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替明 >

第317章

替明-第317章

小说: 替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好,好!”皇太极大声赞着,再次把范文程扶了起来,带着微笑道:“范卿的能力,朕是信得过的。只是这事非常重要,重要到大清以后是龙是虫,就在此一举了。只要范卿能办成此事,朕必有重赏!”

范文程一听,心中顿时有数,不过他没有说出来,只是继续保持慷慨激昂地道:“请万岁爷吩咐!”

皇太极抬头看看并不刺眼的太阳,又向四周望了望后,才转回头对范文程,低声说道:“昨日的消息,我们在明国京师的人还有八成。这个力量已经足够成事,朕准备让你去牵头,如何?”

去年的布局,在一开始的时候,他便让范文程参与进去。也就是说,他在做这个布局的时候,人选早就定了是范文程。

范文程一听这话,神情顿时变得激动起来,他知道,自己期盼已久的时刻就快到了。此次事情成功与否,不但关系到大清将来是龙是虫,就是自己的前程如何,也在此一举了。

他当即跪下,再次表忠心,让皇太极放心,他一定会竭尽所能,就算自己拼了命也会让此事成了!

皇太极很是高兴,预定的人选依旧是那么让自己满意。他当即从袖子里取出一份折子,递给范文程,让他展开看了后,又开始细细商量细节。

君臣,不,是主子奴才两人在空旷的广场上商量了很久才散了。次日一早,范文程谁也没说,谁也没告别,便带着几个亲信家人,悄悄地离开了盛京,快马加鞭地往明国京师而去。

几天以后,奉卢象升之令前来京师的卢大,终于安然抵达,并第一时间赶往皇城。

603密奏

此时,已是傍晚时分,在文华殿内的崇祯皇帝,被朝堂重臣的互相争辩攻击,已吵得头昏脑涨。

以前的时候,面对建虏这个强敌,朝堂上,至少是位居高位的几个,还能同仇敌忾地一起商议。但自从一年多前建虏服软之后,朝堂上就渐渐多了很多争吵,哪怕是朝廷重臣之间,也是如此。

如今的崇祯皇帝,对此都有点麻木了。一开始的时候,他还想着分清是非,理清对错。可一旦他这么做了,结果发现他们互相攻击的理由好像真得都对,但又好像不对,事实的真相也不知道藏在那里,扑朔迷离。就仿佛是一团乱麻,找不到那线头,无法解决这种难题。

就比如说朝堂上不少臣子攻击首辅温体仁包养妇人,私德不配当首辅;在家乡良田万顷,富甲一方等等;可崇祯皇帝调查的结果却是查无此事,温体仁的廉洁是出了名的好;一件事结束,就出另外一件事,无休无止。

而这边,首辅这边却说地方糜烂,科举舞弊,要严惩官僚,整顿地方;但调查结果却是查无此事,或者情节轻微。虽是如此,可首辅却揪着不放。

这些事情都是大事,崇祯皇帝哪怕不想再理这些事也不可能。而对于那些查实没有的事,却也不能惩罚提出这事的人;因为这些事情的提出,都是言官御史,他们可以闻风奏事,言者无罪。

眼看着这一天又要过去了,崇祯皇帝却突然收到了延安府知府卢象升的密奏。这是他赋予卢象升这个特权后,第一次收到,顿时抛下了一切事物,让臣子们闭嘴,他第一时间开启了密奏盒子来看。

底下以首辅温体仁为首的众位臣子眼见此事,都有点诧异。一般来说,密奏的事情,都是比较重要的,也不知道发生什么了,他们想着便个个沉默,待事情分晓。

在卢象升厚厚的奏章中,最前面的部分是把他所了解的有关叫天军的事情,都择重要的说了,包括革命党党纲和叫天军近年来在推行的政策。

这部分内容,看得崇祯皇帝异常沉重。原本他以为叫天军只是实力强大的反贼,后来夺取了草原后,竟然不趁着朝廷应付建虏难以腾出手之际攻打,而只是提出了互市要求,那首领应该也就是个易于满足的人。普通百姓变成的反贼,如此的表现也是应有之意。

可如今看来,这哪里是易于满足的短视之人,这是有先祖太祖的风范,完全就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做法啊!

