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替明 >

第239章

替明-第239章

小说: 替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这个实行了几千年的刑罚,到底是震慑了多少人不造反,还是逼迫了多少人跟着造反,还真不好说。或者对于这个刑罚来说,也只有皇帝才会欢迎,这也是屁股决定脑袋的一种表现方式吧!

454强大的京营

胡广只是微微停顿了下,让赵月雅和塔娜有个思考的时间,然后就继续说道:“还有,这些刑罚,比如剥皮、凌迟这些,就没必要了。观大明一朝,刑罚算是重了,可效果如何,是不是?”

赵月雅听了,心中也颇有点无可奈何。再重的刑罚,也挡不住官员心中的贪欲。她也只是参考大明律,定下了这些刑罚,并没有多少创新。作为女人来说,她本能地对这种酷刑有抵触。

眼下听胡广说了,她不由得开口道:“那依首长之见,该改为如何?”

胡广其实对于这块内容已经想过,因此他马上就回答道:“我提个意见,赵小姐先参考斟酌下,回头再整理一份给我看看。”

“第一,对于经济案件,也就是说贪污受贿等等和钱有关的罪犯,一定要十倍罚之。比如敢贪污一两银子,就罚他十两,罚得他倾家荡产。对于贪财之人来说,人活着,钱没了,这是最痛苦的事……”

塔娜和赵月雅一听,都有点哑然,这话简短直白,却道出了爱财之人的软肋。

“当然,除了罚款之外,还必须有刑法处罚,这就和那些触发刑法的杀人犯罪之类一起说。”

胡广说起这些的时候,脸色就有点严肃,显得很认真:“这些人,必须剥夺一切作为合法子民的权力,关押劳改,视情节轻重干各种不同程度的脏活、累活甚至危险的活,用他们的余生多少为国家做点贡献。”

赵月雅听到这里,暗自吃了一惊。首长的志向,就是要改朝换代,这言语间就不经意流露了出来。

不过这个念头在她脑海中一闪而过,精神还是注意听胡广的提议。

“什么大不了一死,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这是扯淡,对于罪大恶极的罪犯,就是要他们生不如死,后悔当初犯罪!”

胡广说到这里,声音稍微大了点,重点强调道:“这里注意一点,所有罪行,如果利用别人的好心而犯罪。比如假装摔倒讹好心去帮忙人的钱财,这种就要罪加一等。因为一旦形成惯例,对于社会风气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

“我希望我们为之努力的新国家中,人人都有一份爱心,和谐,稳定,犹如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一般。”胡广说到这里,心中又稍微叹了口气才道,“这种虽然不容易做到,但我们在指定社会规则的时候,必须有这样的一个导向。”

赵月雅所受的教育中,自然也有这样的教育。因此她也向往,当即点点头道:“首长,奴家明白了。”

塔娜倒是没说话,毕竟她只是辅助。听着夫君有条理的一条条说着,她心中就是满满地自豪。

胡广又和她们谈了一些之后,才让赵月雅再去改稿。这个明文律法相当重要,不是之前的那些改革可比。

而工分制的改革都要花那么长时间,还反复修改才正式实施,更何况这明文律法了!胡广对此事的态度,就是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就在胡广为未来蓝图画框架的时候,远在明国京师,和他同年的崇祯皇帝,终于有了一件让他开心的事情。

