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替明 >

第282章

替明-第282章

小说: 替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这些护院效死命,凭借着这城中之城的大宅子,坚持到天黑,就能通过地道逃出宅子,再转移到城墙附近的地道处,就能出城了。

他如此想着,转身就走,去到另外一边的院子,继续刚才的利诱。

等范永斗一离开,这些护院都扑向了那些银堆,抢着往怀里捞。有了这银子,他们自动忽略了一些东西,以为凭着高大两丈的院墙,守他个一段时间定然没有问题。

有的时候,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那些人鸟,他们不是傻子,却会被蒙蔽眼睛,一如这些护院。

抢完了银子,护院们纷纷躲回原处,或拿着弓箭,或端着火绳枪,或举着长枪,眼睛紧盯着院墙上方。只要有叫天军的人露头,就马上拥手中的家伙招呼过去。

没过多久,他们忽然听到一声长绵不绝的号声。敏感的他们,就知道叫天军可能要进攻了,心情顿时紧张起来。

忽然,他们惊讶地发现,有什么东西从院墙外被抛了进来。一个,两个,三个,都是磨盘大的东西,砸在地上,还冒着烟。

还没等他们想明白,就见到地上一个坑出现,然后有什么东西四散飞溅。身上传来巨疼的同时,才听到有“轰”地巨大声响。

城头上,胡广看着城中那几处目标的宅子里,腾空而起的硝烟,便知道事情差不多了。

其实,这种高门大院的宅子,就算它能防盗贼流寇,可对于叫天军这种正规的军队来说,多得是手段来轻易攻破它。

眼下的叫天军,因为掌控了硝石矿和硫磺矿,火药充足,因此为了节约时间,选择了用炸药包来开路。

胡广都没那个闲心来观看战事的进展,转过头,对身边的大哥说道:“这八大晋商,就不用公审了。毕竟他们勾结建虏的事情,在这城中人看来,是很普通的事情。甚至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都有参与其中。真要认真起来,可能我们叫天军都得屠城了!”

胡宽也有点无奈地点点头,就算这一城中的人按照通虏者死来判,都是该死的话,叫天军也做不出屠城的事来。

“把八大晋商家抄了,管事以上的人都砍了,公布我们杀他们的理由,告诫其他人不得再犯,否则虽远必诛。”胡广说到这里,沉吟了一下才道:“老弱妇孺放过,其他人理光头。嗯,这样就差不多了。”

胡宽再次点点头,他知道张家口事情的重点,是搬运物资和诛首恶。至于其他人,有这次的事情在,他们要还是敢和建虏交易,估计要掂量掂量叫天军会不会突然出现的可能性有多大了。

中午不到,该抓的人就都抓到了。就算是有地窖或者地道可以躲,可叫天军有情报的支持,还有侦查兵们根据抓获人所提供的线索,也都把老鼠们抓了出来。

在范家大院的一处厢房里,程老鼠就把刚从地道里抓出来的范永斗先打了个猪头,然后才开始问话。

536招安么

叫天军在张家口整整待了两天,才搬走了能搬走的物资。在这期间,往张家口来的,不管是行商还是走亲戚或者官吏往来,统统被叫天军的游骑扣押。等到叫天军出关之后,有关叫天军的消息才随之传开。

明国京师,每天只开半天城门,盘查严厉,哪怕是世家子弟,也统统要盘问搜查。

在建虏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下,就算有人不满也没办法。一些有能力的,都已南下,避往江南。

崇祯皇帝在最开始的那段时间内,也是比较紧张。这等于是真正的天子守国门,旦夕之间,就可能被建虏兵临城下的。

最为知兵的孙承宗早已派去抚宁统领勤王军,和山海关的建虏展开了对持。不过局势并不妙,处于劣势。

而洪承畴则还留在京师,等待兵仗局做出轰天神炮后,马上送往前线,以其改变战局。

因此,当盼望已久的人终于到达京师,马上被崇祯皇帝接见。边上有洪承畴、徐光启等人作陪,看着中间跪着的那人。

“草民毛彩贵,叩见万岁,万岁,万万岁!”激动地声音,带着一丝颤音,响起在文华殿内。

崇祯皇帝努力露出和蔼一点的脸色,伸手示意一下后道:“起来回话吧!”