崇祯皇帝还没看完这部分内容,脑中想起什么,马上抬头厉声吩咐身边的轮值太监曹化淳道:“速去把三边总督陈奇瑜近两年来的奏章取来!”

卢象升的这份密奏资料,是非常直白地把叫天军的事情都说了;这让崇祯皇帝想起,好像以前陈奇瑜也说过类似的事情,因此他必须要印证下。

曹化淳很快就取来奏章,一一翻看,果不其然,叫天军的很多早之前的事情,陈奇瑜都有提过。可要是不仔细去看,去想,就会容易忽视过去。不像卢象升这封密奏,是很直白明了的。

崇祯皇帝并不是个笨蛋,在有目标的情况下,能自己干掉魏忠贤就是个明证。他一下便猜到了陈奇瑜耍滑头,否则以他的文笔,不可能写出如此含糊的奏章。恰恰相反,如此含糊的奏章能写出来,恰恰说明了他文字功底很深。

如此一对比,崇祯皇帝对于卢象升的好感更甚。这是一位忠臣,一位直臣,乃国之栋梁也!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又拿起卢象升密奏里面剩下的部分,开始看了起来。

“叫天军狼子野心,图谋朝廷久矣!其首领胡广擅操民心,明兵事,叫天军崛起迅速,便是明证。眼下叫天军休养生息,已是兵精粮足,非朝廷所能正面抗衡!此非臣妄言……”

卢象升接着从叫天军和明国的民事,军事几个方面做了分析对比,看得崇祯皇帝脸色很不好看。

不过他却是无法辩驳,就只一条,明军连军饷都发不出来,而叫天军却能以军功换取良田,这么一比较,就算傻子都知道双方军队的士气那边高,战力那边强!

温体仁等人在下面见崇祯皇帝脸色变化多端,还查阅陈奇瑜的以往奏章,就知道秦地有事。他们马上放下其他杂念,开始回想记着的有关那边的事情,想起了叫天军的事情。

这一放下彼此争端,认真回想叫天军的事情,顿时就发现叫天军好像有问题。

他们这些人,或多或少都听说了叫天军的一些事情。以前的时候,忙于对于建虏,后来又忙于党争,对于遥远的秦地或草原上发生的事情,只要不是马上触及到切身利益,还真不会怎么关心。

可如今,显然有大事发生,崇祯皇帝在看那厚厚的密奏,完了后肯定要商议,不能没有准备。只要获得帝心,在后面的事情中也会处于有利地位。

在底下这些臣子如此想着时,崇祯皇帝已经看完全部的密奏。不好看的脸色竟然露出了一丝激动,一掌把手中的密奏拍到桌子上,大声感叹道:“忠臣,真乃忠臣也!幸亏朕之前没有鲁莽行事,否则枉杀一位朝廷真正的忠臣!”

在底下臣子诧异地注视下,只见崇祯皇帝好像坐卧不安,最后站了起来,在御桌那来回踱步,好像在思考一个难题。

过了好一会,崇祯皇帝忽然一挥手道:“把密奏都给众卿看看,都给朕想想法子,看如何解决!”

曹化淳一听,连忙稍微弯着腰,去那御桌上的奏章,准备转交给底下的朝廷重臣。

不料,他刚拿起来,就听到崇祯皇帝声音有点大地要求道:“最上面那份放着不要动!”

曹化淳一愣,不过马上照办,心中却暗自好奇,那份奏章上写了什么,竟然不给首辅他们看?

温体仁他们也有点好奇,不过还是先看能看的。

没过多久,看完奏章的他们,一个个对叫天军充满了愤怒,心中开始想起法子。到这时,他们也才知道,陛下是让他们想法子解决叫天军了!