这事情,就是奉旨协理戎政兼代总督京营戎政的李邦华,上奏说可以随时接受皇帝的检阅。

一直以来,崇祯皇帝都为大明军队的战斗力而担心。一件最为明显不过的事情,就是辽东被一群野蛮女真给占据,明军被迫只能据城而守。

眼下得报,他自然很高兴,马上就定了次日检阅京营。

当天晚上,在无奈编撰历书的徐光启竟然也收到口谕,让他明天随驾一起去检阅京营。这多少说明,崇祯皇帝还是看重徐光启,心中对他的话多少也是记在心里的。

第二日,虽太阳高升,但已是深秋,寒风阵阵,京营校场的各处旗帜,被寒风吹得“哗哗”直响。

校场上站着的军士,虽然看似五大三粗,一个个孔武有力的样子,可一个个却缩着身子,站那骂骂咧咧的。

在校场点将台上,自有京营总督襄城伯李守锜等武将在看着,不过他们却不管眼前事,只是躲在棚子后的座位上低声说着事情。

“襄城伯,要不我们趁着陛下来检阅的时候,阴他一下,让他出丑,如此便会失了陛下的宠信。”一名心腹将领低声向李守锜建言道。

京营是为勋贵、文官和内监三方面共管。在平时,一般其实是勋贵和内监的地盘,文官对于武事很少真正插手。

但这个李邦华却与别人不一样,竟然还真当回事,要革新京营,操练人马,除各种弊端。这等于是断了勋贵和内监的财路,他们又怎么会配合。

李守锜看着校场上站着的那些银枪蜡烛头,过了好一会后,才摇摇头道:“不妥,当今圣上乃是少年天子,很是重武。要是校场检阅出现纰漏,只要李邦华请罪,怕是陛下会让他再行操练,对于我等很是不利。”

说到这里,他稍微停顿了下,脸上显出一丝阴毒之色,冷声说道:“要么不做,要做就要让他无法翻身,明白么?”

这心腹将领一听,心中一凛,当即应了一声,不敢再多言。

没过多久,锦衣卫的大汉将军拥着天子仪仗出现在门口,旌旗林立,声势浩大。

校场上夹着风声的嘈杂声一下没了,台上的李守锜也赶紧去迎驾。看着李邦华意气风发地陪着崇祯皇帝而来,心中却只是冷哼。

检阅开始,随着李邦华的号令,台下京营人马便开始了操练,接受崇祯皇帝的检阅。

李邦华就陪在皇帝的身边,对着台下指指点点,说着什么。另外一边的京营太监和襄城伯李守锜也是随声附和,说得崇祯皇帝是眉开眼笑,直夸他们练兵有方。

可一侧的徐光启却看得眉头皱了起来。天启年间,他也曾奉旨练过兵,多少知道一点兵事。

他原本就不信短短这么一段时间,李邦华就能练好京营这坨有名的烂营。可当时在文华殿听崇祯皇帝转述李邦华的练兵之策时,却也没发现有什么不妥。

455己巳之变

只是如今亲眼看去,徐光启总觉得这些兵徒有其型,没有一点真正精锐兵卒的彪悍气质。如此,能称之为强军?

他有心想给崇祯皇帝提示一下,却见崇祯皇帝的身边围绕着李邦华、襄城伯李守锜等人,想上前说也没机会。

到了后来,徐光启的心慢慢地平静下来了。如果此时自己去拆台,怕是要得罪他们几个。而且万一陛下相信自己而暴怒,从而迁怒于他们几个的话,说不定反而不好。

不管如何,李邦华的那些强军之策算是精辟之言,由他掌着京营,慢慢地折腾京营,总会越来越好吧?

徐光启如此想着,便把这事暂时放下了。只是他没想到,有的时候,事情来得如此之急,根本就没有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慢慢强军。或者就算时间足够,能不能成为强军,也是一个未知数。

就在崇祯皇帝检阅京营次日的傍晚时分,西边的晚霞映空,草原上却是寒风呼啸,滴水成冰。小冰河时期的温度,实在是够冷的。

在离蓟州镇所在长城还有半天路程的草原上,连绵的营帐,几乎是一望无垠。在营地的外围,不时有一队队的巡逻骑士经过。

要是有明军夜不收看到的话,估计会吓死。什么时候辽东的建虏竟然跑到这里来了,还是如此之多的数量。

在营地的中军大帐,皇太极并没有顾得上休息。明国京畿之地的兵力部署图就挂在一侧,他和大汉奸范文程站在地图边,正在商议着事情。

此次战事,皇太极是势在必得,也因此,他必须在事前谋划谋划再谋划。

“大汗,奴才的本家已经派人来过了,说这份兵力部署图并无一丝变化,文臣武将也都未调动。另外,大汗所需的军需物资都已准备妥当,只要大汗需要,就能马上运过来。”范文程低声禀告着他掌握的事情。

