觉得奇怪,就目前的计划来看,叫天军应该不会再进关去接应灾民。也没打算在年前打下归化城。毕竟眼下根据地的人数已经够多,正在进行改革中,把内部理顺了,最早也要等到明年春暖花开才有战事。

胡广见他们的表情。便笑了笑道:“房屋修好了,就算没人住也不会坏。要是万一等寒冬真来了,那个时候不够住的话,想修都不可能,那问题就大了!”

等到天气真冷的时候。地面结冰,土地冻得跟铁一样,又是寒风刺骨的,还没有机械工具,几乎是不可能修建房屋了。

胡宽不是很同意弟弟的说法,他微皱着眉头建议道:“二弟,过冬的房屋其实真不急,没必要为了让人干活而干活。真要找活的话,要不再让他们在里面两个谷地里再修些田地出来好了。”

对于底层的老百姓出身的人来说,土地是最为着紧的东西。胡宽这么一说,至少引起了乌兰的共鸣。

但胡广摇了摇头,也否认了他的建议道:“大哥,其实里面两个谷地中,最好地段的良田都已经整修出来了,如果再花费人力整修的话,也不一定需要。”

看胡宽有点疑惑的样子,胡广笑了下提醒道:“要论土地的肥沃,还得是草原上的才行,河套平原那么大。自有良田无数。还有归化城那边,也有开垦好的无数良田,只是现在荒废着而已。”

他稍微想了下,便拍板道:“如果不出意外。明年我们就打林丹汗,把归化城抢到手里,这样不但能作为河套平原东部的屏障,还能获得无数良田。到时候,缺的只能是种田的人力!”

胡宽听了,略微一想。倒也同意了弟弟的说法。

如果在以前,他或者还会以草原上不安全,没法安心种田为由进行反驳。可经过这一年的发展,叫天军的实力有了极大的发展,特别是实行了军衔制,明确了奖罚制度,能用军功获得私有土地之后,自己手中的野战军实力更是直线上升。

虽然从关内回来后,并没有再打仗。可胡宽本人作为军伍多年的人,自然能比较出来。而且要是有需要,完全可以从留守部队中马上征召更多合格的将士进野战军。

想到这里,胡宽又不由得为二弟设计出来的制度暗自点赞。叫天军的军事体系,目前分为三级,即野战军,留守部队和后备役三部分。

严格来说,后备役是指根据地内所有到了年龄的男女。他们都会在平时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简化的军事训练,而后会选取一些优秀的人进留守部队。而留守部队就是常规化军队了,只是负责根据地的安全,不外出打仗。野战军中的将士,就是规定由留守部队补充。

有这样一个军事体系,又有很好的奖惩制度,胡宽完全有信心,眼下草原上还没其他势力敢来找叫天军的麻烦。他有信心、有实力能保证草原上良田的安全。

这些想法都是在胡宽的心中一闪而过,他听了胡广的解释后,灵光一闪,便马上问道:“二弟,你是想现在就修建房屋,然后再接纳一些种田人手过来?”

胡广听了,点点头,然后又摇摇头,一下让胡宽等人迷惑了,这是什么意思?

胡广的脸色变得有点沉重起来,环视了几个大人后道:“目前的打算,明年天气转暖之前是不准备动了。但据我目前所掌握的情况分析,辽东建虏很可能还会去攻打京畿之地……”

一听他这话,胡宽马上就明白了。不过他还是摇摇头打断胡广的话道:“二弟,京畿之地那边的事,我们鞭长莫及啊!”

“对啊,而且那边还是明国都城所在,到时不管是辽东建虏也好,还是明国勤王的军队也罢,都会有很多,我们去了怕也做不了什么事情,毕竟他们两边都是我们的敌人!”塔娜也跟着附和,劝着自己的丈夫道。

胡广脸色严肃,点点头道:“这些我都知道,你们放心,我也没傻到带叫天军冲进明国京畿之地去救人。”

要是胡广真带叫天军去的话,不要说肯定不受辽东建虏和明国朝廷的官军欢迎,就是那些普通老百姓,估计也是害怕叫天军的。

“那二弟的意思是?”胡宽就想不明白了。

446渔翁得利

PS:感谢猥琐女**、水韵天成、俺丿无视人类的月票,谢谢古原初月、江宣景的捧场!

胡广的脸上有点忧心的样子,看着胡宽回答道:“建虏攻打明国的京畿之地,他们的目的,无非是掠夺钱粮人口,以此壮大他们的实力,削弱明国的国力……”

战争的目的无非就是这个,胡宽等人听了都是点头,没人有意见,听着胡广继续分析。

“而建虏要想把掠得的钱粮人口送回辽东,山海关肯定是行不通的。万一他们真施用计策把山海关打下,那也没什么好说了,但这个可能性很低!”

听到胡广分析到这里,胡宽开口插话发表自己的意见道:“朝廷最精锐的边军就是关宁军,每年大把的银子撒在山海关,建虏肯定是攻不下来的!”

其实世事无绝对,就连穿越这样的事都可能发生,山海关要被建虏拿下,也不能说绝对不可能发生。不过概率确实很小,胡广就点头接着大哥的话道:“因此,建虏必然是从原路,也就是绕道蒙古草原把钱粮人口送回辽东。这个时候,我们就能从中寻找机会了!”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丫丫听到这里,眼睛一亮,插嘴大声嚷道。看她神情,很是为能在父亲和二叔议事的时候插上一句话而欣喜。

乌兰一听,慈爱地摸了摸女儿的头发,并没有说话。可胡宽却摇头训她道:“小姑娘家家的懂什么!”

“我不是小姑娘了,我是大人了,我是校长!”丫丫不服,缩在母亲怀里抗议道。

丫丫的个子高挑,从外表上看,比实际年龄要大一些。平时又是管着一大堆人的校长,所养成的气势在少年中也算是少见老成的。只是在自己亲人面前,恢复了她的天真调皮而已。

胡宽倒没有再说女儿,转头看着胡广,提醒他道:“钱粮且不说。建虏掠走的人口必然是壮年劳力。如果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