604赏赐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算关外的建虏打进来坐了江山,那也只是皇帝改姓而已,对于这些文华殿站着的朝廷重臣,如果能不要脸一点,那该过什么日子就还是能过上什么日子!

可那叫天军就不一样了,如果他们得了天下,对于文华殿内的这些朝廷重臣来说,绝对是被批斗审判的对象;就算没有,那家里的私财也绝对要缩小一大部分。

都说千里为官只为财,如今在朝堂上斗得你死我活,争权夺利,这最终的目的还不是为了图财么!要是叫天军坐天下,要交出一大半私财,那怎么能行!

还有一点,叫天军自己独创了什么简体字,拼音等等,不学四书五经,不学儒学,搞什么歪门邪道,这是要绝天下读书人的仕途,怎么可以接受!

当文华殿内众臣看明白了这封简单直白的密奏后,一个个对叫天军重视起来。刚之前还要把对方扳倒的紧张气氛一下没有了,全都同仇敌忾,想着怎么对付叫天军。

崇祯皇帝把密奏让他们看,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看看差不多了,便坐在御桌上,捏着密奏中剩下的那部分,脸色严肃,却又带点期盼地问道:“众位爱卿,可有良策对付叫天军?”

还别说,崇祯皇帝这一问,几位重臣还都有对策献上,不过都是以前对付草原民族的那些对策。比如不再互市,严禁走私,让叫天军贫困难以度日,军队没有铁器;又比如用银钱收买草原上其他势力,让他们出兵打叫天军,就算不能两败俱伤,也要让叫天军难以分心来图谋关内等等

计策不止一条,每位重臣都侃侃而谈,却让原本露有期待之色的崇祯皇帝变得一脸失望。他不时低头看看手中的那份密奏,暗自在心中叹气。

原来,那厚厚的密奏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叫天军的详细消息;而第二部分则是卢象升想出来的对策。

在这对策中开头就分析了以往对付草原蛮族的策略,如同这些朝廷重臣所说的那些,用在叫天军的身上并不合适。所列举的理由,也如同他第一部分的消息一般,简单明白,很有说服力。

崇祯皇帝就算足不出皇城,却也能被卢象升的密奏所说服。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位高权重的朝廷重臣、国之栋梁,却仍旧在老调重弹,所提之策皆是陈旧不堪,没有一条是真正实用的,这如何不让他失望!

夸夸其谈!崇祯皇帝的脑海中冒出这么一个词。回忆起卢象升在奏章中的最后一段话,不由得越发感到后悔,自己怎么就没早点重视这位真正的忠臣能臣呢!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比如说让底下这些臣子去,就算两个,不,三个换他一个也可以啊!

如此想着,崇祯皇帝又想起那段话,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唯有重重地叹了口气。

过了一会,还是听不到一丝有用的信息,崇祯皇帝有点意兴阑珊地罢了罢手道:“朕累了,今日就到这里吧。诸位臣工回去也想想,到底如何对付叫天军,才是老成谋国之举!”

一听这话,一看他的神态,这些人精般的朝廷重臣便知道崇祯皇帝不满意。有政敌在场的情况下,他们也不想争辩什么,纷纷依旨退了出去。

不过崇祯皇帝并没有去歇息,他等那些重臣都走了之后,便吩咐曹化淳道:“去,把在午门等候的卢大传进来,朕要亲自见上一见。”

卢大只是卢象升的家奴,并无任何官衔在身,崇祯皇帝竟然要亲自接见,这让曹化淳暗自吃惊。

他虽然没有看到卢象升密奏上的具体内容,但也能猜出来,崇祯皇帝的这个做法肯定与那密奏分不开。

他明白一点,不该问的事情不要问。于是,曹化淳当即答应一声,亲自出殿去传旨。

“草民卢大,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卢大刚进了殿门口,就忘记了曹化淳事先交代,腿一软跪地高呼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2

你可能喜欢的