皇太极一听,胖脸上原本就显小的眼睛,顿时笑得眯成了一条缝,充满喜悦地连声说道:“好好好,范卿有心,本汗自当有厚报。”

说着他那胖手一巴掌拍在地图上,当即决断道:“如此,就以这两处明军兵力薄弱之地为突破口,由此进关!”

“大汗圣明!”范文程脸上也露着笑容,谦卑地恭维他道。

皇太极听了,当即哈哈地笑了起来,不过他刻意压抑着声音,并没有很大声。

因为他不想让外面的人听到,否则的话,就是傻子都知道他肯定是有把握,那还怎么阴那两个兄弟。

这次出征,是自己力排众议。最终也是如自己所愿,大金国除二贝勒阿敏留守沈阳之外,其余人等,几乎是全部都来了。还有草原各部,也都派兵过来汇合,算起来是有十万之众。这是大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事,只许胜不能败!

皇太极边笑边想着,此战之后,明国必定加速衰亡,而我大金国的权力,也将集于本汗一身。不,是集于朕一人。

忽然,他笑声一收,当即吩咐范文程道:“你派人通知张家口,让他们即可起运军需物资,算算时间,如果我军在关内碰壁的话,也刚好有他这批物资能供应上。当然,要是顺利,就暂时留在关外,等大军回师之时,一起运往辽东。”

“奴才遵命!”范文程听了,马上答应一声。

皇太极直觉自己热血沸腾,如此,万事俱备,只待来日出战。不过明早最后一次军议,当还有一场好戏要上演。

果然不出他所料,在这次军议上,当着大金国所有高级将领的面,当着各附属部落族长的面,三贝勒莽古尔泰坚持他的意见,反对这次攻关。而一直比较低调的大贝勒代善也跟着赞同,说这次行动太过冒险。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皇太极唯有慷慨陈词,一一驳斥两大贝勒的反对意见,独断厉行,全权负责,发兵攻打明国京畿之地。

此时的他,心中明白得很。就算城府极深的代善,也是因为没有关内的情报,而对这次进攻明国心脏不看好。之前不反对,只是怕他也反对了,就无法出征了。

眼下磕关在即,他才表示反对。就是在证明他谏言无功,摘清自己。等兵败回辽东,就可以清算自己。

看来自己这个大汗之位,觊觎的人还真不少。既然如此,你们就等着大吃一惊,后悔如今这些小人伎俩吧!

皇太极如此想着,便开始分派任务,进攻明国京畿之地。

公历一六二九年,明崇祯二年,后金天聪三年十月二十六,后金军队和附属蒙古诸部的联合军队,号称十万之众,经过大半个月的行军后,绕开山海关天险,绕道蒙古地区,突袭明长城蓟镇防区的脆弱隘口龙井关和大安口,破墙入塞。此次事件,史称己巳之变。

在皇太极破关而入之前的几天,草原上有一骑不顾天寒地冻,人马具是喷着白雾,紧赶慢赶,终于以最快的速度赶回了鹰嘴沟的根据地。

这个时候,胡广刚刚把赵月雅修订后的初稿,与叫天军的中高级首领一起讨论通过,才颁布在根据地内实行。

当他听闻有特局情报人员从张家口赶回时,他的第一个直觉便是建虏终于来了。

果不其然,特局情报人员带到面前后,只听他禀告道:“首长,张家口八大晋商已经停止收购军需物资,并有心腹快马出关而去。我等分析,快是建虏来了,因此特意前来禀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