这个毛彩贵的一名堂兄是一名六品文官,有这背景在,加上当初携带奴酋首级的人进关,就有他。于是,他便被作为代表,前来觐见问话。

一般情况下,没有功名的老百姓是不可能见到皇帝的,就算见了,那跪着回话也很正常。毛彩贵没想到崇祯皇帝竟然让自己起来回话,那心情更是激动,又再次磕头后才站了起来。

他不敢抬头平视,只是低头看着大理石铺成的地面,静静地等待着皇帝问话。

“在关外这么多天,你给朕说说,这叫天军到底是什么样的?”崇祯皇帝带着一丝好奇,声音稍微有点嘶哑地吩咐道。

有太多的烦心事,太多发火的时候。从去年底开始,又没得安心休息,所以他的嗓子虽有御医时刻注意着,但也经常嘶哑。

说实话,他对叫天军也有点印象。因为这名字太特别了,竟然取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叫天军。当时自己还感慨过他们这些人受灾后那种绝望的处境,没想到如今却强大到能歼灭建虏,屠杀奴酋了。

对于这支叫天军,崇祯皇帝在对自己的军队恨铁不成钢的同时,也是非常好奇的。

边上站着的洪承畴和徐光启,他们对叫天军或多或少都有点瓜葛。因此,也凝神听着。只不过徐光启的身体不好,不时压抑地咳嗽一声。

明国的形势比原本的历史上更为恶劣,而徐光启在修历书,和汤若望翻译西方书籍的同时,也操心国家大事,这让他原本就不佳的身体,更是不堪重负而病倒了。

年初以来,他一直卧床休息。只是这一次,要研究叫天军的轰天神炮,而徐光启又是公认的这方面权威之一,便把他叫来了。

只听毛彩贵低着头,从被叫天军救下开始,简要的叙述起自己的经历。有的地方说得不够明白时,崇祯皇帝会不由自主地打断而问个清楚。

从毛彩贵的话中,崇祯皇帝能感觉到叫天军对于建虏,是一开始就非常仇视的。他们爱民,甚至远超过大明的军队;他们勇敢、训练有素,也远超大明的军队。

等到听完毛彩贵的话之后,他沉吟了一下,略微带着一丝期望问道:“以你对叫天军的了解,朕要是招安他们,可有希望?”

说到这里,他好像怕什么,马上又补充道:“只要他们忠于大明,忠于朕,就算封爵也无妨。”

大明除了开国和靖难两个时期之外,对于外姓人封爵是很少的。更何况对方目前还是反贼,直接金口就开了要封爵,这条件不可谓不厚了。

但要是从崇祯皇帝的角度来讲,如果能招安叫天军,让他们去打建虏,赢得机会就很大。只是付出了一个爵位而已,就能得到一支强军,能改变目前局势的强军,不管怎么看,都是很划算的。

在文华殿内旁听的两人,不管是洪承畴还是徐光启,都是属于务实的人,自然知道崇祯皇帝的许诺只是听着吓人,实际上是很赚的,因此都没有出言反对。

只不过,洪承畴对叫天军是算了解的,他心底不大认可叫天军会接受招安。而徐光启,则想着这个叫天军的首领,很可能是自己认得那个干侄儿,就比洪承畴多了份希望。

而崇祯皇帝的这个问题,毛彩贵很难回答。因此,他有点犹豫,一时沉默了下来。

“嗯?”崇祯皇帝有点不高兴了,略微有点重地哼了一声。

毛彩贵听到天子的怒气,吓了一跳,连忙又跪下去,低头回答道:“草民实在不知,那叫天军的首长会怎么选择?”

其实,在他的心中,隐隐地有一种直觉,叫天军怕是不会接受朝廷的招安。可这个答案,他不敢说出来。

崇祯皇帝听了,很是失望,目光转向边上的两名臣子。

洪承畴见状,稍微一想,便出列奏道:“陛下,臣以为,叫天军不一定会接受招安。”

他说着,便给出自己的理由道:“那贼首曾言叫天军之意,乃是叫天天应、叫地地灵,由此可见一斑!”

崇祯皇帝一听,微微有点吃惊。他没想到,叫天军的叫天两字,竟然是这样的意思,一股浓浓的倨傲不逊之意。这样的人,真得会接受招安么?

之前时,因为叫天军的强大,让他开出了封爵的条件。也因此,他觉得自己已经够大方,让一个从灾民起来的反贼接受招安,可能性是很大的。

崇祯皇帝思考着,眉头皱了起来,有点拿捏不定了。

徐光启低首考虑再三,忽然一咬牙,也出列奏道:“陛下,臣以为,或者叫天军会接受招安!”

一听这话,崇祯皇帝刚才因为思考而低下的头,马上抬了起来,有点惊喜地问道:“徐卿,何以见得?”

537厂卫

徐光启虽然年事已高,且体弱多病,可以想见没有多少日子可以活了。可他还有家人,他就是再胆大,也不敢把自己的猜测,认为以前认识的那个胡广,就是叫天军的首领胡广这事在崇祯皇帝面前提出来。

不过他心中却基本可以肯定,根据他对胡广的了解,觉得胡广不会是那种穷凶极恶的反贼。恰恰相反,从他的一言一行中,反而时时透露出为国为民的想法。要不然的话,他也不会警告建虏会绕道蒙古草原入侵京畿之地,也不会为了高产农作物而操心。

因此,崇祯皇帝一问,他便想把斟酌出来的理由说出来。

可就在这时,忽然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宦官尖声喊着:“八百里加急……”

文华殿内的几个人一听,都同时沉下了脸。因为他们知道,凡是八百里加急,肯定是了不得的坏事。

徐光启只好闪在一边,看着崇祯皇帝接过太监转递过去的加急快报,匆匆地在看。

洪承畴也观察着崇祯皇帝的表情,希望从表情上能推测出一些情况,以便自己能做出一些判断。

可这一次,崇祯皇帝的脸色很是奇怪。是皱着眉毛,怒极的样子,但间或又有点高兴、兴奋的神情夹杂在里面。

洪承畴反而看得皱起了眉头,这八百里加急到底是什么意思,还真难猜了。

崇祯皇帝在看完之后,递给身边的轮值太监,示意他给底下的两名臣子。而后他怒声喝道:“真是没想到,原来建虏如此猖獗,如此所向无敌,原来是有内贼!要不是叫天军公之于众,朕还一直蒙在鼓里。”

他说着,甚至还站了起来,就在龙椅前来回踱步,一边继续恨声说道:“自古有言,无奸不商。这些晋商不但是奸商,甚至还通敌叛国,真是该死,该死!朕要杀了他们,朕要天下所有奸商后悔当个商人……”

此时的崇祯皇帝,算是真正明白了辽东建虏为什么能从一个小小的女真部族,却最终成为了大明的心腹之患。

想起就是这些晋商和建虏勾结,才使得建虏不断壮大,让朝廷损兵折将,丢城失地;让朝廷不得不提高赋税,收取辽饷,最终又逼反了灾民,搞得大明顾此失彼,江山社稷千疮百孔。这一切的一切,都要归罪于那些该死的晋商!

想起大明几代皇帝为了建虏的事情劳心劳力,自己为了建虏更是夜不能寐、****操劳,崇祯皇帝都有种发狂的念头,恨不得撕碎了那些勾结建虏的晋商。

他越想越气,马上站住身子,吩咐身边的轮值太监道:“传旨东厂,把那八大晋商的九族都抓来京师,朕要把他们抄家灭族,千刀万剐!”

稍微停顿了下,崇祯皇帝又马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